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级四科目语文课型精读课题17 长 城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世界遗产”的兴趣。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难点:理解长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导学方法图文结合、自主学习、品读体会。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板书设计17 长 城远望 长龙近看 高大坚固联想 血汗和智慧赞美 伟大的奇迹导 学 流 程基本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区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长城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一下长城吧!(板书课题:长城)学生倾听。二、图文结合,品读感悟。(一)感受长城“长”的特点。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长城给你的印象是什么?(2)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用笔在书上勾画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3)结合课本插图,与同桌说一说。2.汇报交流,感受长城的“长”。预设:按学习要求汇报:(1)课件出示,研读重点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长城比做什么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件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蜿蜒”的意思。齐读这一句话,重读重点的词。(2)课件出示:“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从这句话中的那个词可以看出长城“长”的特点?这句话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3)这一段,作者是在什么位置观察长城的呢?找出这个词来。(4)激发情感,有感情地朗读。(二)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长城给你的印象是什么?(2)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用笔在书上勾画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3)结合课本插图说说你想到了什么?2.汇报交流,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预设:按学习要求汇报长城的特点。这么高大坚固的长城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城墙顶上又是怎样的情景?课件出示长城构造图。想象一下,古人怎样利用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和防守、打击敌人的呢?引导学生体会古人的聪明才智。有感情地朗读语段,升华情感体验。小结:近观长城,真是构造科学,利于防守。(三)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付出的艰辛和智慧。1.快速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呢?用笔勾画出重点词句,读一读。2.学生汇报交流。预设:课件出示第一句话,引导学生理解“站”、“踏”、“扶”三个动词运用的巧妙之处,及本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出示课件:“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这陡峭的山岭。”抓住重点词:“数不清” “两三千斤重”引导学生计算出一块条石相当于多少袋五十斤的面粉。读“没有没有”想象古人是用什么办法把这沉重的条石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反复诵读,体会古人修筑长城的艰辛。过渡:汗水伴着血水,洒遍了这崇山峻岭。出示课件:“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师深情朗读。导读:与其说长城是由一块块的砖头和条石砌成的,不如说是由一条条血肉之躯筑成的。是他们的汗水,是他们的鲜血,是他们的生命,才换来了这举世无双的万里长城。请用你深情的语言读出这句话。这么高大坚固的长城能修筑在崇山峻岭之上,紧靠血汗和热情就能修好吗?还需要什么?从长城的设计、构造、修筑无不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让我们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再次读一读这句话。齐读本自然段,再次体会。(四)感受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学生自由读文,按学习要求自主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后的感受。学生汇报长城“长”,像长龙。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城比作长龙。2.形象具体,把静态长城写活了。3.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理解蜿蜒的意思。生齐读此句话。生汇报。一万三千多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表达更准确,更令人信服。远处,从“远看”这个词可以看出来。读出长城的长和雄伟的气势。学生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按学习要求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高大坚固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学生认识长城的构造: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学生想象后回答。自由读文,想想画面。男女生交替读文。学生快速读课文第3自然段,自主学习。汇报交流学生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说明条石数量很多。相当于四十到六十袋五十斤的面粉重。充分想象,自由回答。师范读、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仿读学生练读,读出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和艰辛。智慧学生齐读。生读文。感情朗读三、拓展延伸,加深感悟。课件出示伟人题词。齐读升华体验四、总结全文,表情朗读。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