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丁肇中 这是一篇著名科学家对学习自然科学的经验之谈的议论文 作者简介 丁肇中 1936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 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 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 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 1962年获得 物理学 哲学博士学位 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 1964年回到美国 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 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 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 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 4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目前 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 他曾多次回国探亲 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要求 1 标出生字词 2 用 圈点批注 的方法解读文章 3 理清文章的脉络 听课文朗读 1 生字 肇 zh o 埋没 m 彷 p ng 徨 知识积累 2 解释下列词语格物 致知 正心 修身 齐家 抽象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推究事物的道理 求知 得到知识 端正心思 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整齐家政 不能具体经验到的 笼统的 空洞的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 比喻非常顺利 毫无挫折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通过掌握的议论文知识 初步阅读本文 整理出文章脉络 再读课文 思考问题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传统的中国教育中 格物 致知 的目的是什么 3 王阳明 格 院子里的竹子 的错误在于什么 4 传统儒家 格物 致知 的途径或态度是什么 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这种做法对中国学生继续支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5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 6 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 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7 用课文原话回答 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阅读2 5自然段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提示 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学习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 致知 的出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 大学 释义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 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 要治理好国家的人 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 要整顿好家的人 要先进行自我修养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 研究万事万物 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思想端正了 然后自我修养完善 自我修养完善了 然后家庭整顿有序 家庭整顿好了 然后国家安定繁荣 国家安定繁荣了 然后天下平定 补充 关于 四书五经 宋代朱熹抽取 礼记 中的 大学 中庸 两篇 和 论语 孟子 编在一起 称为 四书 五经 指 诗 书 礼 易 春秋 四书 五经 都是儒家主要经典 2 作者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这是为什么呢 归纳 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 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田地 补充 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 不一样 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 为了说明这一点 作者举了王阳明的例子 我们探讨一下 王阳明 格 竹子为什么失败 这位先生面对竹子硬想了七天 而不动手实践 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从内心领悟真理 王阳明的 格物 实是 格己 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 这是无用的 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的 阅读6 12自然段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 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提示了这一段大意的语句是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实验精神 与 格物致知 是什么关系 实验精神 是 真正的格物致知 朗读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揭示本段论点的语句是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怎样实验 实验有什么特点 明确 1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 而是积极的 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 2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 它需要有积极具体的计划 特别重要的 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试举出事例证明实验精神即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例如 为了驳倒亚里士多德的下跌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 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同时抛下两个物料相同 重量不同的物体 证明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空气中自由降落时 重量与下降速度无关 不同重量的物体以同样速度落地 讨论 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 竹子应当怎样 格 作者主张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 而是积极的 有计划的探测 比如 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 就要特别栽种竹子 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 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 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作者认为中国学生 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 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作者认为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应怎么该 原因是 大家受王阳明思想的支配 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 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要改变这种状况 人们必须培养实验的精神 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以他自己在美国读大学的亲身经历为证 请你读一读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 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 起先以为只要很 用功 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 就可以一帆风顺了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 需要自己作主张 出主意 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 不知吃了多少苦 最使我彷徨恐慌的 是当时的惟一办法 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 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作者用什么事例证明中国学生 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 报纸上有则消息 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 入学后 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 可是 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 一连三周下来 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 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 问题出在哪里呢 拓展延伸 为论证观点 作者举了哪些事例 这些事例之间有什么关系 方法探究 a 讨论 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归纳 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 研究生长过程 科学的观察 b 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11段 归纳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 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c 讨论 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 这是什么论证 归纳 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 用功 埋头读书 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属于举例论证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王阳明 格物 研究竹子个人经验 王阳明的 格物 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 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不正确 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积极的栽种 研究成长过程 科学观察 证明光 用功 埋头读书 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 而是需要细致具体的计划 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1 归纳 阅读最后一段 朗读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 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 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就是说 不管研究自然科学 研究人文科学 或者在个人行动上 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 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 也不能等待 学术权威 的指示 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作者认为今天的教育应当怎样发扬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 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致知精神 一方面在科学上有着重要性 科学的进展告诉我们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以求到的 另一方面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现在的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 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具有格物致知精神能够使我们在研究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和个人行动上 都能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通过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不会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 也不会等待 学术权威 的指示 朗读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 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 第一 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 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 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这两个 意义 是什么意思 意思 或 含义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致知 真正的意义 有哪两个方面 第一 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 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本文结尾表达了什么希望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 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这篇文章论述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 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 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当前社会中 这个缺点甚至可以说是致命伤 它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因而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 当然 这个缺点也不是哪一天突然形成的 它有久远的文化背景 并与当前的考试体制有关 要克服这个缺点 任重而道远 这篇文章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教训 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 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 高屋建瓴 一针见血 语重心长 对我国学生不啻是当头棒喝 每个人都由此终身受益 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议论文 论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论证结构 提出论题 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 1 2 12 13 中心 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 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 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本文思路清晰 说理充分 极雄辩地阐明了 格物致知 精神的重要性 学习它 不只增长了知识 而且大大开启了我们的思想之门 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 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 勇于实践 大胆创新的合格人才 要实现你的目标 最重要的是好奇心 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 大胆尝试 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 丁肇中 以 怎样才能避免高分低能 为题 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布置作业 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首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杨振宁杨振宁 1922 美籍华人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 所长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爱因斯坦讲座 教授 物理学家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51年与李政道教授合作 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 因而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原理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对称性的认识 促成了此后几十年物理学界对对称性的关注 首位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李政道 henrylee 1926 男 1926年生于上海 祖籍江苏苏州 美国华人物理学家 1976 1986年在美国80多所大学培养了700多名中国物理学学者 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主任 美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外籍院士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 名誉科学博士 暨南 复旦 清华等10多所大学名誉教授 第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华人得主 丁肇中丁肇中 samuelting 1936 男 1936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市 祖籍山东日照 美国华人物理学家 1974年在高能加速器的质子碰撞实验中 发现了原子核中的一种新粒子 j 粒子 这是基本粒子科学的重大突破 1976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8年4月获意大利最高科学荣誉奖 德卡斯贝里科学奖 1996年获中国国务院颁发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第四位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 朱棣文朱棣文 1949 男 1949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 祖籍江苏太仓 美籍华人物理学家 他是第一位可以控制 移动一粒原子的人 1997年10月因利用激光冷却气体 使冷却的原子陷在原子捕捉器内的方法获得技术上的突破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五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华人得主 崔琦崔琦 danielc tsui 1939 美籍华人物理学家 男 1939年生于河南宝丰 祖籍河南宝丰 因发现电子在强磁场 超低温条件下相互作用 能形成具在某种特异性质的量子流体 获1998年诺贝尔奖 首位诺贝尔化学奖华人得主 李远哲李远哲 leeyuantseh 1936 男 1936年生于台湾新竹 祖籍台湾新竹 美国华人化学家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主要研究气态化学动力学 分子光束和激光化学 1986年10月获诺贝尔化学奖 1986年获全美华人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