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阶段考卷2.doc_第1页
2010-2011阶段考卷2.doc_第2页
2010-2011阶段考卷2.doc_第3页
2010-2011阶段考卷2.doc_第4页
2010-2011阶段考卷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岩卫校2010级语文阶段考试(二)试题卷班级_座号_姓名_成绩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D )A 咀嚼(jio) 阐(chn)明 妥(tu)当索然无味(we)B 死抠(ku) 斟酌(zhn) 孱头(cn) 豁(hu)然贯通C 憎恶 () 胸襟(jn) 劝诫 (ji) 残羹冷炙(zh)D 鲁莽(mng ) 垂涎(xin) 凝(nng)练 锱铢(zzh)必较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A碾轧 储存 粘亲 娇嗔 B短暂 粗糙 震颤 推搡C惆帐 帮腔 嘟囔 磨蹭 D慷概 分辩 怜悯 凛冽3、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A 历史课上,张老师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令同学们大为佩服。B 刘伟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是他成绩优秀的主要原因。 C 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D 那座山峰,从远处望去,酷似一个远眺的长裙少妇,让人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4、根据课文,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D)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 他自己知道。 他想到 “推”而下“敲”字, 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 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 与全诗调和的。A 只要 因为 或 因为 而是 并且B 只有 因为 和 因此 还 而且C 只要 如果 或 所以 还是 并且D 只有 如果 或 所以 而 而且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A 宋朝的林和靖的咏梅名句不少,最脍炙人口的当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B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C 她靠着想象和触、听觉,是这样向我们描述四季的不同的:春天是花儿香、夏天是阳儿亮、秋天是叶儿光、冬天是雪儿霜。D “把这瓶家乡的水土带在行李箱里,”妈妈说:“它能保佑你一路平安。”6、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 自惭形秽:看到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B 索然无味:指菜里的盐放得太少,吃起来没有味道。C 锱铢必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指很小的事情都要斤斤计较。D 冠冕堂皇: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7、“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都快跳出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划横线的句子说明路瓦栽夫人当时的心情是:(C )A十分激动兴奋 B 特别紧张 C 非常紧张而又担心害怕 D 兴奋而紧张 8、请把以下短语按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A )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 (1) ,从史记中学得 (2) ,从正气歌学得 (3) ,从马克思学得 (4) ,从鲁迅学得 (5) ,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 (6);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a 严肃的历史精神 b 人格的刚烈 c 智慧的思考 d 批判精神 e 入世的激情 f 道德的执着A c-a-b-e-d-f B a-c-b-e-d-f C c-a-f-b-e-d D c-a-b-d-e-f9、下列句中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B )A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B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C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D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10、下列各句中使用因果论证法的是:(B ) A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B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C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D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1、哦,香雪是当代女作家_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一个新辟的_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展现了山里姑娘们_的心灵及摆脱_的迫切心情。2、小说是以_的塑造为核心,通过完整的_和具体的_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生活。以上三者被称为小说三要素。3、项链是法国著名作家_的经典之作。除此之外,他的代表作还有_等。项链这篇短篇小说最大的写作特色是_。4、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_家。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_。5、拿来主义的作者是_,_家、_家和革命家。文章论述的是关于如何对待_的问题。除了采用比喻论证之外,_是论证的又一特点,即先批判错误态度再阐述正面主张。6、咬文嚼字的作者_是我国著名的_家、文艺评论家。文章从“炼字”的角度出发,告诉我们运用文字应该具有_的精神。三、判断题(10分)1、 作者以借项链、丢项链、得知项链是假的为线索,展开情节,构思新颖,故事情节曲折有致,人物心理描写很有特色。( )2、 崇尚虚荣、羡慕豪华生活的心理是造成玛蒂尔德生活悲剧的唯一原因。( )3、 常用的单据主要有借条、收条、领条、欠条。填写时钱和物品数量要有汉字大写,不能有修改痕迹,一般不留空格。( )4、 刻画人物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5、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指的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雨果和俄国的契柯夫。( )6、 拿来主义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对两种主义的否定,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论证的手法。( )7、 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文章结构是总分总。( )8、 “咬文嚼字”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指过分推敲字句,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9、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运用的最多的是议论和抒情。( )10、打电话一般不在早上7:00之前、就餐时间或晚上10:30之后,电话交谈的时间一般58分钟为宜。( )四、阅读与表达能力(42分)语段(一)(15分)现在,香雪一个人站在西山口,目送列车远去。列车终于在她的视野里彻底消失了,眼前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沾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凤娇最爱和她来这一手)。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的,盒盖上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1本文对香雪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很细腻。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2选文中景物描写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3分)景物描写起到了烘托人物内心变化的作用。3“大山”、“火车”、“铅笔盒”在文中并不仅仅是实物,还有有什么象征意义?(3分)大山象征封闭、传统;火车象征开放、现代;铅笔盒象征知识、文明4. “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为什么希望同学们“盘问”她呢?这能体现她怎样的心情?(3分)因为她也有了自己的自动铅笔盒,她很希望同学们知道它的来历,所以她希望同学们盘问她。体现了她自豪的心情。5小说的题目是哦,香雪,这一声“哦”中,包含了作者对香雪怎样的感情?(3分)对香雪的赞美、敬佩,以及对她由柔弱到勇敢的肯定等等语段(二)(20分)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1下面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孱头: 懦弱无能的人。B 玄虚: 这里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C 自诩: 自称。诩,称赞。 D 国粹: 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是反语。 2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拿来”的方法:( )(2分)A 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B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C 占有,挑选。D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3对以下句子理解最正确的是:( )(2分)A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闭关自守”是中国从古至今的一贯做法。)B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C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和做法。)D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只要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就会成为新文艺。)4作者列举了几种人的不同表现,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对待外国文化的不同态度。请根据课文的内容填写。(5分)类型表现态度孱头昏蛋废物5.文中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例如大宅子比喻外来文化。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以下各词分别比喻什么?(4分)(1)鱼翅:(2)鸦片:(3)烟枪和烟灯:(4)姨太太:6.文章最后一段的五句话分别从五个方面谈到了“拿来主义”,请在相应的意思后填上对应句子的选项。(5分)A 从反面强调“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_B 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_C “拿来主义”者应具有品格_D 重申“拿来”的主张,既紧扣题意,又收束全文_E “拿来”的结果_语段(三)(7分)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1关于陶渊明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2分)A 该句的意思是好好读书,没必要过分认真。一般都会读懂得书里的含意,别高兴起来就忘记吃饭。B 这是陶渊明教导他的学生的读书方法。C 这是陶渊明自己对读书的认识和态度。D 该句表明了(陶渊明)虽喜欢读书,但却是个读书不用功的人。2“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用词语()也可表达。(2分)A 会意 B 观其大略 C 融会贯通 D 豁然贯通3. “不求甚解”的原意是什么?文中的含义可概括为哪两层?(3分)五、应用文写作(8分) 李明十天前向朋友张丽借了500元钱,今天还了200元,剩余的钱将在一个月内还清,请你代李明写张欠条。龙岩卫校2010级语文阶段考试(二)答题卷班级_座号_姓名_成绩_一、 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2345678910二、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_、_、_、_2、_、_、_3、_、_、_4、_、_5、_、_、_、_、_6、_、_、_三、判断题(10分,每题1分)12345678910四、 阅读与表达能力(42分)(一)1本文对香雪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很细腻。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2选文中景物描写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3分)3“大山”、“火车”、“铅笔盒”在文中并不仅仅是实物,还有有什么象征意义?(3分)4. “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为什么希望同学们“盘问”她呢?这能体现她怎样的心情?(3分)5小说的题目是哦,香雪,这一声“哦”中,包含了作者对香雪怎样的感情?(3分)(二)1、_(2分)2、_(2分)3、_(2分)4、(5分)类型表现态度孱头昏蛋废物5.(4分)(1)鱼翅:_(2)鸦片:_(3)烟枪和烟灯:_(4)姨太太:_6.(5分)A 从反面强调“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_B 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_C “拿来主义”者应具有品格_D 重申“拿来”的主张,既紧扣题意,又收束全文_E “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