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2 第二节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3.2 第二节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3.2 第二节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3.2 第二节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3.2 第二节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古代诗歌鉴赏 反复吟咏 悟诗歌魅力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丰富 古代诗歌 诗 词 曲等 是其中璀璨的明珠 阅读古代诗歌 有助于我们增长知识 陶冶情操 培养审美情趣 丰富语汇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可谓好处多多 那么 怎样阅读古代诗歌呢 一 反复吟诵 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诗歌的美 诗歌的意味 有很多在读时才能感受到 因为语言是有声音 有节奏的 不同的声音 节奏能表达不同的情感 所以 欣赏诗 要读 通过读 反复吟咏 提高感知美的能力 如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句式短小 节奏急促 声音高昂 给人以气势磅礴 铿锵有力的感觉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节奏柔缓 声音低沉 给人以柔肠百转 委婉哀痛的感觉 二 联想想象 再现诗歌创设的画面诗歌是最精练 最纯粹的语言艺术 它以语言形成一个个意象 通过读者的想象 即可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 美不胜收 言简而义丰 妙不可言 如范仲淹的 苏幕遮 碧云天 湛蓝的天空多么明净 黄叶飘飘铺满了大地 江河也染上了秋的颜色 水汽雾霭凝成了秋的绿意 夕阳西下 映照着山的身影 天水相连 浑然一体 无情的芳草还是那样无动于衷 芳草远远地绵延到夕阳之外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诗人借意象把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 读者借助联想想象把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 使诗歌的内容通过感知得到补充 使自然与人得到和谐统一 解读诗歌时的联想与想象 实际上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它们使得诗意呈现多义性 读诗时的联想想象 没有固定的模式 关键是合乎情理 三 涵泳画面 缘景明情悟情感诗歌之所以能产生极强的艺术魅力 是因为它具有优美的意境 意境是合景与情而言 古人有所谓 诗情缘景发 意与境合 的说法 诗歌欣赏要由 境 入 意 要完成由 境 到 意 的升华 把诗人浓缩的生活还原 把诗人结晶的感情展示出来 需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 感情抱负及诗人写诗的社会背景和心理背景 如 要理解李清照前期词的清新明快与后期词的深沉低吟 便要知道李清照晚年因国破家亡而导致的与前期迥然不同的生活状况及思想状况 形象 具体的景物和生活画面 对事物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升华 四 融身诗境 引发共鸣觅知音融身诗境 就是沉浸在诗歌给读者营造的情绪里 我国的古典诗歌常常是诗情画意 意境优美 在吟咏诗词时 我们可以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体验 和诗人产生共鸣 也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 进入诗人描绘的 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境界中获得新的审美体验 比如王维的山水诗 喜欢游山玩水 热爱大自然的人 读后无不历历在目 宛如身临其境 而没有此经历的人则可以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其中的妙处 正如没有到过泰山的人读了杜甫的 望岳 同样能够想象出泰山的巍峨和高耸 悟出对诗歌的新理解 融身诗境 悟出对人生的新理解 悟出对人类的新理解 悟出对宇宙的新发现 受到诗的陶冶 精神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五 聚焦尾句 妙得诗歌真言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 卒章显志 是诗文常见的写法 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如 浙江最新 考试说明 规定 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阅读欣赏古代诗歌主要包括两点 1 文学作品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2 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从考点本身要求来看 本考点需要考生具备以下知识储备 1 能够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文体特点 2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能够了解古代诗歌的不同表达方式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3 能够把握各朝代重要诗人的语言风格 从考点本身的特点来看 本考点能提高考生以下素养 1 根据已经学到的知识准确无误地鉴赏古代诗歌 2 能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3 能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 能感悟我国古代诗人的节操 综观近几年我省考情 本考点呈现以下规律和趋势 1 考查热点和重点考查的作品以唐 宋以后的诗 词 曲为主 2011年浙江卷考查了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 蝶恋花 出塞 2010年浙江卷考查了宋朝诗人王安石的 定林 2009年浙江卷考查了元朝王旭的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2 考查涵盖面广对古代诗歌的考查 考点分布比较全面 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观点态度 思想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 3 题型稳定 难度值相对固定浙江卷2010年和2011年都是提供一首古代诗词 设两个问答题 属主观题 分值是6 7分 难度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