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1夏 商 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学习 探究区 反馈 训练区 教材问题解答 1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要求 学习 探究区 一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年 夏朝建立 2 王位世袭制 1 建立 禹死后 启夺得王位 禅让制被所取代 2 特点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的局面逐渐形成 3 方式 王位有时父子相传 有时兄终弟及 答案 历史叙述 2070 王位世袭制 家天下 3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 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来决定 4 行政管理制度 1 中央 设有相 卿士等 掌管政务 2 地方 封 定期向商王纳贡 并奉命征伐 占卜 侯和伯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它适应了历史的发展 关键点拨 答案 探究点1王位世袭制确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有何特点 有哪几种方式 答案 1 标志 禹死后 其子启夺得王位 这标志着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 特点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3 方式 有父子相传 兄终弟及 答案 深化探究 探究点2夏商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为何具有这种特点 答案特点 神权色彩浓厚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下 统治者通过垄断神权来巩固王权 答案 二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 背景 公元前1046年 伐纣灭商 建立周朝 2 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3 内容 1 分封对象 王族 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 分封内容 和人民 3 诸侯义务 诸侯必须服从的命令 有为周天子 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 层层分封 诸侯 卿大夫进行再分封 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历史叙述 周武王 功臣 土地 周天子 镇守疆土 答案 4 影响 1 积极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扩大了 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 消极 受封诸侯在领地内可以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等 随着诸侯国势力壮大 王权衰弱 遭到破坏 统治区域 分封制 答案 商代虽然也有分封 但这些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 大部分与商王朝无血缘关系 在商朝强大时 听命于商王朝 在商王朝衰落时 就会与中央对抗甚至叛乱 与中央的关系非常不稳定 分封制与封建社会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 简称 封建 而封建社会是指一种社会形态 两者不能等同 概念辨析 误区警示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有哪些 1 分封对象的多样性 主要有同姓王室 异姓功臣 先代帝王后裔 以同姓子弟为主体 2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3 土地和人民是分封的主要内容 4 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 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归纳总结 探究点1分封制的对象材料 答案同姓国多 二者交错分布 同姓国更多地集中在相对富庶的地区 异姓国在边远地区较多 答案 深化探究 西周分封示意图 思考依据材料 回答分封的同姓国多还是异姓国多 二者的分布有何特点 探究点2分封制的作用材料周公教成王说 你得用心考察诸侯谁纳贡 谁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 即是辱慢王朝 等于不贡 范文澜 中国通史 思考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历史现象对西周政权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问题 本质上体现了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作用 有利于西周的稳定 扩大了统治区域 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答案 探究点3分封制的瓦解材料 周 王夺郑伯 郑庄公 政 郑伯不朝 秋 王以诸侯伐郑 郑伯御之 周 王卒大败 祝聃 郑庄公的臣下 射 周 王中肩 思考材料反映了哪些现象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现象 王权衰弱 诸侯不朝 蔑视王权 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诸侯势力的壮大 答案 三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 目的 为了加强形成的统治秩序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 和继承上的矛盾 2 含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 特点 核心是 4 内容 1 嫡长子继承制 王位及各种爵位由继承 2 大宗和小宗关系 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 周王的地位 是天下的大宗 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历史叙述 分封制 财产 土地 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 大宗 周王 答案 5 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统治集团 1 西周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而不是绝对的 如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而在封国内是大宗 2 嫡长子 嫡子 庶子的不同 在古代社会中 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嫡子是 庶子 的对称 指正妻所生之子 庶子是妾所生之子 有时也指正妻所生除嫡长子以外其他儿子 周天子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 概念辨析 答案 巧记宗法制一个目的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两对关系 内部 大宗与小宗的相对关系 外部 与分封制的表里关系 三点内容 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周王的地位 方法总结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有何关系 1 宗法制 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 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 2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 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3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 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重点精讲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 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 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 带有浓厚的原始神权色彩 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5 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归纳总结 探究点1宗法制的目的材料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 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 立贤之利过于立嫡 人才之用优于资格 而终不以此易彼者 盖惧夫名之可藉 而争之易生 其弊将不可胜穷 而民将无时或息也 王国维 殷周制度论 思考材料反映了制定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 土地和财产上的矛盾 答案 深化探究 探究点2宗法制的特点材料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 答案嫡长子继承 其余诸子分封 等级森严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答案 思考结合材料 分析宗法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探究点3宗法制的影响材料树有根 水有源 追根溯源是人类的天性 近几年 世界各地华人后裔回归祖国大陆 掀起寻根热 思考材料反映了哪一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在今天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政治制度 宗法制度 积极影响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 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 答案 返回 课堂小结 反馈 训练区 1 夏朝立国 开启了 家天下 局面 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 a 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b 分封制c 实行禅让制d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1 2 3 4 5 6 解析禹死后 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 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家天下 的局面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a项是决策方式 b项实行于西周 c项出现于原始社会 d 解析答案 2 如图是 烽火戏诸侯 的故事 周幽王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 令人燃起烽火 诸侯蜂拥而至 这个故事可以反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 a 王位世袭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 解析由材料中 燃起烽火 诸侯蜂拥而至 可以判断反映的是分封制 c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3 史书中记载的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所反映的是 a 封建制度的确立b 实行分封制c 宗法制d 王位世袭制 解析封建制度是近代中国史学引进的史学名词 是马克思所指的以地主和农民为主要阶级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国古书中的 封建 是指分封制 b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4 下图是山西太原晋祠 叔虞立国之处 晋国属于 a 功臣封国b 姬姓封国c 商族后裔的封国d 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 解析叔虞是成王的弟弟 同为姬姓 所以晋国属于姬姓封国 b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5 说文解字 中有 宗 尊祖庙也 即宗法制的 宗 本意是指宗庙 由此可见 用以维系西周宗法制的纽带是 a 信仰b 财产c 血缘d 地域 解析由史料中的 宗 尊祖庙也 可知宗法制涉及血缘关系 c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6 宗法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 请你判断 在西周封国 鲁国的宗法体系中 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 周王b 鲁国国君c 卿大夫d 士 解析按宗法制规定 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 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b 返回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思考 从 史记 殷本纪 的记载 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答案制定国家制度 辅佐国王的儿子和孙子 放逐暴虐无道的国王 答案 探究学习总结一 本课测评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答案 答案 1 分封 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封给诸侯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镇守疆土 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觐的义务 并随周王参与出征 祭祀 吊丧庆贺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