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颖 中文系 00720081 民俗研究论文浅析海南新坡镇军坡节“过火山”仪式的社会功能【摘要】本文主要结合海南省新坡镇冼夫人民间信仰的田野调查,运用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理论对开斋仪式中的“过火山”仪式进行分析与解读,从而揭示它在这一民间信仰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关键词】功能主义、“过火山”、军坡节1、 功能主义简介功能主义是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ow Malinowski, 1884 - 1942)与拉德克利夫布朗(A.R.Radcliff-Brown, 1881 - 1955)在二十世纪初期创立的一种新的思想流派。这一流派不仅对进化学派、历史学派等思想提出质疑,把研究角度由起源研究转变为功能研究,而且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田野调查。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无论是人类生活中的物质器具还是社会思想,它们的存留与传播皆是因为满足了人类的某种需要或具备某种功能,若失去这一基础,它们就会被遗忘以致消失在历史中。而人类学家的重要使命,便是走出书斋,通过田野调查这一实地考察方式,记录下详尽的民族志,并完成研究对象的功能分析与理论证明。马林诺夫斯基的研究主题主要是包括家庭、巫术、经济在内的生活史,强调的是文化制度对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的满足。而布朗主要研究的是亲属和政治制度,强调社会结构的平衡和人与文化对结构的适应。因此布朗的理论又被称为结构功能主义。他与马林诺夫斯基关注的都是作为整体的社会功能的一般法则。而本文主要运用马林诺夫斯基的理论,来对笔者在田野调查中目睹的“过火山”仪式的社会功能作出解析。2、 军坡节的由来及“过火山”仪式 冼夫人,又称冼太夫人,原名不详,一说名冼英。根据史书记载,冼夫人家世显赫,世为南越俚族首领,统领部落十余万家。相传冼夫人自幼贤明,善于行军用师,能压服诸越。其声名惊动罗州刺史冯融,将她聘为其子高凉太守冯宝之妻。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汉族与俚族的联姻。从此冼夫人凭借她崇高的声望,协助冯宝,多次平定岭表叛乱,历经梁、陈、隋三代,无论世事如何动荡变迁,都使南越这一边远地区始终归顺在汉族统治之下,从而促进了民族融合,保持了国家领土的完整统一。正因为此,冼夫人无论是在生前还是身后都赢得了极高的赞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粤、桂、琼以至东南亚等地,信奉冼夫人的民众越来越多,并在各地建立起祠庙加以祭祀。而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冼夫人也逐渐被神化,被后人附上了许多传说,形成了冼夫人文化信仰圈。而在海南省新坡镇上流传着冼夫人当年曾在此地安营扎寨、检阅将士的说法,当地人们因而模仿当年冼夫人的阅兵仪式,举行“装军”等一系列活动,从而形成了“军坡节”,节期为每年农历二月初六到二月十二。从明朝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新坡镇下辖13个自然村,共分为十个甲,每年轮流负责“军坡节”的筹备与举办。今年的主办村子为三甲的沃坡村。按照惯例,在沃坡村内将选出一名“婆头”,作为“军坡节”的主要负责人。而“婆头”的家也就成为除了镇上冼夫人庙之外的另一个活动根据地。依据传统,在节期间,新坡镇上的居民都将进行斋戒。开斋日期定于农历二月十二。因此,在这一天的夜里,将举行开斋仪式,表明斋期的结束。而“过火山”便是开斋仪式的组成部分之一。整个仪式的过程大致如下:1、 生火 在夜里十一点多,村民们纷纷从自己抱来柴火,在“婆头”家门的空地上生起一堆一人多高的篝火。有专人看管并负责添加柴火。2、 道士做法事空地旁已搭好一个道台。但法事迟迟未能开始,因为最重要的祭品猪肉还没买回来。直到凌晨一点多,人们从市里买回了猪肉,法事才得以顺利开始。参与作法的人员主要为:一名身穿红黄相间的八卦服的道长以及十几名身穿蓝色长袍、头戴黑色圆帽的“头子” “头子”多为中老年男性,从平日虔心供奉冼夫人的信众中选出。他们的地位及威望通常较其他人更高。在小锣和引磬声的伴奏中,道长唱完祭祀文,用火烛烧掉一道黄符,并率领众“头子”向四方跪拜。起身后,在道台前宰杀一只活公鸡,并将血滴在一个白色瓷碗中。随后,在急促的鼓声中,村民们屏息静气地看着道长将头小座大的神像倒立在道台上。神像一共有三个,分别是冼夫人神像以及她身边的金童和玉女。若多次倒立仍不成功,道长就会将神像向空中抛去并接住,如此反复三次,再作尝试。一旦倒立取得平衡,则说明神灵已附于这一神像上。村民们便发出如雷的欢呼声。将神像摆好后,法事即宣告结束。3、 “过火山”法事结束后,道长即召集有意“过火山”的村民前去“净足”,即在清水中将脚洗干净。此时,篝火已燃得差不多了,两名村民用长木棍将火堆拉倒,并将散落在地的仍然正在燃烧的黑木炭铺平。地上便出现了一片“火域”。率领着众人的道长带头赤足从火域上走过。随后人们排成队伍,依次赤足踩过带着火苗的木炭。当所有人都走过之后,村民们便一哄而上去抢夺地上的黑炭。黑炭瓜分完毕后,村民们便各自散去,仪式也到此结束。3、 “过火山”仪式的功能分析马林诺夫斯基曾指出,在分析施行巫术的具体细节时,我们要甄别以下三者,即咒语、仪式和执行人。 (英)马林诺夫斯基著,李绍明译: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348页。在这一仪式过程中,执行人主要为道士,可见冼夫人文化属于民间道教的一支。由于包括法事在内的仪式是公开举行的,因此仪式本身并不具有神秘感。根据这一点,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咒语”是巫术中最隐秘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咒语是巫术的主要法力来源,而仪式的作用是把咒语传递到或转移到目的物上。 (英)马林诺夫斯基著,李绍明译: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第351页。道士在法事过程中所念的祭祀文显然带有招魂性质,经由这一程序,原本无生命的神像被神灵附体,头小座大的神像能够在倒立时保持平衡,是违反常识的,而这一反常现象则象征着村庄将得到神灵的保佑。也意味着此刻神灵正处在村庄之中,准备在“过火山”仪式中保护村民不受伤害。咒语对神像起了作用,使它成为神灵的象征。“过火山”这一仪式本身则是附属于“开斋”这一主要仪式之中的。它更像是一个宣告终结的尾声。因此难免带上了“斋戒”本身所特有的禁忌意味。传说,冼夫人每次出征之前,她的师父都会告诫她不得食用猪肉及其制品,以确保作战顺利。冼夫人严格遵循师父教诲,每逢出征,都告诫手下要进行斋戒,由此所向披靡,屡战屡胜。因此,后人在“军坡节”期间进行斋戒,是对传说中冼夫人举止的一种模仿。而“斋戒期间禁吃猪肉”也就成为一项世代相传的禁忌主题。正如回族、犹太族等民族在宗教信仰中都有着严格的食物禁忌,在冼夫人民间信仰中,同样存在着食物禁忌。这种短期斋戒的禁忌通过一年一次的提醒来加强信仰的力量,也借由同一家族、同一片地区相同的行为举止,将这一传统信仰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但若仅有禁忌本身,显然不足以达成这一目的,相应的便会有破坏禁忌之后的惩罚措施。“过火山”仪式的社会功能也正在于此。“过火山”这一行为本身,并不具有惩戒或奖赏的作用,它更像是一个检验工具,来检测出信众的虔诚程度。由于赤脚踩过燃烧着的木炭这一行为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能够完成这一行为并且毫发无伤的人通常被认为是受到了冼夫人神灵的保佑。能够借助强大的信仰力量、克服心中恐惧走过“火山”的人,则被视为虔诚者。而那些不敢走过“火山”的人则将被视为“胆小鬼”以及心不诚者,从而受到大家的嘲笑。至于那些在“过火山”的过程中意外烧伤的人,则成为犯有欺骗罪的不诚心的人,因而获得这一活该的下场。在现场,一名村民曾叫笔者同他们一起“过火山”,还未得到回答,他便又问笔者是否在斋戒期间食用了猪肉及其制品。得到肯定回答后,他连忙出言阻止,认为冼夫人不会保佑破了斋戒的人,若是破了斋戒还去“过火山”,一定会被烫伤。并且随后为笔者讲述了一个他所见的真人真事,即某村民在“过火山”时被全身烧伤,直到现在还躺在医院之中,后来才知道他在斋戒期偷吃了猪肉。如果对这一行为加以科学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赤脚踩过燃烧的木炭之所以不会被烧伤,是由于木炭在燃烧过程中表面会形成一层较凉的物质,在极短时间内人的脚踩在上面是不会有事的。并且,由于常年劳作,村民们的脚底角质较厚,形成保护层。在“过火山”之前的“净足”行为,又给脚上沾了水,在走过“火山”之后人的脚立即便会踩在凉沙上。凡此种种,都保证了正常情况下人不会被烧伤或烫伤。然而,在“过火山”仪式发明之初,人类的科学知识尚未足以解释此种奥妙。对于“火”本身的敬畏以及来自于生活的常识给这一仪式增添了强大的恐惧感,而踩过“火山”仍然毫发无损的现象又是无法解释的。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在知识不能完全控制处境及机会的时候,巫术便产生了。 (英)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译:文化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59页。对于常识无法解释的现象,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它归于神灵之功。因此,冼夫人信仰中的这一禁忌借由“过火山”这一仪式具有了一定的威慑力,并且,正如各种以“打破禁忌并遭受惩罚”为内容的民间故事一样,借助听起来真实度极高的故事,使得这一禁忌具备了权威性和可信性。另一方面,信仰中的冼夫人神灵在这一仪式中直接地向众人展现了它的存在。类似于“神迹”的显现使得它从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缥缈的形象转变为一个直接作用于某一具体之事的存在。在“过火山”的那一刻,民众相信它与自己同在。而这种亲身体验神迹的行为极大地强化了民众心目中的信仰力量。有趣的是,在“过火山”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上了年纪的老人往往走得慢而稳,甚至有意选择着火处踩下去。而年轻人则专挑火已熄灭处下脚,并且三步两步就跳了过去。此时,老人便会在一旁出声喝止,纠正年轻人的行为。可见,传统信仰在二者心中的分量是不同的。而随着这种仪式中的老一辈对年轻一辈行为举止的纠正,传统得到了延续与发扬。此外,“过火山”仪式同“上刀山”、“铁丝穿腮帮”等仪式一样,由于具备杂耍性质,而带有一定的娱乐性,是村民们生活的调剂品。这也是这一仪式的社会功能之一。4、 总结“过火山”仪式,作为冼夫人民间信仰中的重要仪式之一,起着加强信仰、延续传统以及娱乐生活等社会功能。对于生活在这一信仰中的民众而言,只有“必要严格地守着前代遗留的民俗与知识,才能维持秩序与文明。倘于此点稍有松懈,便使团体团结不固,以致文化根本动摇。” (英)马林诺夫斯基著,李安宅译: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12月,第31页。因此,严格遵循斋戒制度,并通过“过火山”仪式检验斋戒成果以及虔诚程度,就成为了维系冼夫人民间信仰的重要手段。【参考文献】1、(英)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译:文化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2、(英)马林诺夫斯基著,李绍明译: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1 月第1版3、 (英)马林诺夫斯基著,李安宅译: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上海)上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需资金购买房屋借款合同5篇
- 新解读《GB-T 30959-2014河西绒山羊》
- 范本代理记账合同范文2篇
- 解除租房合同范本
- 房屋倒塌租赁合同范本
- 退休聘用保洁合同范本
- 解除洗衣厂合同范本
- 护理个人年度计划书模板(5篇)
- 职高入团考试题目及答案
- 控烟工作心得体会怎么写(例文10篇)
- 二年级开学第一课:快乐启航新学期
- 小红书离婚协议书模板
- 激光焊接安全措施试题及答案
- 农村租地种植合同样本
- 典型故障波形分析-典型故障下录波图的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分析)
- 2025高考政治命题纲要解读
- 万科物业管理服务方案
- 中国糖尿病行为与生活方式干预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对外汉语比字句》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各行业职业表格统计版(含数字职业)
- 养老院消防应急演练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