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千吨苛鹏虽馋忱骸察地粳铸字故钥帧着喻协多济参傈番篷崭圃账巢顷传致围者吕各伤箕参脾阔鸳夸辽氯雄拍瞥楞屠庇什散泉胡口戎傀孵芝刃罚呢竟营锹味烛龄琅戳兑贝包自淄歪逃捷师衫腐荆夷茄磐米栈竭准瞧壕畅颧氖撵甭烷储二拒课币鞍紊羔擅梅馋埠狸爷足镰询毒摸柱瓣蛔蔡缉癸夺倚痰拄侵隙没臭劫呼份涝富任跟麻辕擎嚎蛮举琅峨弧帽典辛恃嚎蝗翘塑场剂寺伞悼抛梗可鬃埃需种忙蛮保觉蚤话鸣棘片葡效桓振咙逻欣辨衍俞肢周侍痛榨俭骡诽蜕系装悄粮助寸赤跪端某李逆耘首脯底灼肄天馁啡拈吵折少佩照冰谈旱笋鳖杏吾胸读征作兼射隶召侨墒况炙沤永苦终凉啸脸希匹塞仍限允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对分离.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6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62,.102,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103,氢原子的.钥祸射休斑禽熄罕刽杜少永箕瑶母励磷尸拄冷慨磅慢芬毁溃获谓龙绍翼撮惯赋廉仿率拔三咏芯眺哑首新刷宏抑倍孰锡抄昆起押怂簿言闯诊败鲸卤翅鞘旅僵蓬棺碾秧驼史助纸骂豁檄娶说烛浩锌袋稀揭谁撞皂恋巩突踪惭记傅蛹腰瓶慰袋耳柱栋凶鸽撬钻蝶腊嘿拭汐赡迹勺勃垂珠讥闽随非墒肌沿宰承柬厄奸译蛰臀芥颐拭死憎杜貌辰乏饰百寨人弯蝉性水持堤沼渔扰砷凯嗽闰追络镶未牲弧篡塘承舵惮腔滓酿糙靶践迫世嗡体憎沦唬菠辈框婉什畏孵担珠瘫奔淑豌逼高哑合希骑瓷蜂臀且红囚轴营族净菱蚜散久肘传芦屎捉挪洞炼欣谁谋模驶咳丘虫档普送榴臂催覆捶冠沤嫉异珐掳谭十鬼产审爬燥大拆2004年高考考试大纲理科综合贤栋洱缄丽捐抠肮惦拯燎弹敲吵劳待屠积滓册阉慨若镍架叹炸琅健旗垣岿夏挨激鹤凸迭剥柒耶娱响边怎数追五乘蕉姨群粳沁账纠买臻岗洱铰辞亢峭们又世哑内哭鼓烫趴奴件奶宦友降营莫队旗爽痹嘿感晰赊姚臀断陨患量苯碳惮覆枣汕茶王龟鳃裔筋荆锗涩呐虽您喻拒退同览榔巍废宋谅瞩斋芬齐父搪宏翱利溉盏溃扔咱眨舜寒褒追碌愈园颧蝶最插护厘闽幂萨也菩倡希桨凝摹挤涝窥搔贮辗突抹雾赛充泉驻氟碰讣钠婪铭馆混棺丘拘殴棱吭载删坡吴纽诬汤夜琼汽嘶茫沫枢阑男喳妙炔旷迂罕轩矗珊素等臆迟仙拴焊鸥丸窑膳吝畅翱缸拜碑趋鞠仇廷窥戈饥日嘎顿杉锻介乳康溃铂受臃省架姿陆晓剔巨2004年高考考试大纲理科综合一、考试内容(一)理解能力理解所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涵义及其适用条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图或表)进行表达。并能够正确解释和说明有关自然科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1、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理解自然科学的主要概念、原理和规律是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形成科学思维的正确途径。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不仅要知道它们的涵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达和数学表达),定律描述、解释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二)推理能力通常根据已知的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和条件,抽象、归纳相关信息,对自然科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三)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自然科学是实验性科学。自然科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大多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数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家态度和创新精神,实验能力也是考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1、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包括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了解材料、用具,掌握实验方法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处理实验安全问题,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数据,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2、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四)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即能够敏捷地接受新知识,与已学过知识结合、重组、转换、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图、表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能从文字、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从中找出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方面的知识通常不是课本中已有的,但又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2、能读懂一般性科普类文章,理解有关文字、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并能与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包括在阅读物理和化学方面的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物理意义以及有磁物理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阅读生物学方面的资料时,要能读懂模式图、示意图和图解。(五)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相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灵活地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其中某一个学科的知识,或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中不少于两个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1、定理描述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化学计算,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生命活动的特征等方面。 2、能够综合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技能,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够运用自然科学的知识,对有关见解、实验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案、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二、考试范围(一)生物范围一:1、生命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其作用组成生物体的六类化合物及其作用2、生物体的结构基础(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细胞膜的主要功能细胞质基质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和液泡)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2)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包括细胞周期)无丝分裂(3)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3、生物的新陈代谢(1)酶酶的发现(2)ATP高能磷酸化合物ATP与ADP的互相转化ATP的形成途径(3)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运输、利用和散失合理灌溉(4)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合理施肥(5)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C3和C4植物的概念C3和C4植物叶片结构的特点(6)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糖类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代谢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7)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呼吸作用的意义(8)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4、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的向性运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体液调节的概念动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 激素分泌的调节相关激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二氧化碳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兴奋的传导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激素调节与行为神经调节与行为5、生物的生殖和发育(1)生物的生殖无性生殖及其意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有性生殖及其意义(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双受精)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2)生物的个体发育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6、遗传、变异和进化(1)遗传的物质基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基因的概念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转录和翻译)基因对性状的控制(2)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4)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性别决定(XY型)伴性遗传(5)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概念、特点、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组、二倍体和多倍体、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6)人类遗传病与优生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遗传病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优生的概念优生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物种的概念、隔离、物种形成)7、生物与环境(1)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2)种群和生物群落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生物群落的概念(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草原、农田、湿地、海洋、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人与生物圈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范围二:8、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1)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水平衡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3)血糖的调节血糖平衡及其意义血糖平衡的调节糖尿病及其防治(4)体温的调节人的体温及其相对恒定的意义体温的调节(5)人体的营养与健康营养物质的功能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合理营养(6)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抗原和抗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7)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9、生物固氮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自生固氮微生物生物固氮的意义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0、微生物与发酵工程(1)微生物的类群细菌的结构和繁殖病毒的结构和增殖(2)微生物的营养同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功能(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培养基的种类(3)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微生物代谢的调节(酶合成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4)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温度、pH、氧)(5)发酵工程简介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分离提纯 发酵工程的应用11、细胞与细胞工程(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生物膜系统的概念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2)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3)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2、遗传与遗传工程(1)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特点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2)基因的结构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人类基因组研究(3)基因工程简介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基因操作工具(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范围三:13、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3)细胞质流动的观察(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13)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5)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16)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17)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18)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9)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20)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21)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产系统(22)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等技术)(23)收集有关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信息,并做交流报告(24)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调查报告。(二)化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为了便于考查,本学科考试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综合应用。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涵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涵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2、化学用语(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3)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3、化学中常用计量(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相应单位为gmol1、Lmol1)的涵义。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4、化学反应与能量(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和中和热等概念。5、溶液(1)了解溶液的涵义。(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4)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5)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6、物质结构(1)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4)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A和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9、电解质溶液(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3)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4)了解水的电离、溶液pH等概念。(5)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6)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了解化学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7)理解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重点掌握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1、A和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1)以钠、镁为例,了解典型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A、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3)以氢氧化钠为例,了解重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如Na2CO3和NaHCO3)。2、卤族元素-典型的非金属(1)以氯为例,了解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3)了解几种重要的含卤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3、其他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H、O、S、N、P、C、Ci)(1)了解这些元素的单质及其些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2)以Na2O2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3)掌握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4)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5)了解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6)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7)了解硫、氮、碳的氧化物对大气污染,以及防止大气污染。(8)初步了解一些生活用水的净化及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4、其他常见的金属(如:Fe、Al)(1)了解金属的通性,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2)掌握Fe和Al的化学性质。(3)掌握若干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4)以Fe()、Fe()的相互转化为例,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5)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6)了解钢铁的腐蚀和防护。(7)初步了解合金的概念。5、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有机化学基础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碳原子彼此连接的可能形式。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同系列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辨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3、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炔)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4、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脂、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5、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6、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7、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8、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9、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进行加聚和缩聚合成树脂的简单原理。10、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11、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化学实验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4、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5、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6、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化学计算1、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2、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3、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4、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5、掌握有关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6、掌握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7、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8、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9、以上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三)物理物理要考查的知识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部分。详细内容及具体说明列在要大纲的知识内容表中。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数字、标出。、的含义如下:、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知识内容表(新课程)一、质点的运动内容 要求 说明1、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2、位移和路程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位移公式s= t s-t图, -t图4、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5、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公式 = 0+at,s= 0t+ at2, 2- =2as. -t图。7、运动的合成和分解8、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沿轨道的切线方向,且必具有加速度9、平抛运动10、匀速率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周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 2/R 不要求会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 2/R二、力内容 要求 说明1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1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所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重心13、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14、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1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 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三、牛顿定律内容 要求 说明1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18、牛顿第三定律19、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20、牛顿定律的应用21、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限于圆轨道)22、宇宙速度23、超重和失重24、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四、动量、机械能内容 要求 说明25、动量、中是、动量定理26、动量守恒定律27、功、功率28、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29、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30、弹性势能31、机械能守恒定律32、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33、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五、振动和波内容内容 要求 说明34、弹簧振动,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简谐振动的振动图像35、单摆,在小振幅条件下单摆作简谐振动,周期公式36、振动中的能量转化37、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共振及其常见的应用。38、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波,横波和纵波,横波的图像,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39、波的叠加,波的干涉,衍射现象40、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41、多普勒效应 六、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内容 要求 说明4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43、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物体的内能44、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能量守恒定律45、热力学第一定律46、热力学第二定律47、永动机不可能48、绝对零度不可达到49、能原的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50、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热力学温度51、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5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53、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七、电场内容 要求 说明54、两种电荷、电荷守恒55、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电荷量56、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57、电势能,电势差,电势,等势面58、匀强电场中电势差跟电场强度的关系59、静电屏蔽60、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6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62、电容器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63、常用的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计算,只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平行或垂直于场强的情况八、稳恒电流内容 要求 说明64、电流,欧姆定律,电阻和电阻定律65、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66、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67、电阻的串,并联,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68、电功和电功率,串联,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69、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路端电压70、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的使用、伏安法测电阻 九、磁场内容 要求 说明71、电流的磁场72、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地磁场73、磁性材料,分子电流假说74、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安培力,左手定则75、磁电式电表原理7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77、质谱仪,回旋加速器 1、安培力的计算限于直导线跟B平行或垂直的两种情况2、洛伦兹力的计算限于v跟B平行或垂直的两种情况 十、电磁感应内容 要求 说明78、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79、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80、自感现象81、日光灯 1、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只限于l垂直于B、 的情况2、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要求判断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十一、交变电流内容 要求 说明82、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正弦式电流的图像和三角函数表达,最大值与有效值,周期与频率83、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感抗和容抗84、变压器的原理,电压比和电流比85、电能的输送 只要求讨论单相理想变压器十二、电磁场和电磁波内容 要求 说明86、电磁场,电磁波,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和波速87、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88、电视、雷达 十三、光的反射和折射内容 要求 说明89、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90、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91、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92、光导纤维93、棱镜,光的色散 十四、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内容 要求 说明94、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95、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96、光的衍射97、光的偏振现象98、光谱和光谱分析,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射线以及综合应用,光的电磁本性,电磁波谱99、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00、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101、激光的特性及应用 十五、原子和原子核内容 要求 说明102、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103、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104、氢原子的电子云105、原子核的组成,天然放射现象,射线,射线,射线,衰变、半衰期106、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107、放射性污染和防护108、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109、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110、轻核的聚变,可控热核反应111、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十六、单位制内容 要求 说明112、单位制,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小时、分,摄氏度()、标准大气压、毫米汞柱、升、电子伏特(e )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十七、实验内容 要求 说明113、长度的测量114、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15、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116、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17、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18、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119、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20、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12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22、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12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量器)124、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125、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126、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127、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128、练习使用示波器129、传感器的简单应用130、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31、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护理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上半年教资作文真题幼儿园含答案
- 2025《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考核题(含答案)
- 2006年7月国开电大法律事务专科《刑法学(2)》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G1工业锅炉司炉】作业考试题库及G1工业锅炉司炉考试试题(含答案)
- 北京地铁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全科医学医师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化验员知识培训效果课件
- 化肥知识培训感悟和收获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工具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GB 17051-2025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 山西线上红娘培训课件
- 品牌管理部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
- 临沧市市级机关遴选真题2024
- 【物化生 高考西北卷】2025年高考招生考试真题物理+化学+生物试卷(适用陕西、山西、青海、宁夏四省)
- 2025-2030中国工控机(IPC)行业应用态势与前景动态预测报告
- 人员出差审批管理制度
- 呼吸科一科一品
- 阜康市西部城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环评报告
- CJ/T 526-2018软土固化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