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第二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城区 阳泉三中 杨文静教材分析 本实验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学生在化学课的第一节课上对化学学科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但是怎么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通过这节课将对这个问题有个完整的认识;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学情分析这节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道理;本实验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操作也比较简单,会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和较强的探究欲望;但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于化学的了解几乎为零。在毫无化学基础,从未接触过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引导学生实验、如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实验方案的指导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与设计。从学生最熟悉的、身边的物质入手展开实验。在实验设计上,从活动步骤、现象、分析结论三个方面列表。在每个具体的实验操作后面,要设计现象和相应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自主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化学本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的方法和观察现象的角度。 3.注重引导学生完整而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4.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导探索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实验的成功或失败给予鼓励或指导。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验结果,更应注重实验过程的科学方法。习惯训练用心观察,动手实验,敢于猜想,善于总结教学重及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其中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规范、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小组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教学难 及解决方法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小组实验,引导分析实验现象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请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片,.提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观看图片,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入新课 (板书本节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提问)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化学的身影。比如说蜡烛,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在生日场合、许多特定情况下,我们都会用到蜡烛。请每个同学想想看,你对蜡烛或蜡烛燃烧了解有多少? 学生通过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蜡烛并讨论蜡烛的颜色、气味、状态、手触摸的感觉,交流看法,填写课本12页表格通过身边的化学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来引出主题,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提问)除了上面的现象外,还有哪些现象是我们没有观察到的呢?思考发散学生思维,积极参与思考问题提出探究课题对蜡烛及燃烧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指导实验观察的方法和角度学生根据课本上提示的三个阶段进行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在学案中作详尽的、客观的描述和记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引导探究)第一:点燃蜡烛前我们已经观察到了蜡烛的颜色、气味、状态、除了这些以外,还应该注意观察蜡烛的哪些特性呢?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言)还应该观察蜡烛的硬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学生实验)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并观察现象。(学生讨论归纳)石蜡质软、不溶于水,并且密度小于水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探究出蜡烛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第二:点燃蜡烛时指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的现象。想想看,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火焰颜色深浅不一,温度会不会也高低不同呢? 蜡烛越烧越短,那么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呢?观察现象并记录(学生实验)将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现象(学生讨论归纳)火柴梗两端迅速变黑说明外焰温度高。(学生实验)取一干燥的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现象;(学生实验)取一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现象(学生讨论归纳)干而冷的小烧杯内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 第三:蜡烛熄灭后指导学生观察蜡烛熄灭后的现象,用燃着的火柴去点刚熄灭的白烟,观察 (学生实验)吹灭蜡烛的时候,观察现象:有白烟生成用燃着的火柴去点刚熄灭的白烟,白烟能重新燃烧(教师演示) 用其他更好的方法点燃白烟培养学生完整观察实验的习惯培养学生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良的思想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为什么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用热烧杯行不行?烧杯罩在距火焰太近或太远行不行?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提出猜测用干而冷的烧杯使水蒸气冷凝成水雾,便于观察蜡烛燃烧生成水,所以用热烧杯不行太近或太远都不行。太近,烧杯温度过高,水蒸气无法冷凝;太远,水蒸气逸散到杯外,效果不明显。通过讨论明确每步操作的实验目的,探究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总结归纳)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我们学会了观察实验从哪几个方面观察?(延伸拓展):蜡烛的火焰总是闪动着钻石一样的光芒。科学研究发现:在蜡烛火焰中确实存在着纳米尺度的钻石颗粒,将来可能因此发现新的生产钻石的途径。学生讨论,小结:1、实验过程中的三关注: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现象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得出结论-交流与表达聆听小结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索科学实验的一般规律 上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布置作业记录、练习、书写探究报告课堂及时反馈 板书设计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点燃前:白色(或其他颜色)固体,质地较软,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物理性质点燃 点燃时:发光,放热,熔化成液态后又凝固;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另一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化学性质 熄灭后:冒白烟,白烟是石蜡小颗粒。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堂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爆破与拆除工程公司合伙协议书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公开课获奖作品)
- 2025年A股市场展望分析报告:科技浪潮引领资产价值重估
- 岩石的组成课件
- 岩土力学课件3
- 小麻雀课件重点
- 和平分手协议离婚财产分割子女监护及共同财产协议
- 跨国并购项目股份变更及整合协议
-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结算付款协议书范本
- 旅行团导游综合服务合同
- 小学生洒扫应对班会
- 厨房管理知识第一章厨房管理概述
- 四川2022年1月自考00285《中国福利思想》真题
- 《GMP实务教程》 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项目1-14 GMP基础知识-药品生产行政检查
- 第二学期六年级家长会PPT名师优质课获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房屋租赁交接家私清单
- 公对私转账借款协议书
-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宇宙中的地球 1.3地球的历史(第1课时)课件
- 静脉治疗现状与发展趋势
- 如何书写个案护理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