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豪放 关西大汉持铜琵琶绰铁板歌 大江东去 婉约 少女执红牙板唱 寒蝉凄切 念奴娇 苏轼 北宋元丰二年 苏轼因 乌台诗案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游赤鼻矶 作词抒怀 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 游历访古 政治上失意 滋长了他逃避情绪 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 那种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 仍然是掩盖不住的 作者借景抒情 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 此词为其代表作 写作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 东去 浪 淘尽 千古 风流 人物 故垒 西边 人道是 三国 周郎 赤壁 乱石 穿空 惊涛 拍岸 卷起 千堆雪 江山 如画 一时 多少 豪杰 遥想 公瑾当年 小乔 初嫁了 雄姿 英发 羽扇 纶巾 谈笑间 樯橹 灰飞烟灭 故国 神游 多情 应笑我 早生 华发 人生 如梦 一尊 还酹 江月 读准字音把握字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羽扇纶 gu n 巾樯橹 l 一尊还 hu n 酹 l i 江月 大江 长江 纶巾 青丝帛的头巾 尊 通 樽 酒杯 华 指 头发 黑白混杂 华发 白发 酹 祭奠 文本探究 词的上片主要写赤壁景色 请问写了哪些景物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 雄奇 乱 岩石山崖险怪 穿 山崖陡峭高峻 惊 江水汹涌气势 拍 惊涛力度之大 卷 波涛气势之大 渲染磅礴宏伟的气势 突破重点 借景抒情 面对大江奇景 词人触景生情 发出深沉的感慨 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上阕 写景 大江东去 壮美 赤壁故垒 古老 乱石惊涛 战地风光 险峻 江山如画 活动在大江奇景里的英雄人物是谁 他的形象在词作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周瑜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儒雅 风流倜傥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指挥若定 从容破敌 正面描写 词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风流倜傥 气度儒雅 镇定自若的儒将形象 少年英俊 奋发有为 下片着力塑造周瑜 为何要插入 小乔初嫁了 这一细节 以美人衬托英雄 周瑜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 当年三十四岁 词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风流倜傥 气度儒雅 镇定自若的儒将形象 赤壁之战时 他迎娶小乔已有十年 侧面描写 周瑜 岁担任大都督 他精通音乐 曲有误 周郎顾 美女小乔为妻 幸福美满 岁 东吴都督 统率赤壁之战 大获全胜 个人档案 周瑜年龄 34婚姻 美女相伴外表 英俊儒雅职位 东吴都督际遇 功成名就 苏轼年龄 47婚姻 屡遭不幸外表 早生华发职位 团练副使际遇 功业未就 怀古 自伤 一时多少豪杰 为什么只写周瑜 对比发现 旨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公瑾 小乔初嫁 赤壁之战 伤己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现实 感慨 怀古 下阕总结 惆怅而不抑郁 失意而不消沉 如何理解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这种感慨 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 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 就不能不激起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 苏轼真的甘愿就这样被惆怅与失意捆绑吗 他是怎么做的 他以一杯清酒祭奠江月让惆怅失意顺着江水而去 随着明月而逝 他是超凡脱俗的 他实现了自我超脱 他将变幻莫测的人生看做是 梦 词人中年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 作此词 词上阕绘长江 咏赤壁 长江与赤壁构成历史画卷 下阕怀周瑜 悲己身 羽扇与樯橹生出现实感喟 全词咏史 写景 抒情融为一体 意境壮阔 气魄宏大 格调雄浑 最能代表苏轼豪放词风格 是宋词中精品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苏东坡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和 雨霖铃 的写景 抒情与风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 gu n 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 l i 江月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柳永 课堂学习效果检查 寒蝉长亭骤雨杨柳晓风残月 大江浪乱石惊涛樯橹 婉约缠绵细腻 语言含蓄 意境壮阔 气魄宏大 格调雄浑 审美标准 以阳刚为美大气粗犷 审美标准 以阴柔为美具体细腻 内容 个人情愁离怨相思 内容 人生功业豪情壮志 雨 偶然客观 淋or躲 选择主观 定风波 苏轼 读准字音把握字词 芒鞋 草鞋 吟啸 吟唱长啸 表现泰然自若的情态 料峭 形容微寒 同行x ng吟啸xi o芒m ng鞋料峭qi o一蓑su 烟雨萧瑟s 词前小序云 三月七日 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 故作此 时间 1082年3月7日 沙湖道中 地点 人物 同行 余 感觉 不觉狼狈 事件 遇雨 已而遂晴 诗词鉴赏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置之不理 雨大 挑战 轻松欢快 神态自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 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雨中 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雨中 穿着草鞋 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 胜过骑马 风雨有什么可怕的呢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从 任 字里我们能读出什么 任 是任凭 任随 无所畏惧 顺其自然 面对人生旅途的大风雨 不惊 不避 不哀 泰然自若 潇洒从容 诗词鉴赏 蓑 本指蓑衣 这里是说以一件蓑衣抵挡自然界和人生旅途的凄风苦雨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 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 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 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 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 这首 定风波 就表现了苏轼当时 泰然处之 的心境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雨中 一蓑烟雨任平生 诗词鉴赏 穿着草鞋走泥泞之路是不可能轻松的 故而它的实质用意只能是 无官一身轻 实际上是以 竹杖芒鞋 喻指闲散江湖 以 马 喻指奔波官场 通过两者对比 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 远离宦海险恶反觉一身轻松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这三句写雨过天晴 寒风吹拂 斜阳晚照的眼前景象 其深层含义是清醒后 感悟人生的晴雨反复无常如自然界的变化 诗词鉴赏 雨后 诗词鉴赏 讨论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萧瑟处 指刚才遇雨的地方 也指人生危难处 无风雨 和 无晴 表面上看说的是对天气的变化毫不在意 实际上是指人生的沉浮变幻 喜乐哀愁全不放在心上 可谓一语双关 雨后 当词人回首风雨历程 达到宠辱皆忘 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 在苏轼的思想体系中 儒佛道是兼容并蓄的 他祟尚老庄哲学 深受禅学影响 颂扬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因而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后产生隐逸思想是很自然的事情 然而苏拭一生始终没有真的归隐过 这说明 即使严遭挫折 他的基本思想还是在儒家的入世观念内 因此 对苏轼的归隐意向 只能看作是一种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心理宽慰 归去 外儒内道 尊主忧国 渴望建功立业 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 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又交织着齐生死 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小结 全文以自然风雨隐喻人生风雨 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 见怪不怪了 作者通过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那种旷达 洒脱的人生态度 1 思想内容 2 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 以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虚实结合 一蓑烟雨 既是眼前的实景 又虚指作者的人生遭遇 王国维 文学小言 三代以下之诗人 无过庄子 渊明 子美 子瞻者 此四子者 若无文学之天才 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 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 殆未之有也 前人评词 1 思想内容 2 表达方式 融叙事 写景 抒情 议理于一体 3 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 以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虚实结合 一蓑烟雨 既是眼前的实景 又虚指作者的人生遭遇 全文以自然风雨隐喻人生风雨 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 见怪不怪了 作者通过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那种旷达 洒脱的人生态度 4 风格 语言质朴 感情平和 境界明快 5 抒情主人公形象 旷达潇洒 超脱乐观的智者形象 艺术特色 总体说来 这首词的艺术表现特点是 写眼前景 想心中事 情景交融 隐喻寄托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具体来说 这里至少体现出三个方面的审美要素 艺术特色 一 写眼前景 想心中事 异质而同构写眼前景 就是落墨于眼前所遇到的真实景物 想心中事 就是着意于心中所萦绕和所要表现的事物人情 而这两者之间则必须具有异质同构关系 以使读者能由此而想象到彼 定风波 直接描述的是作者沙湖道中遇雨的情景 但所表现的却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境遇和心情 因而作者在进行这首词的艺术创作时是 一心二用 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在 定风波 中 沙湖道上的风风雨雨 与苏轼仕途上的政治遭遇就是异质同构关系 苏轼在道中遇时的感受 与他遭贬后的心境也是异质同构关系 而词的全部意理情致 也就含蕴在这一系列的异质同构关系中 艺术特色 二 若即若离 隐喻寄托这首词的言与意之间 不是局部的一对一的直接比喻关系 而是整体性的隐喻寄托 这种整体性隐喻寄托具有若即若离的特点 而不可一一捉对坐实 例如在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中 隐喻寄托着苏轼遭贬后泰然自若的情绪 在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阳却相迎 中 隐喻寄托着作者历经坎坷后对世事更加清醒的社会人生感受 但不能说 这些都是比喻 可以说 隐喻寄托具有更多的象征意味 不过这种象征意味是若即若离 隐约而含蓄的 而词的意境美也就更多地体现在这种若即若离的朦胧之中 艺术特色 三 以小寓大 言外无穷 定风波 以道中遇雨 隐喻仕途风雨 并进而借雨后 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景象 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 这都是即景生情 以小见大 而且这个 大 是难以穷尽的 不仅有通雨 吟啸 竹杖 芒鞋 寒风 酒醒 斜阳 晚照这一系列历历在目的自然真景 还有苏轼仕途坎坷 遭贬黄州 一蓑烟雨 超然物外等一系列在想象中展开的社会人生景象 不仅表现出苏轼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 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 在痛苦中旷达自解 在醒悟中心仪归隐等一系列复杂而深微的情致 而且渗滤出放开眼量 洞达事理 自我调节 旷达通脱等一系列人生哲理 写眼前景有限 想心中事无限 这就是隐喻寄托所追求的艺术效果 也最终体现了这首 定风波 的成功之处 1 下列各项中 字音 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故垒公瑾纶 u n 巾雄资英发b 神游华发樯橹酹 l i 江月c 狼狈何妨吟 y n 啸竹仗d 料峭斜照回首潇瑟 s a 雄资英发 应为 雄姿英发 c 竹仗 应为 竹杖 d 潇瑟 应为 萧瑟 2 下列对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内容的解说 不当的一项是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总领全词 为下文描写周郎埋下伏笔 营造出雄浑的气氛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用词生动形象 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奇景 江山如画 承上总括 一时多少豪杰 呼应 千古风流人物 再为赞美周郎蓄势 自然过渡到下阕 小乔初嫁 羽扇纶巾 谈笑间 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少年得志 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小乔初嫁 是侧面描写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苏轼 字子瞻 自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 作品有 东坡乐府 东坡七集 著名散文有 赤壁赋 石钟山记 等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 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 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 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 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 他政治上长期失意 一生历经坎坷 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 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 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 逃避现实 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 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 这时作者47岁 自觉功成名就 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自觉功成名就 错 这时 作者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 轻捷 自在 无所畏惧 面对人生旅途的大风雨 不惊 不避 不哀 泰然自若 潇洒从容 雨中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雨后 清醒后 感悟人生的晴雨如自然界的变化反复无常 回首风雨历程 达到宠辱皆忘 超乎物外的旷达人生境界 全文以自然风雨隐喻人生风雨 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 见怪不怪了 作者通过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那种旷达 洒脱的人生态度 诗词鉴赏 2 序言 雨具先去 又何来 蓑 从 任 字里我们能读出什么 蓑 是虚写 烟雨既是眼前的 也是人生的 政治的 任 是任凭 任随 放任自流 听之任之 是自由 带有几分抗争 几分倔强 更多的是几分潇洒 诗词鉴赏 一蓑烟雨任平生 表现了怎样的品质 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 表现了词人无惧苦难 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 借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 来写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 体现作者藐视政治祸难 达观自信的智者胸襟 解词释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 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 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 莫听 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 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解词释句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这两句似乎是说穿着草鞋 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 胜过骑马 风雨有什么可怕的呢 实际上是以 竹杖芒鞋 喻指闲散江湖 以 马 喻指奔波官场 通过两者对比 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 远离宦海险恶反觉一身轻松 穿着草鞋走泥泞之路是不可能轻松的 故而它的实质用意只能是 无官一身轻 解词释句 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一句不是写眼前景 而是想心中事 因为 雨具先去 当时并无蓑衣 而 烟雨 则是江湖上烟波浩渺 斜风细雨的景象 故而这一句是表达了苏拭想退隐江湖 自在地度过一生的心愿 任 字含放任自由之意 解词释句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这三句写雨过天晴 寒风吹拂 斜阳晚照的眼前景象 但也隐隐地透露出作者在这几年的劫后余生中 余悸尚未完全消尽 政治风雨令人更加清醒 晚境或尚有望等既达观而又复杂的心情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三句表面上似乎是说 回到住处 再看路经之地 既不是风雨交加 也不是朗朗晴空 实际上 萧瑟处 隐喻宦途风雨 归去 是用陶渊明的 归隐 之意 而 也无风雨也无晴 则是说 有了归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晴天了 显然 这里的主要心态是旷达 主要意向是隐逸 诗词鉴赏 内容述评 这首词展现了苏轼被贬滴黄州时的基本心境 一是泰然自若 旷达处之 二是意存归隐 宽慰自解 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这就是身处危难之中仍泰然自若的鲜明写照 意存归隐是这首词的主要情感倾向 上片情怀 指向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下片情怀 收在陶渊明的 归去 上下一致 心意之所归都是隐逸江湖 上片说 竹杖芒鞋轻胜马 下片说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意理相承 都表现出对官场险恶的厌弃 这无疑是作者意欲归隐的动因 而下片中的 醒 字 则隐含着诗人历经政治磨难而终于醒悟的意味 内容述评 生平事略 苏轼于1037年1月8日 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生于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 苏轼的父亲苏洵 即 三字经 里提到的 二十七 始发愤 的 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 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 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年未及冠即 学通经史 属文日数千言 1056年 嘉祐元年 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 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以一篇 刑赏忠厚之至论 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 为了避嫌 使他只得第二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 宋神宗时 王安石行新法 苏轼极力反对 苏轼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便请求外调 自熙宁四年 1071 开始 他先后被派往杭州 密州 徐州 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政绩显赫 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 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 李定等人 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 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 1079年 元丰二年 苏轼因为作诗讽刺新法 文字毁谤君相 的罪名 被捕入狱 史称 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 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在此期间 不论在朝在野 政见同与不同 营救者络绎不绝 包括王安石 最后 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 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团练副使 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 并无实权 而此时苏轼已变得心灰意冷 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 写下了 赤壁赋 后赤壁赋 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等千古名作 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 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 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年幼的哲宗即位 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 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 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 今山东蓬莱 四个月后 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在朝半月 升起居舍人 三个月后 升中书舍人 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 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 二品 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 再度自求外调 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 疏浚西湖 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 也就是著名的 苏堤 宋哲宗元佑元年 1086 旧党当权 召还为翰林学士 新党再度秉政后 又贬惠州 再贬儋州 今海南 据说在宋朝 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后死于常州 今属江苏 享年六十六岁 御赐谥号文忠 公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 说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 d n 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 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 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赋 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 他的 赤壁赋 与欧阳修的 秋声赋 同为文赋的代表作 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词 是开宗立派的大家 首开豪放派词风 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 合称 苏辛 诗歌 提高了宋诗的质量 成为北宋诗坛骄傲 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 苏黄 散文 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为 唐宋八大家 领衔人物 书法 擅长行书 草书 与黄庭坚 米芾 蔡襄合称为 宋四家 绘画 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 善画竹 论画主张神似 有 枯木怪石图 竹石图 等传世 苏门四学士 秦观 黄庭坚 张耒 晁补之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 一 豪放风格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他以充沛 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 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二 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 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 避开乱世 期待和平的愿望 三 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 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 格调健康高远 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人物轶闻 1 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 因为聪慧 常得到师长赞扬 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 苏轼不识书中的字 老妪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 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 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用以自勉 从此传为佳谈 2 苏轼退房苏轼居于常州 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 买了一所房子 正准备择日迁入住 一个偶然的机会 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 老妇说 她有一处房子 相传百年了 被不孝子孙所卖 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 原来苏轼买的房子 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于是苏轼对她说 妪之故居 乃吾所售也 不必深悲 今当以是屋还妪 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 只是租房子住 3 打饼祭佛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 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 这次打饼 不告诉寺中的佛印 过了一会儿 饼熟了 两人算过数目 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 殷勤下拜 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 趁二人下跪祷告时 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 起身一看 少了两块饼 便又跪下祷告说 观音菩萨如此神通 吃了两块饼 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 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 岂敢空来打扰 4 尸骨 未寒一天 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 苏轼有心捉弄佛印 抬头看见河边一只狗叼着根骨头 便写道 狗啃河上 和尚 骨 佛印将诗句丢入水中 随即答道 水漂东坡诗 尸 5 东坡吃草闲来无事 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 没料到大师不在 一个小沙弥来开门 苏轼傲声道 秃驴何在 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 答道 东坡吃草 6 对联退敌北宋时期 宋人屡遭辽邦侵犯 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 出上联要宋人答对 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 此联看似简单 实不易对 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 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 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 大笔一挥 巧妙对上下联 四诗风雅颂 该对联妙在 四诗 只有 风雅颂 三个名称 因为 诗经 中有 大雅 小雅 合称为 雅 加之 国风 颂诗 共四部分 故 诗经 亦称 四诗 对句妙语天成 辽使佩服至极 许多古人 每见名山大川 必有所感怀 如孔子 登泰山而小天下 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 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 他们心为山动 情为水发 锦文华章喷薄而出 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传说中的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 同样颇有感触 于是醉书一曲 念奴娇 让世人传唱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运多舛 生活坎坷 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 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 归隐田园 他到底是如何做的呢 苏轼一生 词人风格概览 四位词人八首词作 兼顾婉约与豪放 对宋词均有不同程度的开拓 柳永 创制慢词 拓展词的表现领域与手法 苏轼 以 诗 为词 开豪放之风 辛弃疾 以 文 入词 别立一宗 拓宽词境 李清照 别是一家 格高韵雅 柳永 歌舞升平时代流行歌词的写手 苏轼 和平时代屡受贬谪的失意文人 辛弃疾 国家危急存亡关头的失路英雄 李清照 以贵族身份致力写词的知性女词人 念奴娇 词牌名 念奴本是唐代天宝年间一个倡女的名字 唐元稹在 连昌宫词 力士传呼觅奴娇 念奴潜伴诸郎宿 句下注 念奴 天宝中名倡 善歌 每岁楼下酺p 宴 累日之后 万众喧隘 众乐为之罢奏 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 欲遣念奴唱歌 邠b n二十五郎吹小管逐 看人能听否 未尝不悄然奉诏 其为当时所重如此 然而玄宗不欲夺侠游之盛 未尝置在宫禁 后来词人们就用 念奴娇 作为词曲的名称 用来描写念奴之美 这是 念奴娇 的 本意 中国的 流水文化 孔子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李白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见长江滚滚来 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这一首词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 本文充分体现了苏词豪迈奔放的风格 在苏轼的笔下 祖国的大好山河是何等的雄阔壮美 这也正反映了苏轼博大的胸怀和当时壮怀激烈的心境 但这时的苏轼由于受眼前景物以及所联想到的英雄人物的感染 是忘我的 大梦初醒后 他还是不得不回到现实 想到自身的处境 所以又不自觉的流露出一种逃避现实的无奈的颓废情绪 阅读赏析 有人说 赤壁怀古 一词由四幅图画构成 请逐一赏析 试赏析 赤壁怀古 的思想内容 第一幅大浪淘沙怀古图 开篇将大江流水 历史人物并提 可谓气象恢宏 境界深阔 江流淘洗一切 唤起后人对于古往英雄的追思 水逝岁月无情 妙用移用 使历朝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瞬间如滚滚江水 去而不返 中间嵌入 人道是 三字 似已知此地赤壁非彼时赤壁 词人并不想纠缠 意在借此抒发情感 故垒西边 是词人扫视山河之后的定格 由是不着痕迹地推出三国英雄周瑜 妙在这里先伏一笔 并不急于展开周瑜功业 行文见变化跌宕 全词由四幅图画构成 赏析参考 第二幅赤壁如画观景图 词人捕捉峭崖 惊涛这些视觉上极为宏大的意象 横涂纵抹 描绘出山河的壮丽 先写江岸石壁 乱 写险怪 穿 绘高峻 再写江面波涛 惊 见威猛 拍 状搏击 卷 描汹涌 山崖险怪 怒涛奔涌的声色态势 尽遣笔端 画面的惊心动魄又暗合赤壁古战场曾经的悲壮惨烈 行文至此 自然归结出 江山如画 的结论 江山亘古壮美 人物一时俊杰 吟咏回到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上 充溢着建功立业的渴望 第三幅周瑜破虏建功图 词上阕将 周郎 和 赤壁 并称 已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用 遥想 转入下阕 词人心往神驰 八百年前的周瑜终于在作者描绘的赤壁画图中出现 周瑜的造型是英雄美人 这衬托出周瑜的俊伟风姿 年轻有为 羽扇纶巾 从容闲雅中一派儒将风度 突出周瑜谋略深谙 胜算在胸的模样 谈笑 一词与 灰飞烟灭 形成极大反差 有力地表现了周瑜的非凡胆略和卓越才干 周瑜24岁为将 34岁与28岁的诸葛亮策划孙刘联盟 败54岁的曹操于赤壁 留下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这幅英雄功业图与上阕的江山壮美图交织 动人心魄 第四幅词人酹月怀抱图 表达苏轼对古往英雄业绩的仰慕 引发了自己功业未建的诸多感慨 千古英雄功业既就 把酒问月 自己却白发早生 底事难成 壮志未酬 是年苏轼47岁 待罪黄州 发思古之幽情 自在情理之中 把酒酹月 往事如电 英雄伟绩 尚且是过眼烟云 他不免发出 人生如梦 的悲吟 故权作潇洒状 借酒浇愁 来旷达自我的心境 至此 一位襟怀远大 知史识时的词人 形象 跃然纸上 末了 尽管缭绕着一层慨叹壮志未酬的愁雾 画面底色却不乏壮丽 苏轼的思想是复杂矛盾的 他兼采儒 道 佛三家思想 一方面瞻仰屈原 周瑜等 能经世济时 建功立业 一方面又追慕老庄 陶潜等 想超然物外 旷达无拘 他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又交织着齐生死 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词中江山如画 英雄至伟 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的情感 也引发了 人生如梦 的感慨 整体把握 因而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 正如唐代诗人岑参所说 白发悲花落 青云羡鸟飞 这种悲感的产生其实是尚未实现青云之志的结果 全词以江山之胜 英雄之业为题材 以纵横之笔将怀古 咏史 写景 抒情熔为一体 视野开阔 境界宏大 气势磅礴 格调雄浑豪迈 是豪放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