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试卷D卷.doc_第1页
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试卷D卷.doc_第2页
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试卷D卷.doc_第3页
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试卷D卷.doc_第4页
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试卷D卷一、 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花支招展 人声鼎沸 繁花嫩叶 淅淅历历B . 水波嶙嶙 个得其所 呼朋引伴 稀稀疏疏C . 咄咄逼人 翻来复去 人际罕至 絮絮叨叨D . 争先恐后 博学笃志 倾盆瓢泼 喜出望外2. (4分)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在博物馆、美术馆里,常有老师带着一班班孩子_、_和_。那是一次次播种和浇水,为了每个孩子的未来,准备下受用一生的果子。教育让人产生美感,美育让人赏心悦目。美育的高度可以很平实地表达。它可以在孩子五颜六色的蜡笔盒里,也可以呈现在法、德、美、英以及中国的路灯上。或简或繁,或古或新,在灯柱灯座的结构造型与环境的搭配中,你会发现路灯_能照亮前途,_彰显着一国一地的气质风韵。(1)请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写在第句的横线上。 A临摹 B讲解 C观看在博物馆、美术馆里,常有老师带着一班班孩子_、_和_。(2)请提取第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横线上。 (3)第句横线上缺少一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或简或繁,或古或新,在灯柱灯座的结构造型与环境的搭配中,你会发现路灯_能照亮前途,_彰显着一国一地的气质风韵。3. (2分)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句是( ) A . 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删除“和培养”)B . 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将“要”改为“能否”)C . 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在“50万朵”后面加“花”)D . 曹先生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还是掩藏不住他这些年艰辛的生活。(删去“眼角的”)二、 名著阅读 (共2题;共9分)4. (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从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可看出,鲁提辖虽然急躁莽撞,不拘小节,但也是粗中有细。B . 在小人国中,朝廷官员时常奉命在皇帝面前表演,按照技术高低获得各种丝线,官员腰上几乎没有不缠丝线的。C . “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脍炙人口。第一次借扇,悟空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踪无影;二次借扇,悟空使诈,变成牛魔王的模样,却借得一把假扇;紧接着,悟空变作一只小虫,乘公主喝茶之际钻入公主腹中,令公主腹疼难忍,逼着公主借到真扇。D .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孩子们用猫的爪子扯下了校长的假发成功的报复了校长。5. (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工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了出来。这一喊虽然痛快了些马上使他想起危险来。别的先不去管吧,逃命要紧!(乙)他对我叙述的我国近百年来的大事记感到十分惊讶。他断然宣称,那些事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叛乱、暗杀、大屠杀、革命和流放,是贪婪、党争、虚伪、背信弃义、残暴、愤怒、疯狂、仇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所能产生的最严重恶果。(1)甲段导致他丢车的社会原因是:_乙段“他”所在国家的社会特点是:_(2)甲段中的“他”,乙段中的“我”在各自不同的社会中都经历过生活的考验,请简述甲段中的他后来又经历过的两次买车的磨折。乙段中“我”在这个国家的宫廷里经历了哪些危险(举出两例即可)? (3)结合选段或与选段相关的内容,分析甲乙两段的人物的形象特点。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6. (5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翻开书卷:一抹月色能引发遐想,“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群水鸟能激起喜悦,“争渡,争渡,_”;一座金台能招揽贤士,“报君黄金台上意,_”;一柄武器能梦回旧朝,“_,自将磨洗认前朝”。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李白把乡愁寄予流动江水,轻吟:“_,_”(渡荆门送别);崔颢把乡愁揉进浩渺烟波,低叹:“_,_”(黄鹤楼);更有诗人把乡愁写入一封家信,浅唱:“_,_”。四、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7. (5分)六年前,你还是一个无知的孩子,一堂堂生动有趣,滋养生命的课使你渐渐变得有知识、有思想。六年来,你上过的课中哪一节课还在你脑中萦绕,老师和同学的声音还在你耳边回荡,请以“课堂,难忘的地方”为题写一个小片段,与大家分享。(200字左右)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8.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院,祠堂还是合族祠广州陈氏书院又名陈家祠,建成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关于陈氏书院的性质和功能,人们往往会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认为它既是陈氏子弟读书的书院,又是他们供奉祖先的祠堂。事实上,陈氏书院既没有传统书院的功能,也不同于明清时期在华南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祠堂,它是清末广东各县陈氏宗族共同合资建造的合族祠。那么,明清时期广州的合族祠与书院、祠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书院的建立,本来主要为讲学课试、应考科举提供场所。而清代广州城中众多的姓氏书院,它们有书院之名,而无书院之时。至于建造的目的,有材料提到:“书院与家塾设建,原为应试居住及合族受屈讼事与输粮往来暂寓。”也就是说,以书院或家塾为名的合族祠的建立,是为了让各地乡村的宗族子弟来广州应考科举、打官司、缴纳赋税时暂时居住。合族祠在广州城中出现并蓬勃发展,与明清时期华南地区宗族制度的成熟发展有着深刻的联系。明末清初,民间建造祠堂祭祀祖先的活动在珠江三角洲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当广东各地乡人需要在广州城中建立起他们的落脚点时,他们想到要建成宗祠的形式,就毫不奇怪了。这些合族祠在建立时也是按照修祠堂、编族谱、置族产、举行标准化的祭祖仪式这一整套宗族的模式来造作的。这些建于清代广州城内外的祠堂建筑,从形式上看,与在广东各地乡村中普遍存在的宗族祠堂一样,都是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祖先祭祀的地方。这种祠堂又与普通的宗族祠堂不同,最突出的区别就是它是由数县或数十县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合资捐建的,每一地方性宗族以“房”的名义参与。他们通过共同在省城建立祠堂,形成了超越社区以至地域的同姓组织。这样的同姓组织在士大夫的眼中并不符合正统的礼制规范。他们容易植党营私,蠢国害民,官府因此屡有取缔合族祠的举措,加之合族祠内时常容留各地族人,龙蛇混杂,对当地的社会治安造成不良影响,这更成为官府禁祠的直接原因。自乾隆中期开始,合族祠因为“把持讼事,挟众抗官”,引发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禁祠行动。乾隆二十九年(1761年),皇帝专门发布上谕,要求各地对行为失范的合族祠“一体严行禁治,以维风化,以正人心”。广东随后就要求:“无论州府县城内不准妄联姓氏创立祠宇”,又据曲江侯书院图记记载:“乾隆三十七年,巡扰张彭祖以城内合族祠类多把持讼事、扶众抗官,奏请一律禁毁。于是各姓宗祠皆改题书院,我祠之以书院名亦由于此,故祠制也。”因此,清代广州城中的合族祠大多以“某氏书院”“某氏书室”“某氏试馆”为名,而鲜有题为“大宗祠”的。(选编于广州陈氏书院实录)链接材料:陈氏书院就是一处典型的宗祠建筑群,建筑呈方形平面展开,建筑面积超过6100平方米。三路主体建筑由南向北分别为前门、中厅和后寝,形成“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抄”的格局。门前留有宽阔广场,过去曾竖立着很多石制旗杆夹,旗杆上镌有中举人的姓名及中举年代,昭示着陈氏家族的荣耀。每路建筑各有三进,纵横左右共有6院8廊19座建筑,大小建筑之间墙体均用活动隔扇。庆典之时,隔扇拆除可使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了外部封闭、内部开放的建筑特点。徜徉书院之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精品雕塑。其中,屋顶灰雕,墙壁砖雕、门窗木雕、阶前石雕都有着繁复细腻的图案。(选自刘小芳宗族中国的历史镜面)(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书院本来是人们读书的地方,主要是为组织教育教学和准备科举考试提供服务的。B . 祠堂是人们供奉祖先牌位、举行天地祭祀的场所,明末清初在广东乡村普遍存在。C . 合族祠也是一种祠堂,它是由数县或数十县具有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集资兴建的。D . 精美的雕塑是陈氏书院的亮点,灰雕、砖雕、木雕、石雕都有着繁复细腻的图案。(2)下列对材料中“陈氏书院”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陈氏书院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了“三进三堂九路两厢抄”的格局。B . 当年陈氏书院的主要目的只是为陈氏宗族子弟来广州应考科举提供暂时居住地。C . 陈氏书院曾经因容留各地族人,祠内龙蛇混杂,扰乱治安,一度被禁止开展活动。D . 陈氏书院不取名为“大宗祠”是因为从乾隆中期开始合族祠被官府严令禁止创建。(3)第段引用了哪些材料?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作用。 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比如恐龙、猛犸象等,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濒临灭绝。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的灭绝,导致地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12万年之前。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如果说河流是地球的动脉血管,那么这些大型动物就是地球的毛细血管,动脉固然重要,但毛细血管同样很重要,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的生长。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但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即使有了洋流也还不够吗?答案很直接:还真是不够。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研究人员发现,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数量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了几千头。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密度的减少,导致被从海底运到海面上的磷元素下降了75%,即从过去的每年35万吨下降到了现在的8万吨。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同样拿磷元素来说,300年前每年都有15万吨磷元素被带上陆地,如今这个数字下降了96%,只剩下大约6000吨了。那么,家养牲畜能否代替大型野生动物的这个功能呢答案是:极为有限。因为绝大部分家养动物都是圈养的,活动范围超不出栅栏。各国政府一方面要尽快采取措施恢复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另一方面要扩大家养动物的活动范围。这么做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有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地球上很多地方由于缺乏营养物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照到那里的阳光被白白浪费掉了。(1)选文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选文第段画线句子中划线词语“绝大部分”能否删除,为什么? (3)“大型动物不但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价值,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从生态价值的角度看,选文第段形象地把大型动物比作地球的“毛细血管”,请说说理由。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10. (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针(方舆胜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媪:o,年老的妇女。卒:完成。(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去:_方:_欲:_还:_(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问之,曰:“欲作针。”_学而时习之_(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1. (6分)阅读唐诗,完成问题。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铁凝的人生小品文,总能引人深思。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一文中,那一句“人生又能有几回忘形的得意?”是否也冲击了你的心扉,引发了你的联想与思考?请你根据你的理解与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含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