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文言文 2 第四单元文言文 2 第四单元文言文 2 第四单元文言文 2 第四单元文言文 2 第四单元文言文 2 第四单元文言文 2 14孔孟两章 第四单元文言文 2 第四单元文言文 2 作者卡片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政治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后世统治者尊他为孔圣人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 日本 越南等地区和国家有深远的影响 著作有 论语 春秋 论语 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春秋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孟子 名轲 字子舆 战国时期 邹 今山东邹城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及其门人著有 孟子 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广泛而巨大 有 亚圣 之称 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 知识链接 论语 论语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伦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通行本 论语 共二十篇 论语 与 中庸 孟子 大学 合称 四书 无 通 毋 不要 颁 通 斑 花白 涂 通 途 道路 动词 攻打 动词 夸耀 名词 功业 名词 战争 形容词 陈旧的 动词 摆出 施展 动词 责备 形容词 错误的 动词 超过 动词 前往拜访 动词 路过 介词 用 介词 凭借 介词 按照 没有意义的衬字 助词 的 代词 代百姓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 来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 安定 名词用作动词 责备 名词用作动词 憎恨 名词用作动词 敲鼓 名词用作动词 穿 名词用作动词 栽种 名词用作动词 统一天下 名词用作动词 归罪 名词用作动词 埋葬 有军事行动 供养活着的人 诸侯的封地 卿大夫的封地 黄河 两个词 可 是 可以 以 是凭借 兵器 武器 跑 逃跑 有的人 这样 做 却 7 名句名篇 1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贫而患不安 和无寡 安无倾 夫如是 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 则安之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2 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不患寡而患不均 盖均无贫 故远人不服 申之以孝悌之义 黎民不饥不寒 3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数罟不入洿池 斧斤以时入山林 1 季氏将伐颛臾 一文中 孔子主要谈了哪几个问题 名师指津 从孔子对季氏及弟子言行的抨击和他的政治主张两方面来回答 我的理解 孔子指责季氏讨伐颛臾 孔子认为冉有 季路对此事有责任 孔子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即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 无贫 无寡 无倾 的地步 只有采取 均 和 安 的治国原则 修文德 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 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 实行礼治 加强教化 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2 孔子对 季氏将伐颛臾 这件事的反对态度可从哪句话看出 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名师指津 答题的有效信息集中在第二段 找出重点语句并分析之 我的理解 1 孔子对这件事的反对态度可从 无乃尔是过与 一句看出 特别是 过 字确切而又传神地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 同时也是对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有 季路未加劝阻 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 2 孔子反对的理由是 先王以为东蒙主 在邦域之中 是社稷之臣 3 在 季氏将伐颛臾 中孔子明确指出了不应攻打颛臾的理由 又含蓄地批评了冉有 但冉有辩解 夫子欲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企图推卸责任 孔子是怎样批驳的 名师指津 具体分析文中的引证和喻证来作答 我的理解 列名言 孔子先举例古代史官名言 指出冉有 季路应在其位谋其政 据理力争劝其改邪归正 否则 就应离去 不可一味苟同 用比喻 运用 虎兕 龟玉 的比喻阐释深刻道理 4 寡人之于国也 一文中 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 邻国之政 并无本质区别的 名师指津 重点分析以战为喻 进行说理的过程 我的理解 孟子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把梁惠王之政与邻国之政进行了对照 并用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讽喻梁惠王的做法 指出想要造福民众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减少战事 休养生息 5 寡人之于国也 从结构上看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其内容要点各是什么 名师指津 作答时 先通读文本 然后划分层次 概括各层次的内容要点即可 我的理解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梁惠王 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但 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据此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 孟子用设喻的方法 分析 民不加多 的原因 第三部分 阐述了孟子 仁政 的具体内容 使 民加多 的根本措施 6 学习了 寡人之于国也 你认为孟子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名师指津 答案要点 喻体通俗 语言简洁锋利 生动有趣 富有雄辩性 鼓动性 我的理解 孟子散文善用众多的比喻和寓言 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学识 用人们常见的事物 形象和锋利简洁的语言 用直观感觉多方面因势利导 相辅相成 化抽象为形象 化概念为具体 从而生动 有趣 有力地陈说事理 辩论是非 富有雄辩性 鼓动性和逻辑性 1 写法归纳 1 引证法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引证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如用周任的话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来表明孔子的观点 用 五十步笑百步 来论证表明孟子的观点 2 善用雄辩 寡人之于国也 一文善于雄辩 气势充沛 感情强烈 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