安南古钱币(史上最全)_第1页
安南古钱币(史上最全)_第2页
安南古钱币(史上最全)_第3页
安南古钱币(史上最全)_第4页
安南古钱币(史上最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 越南 435 太平兴宝 安南丁部领平定 十二使君之乱 后于 968 年建越国 号丁朝 称大胜明皇帝 并于太平年间 970 979 年 宋太祖开宝至太宗太平兴国间 铸太平兴宝钱 形制小平 肉薄字浅 径 2 3 厘米 重 2 7 克左右 面文楷书 直读 太 书作 大 背文 丁 字以记朝代 位在穿上穿下不定 光背者极少 旧谱 或释读为 大兴平宝 疑作六朝钱 误 436 天福镇宝 安南前黎朝黎桓灭丁朝自立 改元天福 并于天福五年 984 年 宋雍熙元年 铸行天福镇宝钱 形制及文字风格与太平兴宝相类 径 2 4 厘米 重约 3 2 克 面文楷书 直读 字体淳朴粗壮 背穿上铭一 黎 字以记朝代 俗称 黎字 钱 亦有极少光背者 旧谱有将天福镇宝隶为五代石晋天福间出 实误 今 世间尚见此钱流传 437 明道元宝 安南李朝太宗李佛玛明道二年 1043 年 宋庆历三年 铸 明道元宝 四字 楷书 旋读 光背无文 与宋明道钱区别在于 宋明道体大厚重 径 2 5 2 6 厘米 重 3 8 4 2 克 安南明道体小肉薄 径 2 2 2 3 厘米 重 2 4 3 克 宋明道文字雄健舒展 元 字下两笔 聚头 安南明道钱文拘谨狭窄 元 下两笔 分头 而显疲软 二钱风格相去甚远 稍加留意即不难分辨 然安南明道钱传世远较宋明道稀少 故而 身价百倍 438 天感元宝 李朝太宗佛玛于天感圣武年间 1044 1048 年 册封宠姬为天感皇后 王子为 奉乾王 并令铸天感元宝钱 时在宋庆历间 天感元宝 四字楷书 旋读 文笔清丽 制作精整 钱分大小二式 径 2 2 9 厘米 大钱光背 小钱背穿上 可见 乾王 二字 为 奉乾王 号之省 因布局紧凑看去似成一 递 字 天感钱存世绝少 至为珍稀 旧谱有将此钱考为西辽感天皇后铸 实误 439 建中通宝 安南李朝昭皇之夫陈煚 音窘 取妻之位而代建立陈朝 号太宗 改元建中 1225 1231 年 并铸建中通宝钱 时当南宋宝庆年间 面文楷书 旋读 光 背无文 径约 2 5 厘米 阔缘 小字 其与我国唐代建中通宝为隶书小样钱 径在 2 1 厘米以下 有明显区别 此钱之希罕亦超乎唐建中通宝 440 政平通宝 陈朝太宗陈煚 音窘 天应政平年间 1232 1250 年 铸 时为南宋绍定至淳 佑间 形制与建中通宝酷似 均为阔缘小字钱 政平通宝 四字槽书 旋读 文笔与建中钱如出一手 径约 2 5 厘米 光背无文 少数穿左右可见星月纹 此钱铜色淡褐 制作尚工 边廓修整 然世间所传甚罕 441 元丰通宝 陈朝太宗元丰年间 1251 1357 年 铸 时值南宋淳祐至宝祐间 面文 元丰 通宝 篆书 旋读 为安南最早之仿宋篆书钱 径不足 2 4 厘米 光背无文 与宋元丰不同处在于 此钱边廓较阔 字体肥浊 通 字明显隶化 走之末 笔长而上翘 俗称 虎尾元丰 另 钱体亦较宋元丰轻薄 稍加注意即不难 辨别 唯安南 虎尾元丰 欲求颇难 世间遂不乏伪作赝品 442 绍隆通宝 陈朝圣宗绍隆年间 1258 1272 年 铸 时当南宋宝佑至咸淳间 此钱铜色灰 黑 肉薄缘阔 制作粗陋 绍隆通宝 四字楷书 旋读 字迹多漶漫不清 径约 2 2 厘米 光背无文 穿廓面背可隐见四决纹 绍隆钱虽品相粗劣 然因 其存世绝少 身价颇高 443 开泰元宝 陈朝明宗开泰年间 1324 1328 年 铸 时值元代泰定年伺 开泰元宝 四 字楷书 稍含隶意 直读 分光背及背 陈 记朝代 两种 径 2 2 2 4 厘 米 大样光背 小钱背穿上或见 陈 字 然因铜差多漶漫不清 国内仅存一 二稀品而巳 旧谱有将此钱定为辽圣宗开泰间出 误 444 绍丰元宝 陈朝裕宗绍丰年间 1341 一 1357 年 铸 时值元至正年间 面文 绍丰元宝 旋读 有真 行 篆三体 然因铜差制粗 文字多不清晰 径约 2 3 厘米 背 多夷漫 真书钱背穿孔上下铸有 十五 二字 或为记年 此钱存世绝少 很 难一见 445 绍丰通宝 安南陈裕宗绍丰年间 1341 1357 年 铸 形同元宝钱 唯面文直读 书体分 真 行 隶三种 径约 2 2 厘米 多光背无文 存世隶书钱中有背 陈 以记 朝代者 然属凤毛麟角而已 446 大治通宝 安南陈裕宗大治年间 1358 1368 年 铸 时值元至正末期 面文 大治通宝 有真 行 隶 篆四种书体 版式较繁 多为直读 制作稍工 边廓尚整 径 约 2 4 厘米 光背无文 传世大冶通宝并不易见 447 大治元宝 安南陈裕宗大治年间 1358 1368 年 铸 形同通宝钱 面文有真 行 隶 篆四体 旋读者多 亦有真 行书直读钱 径 2 3 厘米左右 所见均光背无文 大治钱版式纷繁 铸制尚丰 因为历年战乱加之外族入侵掠夺 致今存世品极 少 448 大定通宝 安南陈朝废帝杨日礼大定元年 1369 年 铸 时值明洪武二年 面文 大定通 宝 楷书 直读 文笔粗壮笨拙 光背无文 径约 2 4 厘米 此钱在安南钱中 品相中等 铸量稍丰 然观其形制特点与文字风格 与金代瘦金体大定通宝则 迥然有别 其精其美 差之甚远 泾渭分明 鉴别时当不难分辨 449 熙元通宝 陈废帝时北江路人阮补作乱称王 改元熙元 1377 年 并铸熙元通宝钱 时当 明洪武十年 面文 熙元通宝 直读 四字中 熙 通 宝 为楷书 唯 元 字作篆书 为钱文章法之一奇 径约 2 4 厘米 阔缘薄肉 背平无文 制作粗 姬 此钱各谱记述甚少 然于安南钱中存世犹丰 尚待进一步考订 450 宋元通宝 此钱形制 文字与熙元通宝雷同 宋元通宝 四字直读 除 元 字篆书 余均为楷书 可能与熙元钱同出 皆为阮补熙元年间所铸 故当不属宋钱 451 景元通宝 此钱形制 文字亦与熙元通宝同 面文直读 除 元 字篆书余皆作楷书 可 能与熙元 宋元二钱同为阮补熙元年间所出 除日人 东亚钱志 寥寥数字 国内各谱对此三泉均无详释 今并录于斯 聊供方家更作考证 452 圣元通宝 安南陈朝黎季 弑主称帝 立大虞朝 并于圣元元年 1400 年 铸圣元通宝 时值明建文帝二年 此钱较一般安南泉形体略大 阔缘 铜色灰褐 圣元通 宝 四字楷书 直读 章法拙朴 径约 2 5 厘米 光背无文 此泉日人钱志以 为 传世绝少 然我国藏家似不匮乏 另有一种真篆二体文圣元小钱 亦不 难见 453 天庆通宝 陈朝亡后黎利奉陈氏裔为安南王 改元天庆 1426 年 并铸天庆通宝 时值 明宣德元年 此钱铜色灰暗 肉薄字浅 天庆通宝 四字隶书 直读 光背 无文 径约 2 3 厘米 制作粗疏 旧谱曾将此钱列为辽天祚帝出或曰西夏钱 皆讹 辽 夏 天庆 文曰 元宝 且均旋读 制作亦较此钱精良 稍作比较 则泾渭分明 不难鉴识 然安南天庆虽略多于西夏天床 却较辽天庆希罕 泉 家眼中则不免身价十倍矣 454 顺天元宝 陈亡未久 黎利于动乱中称陈氏嗣绝而自立为帝 建大越国 史称 后黎朝 黎利号太祖 建元顺天 并铸顺天元宝钱 时在 1428 年 值明宣德三年 此钱 铜质精良 面文 顺天元宝 隶书而具唐风 直读 光背无文 径约 2 3 厘米 文字 边廓均较工整 安南顺天钱传世颇多 因制为小平 当不致与唐史思明 之顺天大钱混淆 旧谱尚录 顺天大宝 背 月 钱一种 然其真伪归属迄今 未定 兹附于此备考 455 绍平通宝 后黎朝太宗黎麟绍平年间 1434 1439 年 铸 时当明宣德与正统间 面文 绍平通宝 楷书 直读 通宝 二字犹存隶韵 径约 2 3 厘米 重 3 4 克 左右 光背无文 边廓修整 此钱存世尚多 不甚难求 455 大宝通宝 后黎朝太宗大宝年间 1440 1442 年 铸 时值明正统间 面文 大宝通宝 楷书 直读 文笔清秀 章法严谨 标志后黎朝铸钱工艺渐趋成熟 唯面文出 现双 宝 与日本钱 宝永通宝 相类 乃属罕见 径约 2 5 厘米 光背无 文 此钱传世较绍平钱少 因其字文秀美奇异而每为泉家所求 456 大和通宝 后黎朝仁宗黎濬 音训 大和年间 1443 1453 年 铸 时值明正统与景泰间 此钱形体较薄 有大小数种 大和通宝 四字楷书 直读 文笔含瘦金体意 潇洒自如 径 2 1 2 5 厘米 重 1 0 2 克 均光背无文 边廓修整 大和钱 存世较丰 不甚难求 旧谱有将 大和 释 太和 者 备考 457 延宁通宝 后黎朝仁宗延宁元年 1454 年 铸 此钱铜色赤红 面文 延宁通宝 楷书 直读 文字秀美道劲 颇富崇宁钱风 于安南钱文中独秀一枝 径约 2 5 厘米 面廓坚挺匀称 背稍平 无文 延宁钱传世甚少 是为安南钱中希罕精品 458 天兴通宝 后黎朝废帝黎琮以庶兄弑弟而自立 改元天兴 1459 年 并铸天兴通宝 时值 明天颇间 面文 天兴通宝 楷书 直读 文笔流畅舒展 饶有明钱风韵 钱 有大小二等 径 2 1 2 4 厘米 光背无文 钱体稍薄 边廓尚整 黎琮虽篡位 九月被杀 然天兴钱传世不寡 459 光顺通宝 后黎朝圣宗黎灏 音浩 光顺年间 1460 年 铸 时在明天顺与成化间 此钱 有大小二式 缘阔字小 小钱背平而量少 面文 光顺通宝 楷书 字体端正 笔画纤秀 制作精好 径 2 2 2 4 厘米 重 2 5 3 1 克 均光背无文 光顺 钱存世甚丰 今不难得 460 洪德通宝 后黎朝圣宗洪德年间 1470 1497 年 铸 时当明成化至弘治间 洪德年号行 28 年 所铸甚丰 版式亦众 面文楷书 直读 笔画劲疾有力 径 2 3 2 4 厘米 重 2 6 3 8 克 光背无文 一般背较平夷 此钱今存颇多 461 景统通宝 后黎朝宪宗黎晖景统年间 1497 1503 年 铸 时在明弘治年间 景统通宝制 作精工 缘阔字壮 富有质朴坚实感 面文楷书 直读 光背无文 径 2 3 2 4 厘米 重 2 3 3 5 克 背多内外廓粗壮者 版式较多 传世亦广 传另有铁钱 未见 462 端庆通宝 后黎朝威穆帝黎谊端庆年间 1505 1508 年 铸 时值明弘治与正德间 面文 端庆通宝 楷书 直读 章法凝练 光背无文 径约 2 4 厘米 文字及制作 俱佳 为安南美泉之一 旧谱所列一种 端庆 二字特大钱 恐系以它泉填刻 之作 真伪颇疑 传另有铁钱 未见 463 洪颐通宝 后黎朝襄翊 音义 帝黎滢洪顺年间 1509 1515 年 铸 时当明正德年间 此钱有大小二等 铸量均丰 洪顺通宝 四字楷书 直读 文笔清秀 边廓 纤瘦 品相佳好 径 2 3 2 5 厘米 重 3 4 4 克 光背无文 洪顺钱传世甚 多 今不难得 464 陈公新宝 后黎朝襄翊帝洪顺三年 1511 年 前吏部尚书之孙陈均据山西叛乱 并设炉 铸钱 文曰 陈公新宝 时值明正德六年 此钱存世绝少 面文楷书 直读 光背 径约 2 4 厘米 边廓修整 制作亦工 唯极难一见而已 465 光绍通宝 后黎朝昭宗黎譓光绍年间 1516 1521 年 铸 时值明正德间 面文 光绍通 宝 楷书 直读 章法严谨 笔力劲健 径 2 5 厘米 光背无文 边廓整肃 制作精好 此泉在安南诸钱中可称上品 唯存世数量甚微 466 佛法僧宝 后黎朝叛将 安南王陈暠 音皓 天应元年 1516 年 铸 时当明正德十一年 因陈军皆削发为记 并借佛法召令全军 故钱文曰 佛法僧宝 此钱面文篆 书 直读 篆法娴熟 光背无文 径约 2 4 厘米 制作尚工 传世品不罕 今 犹可见 467 宣口祐宝 后黎朝昭宗黎譓光绍二年 1517 年 为叛将陈昇自号宣和元年 并铸宣和祐 宝钱 时当明正德十二年 面文 宣和佑宝 楷书 直读 笔法古拙 和 字书作 和 状 是为少见 径约 2 4 厘米 光背无文 此钱传世不广 468 明德通宝 后黎朝中期权臣莫登庸逐主篡位 据河内为都 而黎氏王室则控南方 史称安 南 南北朝 时期 1527 1592 年 莫自号太祖 改元明德 并铸明德通宝 钱 时在 1527 年 值明嘉靖六年 面文楷书 直读 书体端正 背平无文 径 约 2 4 厘米 制作尚工 此钱存世甚少 与后世西山义军阮氏兄弟所铸背文 万岁 之明德通宝迥异 审定时可加留意 以免混滑 469 大正通宝 北安南莫朝太宗莫方瀛大正年间 1530 一 1540 年 铸 时当明嘉靖间 此钱 形体较大 内廓稍阔 穿孔浑圆 面文贴近穿孔 大正通宝 四字楷书 直 读 光背无文 径约 2 6 厘米 制作尚工 大正钱存世不多 然尚可见 470 广和通宝 北安南王莫福海广和年间 1541 1546 年 铸 时在明嘉靖间 面文 广和通 宝 四字楷书 章法精妙 边廓挺秀 径约 2 4 厘米 光背无文 此钱制作精 良 唯存世不多 另传有篆书小钱 未见 471 永定通宝 北安南王莫福源永定年间 1547 1552 年 铸 时值明嘉靖间 此钱铜色亦褐 形体薄小 阔缘广穿 面文纤细 永定通宝 四字楷书 直读 章法似取意 金大定通宝 径约 2 1 厘米 重 1 6 克左右 光背无文 制作尚可 永定钱传 世犹丰 今不难求 另 旧谱又录 正元通宝 开建通宝 崇明通宝 三钱 以其形制及文字风格 俱与永定通宝无异 遂断为 莫福源物无疑 唯存世品少于永定通宝 今暂从其说 并录于兹 以供泉家考析 472 光宝通宝 北安南王莫福源光宝元年 1553 年 铸 时值明嘉靖年间 钱体甚为浅薄 面 文多不清明 背甲夷漶漫 光宝通宝 四字楷书 直读 字画构架尚属匀称 径约 2 4 厘米 光背 此钱今颇少见 473 元和通宝 南朝大越庄帝黎宁元和年间 1533 1548 年 铸 其时为北方莫朝大正间 值 明嘉靖时期 此钱面文奇异 元和 二字为稚拙篆书 通宝 则楷书兼隶 直读 光背无文 径约 2 4 厘米 内外廓尚清 背平夷 安南元和钱今犹可见 然须与日本德川家康所铸元和通宝大样钱区分 474 嘉泰通宝 南朝大越黎世宗嘉泰元年 1573 年 始铸 其时值明万历元年 面文 嘉泰通 宝 楷书 直读 书法拙朴欠工 然笔画能辨 穿孔偏大为广穿型 边廓尚修 整 径约 2 4 厘米 光背无文 此钱传世品不甚难见 然须留意勿与南宋宁宗 之嘉泰钹相混 宋嘉泰无论铜质 书体均精于此钱 且背面更铸有记年文字 传世数量亦远超乎安南嘉泰 是故不难区别 475 永寿通宝 南北朝对峙 65 年后 后黎朝于 1592 年重新统一安南 至神宗黎维琪永寿年间 1658 1661 年 更造永寿通宝钱 时值清顺治年间 此钱铜质有红 黄二种 红钱居多 体薄缘阔 有大小不等数种版别 永寿通宝 有真 行二体 直 读 章法简率不精 径 2 2 2 5 厘米 重 2 6 3 5 克 均光背无文 背廓欠 整 制作粗疏 永寿钱传世甚广 今不难得 另有 永寿之宝 制作更恶 罕见 476 永盛通宝 后黎朝裕宗黎维搪永盛五年 1709 年 铸 时当清康熙年间 此钱有大小版式 数种 质多红铜 面文楷书 直读 笔画每欠清晰 背多平夷 穿左或可见一 己 字 示记天干 径 2 2 2 5 厘米 重 2 6 3 2 克 所见品制作均欠精 良 世间不乏流传 477 保泰通宝 后黎朝裕宗保泰年间 1720 l728 年 铸 时值清康熙雍正间 此钱铜色红揭 制作简陋 铸量颇巨 面文 保泰通宝 楷书 直读 笔画挥洒自如 然因肉 薄字浅 文字常欠清明 径约 2 3 厘米 重 2 5 克左右 背平无文 或可见各 种星号月纹 位置无定 此钱国内所传亦多 得之不难 478 景兴通宝 后黎朝显宗黎维褍景兴年间 1740 1777 年 铸 时值清乾隆五至四十二年 为安南货币史上铸年最长 品种最多 数量最大的一种钱币 面文 景兴通宝 直读 有真 行 隶 篆多种书体 文字变化各异 除光背或有星号者外 真 书钱背尚有干支记年 庚申 辛酉 壬戌 记地 京 山西 山南 平南 记方位 数字等 中 北 西 二 三 大 工 品类纷繁 一般径在 2 2 2 4 厘米间 重 0 8 3 2 克 另有背铸 一两 大钱 除通宝钱外 景 兴三十七年间 更铸有 巨宝 大宝 太宝 内宝 至宝 重宝 中宝 正宝 泉宝 之宝 用宝 宋宝 宣宝 永宝 顺宝等十多种宝号钱 大小不一 轻 重各异 面背文字 纹号各不尽同 宝 前一字据考多为记地或铸钱场名 今难一一隶定 其中 景兴顺宝 则是景兴三十七年以废旧铜炮兵器熔铸而成 景兴多宝制犹如我国南宋之嘉定钱 其中多种宝钱在我国广为流传 唯铜黑钱 薄 制作祖陋而颇失丰采 时令藏家扼腕嵯叹 479 昭统通宝 后黎朝愍帝昭统元年 1787 年 铸 时为清乾隆五十三年 此钱系由搜刮庙宇 铜像浇铸而成 有大小版式数种 一般为阔缘小字 面文楷书 直读 章法欠 工 结构偏紧 除光背者外 背铸文者有 中 一 正 山 太 山南等字 系仿景兴钱记地 记数等 径 2 2 2 5 厘米 制作精粗互见 参差不齐 昭统 钱传世甚丰 480 太平通宝 后黎朝重新统一安南后 将军郑松专权 旧臣阮潢不满 在顺化另立 广南国 自号太祖 并铸 太平通宝 钱 时在 1610 年前后 值明万历后期 此钱铜 色红褐 制作粗疏 钱背因错范常现歪斜或重轮 面文 太平通宝 楷书 直 读 平 中两点外撇成 八 字状 背纹有上星下月者 藏泉者或有疑作上 海小刀会刘丽川钱 大谬 另有背穿上 一 下 者 或系记值符号 未 详 传世另见一种 两点平 仿宋太平钱 然背穿上下仍有 一 符号 须 留意与宋钱区分 一般径约 2 4 厘米 重 2 2 3 2 克 此类钱国内屡见不鲜 481 天明通宝 顺化 广南国 世宗阮福润所铸铅钱 时约在 1736 年前后 值清雍乾间 此钱 轮廓平浅 文字不显 天明通宝 四字楷书 直读 笔画纤弱 径约 2 2 厘 米 光背无文 品相丑陋 然因此铁所出不多 又系铅质 迄今传世甚少 旧 谱多将此饯系于日本 误 482 安法元宝 顺化 广南国 肃宗阮福澍丙辰十一年 1736 年 盾由河仙镇都督郑天赐铸 时在清乾隆初年 此钱所出甚多 品类纷繁 面文 安法元宝 旋读 除 元 字为篆书 余三字皆作楷书 旧谱有释读为 安元法宝 者 恐误 径约 2 2 厘米 重 1 克上下 背平无文 制作粗陋 据其形制 尤其文字特点 似更近 熙元通宝 钱类 姑存疑 以供考核 483 泰德通宝 西山起义军首领阮文岳于 1778 年在归仁称帝 改元泰德 始铸泰德通宝钱 时 当清乾隆中 此钱以各色杂铜浇铸 所出甚多 形仿景兴通宝钱 面文楷书 直读 有光背及背星月纹者 另有阔缘小字钱 背穿两侧铭草书 万岁 二字 系泰德十四年 1792 年 阮文岳死前一年所造 泰德钱一般径 2 3 2 4 厘米 重 0 8 2 5 克 钱体薄脆 今世间屡见不鲜 484 明德通宝 此钱形制 文字均与泰德通宝近似 背穿侧亦见草书 万岁 二字 泉学家以 为与泰德钱当为同时之物无疑 且 明德 二字非年号而为吉语 故将此钱析 为阮文岳泰德年间 1778 1793 年 所出 今考其弟兄北平王阮文惠铸有光中 通宝 而独东定王阮文吕未有钱传 是故明德钱或为阮文吕造亦非不能 今存 此疑 以供考订 又 此 万岁明德 与英登庸之光背美制明德钱相去甚远 鉴别时当不致贻误 485 光中通宝 西山起义军首领阮文惠于 1783 年在顺化称北平王 建元光中 并铸光中通宝 时值乾隆后期 此钱以红褐杂铜或青黄铜铸 体薄如纸 大小杂陈 文字瘦弱 品相甚差 光中通宝 四字楷书 直读 所见多光背无文 有少数面背现重 轮者 另有一种大样钱 背穿侧横列篆书 安南 二字 颇不和谐 一般径 2 2 4 厘米 重 0 8 2 6 克 此钱流传颇多 因其质劣每令藏家扼腕 486 光中大宝 亦为阮文惠铸 此钱与光中通宝同出 唯铸量略少 铜黄而薄 缘阔字小 宝 为当时俗体字 形制亦仿景兴通宝钱 487 景盛通宝 越南阮氏王朝建立前夕南方阮光缵景盛年间 1793 1800 年 铸 时值清乾嘉 间 此钱以褐色杂铜或黄杂铜浇制 肉薄字浅 大小不一 文字瘦小 品类杂 乱 景盛通宝 四字楷书 直读 所见多光背无文 有少数面背重轮者 然 甚平浅 一般径 2 2 4 厘米 重 1 8 2 5 克 此钱充斥于世 唾手可得 488 景盛大宝 亦为阮光缵景盛年间所铸 形仿景兴钱 多为黄杂铜所造 阔缘小字 面文楷 书 直读 宝 为当时俗体字 光背无文 径约 2 4 厘米 文曰 大宝 而 钱实很小 制作较通宝钱稍好 传世数量亦略少 489 宝兴通宝 阮氏王朝建立前南方集团阮文缵宝兴元年 1801 年 铸 时值清嘉庆六年 因 次年阮福映便夺得政权 改国号越南 故此钱铸时甚短 存世绝少 面文 宝 兴通宝 楷书 直读 字小缘阔 光背无文 径约 2 3 厘米 钱甚轻薄 制作 亦粗 然因其少仍显得异常希罕 490 嘉隆通宝 安南南方集团阮福映于 1802 年建立阮氏王朝 改国号为 越南 自称世祖 建元嘉隆 1802 1819 年 并铸嘉隆通宝 时当清嘉庆年间 此钱有铜 铅二 种 大小不一 品类众多 面文 嘉隆通宝 楷书 直读 铜钱光背无文 铅 钱背有篆书 六分 或楷书 七分 字样 似为记重 一般径 2 4 2 6 厘米 铅钱偏小 嘉隆钱制作不精 今流传甚广 491 明命通宝 越南阮朝圣祖阮福皎明命年间 1820 1841 年 所铸铜 铅钱 时当清道光年 间 初铸平钱面文为端丽楷书 宜读 光背无文 径约 2 3 厘米 制作精良 品相佳好 明命十八年 1837 年 又于顺化府开铸当百大钱 背文铸经传语汇 名曰 美号钱 有四字者 17 品 八字者 23 品凡 40 品 另有 明命通宝 大 小金银钱数种 背文各异 不一而足 传世常见为明命小钱 当百大钱及金银 币等则罕见 492 治元通宝 阮朝初期叛将黎文傀治元年间铸 其元年为明命十四年 180D 年 亦即清道 光十三年 此钱铸制甚陋 文字模糊 边廓不整 背平夷漶漫 面文 治元通 宝 楷书而存隶意 直读 径约 2 3 厘米 重 1 6 克左右 另有 洽元圣宝 亦为同期所出 制作文字一如通宝 此二钱存世甚多 493 元隆通宝 阮朝初期侬文云响应黎文傀起而反叛 称元隆王 并铸元隆通宝钱 元隆元年 为明命十四年 1833 年 即清道光十三年 此钱较治元钱小而稍工 面文楷 书 直读 字大小无当 多光背无文 可见背有横书 昌 字者 另有面背重 轮钱 因肉薄均不显 径约 2 2 厘米 存世颇多 494 绍治通宝 阮朝宪祖阮福嗾绍治年间 1841 1847 年 铸 时当清道光后期 此钱形制与 明命通宝类似 平钱有铜 铅二种 大小不一 品类较多 面文 绍治通宝 楷书 直读 笔法刚健规整富宋字意韵 存世铜钱多为光背 铅钱背铭 河内 二字者是为记地 径 2 2 2 4 厘米 边廓匀整 品相端好 另仿明命通宝亦有 当百 美号钱 工艺稍逊 背文取经传吉语有四字 八字凡四十品 然传世 绝少 至为希罕 又有绍治通宝金 银钱数种 今不见 495 嗣德通宝 阮朝翼宗阮福时嗣德元年 1848 年 铸 时当清代道光晚期 此钱有铜 铅二 种 大小数品 面文 嗣德通宝 楷书 直读 除光背者外 铜钱背可见 六 文 二字 铅钱背有 河内 山西 字样 径 2 2 2 5 厘米 制作较明命 绍治钱差 又有当百 美号钱 背文取经传吉语有四字 八字凡 40 品 工艺 亦较明命大钱逊色 然传世甚少 至为希罕 另有嗣德通宝金银钱数种 大小 不一 背文各异 今极难一见 存世者价值连城 496 嗣德宝钞 阮朝翼宗阮福时嗣德十八年 1865 年 铸时当清同治四年 此钱相当我国元代 至正权钞钱 面文 嗣德宝钞 楷书 直读 文风质朴 背文记值 按币值等 级依次分 准一十文 准二十文 准三十文 准四十文 准五十文 准六十文 六种 其时省佰定制六十文为百 故无当百钱 各钱直径自 2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