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用矛盾的观点看人与自然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本性及其在人们思想上的正确反映。它同逻辑矛盾不同。逻辑矛盾是指违反形式逻辑的矛盾所造成的逻辑错误。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具有的两种基本属性。所谓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所谓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那么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人与自然的竞争性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得按照自然规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通过实践不断改变自然形式、结构。而稳定性是生态平衡固有的本质特征。自然界总是要千方百计恢复自己原来的面孔,原来的状况。而且在其承载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在自然环境的容量内,大自然总是或迟或早会恢复原来的面孔,恢复原来的状态的。据记载: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南北朝鲜大致以北纬38度线为停火线,沿线两侧划定的非军区总面积为500多平方公里。停战40多年来那里基本没有任何人类活动,结果大自然恢复了完全的自然状态。40年后,有少数韩国科学家进入这个无人区,发现这块当初被对垒双方炮火摧残得一片荒芜的地方,河水清澈,森林茂密,物种繁多,一片欣欣向荣。在这里有多种稀有动植物被发现,其中包括14种以前认为已在朝鲜岛恶灭绝的动物。人与自然的这种改变与反改变,作用与反作用的情况,彰示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三江平原: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与此同时,本区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气候条件恶化,早涝灾害增加,风害加重,水土流失严重,珍稀动植物减少。大自然同样也在威胁着人类的安全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截至2009年5月25日10时,共遇难6万9227人,受伤37万4643人,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人与自然对立的 人与自然又是对立的。人与自然同一性: 人与自然是同一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来自自然,又始终与自然保持着动态平衡。1971年,英国地球化学家埃利克哈密顿组织了一个由医学和地质工作者组成的小组,对人体的各种机体、组织、血液作了全面的分析。测定了地壳岩石与人体血液中的6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结果发现,人体中的60多种元素与地壳岩石中的元素十分相似。此外,埃利克哈密顿等又对海水和人体血液中的60多种化学元素进行了测定,血液与海水的元素差异比血液与岩石的差异还小,说明了人体血液与海水的关系比岩石更为密切。这意味着从动物到人类的进化环境,先是海洋,后为陆地。由此可见,来自自然的人类,其物质成份是和地壳物质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的。(见姚安泽:哲学实用手册第15页,鹭江出版社)正如恩格斯所讲,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于自然界的。 人从自然界长期演化而来,但与自然界有一条永远割不断的“脐带”。人不停地在与自然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时时享受着大自然的服务与恩泽。人离不开阳光、水分和空气;离不开地球的矿物质,也离不开地球生态圈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用的物品,无一不是直接或间接取之于自然。原始人食用的果子,直接采自荒山野岭的树上,现代人吃的带有牛肉滋味的马铃薯,在土壤中经过栽培而成。左罗马人书写用的羊皮派直接从羊身上获得,中国蔡伦派则是将竹木、蚕丝等自然资源加工而成。科学家告诉我们,现在地球上的原生态已不多,“人工自然”已占整个自然界的83%。“人工自然”是人类通过实践,改造天然的自然的产物,它深深地打着人类意志和智慧的烙印,是人对自然界的渗透。“人工自然”的出现和大量发展,正是自然与人同一性的最好例证。人与自然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 人与自然的斗争性总是高于人与自然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不会有同一性。如前所说,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物质生活资料。人为了获得这些物质生活条件,就要认识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对自然界及其资源进行改造,就要进行艰辛的劳动。这种改造,这种艰辛劳动,就是人对自然的斗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反映的是古代农民种粮的艰辛。当代为培育杂交水稻,解决人类吃粮课题,袁隆平院士和他的助手们更是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袁院士的助手们于1970年11月在海南寻找野生稻的过程中发现花粉败育的野生稻株(命名为“野败”),为杂交水稻育种打开了突破口。用“野败”与载培稻杂交,1972年转育出不育系及保持系,1973年在东南亚品种中没交筛选到恢复系,1974年选配出强优势杂交组合并成功。(罗润良:袁隆平院士的科学思维特色见科学中国人优秀论文集第90页) 但是,人与自然的斗争性,是以人与自然的同一性为前提的。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同一性是斗争性的舞台。人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不能超过自然的承载力,不能超出环境的容量。这就是说,人对自然的利用应是合理的,对自然的改造也是有节制的。那种对自然贪婪的、无休止的掠夺, 对生态平衡恣意地破坏,那种完全脱离人与自然同一性的所谓“斗争”,那种毁坏大自然生机的所谓“斗争”,绝不是我们所说的人与自然又同一又斗争的“斗争性”。这种所谓“斗争”只会从根本上破坏人与自然的同一性,毁掉人类和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舟山群岛周围的海域,原是我国著名的大渔场。但由于一些渔民来采取“临海而鱼”的办法,连六厘米以下的幼鱼也捕上来,而这些幼鱼一过秋天,就能长成60倍以上的大鱼,结果这个海域竟然一度出现无鱼可捕的状况,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由此可见,人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既要合理又要有节制。同时,开发与保护要并重。 总之,人与自然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又同一又斗争,推动着人与自然循着“和谐不和谐新的和谐”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 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杀原和谐发展。 要坚持唯物论,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随意对自然进行干预、不能以征服者身份出现,对自然恣意妄为,而要自觉充当大自然的调节者。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只会遭受大自然的严厉报复,给人类招来无穷的灾难。 豹在非洲的危害并不太大,虽然它们也吃家畜和家禽,但主要还是以狒狒及野猪为食。可是,有一时期内却被宣布为有害动物,统治者鼓励人们打豹。结果,豹是稀少了,但狒狒和野猪却乘机繁殖起来。它们猖獗地践踏农作物,使得许多农田颗粒不收,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见王敬东:田园卫士第3页)要善待自然,辩证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认真把握好人与自然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善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而不能剥裂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联。人要生存,社会要发展,总得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人的劳动一天也不能停止。任何一个民族,哪怕是只停止一星期劳动,也无法生存,过去如此,现在和今后更是如此。因此要大力发展经济,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点,任何时候,我们都丝毫不能动摇。这就是说斗争是绝对的。我们讲的“和谐”并不排除“斗争性”,相反,“斗争性”是和谐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讲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与自然和谐发展,绝不是对自然要“原封不动”。离开斗争性,人与自然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和谐,也不可能有和谐的发展。试想,如果没有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人类和社会能够存在吗?人类社会能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吗?答案是很清楚的。 当然,斗争性必须以同一性为前提,这也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具体讲来,就是利用自然要合理,改造自然要有节制。要尊重自然规律。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力和环境的容量,要十分注意和把握这个“度”。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绝不允许损伤和毁坏大自然的生机。要坚持开发自然与保持环境并重。不能使体轻体重,更不能有先后之分。离开人与自然的同一性,去讲斗争,一味强调对自然斗!斗!斗!不顾自然规律,去搞所谓“征服自然”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前车有鉴,我们绝不可重蹈覆辙。 我们深信,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走“生产发生、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山青、水绿、天蓝”一定会出现,人民群众一定能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物。人与自然就能和谐相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会一定会早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人体不仅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整体关系。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属于生理范围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一年四季的气候各不相同。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是一年四季中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人体在四季气候的规律性影响下,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来适应。如春夏阳气升发在外,气血容易浮于体表,故皮肤松驰,腠理开泄,人体就以出汗散热来调节。秋冬阳气收敛内藏,气血闭于内,故皮肤致密,出汗减少,体内必须排出的水液就从小便排出。在病理上人体也同样受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当气候变化过于剧烈,超过了机体调节功能的一定限度,或由于机体本身不够健全,不能与外在的变化相适应时,就会产生疾病。如春天多温病,夏天多热病,秋天多燥病,冬天多伤寒。临床上某些疾病如痹症、哮喘之类,也往往在气候急剧变化之际,或节气交替时节,病情复发或加剧。 (2)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素问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阳气虚,气门乃闭。这说明了人体内阳气的昼夜波动。这与现代生理学研究所揭示的体温日波动曲线吻合,说明人体功能随着昼夜的寒温变化出现节律性的改变。昼夜晨昏的变化,同样对疾病有一定的影响。灵枢指出:夫日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即一些疾病多在清晨、上午比较轻微,从下午起逐渐加重,特别是夜晚更甚。这是由于昼夜阴阳之变化,人体正气也有消长的缘故。 (3)地区方域对人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生活老师职责培训大纲
- 2026届北京市人民大附属中学化学九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厢片五校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电工技师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风力发电运维值班员(技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6届陕西省安康紫阳县联考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天津市和平区二十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花卉的秘密课件-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2026届海南省临高县美台中学化学九上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广东省揭阳揭西县联考九上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Unit 5 Here and Now (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英语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24)
- 劳动监察申请书范本
- 电瓶车撞车调解协议书(2篇)
- 2025年度信息技术项目劳务派遣合作合同模板
- 专利权属协议年
- 人才战略合作协议书
- 解放战争完整版本
- 塑造五种心态培训课件4
- 《印刷工艺》课件 4 印后加工
- 乳腺健康培训课件
- 物业6S目视化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