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和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三、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多媒体视频,展示多种多样的植物。学生观看视频,感知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引言同学们,自然界中已发现的植物有50余万种,对于生活中的这些植物,很多同学见过却并认识是什么植物,这节课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几种绿色植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二)讲授新课1.藻类植物 师:“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多么美的意境啊。春天来了。江水和湖水都泛起了绿色,这是为什么呢?春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地漂浮在水中,使春水荡漾着绿波。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于上述的现象? 生:我家的鱼缸如果长时间不换水就会长出绿色的毛茸茸的东西。这些东西也是藻类吗? 师:对。完全正确。看来这位同学平常观察的非常认真。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些藻类? 生:海带、紫菜。 生:褐藻,还有营养的螺旋藻。 师:非常好!藻类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呢? 生:生活在水中。 师: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关于藻类植物大家还想知道点什么? 生: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生: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吗? 生: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师:大家提的问题非常好!下面我们就仔细观察。并寻找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 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衣藻的模型、水绵的临时装片,并将课前准备的海带、紫菜等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生:观察、讨论后回答: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师:非常正确。这种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专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的分化。 师: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那么,藻类越多越好吗? 生:我从电视上看到赤潮、水华现象就是藻类大量繁殖引起的污染。 师:是的,由于单细胞藻类的生长周期较短,藻类的大量繁殖后,很快就会死亡。就会造成遗体在水中堆积。产生许多有毒的物质,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大量死亡。这种现象发生在海水中叫赤潮,在淡水中叫水华。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些?同学们可以课后收集资料,写一篇小论文。 2.苔藓植物 师:根据平日的观察,谈谈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吗? 生:在潮湿的地方。 生:在墙根下,在水池旁。 师:对。苔藓植物分布极广,它们广泛分布在森林、沼泽和其他阴湿的地方,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大片地生长,请大家课后采集葫芦藓,并认真的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师: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区别吗?有哪些主要区别呢?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吗?以此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探究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的兴趣。师: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 师:多媒体展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图片),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你能发现什么?生:观察、讨论后回答:为什么两类植物都是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但蕨类植物的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呢? 师:为每个实验小组提供盆栽的铁线蕨及其他实验用具。并给予适当的启发、指导: 铁线蕨的茎长在哪里? 取一片小叶,对光观察叶的厚薄怎样?有无叶脉?用手折一折它的地下茎和叶柄,有无柔韧的感觉? 分析一下是否有输导组织? 生: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探究及讨论交流,得出铁线蕨的地上部分是叶、茎长在地下部分,茎和叶中都有输导组织。师:蕨类植物的根里也有输导组织,具有吸收的功能:另外,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还有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 生:蕨类植物是怎样繁殖的呢? 师:将带有孢子囊群的蕨类植物的标本发给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单细胞藻类是进行繁殖。多细胞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 师:展示多媒体(有关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关系的图片,以及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让学生总结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师:现在的蕨类植物还会形成大片的森林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气候条件与2亿年前相比,要寒冷干旱得多。经过漫长的进化,有了一类更加适应陆上生活的植物,就是种子植物。它们已成为陆上植物的主宰。(三)巩固练习利用本节课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几年后,这里许多绿茸茸的苔藓植物都不见了,为什么?2.有些树的树干,背阴的一面常常生长着一些苔藓,而向阳的一面则不生长,这是为什么呢?(四)归纳小结这三种植物都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人类再无视自然界的天然作用,很快使我们的家园受到破坏。(五)布置作业:完成课本77页练习15四、板书设计: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藻类植物1.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2.形态、结构:无根、茎、叶的分化二、苔藓植物1.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2.形态、结构:矮小,无根,有茎、叶,但茎、叶中无输导组织三、蕨类植物1.生活环境:潮湿的陆地上2.形态、结构: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五、课后反思:第二节 种子植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认识并会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2.会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会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4.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5.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他人交流和合作。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活动,要使学生了解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及观察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强化学生爱护植被,保护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2.区分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难点:1玉米种子的结构。2.胚的结构。三、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藻类、苔藓和蕨类都是不结种子的植物,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绝大多数是结种子的,这些植物被称为种子植物。不同植物的种子其大小、形状各异。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结构是否也迥异呢?任务一 观察种子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课前采集到的果实和种子)1.阅读课本P79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并分组进行实验,思考以下问题:(1)观察菜豆的种子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会观察到它的什么结构?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是什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 、胚芽、和胚轴,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呈什么形状?按照图10中的虚线,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央怎样剖开?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染成蓝色的是什么结构?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都有哪些结构?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2.实验结束后,完成以下问题:(1)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2)种子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一个植物体?(3)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玉米胚乳遇碘变蓝说明什么?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你根据观察列表比较:相同点不同点菜豆种子有种皮和_玉米种子有种皮和_2.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胚乳。3.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结茎和根的部位。四、拓展延伸,感悟提升1.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相比,种子植物为什么更能适应陆地环境?2.我们吃的绿豆芽,其白嫩部分主要是种子的什么结构发育成的?3.我们吃的花生油来自花生种子的什么部分?我们吃的玉米面是玉米种子的什么部位加工而成?任务二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五、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切开苹果、桃梨等果实,观察种子着生的位置。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阅读课本P8285思考以下问题:1.哪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哪些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果皮对种子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裸子植物?什么是被子植物?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3.举例说明被子植物的果实有哪些适于传播的特点?六、合作交流,释疑解惑 1.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2.被子植物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七、视野拓展,感悟提升银杏的种子外层有肉质包被,为什么还是裸子植物?八、巩固练习1种子是植物的一个( ),而孢子只是一个( )。种子的生命力比( )强得多,( )也比孢子长。所以种子植物比( )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2.为了延长种子的寿命,应将种子保存在( )环境中,在玉米种子的解剖观察中,滴加碘液后,呈蓝色的部分是( ),呈褐色的部分是( )。九、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种子植物,通过探究活动我们发现种子的基本结构是什么?2.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3.种子植物根据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哪两类?十、布置作业:完成课本86页练习1、2、3.四、板书设计第二节 种子植物一、种子的结构种皮 果皮和种皮 子叶(2片) 胚乳 菜豆种子结构: 胚芽 玉米种子结构 子叶(1片) 胚轴 胚 胚芽 胚根 胚轴 胚胚根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概念1.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外面无果皮包被。2.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三、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五、课后反思: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方法:1.尝试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探究植物种子的萌发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养成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求知欲望和团队合作精神。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3)种子萌发的过程难点: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三、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并分析白居易的古原草。学生思考古原草所揭示的生物学规律?学生展示查阅的资料:农民播种前后需要做哪些工作?(选种、翻土、浇水等)(二)讲授新课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问题的提出学生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4人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作出假设学生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教师指导看书,鼓励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制定计划 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围绕教师的指导提纲,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推测实验结果。实验探究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提出注意事项,督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得出结论: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学生观察录像,相互交流说出实验探究的结果。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并进行描述。表达和交流: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实验操作,课下观察记录。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探究的结果: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强调发芽率的计算方法。种子萌发自身条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渡过休眠期演示并观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条件适宜时的萌发状况,并分析原因。教师提示、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分析对比不同情况下种子萌发的情况,互相交流,得出结论。3.种子的萌发过程:胚根根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那段胚芽茎和叶观察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的课件,并描述归纳。(三)巩固练习1.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是( )A.水、阳光、空气 B.水、空气、适宜的温度C.水、土壤、适宜的温度 D.水、阳光、土壤2.早春播种以后,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促进早出苗的原因是( )A防止害虫破坏 B防止鸟类取食种子C保湿、保温、有利于萌发 D种子萌发需要避光(四)归纳小结组织学生发言,了解学生本节的收获(包括知识、技能等)。(五)布置作业完成课本94页练习1、2、3四、板书设计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对照组和实验组)2.自身条件:种子结构完整、胚生活力良好、种子度过休眠期。二、种子的萌发过程胚根根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那段胚芽茎和叶三、抽样检测1样本大小合适2.保证随机取样五、课后反思: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2.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检验提出的问题。2.解释日常家养植物的出现的与无机盐有关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过程的艰辛与快乐。2.认识生物学对现代农业(无土载培等)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从事与生物学相关职业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难点: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三、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上堂课学习了种子的萌发所需要的条件,种子的萌发需要怎样的条件呢?生:种子的萌发需要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环境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要求种子的胚是完整的,种子是活的且渡过了休眠期。师:有了适宜的条件,种子就会萌发。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呢?生:1.吸水;2.物质转运;3.胚根发育,突破种皮;4.胚轴伸长;5.胚芽发育(二)讲授新课1.幼根的生长师:种子萌发后幼苗是怎样长大的的?植株的生长主要表现在根的向下生长和枝条的向上生长。师:植物的根是如何生长的呢?请同学们阅读P96-97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师:由于条件所限,这个探究我们无法实践。但是请大家想一想,书P97页将幼根分成了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名称分别是什么?生: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师:根据科学家的仔细测量,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大家对照P66页图根尖的纵剖面,想想为什么会是伸长区生长最快?生:伸长区的细胞来自于分生区。分生区的细胞属于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地分裂出新的细胞,这些新细胞要不断地长大,许多细胞迅速长大的这个区域就是伸长区。发育成熟了的细胞聚集的区域就是根的成熟区。师:非常正确。根的生长主要就是依靠分生区和伸长区。分生区中细胞的数量大量的增加;伸长区中细胞的体积不断的变大。2.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师:枝条是如何生长的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枝?生:师:枝包括叶、茎和芽三个部分。茎、叶、芽是怎样形成的呢?生:都是由芽发育而成的。师:对。但是为什么芽能够不断发育成新的结构呢?生:因为芽中有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地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组织。师:注意P98图318 芽发育成枝条示意图。3.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师:植物的生长必须不断地补充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都是营养物质。师:“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往往储藏在肥料中。4. 介绍无土栽培人们可以不用土壤,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这种方法就是无土栽培。同学小组讨论无土栽培和有土栽培的不同点,说出它们之间的优缺点。学生中有人觉得无土栽培好,省人力物力,而且较易管理,有人觉得无土栽培成本高,不易普及(三)巩固练习1.根尖由四个部分组成,从顶端向上依次是_、_、_、_。2.分生区细胞_,有很强的_,能够不断地分裂出_。它属于_组织。 3.移栽植物的时候,最容易把纤细的_和_折断。这样会降低根的_功能。移栽植物时,应该在_期,并且要尽量带_。(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幼根的生长,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在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完成课本101页练习16题。四、板书设计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一、幼根的生长 成熟区 伸长区根尖的结构 分生区 根冠根的生长 分生区:细胞数量增加 伸长区:细胞体积变大二、枝的生长 叶 芽 茎 枝 芽 *芽中有分生组织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水 营养物质 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有机物五、课后反思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自主性学习的活动中,概述花的主要结构。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自觉习惯。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花的结构、花结构的主要部分(2)传粉和受精(3)花结构和果实种子形成及其结构的对应关系难点:(1)花结构的主要部分(2)受精过程三、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身边经常会看到美丽多姿和芳香四溢的花,说到花,大家有什么感受?对植物本身来说,开花有什么意义?花是怎样变成果实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三节开花与结果。学生各抒其见,把大家带到花的课堂。(二)讲授新课1、花的结构让学生概述印象中花的结构,然后对比书本P104,让学生自学讨论各部分的作用。然后通过动画,图表进行总结。学生小组讨论:对花的结构比较陌生,自己讨论花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介绍完花的结构后,讨论以下问题: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学生回答:花的雌蕊和雄蕊 子房2、传粉与受精大家都说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那由花到果实,那是怎样的过程呢?先观看动画,让学生口述花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一边看一边留意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尽量找出答案。什么叫传粉?传粉的方式?柱头的特点?学生认真看动画。看完后对各部分提出问题,并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介绍传粉的概念,开花的概念,并分析植物传粉的几种方式。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教师提问:花的各部分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学生思考:玉米的果穗缺粒、葵花子是空瘪的,花生里没有花生豆,这些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怎样可以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三)巩固练习1.花的主要结构是( )A.花瓣 B.雄蕊和雌蕊 C.胚珠 D.子房2.在果树开花季节,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这是什么原因?3.黄瓜、南瓜、丝瓜中有些花只开花不结果,俗称“谎花”,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四)归纳小结1.你明白了吗?花的主要结构;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2.你会描述吗?传粉和受精的过程。3.你认同了吗?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护花的习惯。(五)布置作业:完成107页练习13题。四、板书设计第三节 开花与结果花丝雄蕊花药(花粉)花 传粉柱头雌蕊 花柱 子房壁果皮 子房 胚珠种子 果实五、课后反思: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叶片的基本结构。2.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3.说明导管是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通道。4.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练习用徒手切片法制作临时切片;明确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叶片的基本结构。2.蒸腾作用的意义。难点:练习徒手切片,认识叶片的结构。三、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资料: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 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所示: 生长期中总吸水量204228 g100%作为组成成分的水1872 g0.29%维持生理过程的水250 g0.12%?2010 g98.96% 展示以上资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产生疑问自己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水呢?吸收的水分中大约99的水哪里去了?水是从哪儿散失的?等等。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联想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的。(二)讲授新课1.叶片的结构教师设疑:叶片有什么样的结构呢?学生练习徒手切片教师演示和讲解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的方法和步骤。学生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和永久切片,参照教材112页图3-29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总结叶片的结构。教师设疑:叶片横切面上、下边缘的细胞有什么特点?学生以龙葵叶为材料观察表皮细胞和气孔。观察教材第112页图3-29和图3-30,认识气孔。2.气孔的结构和开闭机制教师设疑:气孔是怎样工作的呢?播放气孔开闭的动画。用气球演示 保卫细胞形状的变化。学生根据动画和演示,结合阅读教材,认同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的控制。3.蒸腾作用的概念教师讲述: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画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对保卫细胞及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学生绘制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图。4.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教师讲述:从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上看到,茎中有一条条被染红的线,其实是由管状细胞连接形成的导管。在植物的根、茎和叶中都有导管,水分就是沿着导管从根到茎,最后运输到叶,大部分有气孔散失了。学生观察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找到被染色的部分。学生总结: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5.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师提问: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需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这些水分的散失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学生分析资料,总结:水分散失会吸收热量,能给植物的叶片降温。同时也能促进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测量不同环境湿度的结果。学生交流课前分组测量结果,总结。教师播放1998年长江洪水的录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人类怎样做才能避免这样的灾难?学生讨论总结:人类过度开发森林,造成水土流失,是引发洪水的重要原因。我们要积极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人类要爱护环境,爱护森林。(三)巩固练习1植物根尖吸收的水分大部分:( )A用于光合作用 B用于呼吸作用 C用于蒸腾作用 D从根直接回到土壤中2在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时,正确的切叶方法是 ( )A缓慢地切下 B迅速地一次切割 C迅速地来回拉切 D缓慢地来回切拉3移栽植物,最好在阴天或傍晚,还要去掉部分枝和叶片,这样做与下列哪种生理过程的关系最大?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输导作用4、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但大多数植物叶片上表皮的气孔比下表皮的少,其意义是( )A.上表皮气孔少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B.下表皮气孔多可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C.下表皮气孔多有利于光合作用 D.上表皮气孔少可以减少氧气的散失(四)归纳小结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由茎运输到叶,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保护绿色植物。(五)布置作业:完成114页练习1-4题。四、板书设计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叶片的结构叶肉叶片 叶脉表皮 保卫细胞表皮细胞二、蒸腾作用三、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根茎叶脉气孔四、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五、课后反思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2、训练学生尝试设计实验的技能,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3、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感受探究带来的快乐; 2、初步学会合作交流,树立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 3、探讨对实验的改进,对实验进行反思,达到对思维品质的升华4、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及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2)光合作用的条件。难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三、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是这样,动物也是如此,绿色植物每天也需要一定的营养,那么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消耗的大量有机物是从哪来的呢?它是通过绿色植物生产出来的,这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我们今天就用实验来探究一下,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二)讲授新课教师演示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出示问题。1.为什么要选用健壮的天竺葵做为实验材料?2.为什么把天竺葵在实验前放黑暗处一昼夜?3.只将完整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4.酒精有何作用?5.为什么把叶片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热?6.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是来鉴定什么成份?其结果说明什么?结合教材和演示实验,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归纳概括实验步骤:取材暗处理叶片部分遮光光照取叶片酒精脱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清水冲洗。小组讨论,回答问题:1.健壮的天竺葵生长旺盛,可以制造更多的有机物,使得实验效果明显。2.消耗叶内贮存的有机物,否则不知淀粉是实验中制造出来的,还是叶内原来就有的。3.使遮光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4.酒精是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起到脱色作用。5.把叶片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热,是因酒精的沸点比水低,如果直接放在火上加热,不仅酒精蒸发得太快,造成浪费,而且溶解叶绿素的效果也不太好,尤其是易引燃酒精发生危险。6.碘液遇淀粉可变成蓝色,故可用碘液来鉴定叶片是否生成有机物淀粉。结果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而遮光部分未变蓝色,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学生互相补充,完善答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补充。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结论1.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结论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18-P119,找出光合作用概念,并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描述。学生阅读、总结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教师播放光合作用的课件,加以解释各个过程通过实验及概念的认识,让学生发表看法,说出光合作用的意义。学生观看,思索,进一步理解概念。学生联系实验与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2.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3.能量转换站。 4.空气净化器。(三)巩固练习课堂练习(四)归纳小结1.描述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谈收获与体会。2.对于本实验步骤的设计你还有哪些建议?3.教师引领学生再一次审视实验题目,体会光合作用的三个重要因素绿叶、光、有机物。(五)布置作业:完成120页练习1-4题。四、板书设计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光合作用实验步骤:取材暗处理叶片部分遮光光照取叶片酒精脱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清水冲洗2.结论:(1)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二、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2.意义:(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2)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五、课后反思: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即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公式。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三、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生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只有有机物?(二)讲授新课1.光合作用的原料想一想,议一议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121页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并让学生思考:a.海尔蒙特对柳树苗的生长作出了怎样的解释?b.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什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思考并得出:绿色植物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后来证实,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学生阅读教材122页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并结合图3-33。之后教师提出问题:a.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b.光作用的原料是什么?学生观看实验,并讨论问题最终得出: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明确:二氧化碳、水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吗?2.光合作用的产物向学生课件展示演示实验(金鱼藻释放氧气),并进行说明,之后出示问题进行讨论: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示氧气具有助燃作用)明确讨论得出:氧气。教师说明: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释放的氧气,立刻重新燃烧起来。这是氧气助燃的特性。这个实验如果在黑暗中进行,则看不到这一现象。说明金鱼藻只有在阳光底下才能产生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还有氧气。3.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124页,并结合图3-34回答问题:光合作作用的实质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学生明确: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谁转换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能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给学生2分钟时间,用自己的方式当堂记忆光合作用的实质。4.技能训练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照。因此,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图3-35)。5.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分析实验结果:金鱼藻的实验中,试管离白炽灯的距离不同,产生的气泡个数也不同,观察数据请分析:试管与灯的距离cm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1060202530104051.光源与金鱼藻的距离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距离越远,气泡越少,距离越近,气泡越多。结论:光源越强,光合作用越强。2.如果这个实验在黑暗中进行,你能预测结果吗?没有气泡产生(三)巩固练习练习册(四)归纳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完成126页练习1-4题。四、板书设计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光合作用的原料:1、光合作用利用水作为原料。2、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二、光合作用的产物:1、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三、光合作用的过程1、概念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能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3、光合作用的实质(1)物质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2)能量转化: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4、意义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相对平衡。5、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种植、间种、套种、轮种等五、课后反思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和意义。2.说明呼吸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种子呼吸作用现象”的分析;呼吸作用概念的总结。难点:呼吸作用的概念的归纳、总结。三、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忆前面学习过的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氧其中,产生的氧气供植物体本身和供其他生物利用,而其产生的有机物有何作用?可适当提示学生回忆什么是有机物。学生回忆光合作用的过程。(二)讲授新课1.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实验一、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能量。实验二、有机物分解时产生二氧化碳。实验三、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氧参与。比较三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总结:实验一、二、三分别证明了什么?联系我们人类,想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广东省顺德区大良镇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考勤忘记打卡管理办法
- 联盟院校动态管理办法
- 航空货运舱位管理办法
- 船舶燃气使用管理办法
- 艺术培训收费管理办法
- 节能机构评审管理办法
- 芒市城区河道管理办法
- 苏州全球商旅管理办法
- 苏州新区礼金管理办法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2024年中、小学《美术》教师资格招聘基础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8.3.2《营造清朗空间》课件
- 2025拖车租赁协议
- 甜品制作基础知识点
- 2025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 2025
- 钳工(中级) 课件项目7-10 液压传动机构的装配与调试-机械设备保养与维修
- 食堂费用开支审计方案(3篇)
- 小岗位大作用班会课件
- 认证产品一致性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