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摘要:分享行为是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本文试从教师、家长等方面分析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提出具体可行的教育策略,并提出分享行为培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关键词:幼儿 分享行为 培养策略一、问题的发现分享行为不仅包括与他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劳动成果,也包括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是一种亲社会的行为。W. Damon(1977)的研究发现,在分享方面做得较好的儿童, 往往在解决社会性问题、帮助他人等方面也做得较好。分享行为可以说是幼儿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1】帮助幼儿培养分享行为,有助于他们克服自我中心,关爱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他们将来性格品质和人生价值观的发展。笔者在幼儿园实习教学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幼儿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零食等,理由几乎是一致的:“这东西是我的”“这是爸爸(妈妈)买给我的”。这说明大部分幼儿自我主义强烈,尚未形成分享观念,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幼儿处于独占意识强烈时期,加之现在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众星捧月,孩子想要什么大人基本都会满足,在家庭中大人也会谦让孩子,什么好东西由孩子独享,久而久之,幼儿很容易形成一种“唯我独享”的心理,即表现为在幼儿园里不愿意也不懂得与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的东西。不愿意与同伴分享的幼儿常常表现出强烈的独占倾向,大多性格孤僻,生活中不会与他人相处,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因此, 加强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成为幼儿教育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品质和生存技能之一,幼儿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也许不能和他们解释清楚什么是分享美德和分享观念,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策略,让幼儿本身在具体的现实环境产生分享的内在动机与愿望,体会分享行为的重要性,从而使幼儿最终形成稳定有序的分享行为。2、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1、 发挥家长的引导作用幼儿喜欢观察和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应该以身作则,善于与他人分享,这种榜样示范行为能激励幼儿模仿学习,为提高儿童分享行为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国传统教育一向强调“言传身教”,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家长在与他人相处中斤斤计较,对财物持吝啬态度,很少给予他人东西,幼儿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谈举止,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所有物,逐渐将吝啬内化成自己的习惯,在幼儿园里与同伴的人际关系不佳。教育家福禄贝尔曾经说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父母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不能纵容孩子养成自私吝啬的坏习惯。比如家里买了好吃的东西,父母不应该让孩子大吃一通,享受美味,而要孩子先拿给爷爷奶奶,全家老少一起品尝好吃的东西,让孩子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分享行为的快乐和意义。平时家里来了和孩子年龄相仿的小客人,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主动拿出自己的零食、玩具招待小客人,长此以往,孩子的分享行为得到强化,通过强化而有效巩固。家庭环境氛围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争吵不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焦躁、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导致心理处于亚健康甚至畸形状态,分享行为的家庭教育也无从谈起。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轻松、温馨的家庭环境,家人相处融洽,互相体谅,凡事为对方着想的行为会对处于成长期的幼儿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家庭教育自然水到渠成。家长在为孩子树立榜样时,可以通过表扬和奖励机制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安鲁弗德(1968)的研究指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得到表扬后,这种奖励的机制就内化了。当他们再与人分享的时候,自己会认为这样做是好的,这会使他们持久地表现出类似的行为。【2】幼儿与他人分享东西后,家长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如给孩子买他(她)心仪已久的玩具或者夸奖他(她)是一个乖孩子。在奖励和表扬机制的强化下,幼儿逐渐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和别人分享东西的行为也会保持下去,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但是家长在使用物质手段奖励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时,应该避免方法单一和“急功近利”。否则孩子过于注重实际物质奖励,认为和他人分享东西只是为了获得表扬和奖励,家长对孩子分享行为的教育也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家长要对幼儿的分享行为有正确的认识,明确分享行为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为孩子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通过奖励和表扬机制加以强化,引导和激励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东西。2、 注重教师的教育方法A、 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帮助幼儿学会分享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多项活动之中。”幼儿在主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能积极接触和认识外部世界,学会与他人交往和相处。教师将分享行为的情感教育贯穿在游戏活动中,有助于强化幼儿的分享动作,自觉地做出分享行为。教师在开展幼儿游戏时,要提供机会给孩子与他人分享东西。比如玩过家家游戏时,老师可以给小朋友创设一个情境,家里买了大家喜欢吃的水果,水果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游戏开始前,老师先向小朋友提出问题:水果数量少,家庭成员应该怎么吃?有小朋友提出家庭成员分着吃,共同享用美味的水果时,老师及时加以鼓励,并且让小朋友进行实际的角色扮演,在这种情境中首先学会与家人分享东西,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只顾及自己的想法。游戏结束后,老师向小朋友继续提问:大家在平时生活中也是这样与父母、爷爷、奶奶等分享吃的吗?通过这一问题,提醒小朋友平时生活中也要乐于和家人分享,强化游戏幼儿对分享行为的促进效果。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与小伙伴分享物品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分享。比如在玩搭积木游戏时,教师可以将幼儿园小朋友分成几组,引导同一组的小朋友将自己带来的积木玩具与他大家一起分享,小朋友们共同协商,分工使用,合作完成搭积木。在共同分享积木玩具前,教师先教会小朋友一些协商的技巧,为幼儿分享行为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告诉小朋友想要和其他人一起分享积木,要事先礼貌地征得他人的同意:“我可以和你一起玩积木吗?”在分享过程中, 老师要协调关系, 引导幼儿去与他人使用;在分享后, 老师要强化幼儿共同分享的合作行为。【3】B、举办集体生日为幼儿创造分享情境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过生日也是家里众星捧月般地举办。教师与过生日的幼儿家长协商,让孩子过集体生日,将家庭生日会办成全班的“分享会”。在幼儿的集体生日中,幼儿能更好地感受到与他人分享带给自己的快乐,初步形成一定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在生日会举办之前,教师应该和家长密切配合,征得家长的同意和支持。教师通知班级小朋友“小寿星”过生日的消息,让大家一起出出主意怎样给“小寿星”过一个难忘的生日会。教师可以提议让班级小朋友表演精彩的歌舞节目,全班一起为“小寿星”唱生日歌,自己动手制作生日贺卡或者小工艺品等等。在生日会举办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比如让过生日的“小寿星”为全班每一位同学分发蛋糕和糖果,并且谈谈这次举办的集体生日,和大家共同分享生日快乐和以往举办的家庭生日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比以往更热闹、更开心。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曾说过:“ 我们无法将忍耐的美德给三岁的幼儿, 但是靠幼儿本身在现实环境中体会却是可能的。”同理,通过举办集体生日这样的活动,全班同学在这种集体分享的氛围和情境中,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分享的乐趣和意义,而不需要教师硬性灌输给幼儿分享观念。C、让幼儿参加社区活动,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分享幼儿园的孩子活动范围除了家庭和学校,很少和外界社会接触。分享行为是一种社会性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幼儿接触社会较少的现状,教师可以和居委会主任、幼儿家长协商有计划地组织孩子参加一些适合他们的社区活动。在中国传统节日期间,教师组织孩子去敬老院慰问老人,让孩子们将带去的礼物送给孤寡老人,并且为老人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帮老人按摩,给老人们讲故事等。给老人带来欢乐的同时,孩子们也能体会到与他人分享的快乐感和成就感,明白帮助他人的重要性。教师组织孩子参加慰问老人的活动后,在班级课堂里要适时教育孩子把分享行为带到自己的家庭中,尤其对自己的长辈,更要关心他们,不能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应该多与他们分享好吃、好玩的东西,和他们分享自己在幼儿园的趣事。教师也可以组织孩子参加居委会的文艺演出,为小区居民献上好节目。在表演节目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培养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品质,更能充分体验到给予他人带来的幸福和满足,有利于亲社会行为的形成。D、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幼儿明白分享的多样性分享是人类发展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分享行为不仅指幼儿将自己所拥有物质或所支配的物质与他人共同享用的行为,也指将自己快乐和幸福的体验、机会、好处等和别人一起使用、体验的行为。但是后者表达的含义常常被教师忽略,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时只侧重于物质方面的分享,其实情感、经验以及心理体验方面的分享也是十分必要的,它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正常沟通,对幼儿道德价值观的树立起到更为突出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情感体验等方面的习惯。在每天课堂正式开始前,教师可为幼儿提供短暂的几分钟专门开展分享活动。小朋友提前准备自己拿手的故事、笑话、猜谜、歌曲等,每节课轮流为其他小朋友表演和讲述。教师在小朋友表演完毕后,要引导其他孩子鼓励和肯定他(她)的表演,给予热烈的掌声。这样的分享活动不仅能使每个孩子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艺,获得他人肯定的自信心,更能提供给每个幼儿更多精神上的分享机会,体会精神分享的重要性,同时也在班级建立起一种有序的轮流分享制度。教师通过在班级设置一个主题墙也能帮助幼儿感受到精神层面分享的愉悦。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将教室后面的黑板布置成主题墙,主题墙根据实际需要分成不同的版面,教师应鼓励幼儿主动参与主题墙的活动。小朋友们可以把自己的愿望、理想制作成精美的图文贴在主题墙上,也可以把旅游的见闻、读童话书的心得张贴出来。其他小朋友也能在主题墙的版面上和分享的小朋友互动交流,比如向分享的小朋友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仍然贴在主题墙上,等待分享的小朋友做出进一步回答。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分享概念。班级小朋友还可以在主题墙上写下自己的心情,和其他人一起分享情绪感受。如果班级有小朋友写下消极的心情感受,教师需要引导全班同学一起分担他(她)的忧愁,消除他(她)的恐惧,教导幼儿不仅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在他人面临困难时,还要帮助别人分担忧虑等消极情绪。因为幼儿是否具有分享行为,不仅体现在幼儿是否乐于和他人共享所有物,也反映出他是否有体察和关心别人的思想和情感,是否具有同情心,是否乐于帮助别人,是否能和别人情感和睦、团结友爱、协作顺利。【4】E、加强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是幼儿模仿学习的重要对象,教师的言谈举止、情感态度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与幼儿的相处中要抓住教育契机,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幼儿的分享行为。如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班级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把自己生活中有趣快乐的事情告诉小朋友们,并且鼓励小朋友们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展示外出旅游的照片,讲述自己旅游中的见闻,和小朋友们分享快乐的体验。在分发旅游带来的纪念品时,教师要有意识地用分享的形式进行。幼儿看到教师的分享行为后,会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模仿老师的类似行为,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更能激发幼儿的分享动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所以,教师必须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行为和道德榜样。F、通过经典童话故事感染孩子经典的童话故事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对幼儿的教育常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通过聆听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能对故事中的正面形象产生深刻的印象,如果教师选取适当的时机教育孩子,孩子的分享意识就很容易形成并得到深化。教师在选择童话故事时必须要十分慎重,最好亲自阅读大量的经典童话故事,再结合班级小朋友的实际情况,挑选出最适合本班学生的童话故事。这些教会孩子分享的童话故事不仅要具有感染力,能形象地表现情感信息,而且要符合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智特点,利于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挑选出这些童话故事后,教师让幼儿阅读这些童话故事时有两种做法:一是孩子聆听教师讲述分享的童话故事;二是孩子阅读这些故事的幼儿插画版。前者需要教师的语言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将故事讲得娓娓动听,情趣盎然。后者需要教师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加以耐心的引导,帮助幼儿将故事读懂读透。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笔者建议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在教师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分享内涵的同时,让幼儿在自我阅读和自我感受的基础上,从感情上认识什么是分享,怎样与别人分享,使分享转化为他们内在的、自发的行为。在孩子听完这些童话故事或是看完插画版后,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排演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将经典的童话故事改编成小短剧,由孩子们扮演童话中的各类角色。美国心理学家费拉维尔(Flavel)的研究表明:角色扮演和分享行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角色扮演法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 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 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学技术。【5】幼儿通过扮演童话中的角色,不仅能加深对故事中人物情节的感受,而且能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唤起类似的分享的情绪体验。例如教师在给班级小朋友讲述童话故事七色花时,需要模仿故事中的主人公珍妮和老婆婆的不同口吻,这样才能引人入胜,吸引小朋友们的兴趣,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讲完故事后,教师要趁着班级学生仍然沉浸在故事氛围中的契机,让小朋友们阅读七色花的插画版,图画的形象性可以加深幼儿直观的印象,有利于他们对故事情节和分享含义的理解。在理解了七色花故事的内涵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让幼儿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再一次明白懂得和他人分享,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G、在劳动中体验分享幼儿在劳动中不仅能培养合作精神,也能形成分享意识,教师通过开展具体可行的劳动活动,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自觉地和别人分享。如幼儿园组织包饺子活动,教师带领孩子们自己动手拌馅、包饺子。热气腾腾的饺子煮好后,教师要鼓励孩子先送给保育员阿姨们和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尝尝,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拿出来和别人分享。孩子们会因为他人的称赞和愉悦的表情由衷感受到分享的乐趣,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孩子面临和他人分享的情况时,明白分享给大家带来了团结、快乐和友好,会克制住自私独占的心理,主动自愿和他人分享。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有组织有秩序地帮助保育员种植蔬菜和植物,在开展这些劳动之前,要先教会孩子们怎样播种、耕地、浇水和除草,孩子们自己动手种蔬菜和植物后,教师要让孩子定期照顾和观察植物或是蔬菜,利用课堂开展种植蔬菜和植物的心得分享活动,让孩子真正在劳动中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懂得劳动的艰辛,同时也能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分享的快乐,主观上产生分享的内在动机与愿望。3、 家园合作,共同努力教师对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协助,家庭和幼儿园互相配合,“双管齐下”,才能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首先,家长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会的平台,加深双方的理解和沟通,达成对幼儿教育的一致方针和理念。在家长会上,教师向学生家长耐心地介绍幼儿园对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方法和要求,要让家长能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对孩子的分享行为进行强化和巩固。在家长会结束后,教师向家长及时反映幼儿在园分享行为的表现情况,根据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以及他们分享行为的现状,让家长有的放矢地配合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其次,幼儿园应该定期组织家长参加“亲子活动”。如“家庭假日聚会”、“郊游”、“野餐”等,为家庭之间的分享、幼儿之间的分享搭建平台,通过交流、比较、互动、学习、模仿,制造分享氛围,激发幼儿的分享行为。【6】在教师和家长为幼儿创设的集体分享氛围中,幼儿更易被激发出主动分享的动机和愿望。相比较于一般的观摩活动,“亲子活动”能让忙碌的家长有更多机会和孩子相处、玩耍,加深父母和孩子间的感情,更能让家长了解到自己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分享行为的具体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要求,从而有利于家园双方配合,共同促进孩子分享意识及行为的形成。总之,家长和幼儿园要制定相对一致的教育方针,“园规”和“家规”应该相辅相成,不能有所冲突和矛盾,否则势必会给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带来不良影响,孩子也不能形成良好规范的行为习惯。孩子一周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家长要主动配合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教导孩子在幼儿园和教师、其他小朋友进行合作,如尊敬老师,听老师的教导,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一起玩,发展孩子的合作性和分享性。家园携手,才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3、 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的细微行为孩子在成长阶段表现出来的细微行为常常被家长和教师忽略,但正是这些细微的行为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因为它们对孩子分享行为和分享习惯的培养影响巨大。幼儿有时会把喜欢吃的东西拿给大人吃,很多家长或长辈会立即拒绝说:“宝宝自己吃,我是大人,不吃你的东西。”家长或长辈长期这样做的话,孩子会形成“别人不吃(玩)我的东西,东西都是属于我的”的心理,自然就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东西了。在幼儿分享意识的萌芽时期,幼儿会乐于和家长、教师分享自己喜欢吃的或玩的东西,甚至会硬塞给家长和老师一些东西,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能忽视幼儿的行为,更不能因为幼儿一些不妥当的做法而呵斥他(她),看到幼儿分享行为萌芽时,要主动接受孩子的好意,和孩子共同分享食物或者陪着他(她)共同游戏,并且对孩子的做法加以鼓励和赞许,让孩子明白他(她)的做法是值得嘉奖和肯定的。同样,家长和教师平时要细心关注孩子的表现,从孩子细微的行为中了解孩子内心的看法和心理意识。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风险控制矩阵分析
- 电大电工考试题及答案
- 农产品供应链合作协议内容
- 外科护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中专
- 大堂转岗考试题及答案
- 绿色采购和低碳生产承诺书4篇
- 学习中的挫折与坚持议论文9篇
- 《世界地理概况:高中地理课程教案》
- 客户服务支持响应及反馈跟踪系统
- 医疗垃圾处理规范课件
- 2025-2026学年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磷化铝管理办法
- 手术室专科护士职业考试试卷与答案
- 门窗工程管理办法
- 小学体育家长会课件
- 依法治校视角下高校后勤管理法律风险的识别与化解策略
- 2025年法学专业基础课程试题及答案
- 腰椎管狭窄症病例讨论
- 部编版语文(2024)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养测评A卷(含答案)
- 工程质量事故案例课件
- 多囊卵巢综合症及护理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