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建筑新型结构.doc_第1页
隔震建筑新型结构.doc_第2页
隔震建筑新型结构.doc_第3页
隔震建筑新型结构.doc_第4页
隔震建筑新型结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减隔震一体化智能抗震抗风建筑结构体系的技术分析与应用探讨张德新新乡市红旗区德新防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摘要 在隔震技术的基础上,隔震建筑上部设置弹性位移阻尼装置(缓冲橡胶复合垫)。在隔震建筑的上支撑体与下支撑体中心位置提前设置上下贯通的管道与支座部(运动剪切阻尼板)中心空洞对接。管道的下端口在下支撑体侧部的适当部位弯出。管道的上端口在上支撑体的顶部窜出,也可在上支撑体侧部的适当部位弯出。用钢索窜过建筑物上部设置的弹性位移阻尼装置的中心空洞,上支撑体的中心空洞,支座部的中心空洞,下支撑体的中心空洞,最后在下支撑体的侧部窜出。钢索的顶端与弹性位移阻尼装置顶端面的钢板固结,钢索的下端与下支撑体侧部的钢板固结。特殊情况时,弹性位移阻尼装置可上下颠倒使用。这样子,经过安装与调试,就形成了减隔震一体化智能抗震抗风建筑结构体系。我们共铸节能防震绿色建筑,希望得到您的支持,若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导。 引言目前,隔震技术是抵御地震的有效手段。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抗风抗倾能力受到了制约,铅污染等问题得不得根本改善。我国是世界上多发地震的国家之一。地震发生时,给人类带来最大危害的就是建筑物,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的也是建筑物。近年来,地震由于破坏性大又难以及时预报,成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当前世界各国把建筑物防震研究作为一项重大课题。减隔震一体化智能抗震抗风技术的诞生,避免了地震飓风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的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也对我国有限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实际意义,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与防震减灾及节能环保事业的同步发展。关键词减隔震一体化 智能抗震 抗风抗倾1.静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如下图(1)所示图: 左图片为抗震建筑结构在静止时的结构示意 右图片为减隔震一体化智能抗震抗风建筑结构体系在静止时的结构示意 下图片(2)为局部放大(1)(2)2. 运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如下图(3)所示图: 左侧的图片为传统抗震建筑结构在运动时的结构示意、右侧的图片为减隔震一体化智能抗震建筑结构在运动时的结构示意 。 图(4)为局部放大(3)(4)3.试验效果下图(a)(b)为静止时的状态。下图(c)(d)为运动时的状态,左侧抗震建筑体瞬间破坏。下图(e)(f)为运动后的状态,左侧抗震建筑体倒塌,右侧减隔震一体化智能抗震建筑体毫发无损。(a) (c) (e)(b) (d) (f)4工程实例与节点结语:随着减隔震一体化智能抗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的应用与发展,使建筑物自身增强了智能抗震性能。达到大震变小、小震变了的目的。改变人们对建筑抗震设计的传统思路,建立人们对建筑智能抗震设计的新思路。从源头上节约钢材水泥,杜绝铅污染,对我国有限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起到举足轻重的保护作用。对人民生命安全及财产保护起到非同小可的实际意义。对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良性发展铺平了道路。希望通过更多的科技研发,使我们的建筑物能够具备更多更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发生,为人类造福,为社会贡献。 参考文献1刘文革,唐圣贵,王敬河等.超限砖混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工程抗震,2004,(2):13-14LiuWen-ge,TangSheng-gui,WangJing-he,etc.Overrunbrick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IssuesJ.Earthquake ResistantEngineering,2009,(2):13-142郑文,涂津,潘文.浅谈复杂结构的中震设计J.工程抗震与改造加固,2009,31(5):81-8ZhengWen,Tu Jin,Pan Wen.Discussion on Seismic Design of Complicated Structure underSeismic Fortif ication IntensityJ.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andRetrofitting, 2009,31(5):81-84作者信息:张德新 工作单位:新乡市红旗区德新防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地 址:新乡市新飞大道与马小营交叉路口(货运中心北临)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