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 (23).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 (23).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 (23).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梁启超高尚的责任感价值取向,学会直面人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2.对文中平实而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重点精读,运用略读理清文章严谨思路。3.针对文中富有启迪性的句子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运用“举事例,作议论”的表述方式写心得。 二、教学重点:对文中平实而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重点精读,运用略读理清文章严谨思路。 三、教学难点:针对文中富有启迪性的句子,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运用“举事例,作议论”的表述方式写心得。四、教学准备: 导入的微课、作者相关资料、老师的梁启超传读后感、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观看一段青年毛泽东诵读少年中国说的视频)师: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对青年毛泽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可见他的文章对青年人的感召力之巨大。他曾经在论权力与思想中这样说:“对人不尽责任,譬之则杀人也,对我而不尽责任,譬之则自杀也。”为什么梁启超先生对责任会有这么令人触目惊心的评价,相信这节课同学们会有一个完美的答案。这是一篇议论文,希望同学们学习时注意这种文体和记叙文的不同之处。介绍作者:梁启超(18731929年)广东人。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被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誉为“中国精神之父”。 6岁读完五经,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他非常注重对青年人进行启蒙思想教育,创立“新文体”,进行文学救国。晚年任清华大学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二)根据单元提示和阅读提示确定自主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完成自主学习导学案,让学生把自学中困惑的问题提出来,在班内进一步探讨交流。1.明确单元要求: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2.了解阅读提示: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直面人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读完文章想一想:你的责任是什么?你从尽责中体会到快乐了吗? 阅读时注意把握本文严谨的思路。领会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3.把根据导学案的自主学习中不理解的问题或产生的新问题,梳理归纳出来,在学习小组内、或学习小组间进行深入探讨交流。(三)就学生困惑最多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思路、语言风格)1.本文是梁启超1919年1月8号刊登在时事新报“星期讲坛”上的一篇专栏讲辞,是议论文。在文中他阐述了什么观点?略读后梳理一下作者严谨的论证思路。(1)作者提出的“大责任”具体是指什么责任?怎样才能从“大责任中得到大快乐”?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回答。作者观点:“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2)严谨的思路:a.作者提出了哪三个观点?在文中划出来。这三个观点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b.第一个观点作者是如何提出的?又是按照怎样的思路一步步论述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述方法?第一部分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严谨的思路: 背责任-尽责任-除责任 (层层递进) (最苦) (最乐) (苦中得乐)2.本文的语言风格“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学者胡适评价梁启超文章:“明白晓畅之中,带着浓挚的热情,使读的人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你略读后有这些感受吗?通过朗读进一步再体会,和同学交流交流。(1)“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b.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然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c.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d.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热情凝重,富有启迪性”:a.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b.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c.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d.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3)了解梁启超的“新文体风格”:“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目的是宣传他的启蒙思想,救国救民。(四)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试着用这种文体的表述特点写一论述段。1.本文语言虽然直白平实,但亲切热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启迪性。请你画出这样的句子有感情朗读一下。2.结合这些句子,再结合自己生活经历或圣贤豪杰事迹,紧扣“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的问题,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表述方式,写一段心得。(建议不少于200字)3.师展示自己写的范例:“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心得: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梁启超推翻袁世凯称帝的护国之役。 在中国饱受外族蹂躏的屈辱时代,梁启超作为一名读书人,为了国家民族的尊严,奋不顾身地冲在起义最前线,将“救国救民”的责任大义凛然地揽在自己身上。想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虽有二十多年的教龄,但对本职工作还是缺少积极主动性,更别说“揽”责任了。总是对教育大环境怨声载道,对学校领导满腹牢骚,就是不反思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责任.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明白要想获得从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苦”中得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乐”,就要坚守职业操守,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注重修炼自己专业素养和高尚灵魂的同时,努力培养出“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国少年!4.几位学生展示自己写的心得,不合写作要求的地方,全班一起交流,修改。5.根据学生心得,用梁启超传中梁启超的一段话结束本节课。梁启超:“现在的社会,是必须改造的!但是谁来改造它?一点不客气,是我辈!我辈不改造,谁来改造?只要我自己努力不断,不会终没有成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