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横县莲塘镇中心学校(本校) 石钊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曾说:“从中华民族文化延绵发展的规律来看,承担文化培育和传播任务的主要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政府官员系统,一个是学校和教师系统”。作为文化的传承和解惑者,如何在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成了摆在授业者们面前的课题。一、加强诗词歌赋的教学,感受传统文化熏陶。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古诗词。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中的古诗为基点,联系学生生活开发丰富的古诗资源,以丰厚学生的素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一些节奏明快的古诗,多诵读、多积累,感受古诗节奏美;通过让学生读画结合欣赏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古诗色彩美;感受赠汪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词品味古诗友谊、思念的意境美;感悟朱熹的“为有源头活水来”,教人做人道理,教人如何学习的古诗哲理美;熟读悯农、江上渔者,感知古诗生活美。语文教材中散落在课文中的俗语、名句、对联等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教材中出现的“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些哲理,可以引导学生找类似的内容并进行分析深研,有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有风情雅句,更值得教师在教学引导时下功夫,通过积累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精神及智慧。二、调动诵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引导体会传统文化的意境。当我们走近语文,选文无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中华传统中“德”型文化的精髓集中体现为“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因此,弘扬传统文化,从调动学生诵读经典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到传统文化的意境当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比如低年级的三字经、中高年级的弟子规等。采用“师生共读”活动、调动家长协助积极开展“亲子阅读”、对学生实施星级“阅读小博士、阅读小硕士、阅读小学士”阅读称号、在全校进行“经典美文诵读比赛”等专题活动,等等,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同时用名家名言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还用“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读书志在圣贤”等名篇警句激励自己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在学习遇到难题或挫折时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等文章来自勉,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三、推介引用经典名著,加深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中华古典名籍众多,仅西游记中的团队精神、水浒传的忠义不知迷倒多少人。在我国的名著里,却蕴涵着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是集聚多少名家的精髓,是一个时代及名人的灵魂,其中的传统文化可见一斑。她的朦胧、她的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摸索。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把对祖国经典著作推荐和引用,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的最好途径。推荐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吟诵几句其中的经典名句,简要介绍其中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想读、乐读,从而使学生不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作为古典文化的四大名著,现在的学生都很少有时间或特意安排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对小学生来讲要求有点过高了,但是四大名著注音版在各家书店都可以找到,或观看有关四大名著的电视电影,对学生文化的熏陶有很大的帮助四、利用传统节日,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节日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还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达200多种,包括其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吃粽、七夕观星、中秋赏月吃月饼、重阳敬老等。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如清明节的“忠”“义”的文化精神、端午节赛龙舟代表着屈原真、善、美,是爱国和忧民的化身以及一种赤诚爱国的文化精神;春节、除夕全家围坐着和面包饺子,传达着团圆、相聚之意;元宵节的汤圆散发着团团圆圆、和谐美好的意境;中秋节的圆月代表生活团圆、婚姻美满;九九重阳,则有珍爱生命,健康长寿之意。此外,清明折柳,端午采艾叶、菖蒲,重阳遍插茱萸,等等。甚至可以在节日临近时举行一些班内、校内等主题活动,让学生由衷地感悟到这浓浓的文化底蕴。在充分利用这些充满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节日去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不失为一大策略。五、转变书法教学思维,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更是体现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作为教育之中的书法教育,在教学中,运用“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同心,同心则同志”、“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众心成城,众口砾金”等等的字帖对学生进行汉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认知,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激情,蓍名书法家刘炳森所说极是:写字的意义超过写字本身,完全可以上升到对民族文化的感谢、认知上去。写字是种心智活动,书法又是一种艺术。一个人具有书写的技巧,就显得特别有文化艺术气质。书写有度的人,人生就有法,而字写得乱七八糟的人,人生也多会乱七八糟,就是笔迹与心迹的相表里。这不正符合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吗?转变书法教学思维,学校不能让书法写字课给让语文课兼并,沦为纯粹的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应把书法教学纳入整个教学计划。要知道教育部下发的减负通知,要求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不是把一些必不可少的科目减掉。重视写字教学,把书写流畅、工整、漂亮,作为学生写字能力的基本要求。电脑时代到来并不能让写字成为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晓得,新华社曾播发的重视键盘,别忽视了笔-教育部要在中小学进一步加强写字教育精神,要求处于“电脑失写症”困扰着的广大中小学师生“手握鼠标,勿丢笔墨”。全体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级经济师职称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农业专家招聘考试知识点详解与模拟题答案解析
- 披萨店员工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聚醚砜PES项目合作计划书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部分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碳酸二甲酯合作协议书
-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 福建省南平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检测(开学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 校园基孔肯雅热防控措施课件
- 2025年江西省高职单招文化统一考试真题及答案(网络版)
- 督查督办培训课件
- 多媒体技术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整理
- 2023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
- PCB常见不良品图片及改善措施汇总
- 《正确认识广告》课件(共21张)
- 开学第一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件
- WeeFIM儿童功能独立量表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