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园林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通过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掌握苏州园林的特点。2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了解其运用作用3、通过合作探究,揣摩语句,体会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学习重点】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知识链接】1、关于苏州园林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四大名园”与同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退思园一道,构成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 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2、关于叶圣陶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现代作家,教育家。代表作:多收了三五斗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等。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辨明字音:轩榭( )( ) 池沼( ) 邱壑( ) 重峦叠嶂( ) 相间( ) 嶙峋( )( )镂( )空 蔷薇( ) 模( )样庸( )俗 斟酌( ) ( )2、辨明词义,根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独有的巧妙的构思。 ( )、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 ) 、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的体裁是 ,说明对象 ,贯穿全文的最多的一个词是 。2、文章是从_ _角度,抓住_ 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A、建筑学B、园林历史C、导游D、欣赏者 特点: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B、有代表性的园林 3、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4、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文章是先从1、亭台轩榭的布局、2、假山池沼的配合、3、花草树木的映衬、4、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5、角落的构图美、6、门窗的图案美、7、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从七个方面紧扣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5、第二段与36段是什么关系? 36段与57段是什么关系? 先总后分 由主到次 6、课文采用怎样的结构方式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又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先总后分 逻辑顺序 三、合作探究,深入感知:1、本文为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与哪些事物进行了比较?各说明的什么特点? 古代宫殿和近代的一般住房(3段布局) 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 外国式的花园(5段花草树木) 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表现了民族特点。 北京的园林(9段建筑色彩) 突出苏州园林的色调能引起人们安静闲适感觉的特点2、本文作为一篇说明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在第5段中找出除说明之外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林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 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是议论,“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本文主要用解说的方法介绍苏州园林,熔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3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本文作者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是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 )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 )4、再读课文,揣摩语句,体会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四、精读精练:阅读4、5两段,回答问题:1 这两段文字分别从_和_两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_的特点。2第4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 ,文中先介绍说明 ,再介绍说明 ,重点说明的对象是 。2 按要求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1) “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你怎样理解这里的“寂寞”? 单调 (2)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两个“这”指代的内容分别是什么?_第一个“这”指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_第二个“这”指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3、 “俯仰生姿”是一个富有画意的词语,请再从选段中找两个这样的四字短语。 盘曲嶙峋、珠光宝气 4、“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请问,不足取的是什么?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什么?不足取的是: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的道旁树;审美观点:不讲究对称、整齐,讲究自然之美 【学以致用】:扬州个园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绷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山”。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为什么扬州的个园取名为“个园”?(2分) 2.“个园”的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3.本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4分析第四段的层次,用“ ”划分在原文上。 5作者在介绍个园时,用了哪几个表示位置变化的词语? 6本文介绍个园,是按_顺序写的。步入大门 春山夏山秋山 冬山 7、从文中可以看出个园的建造所追求的是春之 趣 、夏之 凉 、秋之 爽 、冬之 寒 (各填一字)8、本文的结构形式是 根据典型的化石,古人的腿比现代人短,膝稍曲,身矮壮,弯腰曲背;嘴部仍似猿人向前伸出,也没有下巴的突起。所制作的石器比猿人的有很大进步,这说明手部结构有了新的发展,因而更加灵巧。脑量(1350毫升)比中国猿人的大些,脑子的结构复杂些,具有比猿人更高的智慧。可能已经会取火,能猎获较大的野兽,并用兽皮做简陋的衣服。和猿人相比,古人的劳动范围扩大了,生产力提高了。所有这些情况,都显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国甘肃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新授课 第11课聆听你的声音 教学设计
- 六、有教无类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导学案第一章第1、2、3三课时第一节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 2025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溶液(第2期)原卷版
- 蓄电池相关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1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2019)必修1
- 2025年标准礼仪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附答案)
- Unit 5 Wonders of Our Body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高二下册重庆大学版
- 2025-2026学年地质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关注眼睛健康》教学设计
- 临床患者走失事件的应急预案
- 实验室用电安全
- 全员应急教育与培训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课件
- 路灯灯杆项目投资计划书
- 环保项目配电室电气安装方案
- 新概念第二册单词表(完整版)
- 初三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五年级全一册义务教育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新课标】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朝夕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生态系统恢复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