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能力目标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教学重点 认识换位思考的实质并掌握换位思考的技能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方法 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教学课时: 一课时板书设计第二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3、关心、尊重、理解是根本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2、对换位思考的要求3、以欣赏的态度待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电梯里的镜子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嘉宾们都显得有点尴尬,其中一位抱怨说:“我们怎么未能想到这一点呢?”是呀,我们考虑问题时常常会海阔天空,但不幸的是,无论思路如何开阔,我们往往还是从自己出发的。教师小结: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的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有一天,有个长发的白人姑娘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得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上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原来,她已经被太阳晒黑了。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讲授新课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事例一:A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A考了62分,他急忙问B考了多少,B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A偷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A于是很骄傲的对B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C对A说:“我考了95分,你和他差不多啊,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假如你是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事例二: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事例三: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不久,驴子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教师小结: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受到侮辱和伤害,也就不应该去伤害别人;学会换位思考,以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别人的需要,不要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终身的遗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专制行为。提问:那么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强加于人呢?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别人,这有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2、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小乔被疏远是因为她只顾自己,对其他的同学都漠不关心,想得到别人的关照,首先就应去关心、帮助别人。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努力去满足他人的需要,才能赢得别人的友谊,获得别人的真诚帮助)。3、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二、理解至上,善待他人材料:有一个富翁平生爱吃美味的食物,因此他家的厨房不但大,而且人手多,每个人都各有分内的工作,挑水的只管挑水,洗菜的只管洗菜,切菜的只管切菜,另外还有煮食的、烧柴的。这些厨房里的工人天天做着相同的事,日子一久不免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每个人都认为别人的工作新鲜有趣又容易。有一天富翁突发奇想,让大家都试试交换工作的滋味。交换工作后,只见一阵手忙脚乱,挑水的被刀子割破了手;煮菜的生火没生起来,却弄得一屋子烟;烧菜的挑水又不小心滑了一跤,摔了个四脚朝天;洗莱的则煮出一锅半生不熟的饭。饭没做好,每个人还挨了一顿责骂,从此再也没人对工作不满了。教师小结: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材料: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吃羊肉,见到了老板,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一篇文章,那时林清玄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上。他在文章中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如此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如今他开了好几家羊肉馆,成了那里颇有名气的大老板。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欣赏,不能被引导呢?教师小结:学会欣赏别人吧,欣赏你的同学,你的父母,你的朋友,你们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的亲密、和谐。学会欣赏你周围的一切人,你周围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一辆巴士缓缓进入市区,只有一对恋人在中途下来。他们下车后,巴士继续往前行驶。突然,几块大石头从高处坠下,巴士被砸得支离破碎,所有乘客无一生还。那对恋人听到这件事后说:“如果我们都在那辆巴士上”想一想,你认为那对恋人会如何说?“如果我们都在那辆巴士上,没有下车,那辆车将不会因为我们下车而耽搁时间,它会在大石头坠落之前驶过出事地点!”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知识详解知识点1 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探究交流教材第105页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于人吗?为什么?问题的提出是通过我们反思生活中的某些错误行为,体会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来更好地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在我们的班级生活中,总有些人喜欢给别人起外号,而很多外号都是带有讽刺和贬低的意味,使人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如果异地相处,也有同学就你的某一特征或缺陷给你起外号,你会怎样想呢?所以,自己不愿意受到侮辱和伤害,也就不应该去伤害别人。学会换位思考,以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别人的需要,不要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终身的遗憾。答案: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能强加于人,因为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别人也不会喜欢,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专制行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是相悖的。自己喜欢的事也不能强加于人,因为人是有差异的,自己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事强加于别人,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专制,从根本上讲也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相悖。知识点2 如何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也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2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不久,驴子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知识点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探究交流教材第106页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想得到别人的关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点拨:通过活动,帮助我们学会与人交往,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一个只强调个人的私利,而不去考虑其他人的利益,或者为实现自己的私利,不惜牺牲他人利益的人,是不会得到大家的欢迎的,也很难在一个集体中立足。人是社会的人,需要与人交往,这就要求我们在谋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善于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实现共享或共赢。答案;小乔被疏远是因为她只顾自己,对其他同学都漠不关心。想得到别人的关照,首先就应去关心、帮助别人。多考虑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努力去满足他人的需要,才能赢得别人的友谊,获得别人的真诚帮助。知识点4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教材第107页 就“管鲍之交”谈谈你的看法。点拨:通过“管鲍之交”的故事,帮助我们加深对谅解一词内涵的理解。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友情被历代传颂,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的理解与谅解之上的。有些时候,我们可能并不明白对方在做些什么,但只要有一份信任和谅解,我们就能够宽容和理解;也有些时候,别人在无意中伤害了我们,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朋友之间更是如此,需要我们彼此多关心、多爱护、多体谅、多理解、多宽容,只有这样,友谊之花才会开得更艳。答案: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知识点5 换位思考的含义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知识点6 换位思考的实质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相关链接 换位思考的步骤换位思考第一步:如果我是他,我需要虽然我们每个人因为性格、经历、观念、爱好、学识等不同,个人的需要也必然会呈现出千差万别,但是大家都是人类中的一员,每个人的需要又有其共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把自己放在对方的角色中来考虑自己的需要从而推断他人的想法,这也是我们了解洞察别人心理的一个入口。美国心理学家AN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七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成一个金字塔的结构。马斯洛认为,在这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中,只有当低级需要基本满足之后才会在高一层次上有所欲求和需要;而每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会支配一个人的意识,成为组织行为的核心力量。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会为了更高的追求而能忍受低级需要的不满足,尤其是在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在精神需要的低层次与高层次的选择上。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我们的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不顾生命的安危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但人类在精神需要方面渴望友爱与尊重,期望得到接纳和认可,希望达到自我实现是一致的,尤其是对自尊和被他人尊重的渴望更是一切人的共同需要。在这些需要中,对尊重需要的满足程度影响着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程度。不管是什么人,也不管他嘴上怎么说无所谓,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关注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价值的,我们从心底里期望得到他人的重视、承认、尊重和赞赏。当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就会有一种很好的感觉,心情愉快,充满信心;但倘若这种需要总是遭到他人的忽视、否定甚至有意的剥夺时,我们不仅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还会因缺乏理智而出现攻击性的言行。所以,卡耐基说:“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詹姆斯也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换位思考第二步: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卡对基写了一本享誉世界的书人性的弱点,他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访问和调查,发现人性的弱点在于每个人都希望和喜欢别人肯定、鼓励和赞扬自己,而害怕批评、斥责和抵触他人对自己挑毛病、泼冷水。卡耐基说:“批评、责怪就像家鸽,你放飞后,它们总会回来的。如果你我之间明天要造成一种历经数十年、直到死亡才消失的反感,只要轻轻吐出一句恶毒的评语就行了。”所以,在开口说话前,我们先问自己:当我犯了过错时,我希望别人批评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原谅。当我做得不好时,我希望别人嘲笑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鼓励。当我遭到挫折时,我希望别人幸灾乐祸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帮助。当我情绪低落时,我希望别人冷落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安慰。当我总是听不懂时,我希望别人觉得我烦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耐心。那么,当人家也处在类似情景时,就做人家希望你做的事吧。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第三步:如果我是对方,我的做法是有时候自己认为是非常正确的观点,在别人眼里未必如此。所以,在考虑问题时,有时不妨先卸下自己的观点,换个角度来思考,你就会了解看待事物的方式其实不止你这一种。换位思考第四步:我是在对方期望的方式下对他吗?有一天,一个10岁的男孩去食品店买冰激凌。他坐在桌子旁门售货员:“蛋卷冰激凌多少钱一个?”售货员回答说:“75美分。”男孩开始数他手中的硬币,然后又问小碗儿冰激凌要多少钱。售货员极不耐烦地回答道:“65美分。”男孩买了小碗儿冰激凌,吃完后就走了。当售货员来收空盘子时,她发现盘子里放着10美分的小费。想想看,这时售货员心里想些什么?这又会对她今后与人交往带来什么影响?用别人对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小肚鸡肠;用自认为好的方式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为对方着想,这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摘自周隽著心理游戏)知识点7 为什么要以欣赏的态度待人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当我们以挑剔的眼光看人时,所获得的往往是讥笑、不满、愤怒和误解;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相关链接 学会赞赏他人爱听表扬的话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喜欢正性刺激,而不喜欢负性刺激。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乐于赞赏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快度将会大大增加。有一位心理医生在银行排队取款时,看到前面有一位老先生满面愁苦,这位心理医生暗想,我要让他开朗起来。于是他一边排队一边寻找老先生的优点,终于他看到,老先生虽驼背哈腰,却长着一头漂亮的头发,于是当这位老先生办完事情走到心理医生面前时,心理医生衷心地赞道:“先生,您的头发真漂亮!”老先生一向以一头漂亮的头发而自豪,听到心理医生的赞美非常高兴,顿时面容开朗起来,挺了挺腰,道谢后哼着歌走开了。可见,一句简单的赞美给别人带来了多大的好处。在一次心理咨询中碰到一位女学生,她因为宿舍中人际关系紧张而苦恼。在宿舍里同学们互不来往,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似乎相互都有戒心,很难知心交谈,宿舍气氛沉闷,她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从何做起。我告诉她:从现在开始,试着夸奖他人,真心赞赏他人的长处,如:“你今天气色很好!”“你的眼睛真亮!”“这件裙子对你再适合不过了!”等等。不久以后,她来告诉我,宿舍的气氛完全变了样,大家相互帮助,彼此关心,在一起时有说有笑,下课后都愿意回宿舍,好像宿舍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善于赞赏别人常会使一个人具有神奇的力量。如果你对别人说:“大家知道,你很能干。最近有件事我们希望得到你的帮助。”这样一来,他一定会为你分忧,即使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活儿也不会有任何怨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鼓励和赞扬更是不可缺少。“小宝真乖,快把苹果分给小弟弟。”之类的话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儿子真棒,爸爸为你而自豪。”“妈妈相信你有能力处理好与同学的矛盾。”这些对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非常重要。赞美他人会使别人愉快,被赞美者的良性回报也会使我们自己感到愉快,从而形成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当然,夸奖他人并不意味可以毫无顾忌,以下两个原则是要注意的:一是真诚。夸奖别人要出于真心,所夸奖的内容是对方确实具有或即将具有的优良品质和特点,不要让别人感到你言不由衷,另有所图。如夸奖一位身材矮小者长得魁梧恐怕就要出现“拍马屁拍在蹄子上”的情况。二是夸奖的内容应被对方所在意。称赞中年妇女身材苗条,赞扬老年人身体硬朗便很容易引起良好反应,而赞美儿童年轻、青年人牙齿坚硬等却很难有积极效果。典例剖析 经典例题例1 (单项选择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 )关心他人 歧视他人 尊重他人 理解他人A B C D分析这是一道组合型选择题,是把多项选择变为单项选择的一种题型。这道题,选择排除法比较容易解决。这道题是考查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的掌握。从中看,只有歧视他人是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旨相违背的,所以将排除,于是正确答案就显现出来了。 答案:B例2 (多项选择题)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面对他人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应该A也要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与我们共同进步B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C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谋求自己的利益D像关注自己的发展一样关注他人的发展分析这道题考查我们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内涵的理解,以及能否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和发展。从四个选项看A和D是正确的,都在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发展中作出了正确选择,而B和D都是错误的,关键在于这两种选择都以利己主义为出发点,甚至为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所以是错误的,不符合道德规范。 答案:AD例3 (多项选择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 )A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B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C不能原谅对方的任何过失D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应本着一颗宽容的心加以谅解分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的理解,换位思考用另一种更通俗的话说就是“将心比心”,因此其实质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根据这一实质衡量四个选项,其中只有C是错误的,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不犯错误,一旦无意中伤害了别人,内心一定非常痛苦,渴望得到别人的原谅,而善于换位思考的人就会体察对方的痛苦,宽容地谅解对方,而不会“斤斤计较”或者“冤冤相报”。 答案:ABD例4 (探究自我)根据以下提供的一些情况,做出你自己的选择。情境1 别的同学考试成绩超过了你,而且在你面前大声炫耀时,你该怎么办?情境2 当你的同学伤心难过时,你该怎么办?情境3 当看到别人正在做有损祖国利益的事时,你应该怎么办?分析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题,考查我们对宽容的原则和换位思考的理解,换位思考也是要遵循宽容的原则的。对待家人、朋友、同学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对待无意伤害,也要以宽容之心去对待,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以宽容去感化对方。但对“坏人”“恶人”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讲解课件
- 开展劳动节主题活动总结
- 河北省邯郸市育华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汉字开花课件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高一(下)月考数学试卷(6月份)(含答案)
- 汉字基础知识培训心得
- 食品安全行业的政策趋势与风险评估
- DB62-T 4539.4-2023 突发环境事件管理指南 第4部分:物资储用
- DB5307-T 68-2024 丽江市营造林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规范
- 建筑施工合同管理方案
- 施工合同 补充协议
- 楼梯切割安全生产合同范本
- 2025年银发族市场洞察报告
- 加油站秋季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部队课件的教学设计方法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开学摸底考试英语模拟卷
- 2025至2030中国CPU市场运行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DB37-T4899-2025深远海养殖管理工作指南
- 污水处理企业生态环境合规管理指引
- 物业消防改造服务方案(3篇)
- 海南省白沙县等两地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