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忽必烈改制课件 岳麓版选修2 .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忽必烈改制课件 岳麓版选修2 .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忽必烈改制课件 岳麓版选修2 .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忽必烈改制课件 岳麓版选修2 .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忽必烈改制课件 岳麓版选修2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忽必烈改制 在成吉思汗掀起的草原风暴摧垮中原之后 元朝变通创新 废旧俗 立新法 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1 元朝何以能够 改就亡国之俗 转而以 农桑为立国之本 2 忽必烈改制的最大成效是什么 1 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改制的内容 影响 3 分析改制对蒙古民族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1 学习时要明确改制前后从生产方式 政策的不同 进而认识改制的实质和作用 2 对比改制前后的蒙古族社会状况 认识改制的深刻性 3 理解忽必烈改制反映出的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尊重先进文化的进步观点 一 改制的背景1 忽必烈即汗位后 确定 山以南 国之根本也 表明了以 为基础 在全国范围推进改革的决心 2 忽必烈粉碎顽固派的挑战 严厉禁止 废除州县官世袭 释放大批 3 确立 的治国方略 在 和 旧俗 之争中取得胜利 1 中原文明2 屠城奴隶3 国家当行汉法汉法 二 主要内容1 政治方面 1 中央 设置 枢密院 御史台三大系统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设 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 藏族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1 中书省 宣政院西藏地区 2 地方 设置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辖 设 管辖澎湖和琉球 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 选派赛典赤 赡思丁治理开发 加强了中原和西南民族的联系 在全国设 建立 行中书省 澎湖巡检司 云南省 通政院驿站制度 2 经济方面 1 确立以 的方针 2 保护土地 严禁蒙古贵族强占民田 废 为牧场 组织军民在边疆地区 发展农业 3 完善机制 中央设 专掌全国农桑水利 明确规定 赏罚之法 颁布 详细规定农业生产 编写 农桑辑要 等农书指导生产 农桑立国 耕田 屯田 大司农司 劝课农桑 农桑之制 三 改制的影响1 通过制度更新 有效遏制了割据势力 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 由于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富有成效的体制机构和法规制度 并且重视推广先进的 使忽必烈以农桑为立国之本的国策得以充分贯彻实施 取得显著成效 3 忽必烈改制获得了巨大成功 社会经济全面恢复 在推行 加强对边远地区开发管理 促进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等方面也颇多建树 最终在 基础上实现了更大范围的 局面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 科学技术3 行省制中原文明大一统 温馨提示 先进生产方式和文化具有不可征服的能力 先进战胜落后既是历史发展的要求 也是统治者巩固统治的必然途径 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 推行汉制是唯一的选择 认识 汉法 与 旧俗 之争的实质 蒙古进入中原之前的社会状况是 经历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社会管理方式实行军政合一 社会生活方式主要以游牧为主 落后的奴隶主意识及游牧生产方式形成的偏见 使蒙古社会保留了大量野蛮落后的习俗 给中原带来巨大的灾难 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 汉法 是指中国内地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 旧俗 是指边疆少数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 所以 汉法 与 旧俗 之争的实质是先进的封建社会制度和落后的奴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是蒙古社会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发展 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斗争 斗争的结果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证明了 比较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的历史规律 在这场斗争中 由于忽必烈认识到中原文化的先进性 重用 汉法 的重要性 依靠政权的力量强力推行 汉法 镇压守旧势力 最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汉族的政治经济制度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针对训练 1 汉法 与 旧俗 之争的实质是 a 是否采用中原先进文化b 是否重用汉人巩固统治c 是否加强中央集权d 是否保留原有的风俗习惯 解析 旧俗 是游牧生活 汉法 是农耕文明 答案 a 忽必烈的历史贡献和元朝的历史地位 1 贡献 1 长期征战 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重新实现了国家统一 是元 明 清统一局面的开创者 2 首创行省制度 这是历史上从中央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 又是强化中央集权的一项新举措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3 确立了以农桑立国的方针 将汉族的生产方式作为基本国策 大大加速了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在改革初期使得北方经济全面恢复 4 实行 汉法 将边疆各族和汉族相互迁徙 既开发了边疆 又加强了民族融合 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5 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 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地区 加强对边远地区开发管理 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局面 使中国成为幅员辽阔的国家 2 地位 1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创建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它存在虽不足百年 但具有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2 元朝也曾经实行过民族分化政策 加强了蒙古贵族对各族人民的统治 出现过尖锐的阶级矛盾 针对训练 2 在忽必烈改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是 a 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长官b 在地方推行行省制c 重视农业发展d 实行兵民分治 解析 本题考查对忽必烈改革中政体更新的理解 a c d三项只是对当时起作用 而b项中的行省制度 现在仍在实行 答案 b 考查 中书省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职 能区分 元朝时中书省的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a 尚书省b 中书省c 门下省d 吏部解析 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负责执行 相当于唐朝三省六部制下的尚书省 答案 a 点评 历史概念是学习时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时名称相同 含义不同 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具体分析 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主旋律 但国家机构之间也必然存在职权的分工 如行政权 监察权 军权 财权等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职能分工明确 提高了行政效率 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元朝中书省的基础上 区分判断 题干与选项简洁明了 但考查了两个知识点和判断能力 考查生产关系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恩格斯指出 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 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摧毁了大批生产力 但是在长期的征服中 比较野蛮的征服者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 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 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以忽必烈改制为例 你如何理解 征服者为被征服地区先进文明所征服 这个观点 答案 野蛮的征服者之所以称之为 野蛮 是因为其经济文化落后 而他征服的地区 文明程度远远高于自己 征服者若要在被征服地区长期统治下去 除了接受被征服地区先进的文明之外 别无选择 1 从背景看 蒙古社会野蛮落后 而汉制很先进 但是忽必烈以武力统一全国 建立元帝国 2 从内容看 忽必烈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国家机构和制度 进一步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 他推行 汉法 保障蒙古贵族的利益 确立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元朝统一前后 蒙古统治者在中原和江南地区的高度发展的农业经济影响下 不得不放弃落后的游牧经济和剥削方式 开始重视农业 进行一些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 同时蒙古的封建领主也逐渐转化为封建地主 元世祖曾多次颁布诸王贵族不得因田猎践踏田亩和不得改田亩为牧场的禁令 立大司农司 颁行 农桑辑要 3 从效果看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为中原地区文明程度高于北方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入主者接受汉法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在征服中原后接受了发展程度较高的中原汉族为主体农业文明 使元朝的经济实力大大加强 在中原文明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局面 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 选择题1 2013 安庆一模 中国有超过4千年的文字记载历史 而记载台湾岛的文献距今1700年 那是三国时期吴国人沈莹对东南沿海风土人情的记录 书名为 临海沙土志 而最早将台湾纳入中国行政管辖范围内的是 a 三国b 隋朝c 元朝d 清朝 解析 忽必烈首次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今台湾 答案 c 2 右图是元世祖忽必烈 1260年他继承汗位 建年号 中统 这一年号体现出忽必烈 a 称雄四方的野心b 问鼎中原的决心c 对汉文化的仰慕d 游牧民族的胸怀 解析 中统 意在强调新政权位居中朝正统 天下一家的地位 也表明他以中原文明为基础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的决心 答案 c 3 下列各项中符合元朝历史的有 设置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 设置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设置澎湖巡检司 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全国划分为25个省级行政区域和蒙古盟旗等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忽必烈改制的内容 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是这个时期设立的 答案 a 4 元朝转变立国之本 重视农业发展 其中为此指定的考查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是 a 屯田多少b 编写农书c 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d 农桑兴废 解析 元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