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一、现代旅游1旅游的发展:古代旅游、近代旅游、现代旅游。2现代旅游的特点: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旅游目的的娱乐化3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 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 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消极影响 :旅游业的不稳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上涨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3影响区域环境三、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的类型:(1)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2)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2.旅游资源的特性: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永续性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1、旅游资源资源价值:a.美学价值(景区对游客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包括:在山水风景、动植物、变化万千的气象、气候上的季节变化中体现的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b.科学价值(指: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c.历史文化价值(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的价值) d.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以景观群为宜 旅游资源的特色和集群状况2地理位置与交通(重要条件之一)3客源市场(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主要指标:a.客源地(其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多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b.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的距离(靠近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价值高)c.游客的相关情况 d.游客量的季节变化与停留时间4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地区接待能力、游环境承载力.我国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对国家:是促进中国旅游业更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是帮助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推进中西部旅游,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业发展后劲的需要。对游客:1学习了革命历史知识,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 2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五、旅游景观的欣赏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1)自然美形象美:雄、奇、险、秀、幽。 色彩美:春翡、夏翠、秋金、冬银.动态美:山为水动,水回山转。 朦胧美:烟、雨、云、雾。(2)人工美 古典园林:不出城郭,享山林之美。 民俗风情美:民间风俗和传说。书画、雕塑艺术美:人造景物。2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1)把握观赏位置 选择适当的距离;观赏距离旅游景观观赏效果远观峰峦雄伟峻秀近观峡谷、幽洞、一线天置身其中,方知其妙适当距离仰视瀑布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观赏角度的选择景观观赏位置实例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观赏点路南石林中的阿诗玛、黄山的石猴观海、肇庆的七星岩面积较大的江河湖海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瞰洞庭湖、鄱阳湖、长江、黄河较小的湖沼池塘在低临水面的亭、榭、廊、阁上观赏西湖、北大未名湖、济南大明湖沿着一定风景线动态观赏。如:桂林山水 (2)把握观赏时机 把握观赏季节;把握观赏时间及天气;把握确切观赏时机。景观类型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观腊梅;杭州西湖春季最好(那时桃花盛开,嫩柳披金,苏堤白堤,桃柳间杂,美不胜收);北京香山红叶金秋时节最佳;“冰城”哈尔滨冬季;松花江、太阳岛夏季;海南岛每年的11月前后(气候犹如春末夏初);黄山、庐山宜夏季观赏(因为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致富于变化,且兼收避暑之效)随气象和时间而变化的自然景观日出、落霞之美;溪泉的水汽蒸腾,林间的浓绿欲滴,山石的云雾缭绕,奇峰的霞光照耀朝暮观赏;浙江的钱塘江大潮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山东蓬莱的海市蜃楼、四川峨眉山的佛光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出现人文景观赛龙舟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每次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茂、牛羊肥壮时举行 (3)抓住景观特色:有重点、有目的地观赏。例:园林的构景手法 主配(即主景和配景)、层次 、框景 、借景(4)领悟自然与人文和谐; 和谐生美;一方山水一方情。(5)以情观景 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登山涉水、求质求真。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1)黄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 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类型成因奇松a.悬崖绝壁的生存条件(岩石坚硬、土壤贫瘠) b.黄山松根部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 c.植物向阳的特性 d.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云雾变换多端。怪石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云海a.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b.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 c.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水分蒸发速度不同。温泉 地表水下渗受热,或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了温泉。(2)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自然景观;成因:珊瑚礁。 大堡礁的形成原因:a.大堡礁附近海域为热带:水面温度高达21-38 b.温度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小。c.平均盐度高,达3.5% d.海水清晰度高 e.水面较平静 f 地壳缓慢下沉 (3)中国云南元阳梯田景区: 梯田人文景观; 梯田是哈尼族人辛勤汗水的结晶。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南部,与昆明相距290千米。元阳梯田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哀牢山区一年四季有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附近元江水汽蒸腾升空,形成了连绵雨水。人为原因:当地人修建水渠网络,引山泉溪流进田,解决水源问题。 (4)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人文景观;古代建筑众多: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塞纳河概况:由东南向西北穿过巴黎,水位稳定,少洪涝,全年不冻,利于航行。被法国人称作“母亲河”。塞纳河畔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埃菲尔铁塔、戴高乐广场、爱丽舍宫、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六、旅游开发与保护1旅游规划(1)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交通条件、其他基础设施、住宿设施、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 (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2.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不和谐音及其启示不和谐音:1品牌之争 2重复开发现象严重 3低水平开发屡见不鲜 4不顾市场需求,盲目开发启示:旅游景区不做规划,只会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景区的低效益3.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a.污染 b.对生物的危害(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的灭绝)c.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如: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等)d.对视觉效果的破坏(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a.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c.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4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1)旅游环境容量 (2)旅游环境保护(教材60页)。七、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1设计旅游活动(1)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旅游动机、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 (2)收集旅游地的信息: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地的服务设施和条件、大致的旅行费用(3)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大的旅游地、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 (4)保证旅游安全:交通安全、旅游地的自然环境状况、旅游地的社会状况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例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四国,引人注目地提出了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对于当今复兴丝绸之路、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经济贸易和其他各种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二 “丝绸之路”是世界上线路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化线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我国与中亚国家联合开展的“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已经启动,中、哈、吉三国于2013年1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提交了丝绸之路申遗文本。材料三古“丝绸之路”路线图。(1)分析古“丝绸之路”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的原因。(2)指出古“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开发的主要不利条件。解析:第(1)题,“丝绸之路”沿线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因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景观以及相应的人文旅游景观,因而旅游资源丰富。第(2)题,该题为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逆向设问。从游览价值看,“丝绸之路”线路长,导致景点分布分散,地域组合状况差;从地理位置和交通来看,远离客源市场,交通通达性差;从地区接待能力来看,经济落后,开发资金短缺,导致地区接待能力差;“丝绸之路”沿线多干旱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参考答案:(1)古“丝绸之路”沿线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形成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沿线各地历史、文化、民俗等各有不同,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显著,人文旅游资源丰富。(2)沿线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环境承载量小;景点分散,地域组合状况差;交通通达性差;远离客源市场;经济落后,开发资金短缺。例2(2013全国卷)2012年6月21日,我国正式公布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岛礁面积约13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最少、海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三沙市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强烈地吸引着游客。下图示意三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