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登飞来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登飞来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登飞来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登飞来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提要:学习内容:理解诗意,体会哲理。学习目标:1、通过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大致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层”看峰与别处看峰之不同,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站得高,能看得远。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登飞来峰,鼓励学生积累与之相关的名句。学习重点:同目标1、2学习难点:同目标2课前准备:老师:课件、筛选整理与登飞来峰相关的名句学生:每人备好一本字典或词典。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一、俗语故事导入: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做了对不起宰相的事,后来她给宰相赔礼道歉时,说了这么两句话:(师说前,生对后)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你们知道这个宰相是谁吗?他就是王安石。二、了解作者,解课题:1、指名读资料(课件):王安石,我国北宋时期的大政治家、大诗人、散文大师,当过宰相,在北宋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2、 板书题目,解课题:飞来峰,也叫飞来山,位于杭州西湖边上的灵隐寺附近。传说此山是从琅琊临海的地方飞来的,故名飞来峰,山上有应天塔。此诗是作者30岁路过杭州登塔时写下的。三、出示全诗,自主学习:1、出示全诗(课件),指名读,齐读。2、学生自学全诗:(1)利用工具书解决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寻、闻、畏、缘;(2)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3、学生质疑,师生交流解疑:(1)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闻:听。畏:担心。缘:因为、由于。(2)说说你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四、师引导读诗,点拨讲解:1、第一、二句诗写的是景,用看到的和听来的景共同衬托出诗人站的角度高。第三、四句诗写的是情,是作者登飞来峰感受到的。(课件)2、诗人为什么不怕浮云遮住自己的视线呢?试用“因为所以”回答。(因为他站得高,角度高,所以看得远)你能用诗句来回答吗?(练读三、四句诗)3、读诗的后两句,你能体会到诗人有什么样的志向吗?(配合讲作者的写作背景:在北宋仁宗时候,国家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一天比一天尖锐起来了。王安石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他怀着要求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一登到山岭塔顶,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4、师生对读,学生齐读,读出飞来峰的高,读出诗人的豪迈气势。五、拓展延伸: 和雄心壮志过渡: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登高或登临名山时都曾留下过千古传诵的诗句,我们来了解一下。1、出示名句(课件),指名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 轼题西林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 甫望 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2、师略讲句意,重点引导学生明白:诗人站的角度不同,感受自然不同。(见板书)3、齐读三对名句,思考:(1)苏轼、杜甫、王安石在写这些诗句的时候,谁站的角度更高些?(2)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烦恼和疑惑吗?举例说说。(3)我们怎样做才能摆脱这些苦恼和疑惑,像王安石那样“不畏浮云遮望眼”呢?六、总结:同学们,人生就像登山,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升自我,换个角度,提升思想和修养高度,才能像王安石那样“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七、检测:1、背诵登飞来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