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doc_第1页
物理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doc_第2页
物理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doc_第3页
物理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doc_第4页
物理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嘉善第二高级中学 沈国泉摘要:我们平时上课,因为思想上受教学课时、教学内容的限制,再加上受考试压力的影响,认为课堂上多讲一点好一点,课后作业多布置一点好一点,从而剥夺了本应该属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效率是很低的。“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只有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分析思考,学生才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另外,本文还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设置合理的问题情景、把握上课节奏、减少作业量等手段,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积极讨论、反思,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时间 思考 问题 效率近期听了几堂公开课,给我这样的印象:课堂教学内容安排的很多,特别大多数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几乎没有板书,就象放电影,节奏很快,学生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其中有一节课教师共向学生提了63个问题,一堂课共40分钟,每个问题从提出到回答完毕平均不到一分钟,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思考,这样的提问学生能得到什么呢?其实,上述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特别是青年教师,备课特别充分,内容也很多,在课堂上总以为多讲一点好一点。其实,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效率很低。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一节课不论是40分钟还是45分钟,如果这些时间老师都是“窃为己有”,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的思考就缺少一定的深度,学生也无法获得多少领悟和思维的闪光。因此,本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一、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学生能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考虑老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但老师们往往会埋怨,现在的学生不会提问。其实,不是学生不会提问,而是我们没有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他们怎么能提出问题呢?现在我担任高一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发现学生就很会提问。例如,我在上静摩擦力时,做了一个演示,木板上放一块木块,通过一个钩码拉木块,木块没有动,如图所示问如果木块与木板的接触面是光滑的,那又会怎样?从而引出运动趋势这个概念,再提出静摩擦力的概念。此时,一位同学提出一个问题: “老师,如果接触面是光滑的,但木块质量很大,而钩码质量很小,木块会不会动。”学生们此时也讨论开了,有的说会动,有的说不会动。当然学生没有学过牛顿定律和运动学知识,他们只会从直观和经验上去判断,可能老师分析了还不一定理解,但对问题的思索和独特的见解是难能可贵的。再如,以前在“楞次定律”的教学时,复习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结合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就可确定感应电流的大小,但感应电流的方向呢?部分学生会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回答:根据右手定则可确定感应电流方向。勤于思考的学生马上会反问:若导体与磁场间没有相对运动的情况,如书上“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的实验3,电键闭合或断开的瞬间以及改变滑动变阻的阻值,都能产生感应电流,那么这时的感应电流方向又该怎样确定?由此可见,学生是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给他们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二、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助于把问题讨论的更广泛、深刻在“弹力”这一节教学中,我在课堂上讲这样一个例题,轻杆OA,O端与墙连接并可绕O点自由转动,另一端A下面挂一重物C,细绳AB斜向上拉住整个装置保持静止,画出A点受到的弹力示意图。如图所示ABCO 很自然,A点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沿绳子AB收缩方向一个拉力,杆子被压缩,A点受到沿OA方向的杆子给它的一个支持力。此时,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 “老师,您不是说过杆子产生的弹力不一定沿秆子方向,这里可不可以不沿秆子方向呢?”(听到这个问题时,我心中一喜,其实备课时我已想到了这个问题,但如果我直接讲出来,也许学生听了也能理解,但不深刻,只有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产生疑问后,才会对老师的分析感兴趣,才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一问,学生们又讨论开了。经过争论后,我再给他们讲解,这个题目其实要看轻杆与墙的连接,若连接处可以自由转动,轻杆就是一根杠杆,回顾初中杠杆平衡条件知识,不难发现稳定后轻杆的弹力一定是通过支点的,也就是轻杆的弹力一定是沿杆子方向的。若轻杆与墙的连接是不可转动的,如杆子插在墙里,则轻杆产生的弹力不一定沿轻杆方向。之后,我再提问,如果考虑杆子的重力,上述两种情况杆子的弹力又会怎样呢?经过思考,再分析,就可以把此类问题研究得比较深刻。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是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最有效的手段传统教学过多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过分地压制了学生的潜能,学生没有说话的机会,没有提问的机会,也没有思考的机会。老师平时上课,因为思想上受教学课时、教学内容的限制,而剥夺了课堂上本应该属于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时间。教学中往往产生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学的满堂灌现象,学生只能机械地学,被动地学,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创新意识。新课改要求,要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所有这些的核心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自由度,归根结底就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我支配,有更多的时间考虑问题。从古到今哪一个科学规律的发现、哪一项科学发明不是经过充分思考获得的。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怎能体现自主学习、怎能培养创新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的教学要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也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体现。 所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最有效的手段。其实,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不是我们不给学生时间思考,现在教学压力这么大,不多做、多讲一些题目成绩考不好怎么办。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我们也发现近几年理综高考试卷的题量在减少,难度总体有所下降,有的地区出现了开放性的试题和研究性学习的试题,这其实是高考的趋势,尽量避免搞题海战术获取高分的可能。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呢?一、设置合理的问题情景,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率就比较理想。光靠教师用心地讲,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来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给予充分的思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1)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满堂灌”,学生没有时间思考;(2)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过多地问,学生来不及思考,或思考不深入;(3) 提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偏离了主题,学生无法思考等等。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必需要目标明确、难度适中、梯度合理,并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等等。二、把握上课节奏,抽时间让学生思考我们平时上课,因为思想上受教学课时、教学内容的限制,而剥夺了课堂上本应该属于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时间。在学生回答出现障碍的时候,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个答案,告诉了学生,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回答。本应该是多样的、精彩的、甚至是一些很独到的见解,在课上始终都没有出现。很多时候,学生思考已经取得进展,就要想出来之际,教师等不及了,思想的火花就被无情的掐灭了。一切又都在按教师在教学设计的预案走,没有波澜,有条不紊。这样的课好操作,但往往不够精彩,会生出缺憾来。久而久之,学生就缺乏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的思维就局限于老师设计的圈子里,不再想另避蹊径,思维也就处于僵化状态。看来,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有等待的耐心,把握节奏。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能让学生操作的、总结的、发现的,我不越疱代俎。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于是他就有话可说,并且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比较广泛深刻,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兴趣很高涨。F例如,把物体压在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问压力增大时,墙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如何变化?如图所示我分析时讲因为摩擦力f=F, 因此,压力增大时,摩擦力也增大,此时,我停顿一下,环顾四周,发现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在点头,此时我没有马上否定,再等一下,就开始有学生在下面说,这是静摩擦,不能用f=F这个公式,然后就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否定了我一开始的说法,包括刚开头时点头的那些同学。最后一致认为摩擦力是不变的。试想如果我一开始就说因为是受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无关,所以压力增大,而静摩擦力仍就等于重力,方向与重力相反,学生也可理解,但学生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求解理解不深刻。三、减少作业量,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学生反映,课后作业太多,连完成都很困难,哪有时间思考。这是事实。我作过调查,对象是两个高二理科班的102位学生,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很少布置思考题,一般布置了也不会去思考。其中37位同学表示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但时间很紧;另外42位学生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大部分书面作业,少数几个难题没有时间思考,待明天课堂上听老师分析;剩下的学生是经常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如果老师要求一定上交的话,就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应付一下。绝大多数学生对老师布置的预习、朗读等作业基本没时间做。当问及做完习题后,是否有时间对自己做的题目反思一下时,几乎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否定的。现在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很多,究其原因,老师们普遍认为如果我布置少了,就等于学生花在我这门课上的时间少了,这样就可能使我这门课的成绩考不好。其实,作业中很多题目是多次重复出现的,学生是机械的重复,到考试时,题目稍有变动,错误率还是很高。原因就是解题时没有经过很好的分析、思考,做好后没有进行反思,仅仅是为做题而做题,为老师做题目,这样的效率当然很低。课后作业是一定要布置的,但我认为量不能太多。题目要精心挑选,真正能起到复习、巩固、拓宽的作用,也就是通过对练习的分析、思考、解答后,能使学生对学过知识的认识得到升华。特别是做题后,能使学生有时间对做过的题目总结一下:解题过程中用到哪些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