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0.3《人境庐诗草》自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0.3《人境庐诗草》自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0.3《人境庐诗草》自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0.3《人境庐诗草》自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0.3《人境庐诗草》自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境庐诗草 自序 黄遵宪潜心诗歌创作 不避流俗 主张 我手写我口 提出了 诗之外有事 诗之中有人 今之世异于古 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 的观点 具有诗歌革新意识 可谓领风气之先 学习本文 要了解黄遵宪在诗歌方面的追求和创作主张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黄遵宪 1848 1905 字公度 号人境庐主人 广东嘉应州 今梅州 人 是近代文学史上 诗界革命 的最早倡导者 其著作有 日本杂事诗 人境庐诗草 日本国志 等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人境庐诗草 分十一卷 收作者从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二十八年间 1865 1902 写的648首诗歌 人境庐 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的名句 自序 是作者为自己的诗集写的序言 文中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追求做了详尽的说明 其观点大体为最广泛地汲取古代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 打破一切拘禁 而终 不失乎为我之诗 他提出 古人未有之物 未辟之境 耳目所历 皆笔而书之 表明他重视以诗反映不断变化和日益扩大的生活内容 而 以单行之神 运排偶之体 并用 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 表明其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 作者清楚地意识到古典诗歌传统不足以表现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知识 要求诗歌与时为变 在题材 风格 语汇方面打破一切禁忌 这对于推进诗歌的变革有重要意义 而他的创作有力地扩充了中国诗歌的内容 表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世界 接受世界的姿态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 注字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 解多义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 辨用法 4 明句式后以奔走四方省略句今之世异于古介词结构后置句凡事名 物名切于今者 皆采取而假借之定语后置句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 余年十五六 即学为诗 今之世异于古 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 点评 作者首先交代了自己的经历 表明了自己对诗歌的 笃好深嗜 介绍了成书之由 随后 在承认诗歌创作难有新意的前提下 提出自己的中心观点 诗之外有事 诗之中有人 今之世异于古 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 认为时代变迁 作者所经历的事 所遇见的人与古代有很大的不同 诗歌创作也不必与古人相同而应有全新的内容 从而表现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力求革新的主张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 尝于胸中设一诗境 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 点评 这一部分 作者具体介绍了自己心中理想的 诗境 从不同角度表明了创作有新内容的诗歌应该注意的表达要求 其理想 诗境 包括四点 一是复兴 古人比兴之体 二是 以单行之神 运排偶之体 三是 取 离骚 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 四是 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 其实主要是从语言表达方面提出了创新 作者认为 比兴 是传统诗歌的表现手法 但 取 离骚 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 却表现出重视 神理 而不拘于形式的创新精神 而 以单行之神 运排偶之体 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 的主张 则强调用散文自由变化的句式来融入诗歌创作 字句不避长短 可自由伸缩 有利于更好地反映新的内容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3 其取材也 诗有之曰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 点评 对于诗歌的材料 黄遵宪认为应该以出自经史古籍且贴近现实的词汇来入诗 应该不避流俗 以现代社会的官书 会典 方言 俗语来入诗 应该记叙 古人未有之物 未辟之境 这就在选材的丰富性 生动性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 是同时代旧派诗人所不及的 对于诗歌的风格 黄遵宪则认为应该借鉴曹植 鲍照以下至晚近小家 但又应 不名一格 不专一体 摆脱旧的束缚而创造出 为我之诗 有自己独有的风格 总体而言 黄遵宪在诗歌理论上强调创新 强调开辟古人未有的境界 是有积极意义的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 从 自序 中你可以看出黄遵宪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主张 提示 在 自序 中 黄遵宪提出 一是复兴 古人比兴之体 二是 以单行之神 运排偶之体 三是 取 离骚 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 四是 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 在取材上 主张广泛吸收古代经史子集的精华 在述事上 主张写 古人未有之物 未辟之境 耳目所历 不排斥 方言俗谚 在体式上 提倡不拘一格 不专一体 总之 是不失 为我之诗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 诗界革命 是怎样的一种文学运动 黄遵宪在其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 诗界革命 作为一个进步的文学思潮 其兴起约在1896年至1897年间 它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的诗歌改革运动 维新派诗人们不满意宋诗派 同光体的拟古主义 形式主义 主张在诗歌创作的内容和方法上实行改革 要求 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表现新思想 新事物 容纳新词汇 从而使诗歌为维新运动服务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黄遵宪于同治七年 1868 在其 杂感 诗中 批判沉溺于故纸 以剽盗为创作的俗儒 表示要 我手写我口 他于光绪十七年 1891 在 自序 中主张表现 古人未有之物 未辟之境 提出了推陈出新的一整套纲领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维新派的 诗界革命 虽然没有完全突破旧诗形式的束缚 实现诗体的真正解放 但它在创作方向及内容等重要方面对中国旧的诗歌传统进行了改革 对当时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梁启超 尝推黄公度 夏穗卿 蒋观云为近世诗界三杰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本文是黄遵宪为自己的诗集 人境庐诗草 所作的序言 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追求和创作主张做出了详尽的说明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层次清楚 观点鲜明 在文中 作者首先交代了自己的经历 表明了自己对诗歌的 笃好深嗜 介绍了成书之由 随后 在承认诗歌创作难有新意的前提下 提出自己的中心观点 诗之外有事 诗之中有人 今之世异于古 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 认为时代变迁 作者所经历的事 所遇见的人与古代有很大的不同 诗歌创作也不必与古人相同而应有全新的内容 从而表现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力求革新的主张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从黄遵宪的创作实践来看 能 我手写我口 不避流俗 成为后来胡适等人倡导的白话文学的先导 他能熔铸新思想于旧风格 取材新鲜 形式生动 是新旧过渡时代的成功诗人 他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