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学设计-徐长进-《语文教学通讯》.doc_第1页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学设计-徐长进-《语文教学通讯》.doc_第2页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学设计-徐长进-《语文教学通讯》.doc_第3页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学设计-徐长进-《语文教学通讯》.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学设计江苏省东台中学 徐长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初步了解苏轼词以日常小事寄寓生活哲理,以曲笔写胸臆的写作特色。2通过与温庭筠、柳永等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之处。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激疑、探究的方法解读文本的思想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苏轼贬谪黄州时复杂的心境及变化。体悟苏轼乐观自信的豁达胸襟和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人格之美。 【教学设想】1 “新天下耳目”的轼词选自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与必修教材有不同的学法:(1)量上的不同。必修是学步走,选修是快步走。必修一堂课可以精讲一首词,选修可略读多首词。(2)方法上的不同。必修“授之以渔”,选修就应当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即将必修阶段所学知识迁移、拓展,并对归纳出来的学习方法进行验证和修正。(3)过程的不同。必修是点的研习,选修是面的拓展,必修到选修是由点到面的过程,通过选修可以进一步认识一个作家、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创作特色。不必在字词上作过多纠缠。(4)终极目标的不同。必修只从一个方面了解作家作品,而选修可以让学生从哲学和美学的更高层面来把握作品。2将卜算子和定风波纵向打通,体会苏轼贬谪黄州时的复杂心境,了解苏轼在黄州的思想转变过程;将苏轼词与天下词横向打通,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之处;将苏轼的豪放词与婉约词横向打通,全面了解苏轼的人格魅力。将必修和选修打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作出自己的解读,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诗歌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学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点:探究苏轼词“新天下耳目”之处。【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由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2回忆学过的苏轼作品。江城子 十年生死1075年正月水调歌头1076年八月卜算子1080年二月(1082.12或1100惠州)水龙吟1080年春末定风波1082年三月念奴娇赤壁怀古1082年七月赤壁赋1082年秋从表中可以看出,1082年是苏轼创作的颠峰。苏轼因鸟台诗案系狱一百三十天,1080年正月初一被贬黄州,二月才到达。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二、探究卜算子运用必修阶段达成的把握诗歌思想感情“四维探究法”,即类型把握法、意象探究法、词句探究法、背景探究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初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归纳:1诗歌类型:咏物词。2上片意象有“缺月”“疏桐”“幽人”“孤鸿”, 营造了残缺之月,疏落孤桐,夜深人静,幽人徘徊、孤鸿盘旋的孤寂、清冷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孤独痛苦的感情。下片用“惊”“省”“拣”“寂”“寞”“冷”等词语描绘出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寂寞寒冷的形象。3表现了作者面对挫折和苦难仍然保持独立的人格,不肯同流合污的人格之美。板书:人格之美4这首词写于1080年2月。苏轼刚到黄州,“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有孤独,也有自喜,也有自赏。齐读卜算子,读出情感变化:孤独-伤感-赞叹。两年后,苏轼的心境发生了什么变化?三、探究定风波方法同卜算子。1诗歌类型:叙事抒情诗。2背景:苏轼到黄州两年后。3上片描绘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旷达(沉着、豪迈、通达、淡定、自信、乐观、豁达)的抒情主人公形象。4词句探究:“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现存的360多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了100余次,这是深可玩味的现象。同学们课后可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苏轼究竟欲“归”何处。 5小结:这首词通过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在种种打击和挫折面前不退缩、不丧气,坦然处之的旷达胸襟、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的精神。板书:人性之美6体会苏轼诗词的哲学之美。举出苏轼作品中与“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类似的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可见,苏轼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之美、人格之美、人性之美,还闪耀着哲学的理性光芒。板书:哲学之美7横向打通卜算子定风波,体会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孤独伤感-从容淡定。他像一只漂渺的孤鸿,从京城落在黄州冰冷的沙州,他又将抖去身上的尘埃和污泥,向着理想的天空高飞!8齐诵定风波,读出从容和轻松。四、将苏轼词与天下词横向打通,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之处定风波去掉“谁怕”“微冷”“归去”之后就是一首比较整齐的七言诗,“以诗为词”的手法创新。1 回顾唐五代词到宋词的发展过程,从形式角度看苏东坡词的一“新”:板书:突破了音律:小令-慢词-文体 2看“专题解读”,从词风角度看苏东坡词的二“新”:板书:转变了词风:悦情-抒情-言志3结合上两个专题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从题材角度看苏东坡词的三“新”: 板书:扩大了题材:闺阁-男女-社会四库全书提要东坡词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五、探究江城子,将苏轼的豪放词与婉约词横向打通,全面了解苏轼的人格魅力方法同卜算子。1苏东坡的婉约词“新”在何处?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2上片从时间之长,空间之远,人之憔悴来写思念之苦。下片用梦境反衬现实中作者的孤寂和凄清。3如果说前两首词表现了苏轼的高洁的品格、豁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那么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可贵的地方是多情,忠于爱情。板书:情感之美六、专题小结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苏轼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来到黄冈,他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在逆境中奋起,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华丽转身,进而走向创作的高峰。附:板书设计5“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苏轼扩大了题材 闺阁-男女-社会 人格之美转变了词风 悦情-抒情-言志 人性之美突破了音律 小令-慢词-独体 情感之美哲学之美【教学反思】这是一堂省级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为2010年度江苏省中学教育科研协进会暨“师陶杯”活动颁奖仪开设。“师陶杯”活动的主题是“聚焦学生学习的教学变革”。“新天下耳目”的轼词是苏教版选修教材 唐诗宋词选读中的一个专题,选择这个专题来教是想在选修课的教学上做一些变革。1选修课要上出与必修课不同的新路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辅导课,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如何上好中学选修课?我在“教学设想”中提出了“四个不同”“四个打通”的构想,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这个新思路得到了与会专家和老师的高度评价,江苏省教授级特级教师冯为民评价说:这堂课选择一个小小的时间段让学生来认识苏东坡的人和苏东坡的词,设计有新意,为中学语文选修课教学开辟了新路子;整个教学过程不是传授而是一种唤醒,我们听到了学生的思维,看到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2要围绕教学目标重新聚合文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选修)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围绕本专题教学目标,我从两个方面重新聚合了文本:一是按创作时间重新编排了学习顺序,先学习卜算子,后探究定风波,再打通必修教材第三模块中的“一赋一词”。这样,苏轼在黄州的思想转变过程就很清晰地呈现了出来。二是对文本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和难点。本专题原有四首东坡词:定风波江城子水龙吟卜算子。其中定风波是豪放词,其他三首都有是婉约词。江城子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能体现“新”,保留。卜算子定风波能达成教学目标,保留。水龙吟在达成教学目标的作用上与江城子重复,舍弃。为体现东坡词与天下词的不同,我还需要将东坡词与天下词横向打通,将苏轼的豪放词与婉约词横向打通,建立比较对象,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新”在何处。重新聚合文本之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与热情,整堂课气氛都热烈。听课老师也兴味盎然。3再教设计要强化两点。一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构建,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势而化,收获最优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