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用点.doc_第1页
精选语用点.doc_第2页
精选语用点.doc_第3页
精选语用点.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出“语用” 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任务。什么是语文素养,我想除了文本阅读理解能力外,语言应用能力是另一个不容置疑的关键指标。可见文本阅读与语言运用应当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两支柱。那么,如何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呢?语言学研究表明,“语文实践”不仅指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也包含语文课堂上的语言实践和训练活动,书面语言能力的形成更是主要靠课堂语言训练。一、夯实“语用”的面课堂上要突出“语用”,关键是教师要树立“语用”意识,明确语文课堂应当以语言运用、语文训练为主线。“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听、说、读、写和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应当视为常规化的语言实践活动,是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语用”资源。刘仁增老师说:“课中教语言,体现一个足字。”这个“足”字,就是强调要把课堂的文本理解、分析、感悟、交流活动转化为语言运用与练习。1.在关注学生阅读理解正确与否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表达得准确、简洁、生动与否,以及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丰富性。教师可适时教学生一些语言定式。如概括文本内容时学生常常抓不住重点,教师可以教学生先抓“主人公”,再抓“干什么”或“怎么样”,最后视文本情况引导学生补上“起因”和“结果”、“时间”、“地点”,如此反复训练,直至熟练掌握六要素概括法。再如课堂上最常见的谈体会,可以先教学生以“我从这段话(句、词、字、标点)中体会到(读懂、明白、领悟等)”的定式表达,引导学生自主抓句段、抓字词,体会内容、情感、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再寻找时机引导学生以“俗话说(古人云、老话说得好、某某人说过等)”联系学过的一两句名言,并举两三个相类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说明,最后以“所以说(总之、一句话、一言以蔽之)”进行总结。可以说,每一种语言定式,都是从最要点处开始,从最简单的形式开始,再逐步展开,逐步变化,逐步丰富,这样学生既学会了运用语言解读分析文本,也学到了最基本的构句构段的图式。教师要着力让学生表达得更准确、更具体、更形象、更简洁。语言本身也是思维的工具,对于人文学科来说很重要。学生课堂语言常常含糊,飘忽不定,这与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关,也与他们的语言能力有关。缺乏稳定明晰的思维图式,使学生课堂语言“跟着感觉走”,言难达意,意难连贯,这是小学生的“通病”。学过的词大量被“压在箱底”成了“生硬词汇”,而活性词汇相对贫乏,也是小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含糊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所以,课堂交流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言语的障碍点、瓶颈点和生成点,引导他们多方向联系比较,勾连知识,盘活积累。如谈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多会选课文第二段、第六段、第七段、第八段中的个别词句来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这四个自然段上下文联系着读,可引导学生用上“平凡(平常、普通)、非凡(惊人、重大)”,用上“日积月累”中“坚持不懈、迎难而上、标新立异、举一反三、精益求精”分别说一说,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多么广阔第三节,也用上“寻常、平凡、发现”模仿诗节的格式说一说。2.每一节课,至少要让学生用好两三个词,说好一两句话。教材文本都是精选的语言范例,若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学得三词两句,经数年的累积,也是相当可观的。教材中的词句要分成两类处理,一类是与文本重点紧密相关的,自然是必教必学的,是每个教师都会重视的内容,本文不再赘述;另一类是非文本重点但极具表现力的词句,如客家民居中的“点缀”、“奇葩”,一面中的“赫然”、“懊悔”、“窘相”、“踌躇”等,我们可以在课堂熟读环节中对这一类的词句择其一二展开“语用”练习。二、精选“语用”的点“语用”的面指的是教学的常态,是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更多地依靠教师的“语用”意识和教学机智。而抓准“语用”的点,则更多的是课前预设,体现的是备课和教学设计的功夫。1.依教学目标精选“语用”的点。教学目标有的是教材固定的,如单元导读、提示语、文中小气泡和课后问题中提出的与语言训练相关的要求,就应当作为重要的“语用”点。教学目标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行设置,如语言描写中提示语的四种格式和相关的标点运用,一直是学生难以掌握的易错点,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文本中的语言描写,加强四种格式的训练。如小摄影师,可以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四种格式,再让学生通过改变引导语的位置,把课文中的语言描写进行格式互转,强化不同格式中标点的应用,并感受不同格式交替使用的好处,最后可让学生运用四种格式,给课文续写几句对话。2.依年级特点精选“语用”的点。低年级应当侧重于识字写字、词语积累、正确朗读、大致了解课文意思。可结合课文,设计一些简单的句子和词语练习,如小白兔和小灰兔,可练一练“把”字句;可练一练在对话中加上简单的表示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读一读;可练习转换句子,用上“小白兔有时有时有时有时”或“小白兔每天不是给白菜就是”把“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转换一种说法。中年级以增强的句段练习为主,不断提高语句的准确性、形象性、多样性和条理性,如花钟第一段,可侧重训练语言的多样性;惊弓之鸟最后一段,可侧重训练语言的条理性;荷花中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可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朵荷花,想象并表演,看能摆出多少种不同的姿态,再用“有的荷花像”说句子,侧重训练语言的形象性。高年级应继续增强句段练习,进一步提高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具体性,还要加强谋篇布局和情感表达方面的训练。如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可侧重练习将静物、景物人格化描写的方法;穷人,可侧重于练习直接的心理描写方法和通过语言、动作、神态间接表现心理的方法;生活多么广阔,可以用“去去去”、“用用用”、“生活生活生活”等句式,模仿学习以排比的方式构造诗节,并相机引导学生用美好的形象表现美好的情感,用跳跃式的语言排列延展诗意的时间度和空间度。3.依文本特点精选“语用”的点。课文即是范例,文本句段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式,这当中有经典的语言手法(修辞、对比烘托、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直抒胸臆、联想想象、详略虚实、首尾响应),有富有表现力的句式,有典型的段篇结构。如燕子、少年闰土、翠鸟第一段中抓特点并通过声、光、色进行静态画像的写法,青山不老第四段、千年梦圆在今朝第七段、跨越百年的美丽第八段中用数字说明的方法,金色的鱼钩、彩色的翅膀、老人与海鸥的最后一段、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老师领进门最后一段和写毕业赠言,寓象征于形象的写法。三、注重“语用”的效崔峦老师为“语用”型教学概括了四个关键词:语感、语境、语体、训练。说明课堂上的语用,不是零散的练习,更不是像当前市面上各种教辅材料那样孤立的机械练习。课堂上的“语用”,课堂和文本就是语境,所以,有效的“语用”必须与课堂深度融合,必须是阅读教学有机组成部分。1.有效的“语用”必须与文本对话,促进文本的感悟和内化。如检阅中“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引导学生抓重点词“拄拐”、“保持一致”、“睁大眼睛”进行朗读,并让学生谈从这些重点词中读出了什么?看着此时的博莱克,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读出博莱克的坚强,读出他的自信,读出他的骄傲,想象他训练时经历的种种艰难与挫折,想象每当遇到困难甚至失败的时候,他会对自己怎么说怎么做?队友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写一写并读一读。当学生悟透了并读透了这句话,下文的两句“真棒”也就水到渠成了。2.有效的“语用”必须与生活对话,活化学生的生活积淀。如惊弓之鸟,在学习完课文,明确了“惊弓之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