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1_第1页
高三历史试卷1_第2页
高三历史试卷1_第3页
高三历史试卷1_第4页
高三历史试卷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台中学高2012级11月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2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注:分封制)、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4“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 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A B C D5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B“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6.贾谊上汉武帝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射并进,而归命天子! 贾谊的建议 A推动了地方行政制度的根本变革 B主张实行分封制以保卫中央安全C直接造成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问题 D有利于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7.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8.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宋代,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阙,而看重金榜题名之人;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宗室女嫁富商的现象司空见惯。”材料反映宋代婚聘关系的变化,其原因有科举制度盛行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商业经济的繁荣 理学的兴起A B. C. D. 9.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羌宣政院辖地 A B C D10. 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11.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播送民主思想的工具”,主要是因为该著作A提出“气者,理之依也”的观点 B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C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D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12.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分封制 B分封诸侯王 C颁布推恩令 D设置尚书令13.宋史记载:“会元昊请臣,朝廷亦已厌兵,屈意抚纳”。宋朝对夏“屈意抚纳”的内容包括 重开边境贸易 割让幽云十六州 约为兄弟之国 封元昊为夏国主A. B. C. D. 14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该观点A基本否定太平天国 B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C高度肯定太平天国 D片面地评价太平天国15. 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时期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源:Z|xx|k.Com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16历史学家徐中约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这里所说的“更为可取的方面”主要是指A涉外机构 B军队建设 C政治制度 D文化教育17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18“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这是对下面哪一个历史事件的评价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9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20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建立君主立宪制度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挽救民族危亡21.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状况的结论是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 年地区175018001830186018801900欧洲23.128.034.153.662.063.0中国32.833.329.819.712.56.2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落后的重要根源A B C D22. 1721年,康熙帝批示:“览此告示,只可说得西洋人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之大理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在近代先后打破这一禁令的条约有南京条约黄埔条约 天津条约辛丑条约A B C D23. 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24.下图反映的是1912至1920年的中国民族企业年增长率,该统计图所能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民族企业进入了短暂的黄金时期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民族企业从此走出了困境A B C D25.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权利的手段不同二、非选择题(26题24分,27题14分,28题12分,共50分)26. (24分)史料研读、专题探究和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专题探究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1)请分别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和宋元明清时期“市民文化”在艺术方面的主要表现,(5分),简析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原因。(3分)史料研读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2)研读材料后,你认为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你对辛亥革命分别有怎样的评价?(6分)综合评论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3)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列举这一时期体现“沉沦”、“上升”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2分),并简析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因。(6分)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人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效的历史信息。(4分)材料二 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折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丁弹压、稽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的贸易政策.(2分) 材料四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3)依据材料四,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8分)28.(12分)材料一 制造业的发展是从手工制造迈向机器制造,从家庭制造迈向工厂制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