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ppt_第1页
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ppt_第2页
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ppt_第3页
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ppt_第4页
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文明的起源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教材整理复习篇 第一讲 2013 2016年安徽中考考情总览 结合安徽近几年中考分析 本讲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侧重于考查夏商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 题型以选择题和组合列举形式出现 2017年注意结合地图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如春秋争霸 战国七雄等 考点1识记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考点2识记半坡 河姆渡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考点3理解如何计算历史年代 1 公元纪年 计算历史年代现在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为公历纪年法 一个世纪为100年 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 中期 晚期或称为上半叶 中叶 下半叶 早期的头10年也称为初期 晚期的后10年也称为末期 公元1年至100年为公元1世纪 公元101年至公元200年为公元2世纪 依此类推 如1901年为公元20世纪初 1997年为公元20世纪末期 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前1年为公元前1世纪 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101年为公元前2世纪 依此类推 如公元前594年为公元前6世纪初期 公元前221年为公元前3世纪晚期 考点3理解如何计算历史年代 2 计算历史年代 跨公元元年的两个年份之间的距离 其计算方法是两个年份的和减去1 1 夏朝的建立 1 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朝 定都阳城 2 影响 禹死后 启继承父位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夏朝的建立 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原始社会结束 奴隶社会开始 考点4知道夏 商 西周三代的更替 2 夏 商 西周的更替 1 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 汤战胜暴君桀 建立商朝 2 武王伐纣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在牧野大战中打败暴君商纣 建立西周 定都镐京 考点4知道夏 商 西周三代的更替 1 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2 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 奴隶 分给亲属 功臣等 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向天子交纳贡品 平时镇守疆土 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 作用 通过分封诸侯 开发了边远地区 加强了统治 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考点5识记西周分封制 1 春秋争霸 1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5年 2 齐桓公首霸 条件 盛产鱼盐 经济富庶 管仲改革 国富兵强 尊王攘夷 扩充疆界 标志 公元前7世纪中期 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 周天子派人参加 3 晋楚争霸 城濮大战中晋军获胜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 成为中原霸主 4 吴越争霸 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和齐人孙武 打败楚国 后又大败越国 成为霸主 越王勾践向吴称臣 后回越国 卧薪尝胆 终于灭掉吴国 称霸一时 考点6识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2 战国七雄 1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2 七雄并立 韩赵魏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形成了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3 重要战役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 考点6识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1 商鞅变法 1 背景 春秋以来 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形成了封建地主和农民 到了战国 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 发展封建经济 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 2 目的 变法图强 3 时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4 内容 编制户口 加强刑法 奖励生产 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 奖励军功 作用 促使军队战斗力增强 承认土地私有 推行县制 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统一度量衡 5 作用 经过变法 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 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考点7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 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表现 经济上 铁器 牛耕的使用 政治上 各国变革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思想上 诸子 百家争鸣 2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西周时期 人们使用木制 石制工具进行农业生产 人们通常在贵族的田地中集体耕作 古书中把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描写为 千耦其耘 春秋时期 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铁农具的广泛使用 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战国时期 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 影响 铁器 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 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考点7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 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3 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 目的 富国强兵 加强统治 改革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影响最大 影响 战国时期 各国经过变法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考点7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 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赫奕我祖 人文之光 肇造吾华 大国泱泱 4月4日 清明节 丙申 2016 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隆重举行 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 9时50分 在肃穆优雅的颂乐声中 典礼正式开始 象征着全国34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 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先祖无限崇敬之情的34通鼓声和9响钟鸣 响彻桥山沮水间 结合以上热点可以考查黄帝的相关知识 黄帝号轩辕氏 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 是华夏上古传说时代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 也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 五帝之首 相传 黄帝建造宫室 制作衣裳 还教人挖井 发明舟车 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后人尊称黄帝为 人文初祖 或 人文始祖 禅让制 世袭制 分封制 例1 2016年郴州 五一期间 小明在北京周口店参观了一处距今大约70万 20万年之间的早期人类遗址 由此可以推断 他参观的这处早期人类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半坡人遗址d 河姆渡人遗址 考点1北京人 解析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 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省元谋县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故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例2 2016年山西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的遗址发掘出的文物 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他们有种植的农作物 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a b c d 考点2半坡 河姆渡等原始农耕文化 考点2半坡 河姆渡等原始农耕文化 解析 根据邮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 住干栏式房屋 还学会了制作舟船 所以 符合题意 而 中的青铜器是在商周时期才出现的 答案 d 例3 2016年株洲 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 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 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a 公元3世纪初期b 公元3世纪20年代c 公元2世纪初期d 公元2世纪20年代 考点3计算历史年代 解析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 自称皇帝 国号魏 定都洛阳 东汉结束 进入三国时期 221年 刘备在成都称帝 国号汉 史称蜀 222年 孙权称王 国号吴 后定都建业 229年称帝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属于公元3世纪20年代 世纪换算公元千百位数加1 答案 b 例4 2016年连云港 天下为家 取代 天下为公 开始于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 考点4夏 商 西周三代的更替 解析 禹死后 启继承父位 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从此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答案 a 考点5西周的分封制 例5 2016年安徽 书 洪范 记载 武王既胜殷 邦诸侯 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行省制d 科举制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武王伐纣 分封诸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了巩固统治 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 奴隶 分给亲属 功臣等 封诸侯 答案 a 考点6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解析 本题关键词是 置胆于座 坐卧即仰胆 饮食亦尝胆也 这就是历史上 卧薪尝胆 的典故 相传吴越争霸时 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 为报仇雪恨 勾践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 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 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经过长期准备最终灭掉吴国 答案 c 例6 2016年怀化 史记 记载 春秋时期有位国君为了报仇雪恨 苦身焦思 置胆于坐 坐卧即仰胆 饮食亦尝胆也 这位 国君 是 a 齐桓公b 晋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