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生物的变异 育种与进化 考纲要求 1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 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4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5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6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7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外界环境条件 普遍性 低频性 不定向性 随机性 产生新的基因 减 的四分体时期和后期 新基因型 缺失 易位 倒位 重复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种群 自然选择 隔离 生物多样性 1 2015 课标卷 6 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考点一三种可遗传变异及其比较 典例引领 a 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 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 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 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解析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 a正确 b c d错误 答案a 2 2012 全国新课标 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 产下多只鼠 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 分析认为 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 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 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 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 并具有生殖能力 后代可成活 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 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 得到多窝子代 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 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 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性基因突变为性基因的直接结果 因为 2 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 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鼠 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解析 1 由题干可知 基因突变为一个亲本一对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 单个基因突变即能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所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 由于突变为显性突变 该个体为杂合子 与毛色正常个体杂交后代毛色正常和异常的比例是1 1 2 假设毛色异常为隐性基因携带者杂交所致 则该个体的基因型是aa 毛色正常鼠个体的基因型为aa aa 同一窝后代的毛色全正常 或者正常和异常的比例为1 1 答案 1 1 1隐显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 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 1的结果 2 1 1毛色正常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直接考查三种可遗传变异的特点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三类变异的产生原因 特点及确认方法与相关实验分析 1 界定三类基因重组 减 后期 减 四分体 2 突破生物变异的3大问题 1 关于 互换 问题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属于基因重组 参与互换的基因为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参与互换的基因为 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 2 关于 缺失 问题dna分子上若干 基因 的缺失属于 基因内部若干 碱基对 的缺失 属于 3 涉及基因 质 与 量 的变化 基因突变 改变基因的质 基因结构改变 成为新基因 不改变基因的量 基因重组 不改变基因的质 也不改变基因的量 但改变基因间组合搭配方式 即改变基因型 注 转基因技术可改变基因的量 染色体变异 不改变基因的质 但会改变基因的量或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 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 两看 法界定二倍体 多倍体 单倍体 1 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其方向由环境决定 江苏 23d和广东理基 47b 2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2010 江苏 6c 3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均可导致基因重组 但不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可产生的变异 宁夏 5b和2011 江苏 22b 4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 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2011 江苏 22c 错混诊断 5 xyy个体的形成及三倍体无子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均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行为有关 2013 安徽 4改编 答案 1 2 3 4 5 提示 1 诱变是不定向的 诱变获得的性状多数是不利性状 2 基因突变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5 xyy个体的形成原因是父方减 后期两条y染色体移至一极所致 与联会无关 题组1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1 2015 海南卷 19 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 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c 基因b中的碱基对g c被碱基对a 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 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解析根据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突变可以产生多种等位基因 a正确 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子 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率 b错误 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 增添 缺失三种情况 c选项属于替换 d选项属于增添 c d正确 b 2 2015 江苏卷 15 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 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 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b 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 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c 通过杂交实验 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 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 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解析白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x射线照射引起的基因突变 不一定有利于生存 a项错误 x射线可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项正确 应用杂交实验 通过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c项正确 白花植株自交后代若有白花后代 可确定为可遗传变异 否则为不遗传变异 d项正确 答案a 3 2015 甘肃天水段考 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 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 下表显示了与酶x相比 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 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a 状况 说明基因结构没有发生改变b 状况 是因为氨基酸数减少了50 c 状况 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子提前d 状况 可导致终止密码的位置提前 导致肽链变短 解析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后 遗传密码一定改变 但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决定的氨基酸并不一定改变 状况 酶活性不变且氨基酸数目不变 可能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 也可能是氨基酸序列虽然改变但不影响两种酶活性 a错误 状况 酶活性虽然改变了 但氨基酸数目没有改变 b错误 状况 碱基改变之后酶活性下降且氨基酸数目减少 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的位置提前了 c正确 状况 导致终止密码的位置推后 翻译形成的肽链变长 答案c 三看法确认交叉互换与易位 题组2染色体变异 1 2015 海南卷 21 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c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d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解析基因突变只是发生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替换 增添 缺失 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关于染色体中某个片段的增加 缺失 颠倒 易位的情况 所以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a错误 基因突变中若发生碱基对的替换 可能因为密码子的简并性 不会改变氨基酸的种类 进而表现型也不会改变 若突变个体之前为一个显性纯合子aa 突变成为aa 个体的表现型也可能不改变 b错误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 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 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的 d错误 答案c 2 2015 江苏卷 10 甲 乙为两种果蝇 2n 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 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b 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c 甲 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d 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解析a b c项错 甲 乙的1号染色体 一为正常 一为倒位 二者排列顺序不同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项对 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d 3 2015 广东六校联考 myc基因能促进细胞正常增殖或无限增殖获永生化功能 该基因若在b细胞增殖时发生如图所示变化 则会导致b细胞癌变而使人患burkitt淋巴瘤病 某男孩16岁时患上burkitt淋巴瘤病 已知其家族中无人患该病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男孩患病的根本原因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 该男孩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有ig mycmycig mycig三种c 据图推断正常人b细胞中myc基因表达的情况为 不表达或低表达d myc基因与ig基因共同作用使myc基因过度表达是导致burkitt淋巴瘤病的直接原因 解析根据题干和题图可以得出结论 myc基因在b细胞增殖时因染色体易位而导致b细胞癌变 而b细胞 体细胞 的增殖方式只能是有丝分裂 a项正确 该男孩患病的根本原因是b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易位 而其生殖腺中精原细胞并未发生变异 正常的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mycmycigig 故减数分裂只产生mycig一种类型的精子 b项错误 据图分析 8号染色体的myc基因易位到14号染色体 myc基因与ig基因共同作用使myc蛋白增加 并促使b细胞无限增殖而导致人患burkitt淋巴瘤病 由此可推断出正常人体b细胞内myc基因不表达或低表达 c d项正确 答案b 4 2015 山东临沂质检 玉米 2n 20 的抗锈病 a 对不抗锈病 a 为显性 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上 玉米籽粒的三对相对性状非糯性 b 对糯性 b 为显性 饱满种子 d 对凹陷种子 d 为显性 糊粉层有色 e 对糊粉层无色 e 为显性 基因都位于9号染色体上 如图1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玉米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测定玉米的基因组序列需测定条染色体 2 取图1所示基因型玉米进行测交 假如9号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 则子代抗病糯性凹陷无色个体占 若取测交后代中抗病非糯性饱满有色植株自交 后代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而实际实验中发现 几乎所有植株的自交后代表现型均远多于4种 出现了其他重组类型 3 在上述自交实验中发现一异常植株x 其自交后代表现型不多于4种 然后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对植株x进行了保留 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 观察到异常植株x的细胞内9号染色体行为如图2 说明该植物细胞发生了 填染色体变异类型 再交叉互换后产生了图2 所示的四种配子 其中两种不育配子发生了 填染色体变异类型 从而使后代只出现种表现型 四种配子中的两种可育配子在随机结合后 后代还有可能发生异常染色体纯合致死 如果考虑上述4对相对性状 通过统计该异常植株x自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即可确定 若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 则说明没发生异常染色体纯合致死 若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 则说明发生了异常染色体纯合致死 解析 1 玉米体细胞2n 20 则其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或20条 减 后期为20条 玉米无性染色体 测定玉米的基因组序列只需测定一个染色体组即10条染色体即可 利用逆推法准确解答遗传实验结果预测题此类题目多为探究性实验 实验结果可能有多种 实验结论比较容易写出 但一般很难直接写出实验结果 若实验结论已给出 可以从所给实验结论入手 逆推可能的实验结果 在没有给出实验结论时 应注意思路上是先设想可能的结论 然后逆推实验结果 但在书写答案时仍应把结果写在前 结论写在后 不能把结论写在前 结果写在后 1 2015 广东卷 5 用秋水仙素处理某二倍体植物的愈伤组织 从获得的再生植株中筛选四倍体植株 预实验结果如下表 正式实验时秋水仙素浓度设计最合理的是 考点二变异原理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典例引领 a 0 2 3 4 5 6b 0 4 5 6 7 8c 0 6 7 8 9 10d 0 3 6 9 12 15 解析从题干可知 实验目的是获得再生植株中的四倍体植株 从表可知在秋水仙素浓度为4 8g l时效果较好 a选项最大浓度只有6g l不严谨 不一定包括最适浓度 所以a错误 c选项和d选项浓度都超过8g l 所以都不正确 b选项实验组浓度在4 8g l 比较合理 0g l是空白对照 故b正确 答案b 2 2014 全国课标 32 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 抗病高秆 易倒伏 和感病矮秆 抗倒伏 品种 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高秆对矮秆为显性 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育种实践中 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 一般来说 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 杂交育种前 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 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 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 需要满足3个条件 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且符合分离定律 其余两个条件是 3 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 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 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解析 1 杂交育种的目的是获得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纯合新品种 从题意知 抗病与矮秆 抗倒伏 为优良性状 2 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 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 先由纯合的抗病高秆和感病矮秆杂交得到抗病高秆的杂合子 再与感病矮秆 隐性纯合子 杂交 如果后代出现抗病高秆 感病高秆 抗病矮秆 感病矮秆 1 1 1 1的性状分离比 则可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 1 抗病矮秆 2 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且符合分离定律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 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 产生f1 让f1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 生物变异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一向为高考热点 题型多为非选择题 考查内容多涉及育种方法的选择 育种方案的设计 育种过程分析等 备考时应加大针对性训练 并注重育种方法的归纳整合 育种方式及原理辨析 1 诱变育种原理 2 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关系 3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分析注 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可处理 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单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只能处理 单倍体幼苗 切不可写成处理 种子 纺锤体 题组1育种方法及原理 1 2014 江苏卷 13 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b 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c 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d 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 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该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不一定符合生产的要求 a正确 x射线处理可使细胞发生突变 即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b正确 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符合人特定要求菌株的过程 c正确 相同的射线处理 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不会明显提高 d错误 答案d 2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 ttrr 和矮秆易感病 ttrr 两个品种 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a组和b组都利用杂交的方法 目的是一致的b a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 可以用于生产的占1 3c b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 可以直接用于生产d c组育种过程中 必须用 射线处理大量的高秆抗病植株 才有可能获得矮秆抗病植株 答案c 3 2015 武汉模拟 为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 家畜和家禽等新类型 我国育种工作者发现并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 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1 茄子的早期栽培品种为二倍体 育种学家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茄子的 选育出了四倍体茄子 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 2 我国有一半以上的稻田种植的是杂交水稻 杂交育种是将 再经过选择和培育 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其遵循的遗传学原理是 3 20世纪60年代以来 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出了具有抗病力强 产量高 品质好等优点的数百个农作物新品种 请推测培育这些新品种的育种技术 最可能 是 4 近年来 哺乳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和禽类输卵管生物反应器成为转基因动物研究的重要方向 推测其研究的基础阶段关键是要寻找适宜的 填 目的基因 或 基因运载体 或 基因受体 5 各种育种方法中 能在较短年限内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是 解析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使染色体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的是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 不同品种 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通过诱变育种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能在较短年限内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 答案 1 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2 两个或多个品种 不同品种 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基因重组 3 诱变育种 4 目的基因 5 单倍体育种 育种方案的选择 1 欲获得从未有过的性状 诱变育种 如对从不抗旱的玉米诱变处理获得抗旱品种 2 欲将分散于不同品系的性状集中在一起 优势组合 杂交育种 如利用抗倒伏不抗锈病的小麦和抗锈病不抗倒伏的小麦培育出既抗锈病 又抗倒伏的 双抗 品系 3 欲增大原品种效应 如增加产量 增加营养物质含量等 多倍体育种 如用二倍体西瓜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 四倍体 进而与二倍体杂交培育成 三倍体无子西瓜 4 欲缩短获得 纯合子 时间 单倍体育种 常针对优良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者 如获得ddtt的矮秆抗病小麦品种 题组2育种方案的设计 1 2015 浙江卷 32 某自花且闭花受粉植物 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 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 抗病为显性 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d d e e 控制 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 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 其他表现为高茎 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 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 请回答 1 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合子 2 若采用诱变育种 在 射线处理时 需要处理大量种子 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和有害性这三个特点 3 若采用杂交育种 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 在f2等分离世代中抗病矮茎个体 再经连续自交等手段 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 据此推测 一般情况下 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 其育种过程所需的 若只考虑茎的高度 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 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4 若采用单倍体育种 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 说明 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 表现型及其比例 解析 1 已知该植物为自花且闭花受粉的植物 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是自交现象 一般都是纯合子 2 诱变育种主要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因为基因突变具有有害性 低频性和多方向性 所以需要处理大量种子 3 杂交育种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有目的的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个个体上 一般通过杂交 选择和纯合化等手段培养出新品种 如果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 则育种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若只考虑茎的高度 据题意可知亲本为纯合子 所以它们的基因型为ddee 矮茎 和ddee 高茎 其f1的基因型为ddee 表现型为矮茎 f1自交后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别为矮茎 d e 中茎 d ee和dde 高茎 ddee 9 6 1 4 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畸变 遗传图解见答案 答案 1 纯 2 低频性 多方向性 3 选择纯合化年限越长矮茎 中茎 高茎 9 6 1 4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变异 2 下图为农业育种过程中最常见的两种育种流程图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相关问题 1 上图两种育种方法都涉及的变异原理是 2 生产实践中人们常根据不同的育种要求选择所需要的育种方法 若想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 则应选择的育种方法是 若想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则应选择的育种方法是 若想创造一个新物种 则应选择的育种方法是 以上答案从下列各项中选取 a 杂交育种b 诱变育种c 单倍体育种d 多倍体育种e 基因工程育种 3 现有一个育种站 想利用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的两品种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 若从上图中选择出最简捷的育种方法 应该选择 4 图中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时 在培育过程中 需要从代开始进行选择 原因是 在该次选择过程中需要淘汰的植株数约占总数的 应特别关注 最简便 最准确 最快 产生新基因 新性状或新的性状组合 等育种要求 最简便 侧重于技术操作 杂交育种操作最简便 最快 侧重于育种时间 单倍体育种所需时间明显缩短 最准确 侧重于目标精准度 基因工程技术可 定向 改变生物性状 产生新基因 或新性状 侧重于 新 即原本无该性状 诱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 进而出现新性状 注 杂交育种可实现性状重新组合 并未产生新基因 也未产生新性状 如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产生黄色皱粒组合 这里的黄色与皱粒性状原来就有 只是原来未组合而已 1 2014 广东卷 3 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 如图 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 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考点三生物的进化 典例引领 a 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 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 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 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a错误 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隔离 b错误 根据题干可知 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 共同进化的结果 c正确 口器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错误 答案c 2 2015 课标卷 32 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 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回答下列问题 1 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 a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 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 aa和aa的数量比为 a的基因频率为 2 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 且比例为2 1 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 第一代再随机交配 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答案 1 1 11 2 10 5 2 a基因纯合致死1 1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考查重点包括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基因频率的计算 物种形成环节及共同进化等 题目难度不大 多为基础送分题 强化记忆是备考关键 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图解 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 三 三 两 两 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 基因交流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地理隔离 1 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 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 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 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 其中抗病植株占50 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 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2013 四川 5改编 错混诊断 2 如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 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 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 百万年计算 大猩猩和人类 的亲缘关系 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 2013 江苏 12改编 3 一般来说 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2010 大纲全国 4c 4 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2010 山东 2a 5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2011 江苏 6a 答案 1 2 3 4 5 提示 1 生物进化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 2 图示数据信息显示 大猩猩与人类的dna相似程度高于大猩猩与非洲猴 则前者亲缘关系更近 4 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 但均需经过生殖隔离 5 自然选择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但不能决定变异方向 题组1考查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 2012 江苏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 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 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解析具有竞争关系的生物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a正确 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证据是古生物学证据 是以化石为依据的 b正确 外来物种入侵会改变当地生物的生存机会 进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c正确 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不正确 答案d 2 如图 a b 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 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 a地区内物种甲中的某些个体迁移到b c地区 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 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 甲 丙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 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c 乙 丙两个种群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 因为它们的基因库差异不大d 若种群丙中bb个体占81 bb个体占18 bb个体占l 则b基因的频率为90 解析a项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a错误 b项 甲 丙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相同 b错误 c项 乙 丙为不同的物种 存在生殖隔离 这两个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因为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c错误 d项 种群丙中b基因的频率 81 18 2 90 d正确 答案d 1 隔离 物种形成与进化的关系 生物进化 物种的形成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b 生物发生进化 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保洁服务合同书
- 新型建筑工程项目商务管理创新措施
- 基因编辑材料合成-洞察及研究
- 市政公共建筑装修工程保修措施
- 信息技术交货期供货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 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措施
- 餐饮承包合同协议书模板
- 预测性招聘模型-洞察及研究
- 黄皮合同范本2025
- 医疗设备技术转让与使用授权协议
- 新概念一册Lesson1-12-测试题(附答案)
- 彩钢瓦围挡施工方案
-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课件
- DB64-T 1972-2024 风积沙路基填筑(干压法)施工技术规范
- 变压器维修简单合同书范本
- 质量信得过班组申报材料
- TSG+23-2021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 酒店代运营合同范本
- 基于SCALANCE W774W734无线通信网络构建与运行(无线通信模块) (1)讲解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
- 五年级下册脱式计算练习100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