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走进对联.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走进对联.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走进对联.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走进对联.doc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走进对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对联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 周霞一、教材分析地位:对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影响深远。教材在我的语文生活中作了拓展介绍。特点:教材初步介绍了“寻找最美对联”的活动方案,教师、学生有较大的空间深入挖掘对联的内涵和外延。二、教学立意中国的对联,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浸润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网络的普及,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的规范、锤炼甚至文化内涵的考究渐渐地失去了兴趣,也渐渐地丧失了这种能力。对于青少年学生,很有必要改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对联中所蕴藏的丰富有趣的传统文化,并让学生在他们喜爱的活动中感受传统对联的魅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了此次走进对联综合性学习活动。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 1.勤学善思,能大胆提出各自的见解。思维活跃,富有创意,勇于表现自我;2.生活中对联其实随处可见,学生对对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对于对联特点的准确把握及拟写还需要系统指导。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2)学习拟写对联2.过程与方法:(1)春联配对,了解对联特征;(2)联海拾贝,享受对联情趣;(3)激发兴趣,走进对字游戏;(4)创作探究,走进对联世界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学对对联。难点:对联中有关平仄的要求。六、教学策略1.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到对联的魅力;2.通过品读对联,让学生了解对联丰富的文化内涵;3.通过对字游戏,让学生能够初步拟写对联。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八、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公元九六四年,五代后蜀主孟昶写了我国有记载的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王安石也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人们总爱用春联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到现在,我们家家户户过年时也总有贴春联的习惯。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副对联,你能给它们配好对吗?请快速地阅读黑板上的对联,配好对的请举手,到黑板前粘贴好对联。(学生思考,举手,粘贴)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欢度春节)春归大地人间暖 福降神州喜临门 (福喜盈门)龙腾至万里 凤舞驾九州。 (龙凤呈祥)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这样粘贴对联吗?(二)温故知新了解对联特征 1、总结对联特征:(1)字数相等。对联可长可短。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我们在作对时,首先要考虑这一点。(2)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3)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4)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停顿,有几处停顿应当吻合。(5)意义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绝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6)平仄相协但这些对联当中,哪是上联,哪是下联呢?判定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对联平仄相协的这一特点。汉语每个字都有声调,古代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即现代汉语的一声、二声,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入声,即现代汉语的三声、四声和古入声字。对联要求上下两联之间平仄相协。平仄相协的起码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也就是仄起平收。如果最后一字读音是三四声也就是仄声的,肯定是上联,最后一字的读音是一声、二声,也就是平声的肯定是下联。 比如:成都武侯祠的名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既然说到了上下联,那这对联该如何贴呢?(上联居右,下联居左。)怎么读呢?(先读上联,再读下联,最后读横批)那我们再看看刚才贴的对联有没有问题?(生调整对联)幻灯片:(齐诵)对联规则: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音韵相协平仄合。(三)联海拾贝享受对联情趣:这些规则告诉我们,对联意美形美声也美,可谓是“诗中之诗”。汉语这种精美的语言形式,加上我们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让对联成为艺术世界里奇异的珍宝。我们就撷取其中的几颗,走进这个美妙的世界。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这副对联是清朝大才子金圣叹因为文字狱被判斩刑,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这副对联有何巧妙之处呢?明确:莲,梨。对联表面的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写自己内心之苦、之酸,并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谐音,“怜子”、“离儿”。准确、形象的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是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谐音双关联。这样精练的的语言,丰富的意蕴,正是对联的魅力所在。充分体现了对联的意蕴美。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这是杭州西湖花神庙的对联,读到此副对联,你能想象到什么情景呢?(生齐读)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到处都是翻飞的黄莺和燕子。读这副对联,如此优美的画面便浮现在我们眼前,这体现了对联的形象(画面)美。这副对联还有一大特点,(师读,读出叠音词的韵味)生:运用了叠音词,师:那运用叠音词有什么效果呢?读起来铿锵悦耳。所以这对叠字联,还体现了对联的音韵美。说到音韵美,再给同学们推荐一副对联,请看山海关孟姜女庙前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请你朗读?汉字声韵富于变化,读来气韵流转,对联便巧妙的运用了这一点,在字音的变化当中,对联的音韵美发挥到了极致!(四)激发兴趣,走进对字游戏:1、齐诵声律启蒙,初步感知对联规范:这些对联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化的大门。我们惊叹于古人的诗词和对联的绝妙!其实他们是自小就经过了艰苦卓绝的训练。在古代,从私塾的幼童起,就要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熏陶,学习声调、音律、格律等。因此,他们从小就要背一些规律,如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李渔的笠翁对韵等。 (生齐诵声律启蒙片段 )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2、对字游戏,感受对联乐趣:看同学们读得那么投入,那我们也来玩点对字游戏。(板书)“细”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粗”(板书)(板书)“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毛”(板书)(板书)“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兽”(板书)(进一步板书为)“家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进一步板书为)“野兽”(板书)“后”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先”(板书)(板书)“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生”(板书)(进一步板书为)“砖后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进一步板书为)“石先生”由此黑板上已形成一幅对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这副对联便是清代文学家纪晓岚所作。他的老师石先生将晓岚藏在墙洞里的家雀摔死,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而纪晓岚便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老师责问时,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呀。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3看来这对字也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游戏。在此摘取笠翁对韵中的几句,我们也来对一下,注意其中创设的情境和主题。先来点简单的(1)明对暗,淡对 (课件放映)答案: 淡对(浓);结合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茶对酒,赋对 (课件放映)答案:赋对诗(教师提醒:来点难点的)(3)燕舞对 (课件放映)答案:燕舞对(莺飞)教师引导:古诗中既含有莺又含有燕的诗句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 对绿肥答案:(红瘦)对绿肥。结合李清照如梦令诗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教师提醒:来点更难的)(5) 骑马踏花归答案:(举杯邀月饮)教师启发:宋朝时翰林图画院用考画来取仕。考题都是一句诗,有一次招考题目是“踏花归来马蹄香”,得第一名的画构思很巧妙:几只蝴蝶飞舞在奔走的马蹄周围,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踏花归来,马蹄还留有浓郁的馨香的意蕴。关于骑马踏花归的典故还不止这一个呢!请看苏轼的一首四句回环诗,这是拓于西安碑林书法拓片,你能读出来吗?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看来下联是富含典故又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我一直觉得这句诗很美:“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你能化用此诗对出上联吗?结合对仗知识引导学生,难点是“踏花归”对“邀月饮”。看来同学们已经做好了热身运动了,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给大家出个上联了。五、创作探究,走进对联世界以同学名入对出上联,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根据要求对出下联。(1)(竖排板书)悠扬古曲曲曲悠扬,千年古韵汉箫婉转(陆汉箫)看来同学们都发现了此联的奥妙了:上联嵌入本班同学名字,有谐音,而且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请根据对联要求对出下联 ,注意:1、以同学名入对(可用谐音) 2、创设一定的情境 3、考虑平仄对出来的请板书到黑板上,最佳的我们书写出来张贴在教室里。(2)前后四位同学展开讨论。(3)请同学主动上黑板写出下联。下联:参考示例:壮丽山峰峰峰壮丽,万古泰山一松浩然(岳义松、何浩然) (注:考虑可能出现的下联。视课堂即时景观,对学生的答案点评,去伪存真,指出最好的一对)(4)对联与书法艺术是分不开的。好的对联加上好的书法,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邀请 把这幅对联写下来。掌声有请。(5)备好笔墨纸砚,上讲台书写下联。(6)同学们,在对联的世界里,还有一块最富有挑战性的领域,那便是“绝对”! 先点明“绝对”的含义:在技巧上,奇巧、新颖、独特,古往今来几乎没有比较工整的对。(投影)烟锁池塘柳启发学生看出它之所以成为绝对的特点(含“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偏旁),鼓励大家尝试对一下。后人有对“炮镇海城楼”(板书)较为工整。(板书上联)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启发学生看出它之所以称为绝对的特点(嵌入诸葛亮的名和字,且“葛”“格”谐音,上联情境天衣无缝),鼓励大家尝试对一下。后人有对“风送幽香,郁郁婉华梅兰芳”(板书)尚属工整。教师:上面两联还可以说后人有一些比较工整的、公认的好对,但我下面再出一对,真的是至今也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下联。在离我们不远的府南河畔,有一座名楼,叫望江楼。望江楼上,有一副对联的上联:(板书)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该绝对上联从1889年起始挂于望江楼上,引来文人墨客百年应对,至今仍无理想下联问世。现在正面向全球华语世界征集下联。如果你能对出下联,就可能隽刻在筹措中的“望江楼薛涛缘诗歌文化墙”上。同学们有兴趣,可以今后去尝试对一对。与 一起将写好的上下联展示给学生看,并赠送给班级,请班长接过。这真是一幅美妙的作品:熔铸了同学们集体的智慧,借助了汉字的方正典雅,音韵的抑扬顿挫,结构上的整齐匀称,这或许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不能达到的境界!对联,就是一首诗,诗情画意;对联,就像一首歌,悦耳动听;对联,语文天地里的一朵奇葩;对联,民族文化里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