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章末整合 整合提升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因素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亚马孙雨林破坏的原因及保护 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森林的生态效应和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分析中 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 从自然与人为的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2 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角度 1 根据成因确定措施即根据区域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 其共同成因为滥垦 滥伐 滥牧 滥采 所以两地区应采取的对应措施就是退耕还林 还牧 还草 2 根据阶段确定措施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 如河流上 中 下游 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防治措施有 3 根据典型确定措施即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 如参照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治理 江西千烟洲和河南商城县农业资源开发 宁夏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治理等的成功经验或措施 结合区域实际问题 分别提出我国某些水土流失区 中低产田区 荒漠区等的发展措施 3 我国生态脆弱区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 分布及防治措施 1 中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 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防治措施 练习1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 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 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读 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解析该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沙漠广布 面临土地荒漠化的问题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2 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在农业生产中 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采取退耕还林还草 节约用水 合理用水的措施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措施 提高灌溉技术 发展节水农业 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 合理分配水资源 合理开采地下水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因地制宜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1 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 1 干旱的气候 基本条件 2 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物质基础 由于气候干旱 植被稀少 土壤发育差 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 3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动力因素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 大风日数多 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 气候异常 重要影响因素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 持续干旱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 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 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 对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具体如下表所示 练习2下图为 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1 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 热带雨林带b 热带草原带c 热带荒漠带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解析依据图例和自然带分布知识 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 b 2 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人口增长 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过度砍伐 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过度放牧 大约2 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过度开垦 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 b c d 解析通过读图分析 荒漠化面积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度放牧所占比重最大 因此它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 练习3读 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 完成 1 2 题 1 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 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干旱 蒸发旺盛 人口密度大b 石漠化程度最严重 治理难度大c 坡地比重最高 水土流失严重d 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 治理时间短解析读表格 鸭池气候温凉 蒸发少 降水较多 属于湿润区 不是干旱区 该地可以发展粮食种植 石漠化程度不会是最严重的 坡地比重较高 但低于花江 不是最高 该地发展种植业 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 治理时间比另外两地短 所以效果最差 d 2 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以生态恢复为主 如退耕还林 草 封山育林 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b 重点治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 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畜牧业为主c 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 减小人口压力d 实施跨流域调水 人工降雨等措施 改善该区域水环境解析对于石漠化地区的治理 以生态恢复为主 如退耕还林 草 封山育林 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 对石漠化地区应全面治理 治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 应以封山育林育草为主 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 可以减小人口压力 但是不切实际 会增加其他问题 该地降水较多 实施跨流域调水 人工降雨等措施不合理 a 1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可归纳为七个字 水气净美无 物 尘沙 对应的意思是 水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气 调节气候 稳定大气成分 净 净化空气 美 美化环境 物 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尘 吸烟除尘 沙 防风固沙 特别提醒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 但由于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其生态功能的主要表现也有所不同 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能起到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则起到了防风固沙 保护农田的作用 在城市中则会起到净化空气 美化环境 吸烟除尘 削弱噪声等作用 在沿海地区可防止海风 海浪 的侵袭 2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练习42013年9月25日 在南京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暨城市生态建设会议上 国家林业局授予赤峰等17个城市为 国家森林城市 称号 据此回答 1 1 题 1 除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 城市森林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这包括 a 提供农林产品b 净化饮用水资源 提高生物多样性c 减少空气污染 降低温室效应d 提供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解析a为城市森林的经济效益 b c为生态效益 d 2 在城市森林建设中 a 要多移植大树 古树进城b 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c 要多引进国外的优良树种d 树种要整齐划一解析因地制宜地搭配树种 既能保障城市森林系统的稳定性 又能节约投资 b 1 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原因 2 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 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 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全球水平衡 引起地表水减少 水汽蒸发 蒸腾作用减弱 空气干燥 从而引起降水减少 气候干旱 甚至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 2 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导致气温升高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3 热带雨林的破坏 还会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 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不断减少 3 雨林的保护 1 保护放在第一位 2 国际社会共同保护 练习5读 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 回答 1 5 题 1 将下列内容的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空白处 建筑材料 燃料 农田 水土流失 文明衰落 2 从图中可以看出 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 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需要 年 地力才能恢复重新使用 3 从图中还得到另一信息 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 就不可避免地产生 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 外力作用 非常严重 4 当前亚马孙河流域破坏雨林主要的直接的原因有哪些 5 国际社会和巴西政府正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 解析此题是一道典型的读图分析题 首先 明确玛雅农业生产的模式 典型的 刀耕火种 式 迁移农业 而此种结论的获得主要是依据图中所示生产过程 其次 结合教材对巴西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论述 讨论玛雅文明此种农业生产模式的直接危害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森林锐减 第三 热带雨林地区 高温湿热条件下 淋溶作用强 流水的侵蚀作用强 这与温带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地区是有区别的 故分析时必须结合区域气候特征 第四 亚马孙河流域雨林被破坏 是一个社会 经济问题 分析时必须结合巴西的社会发展 经济状况 如人口分布 贫困 经济形式 国家政策等等 答案 1 如图 2 20 3 水土流失流水侵蚀 4 过度的迁移农业 商业性伐木 采矿 修路 城镇建设 开辟大型农牧场 5 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设立国际基金 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 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 如生态旅游等 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1 水土流失的成因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 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土 跑肥 跑水 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 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 具体成因如下表所示 2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练习6读 我国北方某地区部分资料统计表 回答 1 2 题 1 该地区在此时期内粮食平均亩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 毁林开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