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小城三月中隐现的萧红形象摘要: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的文学创作活动和普通人的白日梦非常相近,同样都是在幻想的世界里实现种种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他把作家分为“像古代抒情诗人和悲剧作家那样收集现成材料的作家”和“用自己的经历为素材进行创作的作家”,并且认为后者的白日梦特征更为明显。基于这种思想,我们看萧红的著名短篇小城三月就不难发现,作家的形象在作品中总是不自觉地显现。 关键词:小城三月;弗洛伊德;白日梦;萧红;隐现 文艺心理学,是20世纪出现的最有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弗洛伊德作为创始人,他的精神分析学文艺理论更是经久不衰。其中最著名的观点是:艺术家的文学创作活动和普通人的白日梦非常相近,同样都是在幻想的世界里实现种种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他把作家分为“像古代抒情诗人和悲剧作家那样收集现成材料的作家”和“用自己的经历为素材进行创作的作家”1,并且认为后者的白日梦特征更为明显。作家通过自我观察,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角色创作,将“他自己精神生活中冲突的思想在几个主角身上得到体现”2。基于这种思想,我们来看萧红的著名短篇小城三月就不难发现,她的形象在作品中总是不自觉地显现。她的希冀、她的悲凉以及彼此之间的纠结,造就了一个深刻而伟大的女作家。 一、叙述者“我”与萧红 小城三月写于1941年,此时作者已年近三十。而叙述者“我”的年龄则是通过翠姨来体现的:“翠姨还有一个妹妹,她的妹妹小她两岁,大概是十七八岁,那么翠姨也就是十八九岁了外祖父家里没有像我一般大的女孩子陪我玩儿,所以每当我去,外祖母总是把翠姨喊来陪我。”3由此可见,作者选取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娘作为叙述者。这个小姑娘是单纯而快乐的,她眼中的春天是“日子一寸一寸都有意思”4。她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样,关注别人的“衣服怎样穿,穿什么样的颜色,穿什么样的料子”5,当翠姨妹妹买的绒线鞋上的毛球掉下来时,她觉得“很好玩的,好像一颗大红枣被系到脚上去了”6。对于翠姨与哥哥的恋情,“我”全然不知,“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听些,那是因为她的年龄稍稍比我们大些,当然在理解上,比我们更接近一些哥哥的了。哥哥对翠姨比我们稍稍地客气一点。他对翠姨说话的时候,总是是的是的的,而和我们说话则对啦对啦。这显然以为翠姨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7。这时的“我”已经读书了,由于家庭环境宽松,男孩女孩之间没有那么严格的“男女授受不亲”的约束,因此对待翠姨与哥哥关系的变化也没有丝毫的察觉,只是单纯地认为是主客的原因罢了。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选取一个小姑娘的眼睛来看世界呢?1941年萧红已在香港避乱多时,这时的她经历过颠簸流离,爱人伤害,疾病缠身,再嫁悲剧。可以说,她已尝尽了人生的苦楚。30岁,本应是从青涩的青年向稳重的中年过渡的年龄,但她的心理年龄却早已超过了“知天命”的阶段。寂寞与欢闹并不是一对反义词,因为有种寂寞不会随着欢闹而消失,反而会突显得更加强烈。正如文中写道“我”家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玩乐器,曲调非常欢快,近似胡闹,但是“在这么欢快的调子里边,大家都有点伤心,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还笑”8。只有寂寞感深入骨髓的人才能体验出欢乐与幸福的转瞬即逝,才能写出如此辛酸的句子。萧红的一生虽然遇到过真正爱她、疼她的人,却没有遇到真正懂她的人。而爱她的人又离开得那么匆忙。无处倾诉,寂寞感整整折磨了她一生。小城三月中“我”的快乐与单纯,众多兄弟姐妹在一起玩音乐、看花灯的景象,继母的贤淑,尤其是父亲一改在其他作品中的严厉与苛刻,让母亲穿高跟鞋,让家里的孩子们去哈尔滨上学,“兄弟姐妹一律相待”9的开明与仁慈,无不营造出一种温馨又其乐融融的景象。这种景象不能说不是萧红对自己寂寞感的补偿。因为没有,所以渴望。 因此这个叙述者“我”代表的是萧红永远无法实现的希望,灌注了她对幸福的所有幻想。现实生活中十八九岁的萧红经历了祖父的去世、家道的中落、出走北平,远没有“我”幸福。但是在她生活的点滴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那不甘被压抑的单纯又快乐的“我”。比如二萧在初到上海与鲁迅先生的互相通信中,萧红嫌“夫人”“女士”的称呼有“布尔乔亚”气,于是就在下次回信中专门向鲁迅先生抗议,她的这种稚气与率真使鲁迅先生感到分外亲切,由此极力帮助他们在上海扎下了脚跟,还留下了那张著名的二萧合影。平时并不吸烟斗的萧红,看见道具盒里有只烟斗,便好奇地咬在嘴里,留下了她活泼天真的见证。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叙述者“我”是那个纯真、快乐的萧红。而那接连而来的困厄,使这个晶莹的杯子里装满了苦水,欲说还休的痛苦塑造了翠姨,也塑造了另一个萧红。 二、翠姨与萧红 翠姨的故事是全文的中心。翠姨的原型是萧红的继母的继母所带来的女儿,也就是萧红的开姨。开姨英年早逝,死于肺结核。她与萧红的关系也是很好的。10但这并不影响萧红将自己的灵魂附体在翠姨的身上。因为她所讲的不仅仅是她身边发生过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想表达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慨叹,对年华易逝的惋惜。而那种彻头彻尾的悲凉与孤寂,正是萧红的灵魂。如果文中翠姨的情感和遭遇都是真实的,那么萧红在此就表达了一种认同,借翠姨之事表达自身的苍凉感;如果文中有虚构的部分,就更说明了萧红想自我表达的渴望。因此,我们将翠姨的性格特征大体归为以下几点来分析: 首先,敏感的翠姨。翠姨是继母的继母的女儿,而且是“外祖母原来在另外一家所生的女儿”11。自幼没有父亲,母亲改嫁,在别人的异样的眼光中长大。这样的孩子总会比别人的孩子更加敏感,寄人篱下的感觉又使其内心充满了自卑。“她自己一天把这个背了不知有多少遍,她记得清清楚楚。”12翠姨带我在大雪的天气中到处奔走买绒线鞋,最终没有买到,于是“深深地看到我的眼睛里,说:我的命,不会好的。”13。在这里,翠姨因为一件小事而敏感地体察到了自己的命运注定是个悲剧。而正是在翠姨的悲剧中,“我”体会到了自己命运的不幸以及这种被注定的命运的不可控制,因此“我很想装出大人的样子,来安慰她,但是没有等到找出什么适当的话来,泪便流出来了”14。 其次,是隐忍的翠姨。萧红本身是一个坚强且倔强的人,她能为上学离家出走,遭遇了那么多艰难困苦都没有把她打倒。但是她的弱点就在于对萧军情感上的过度依赖。而萧军又偏偏是不能让她在情感上依赖的人,因此萧红屡屡受到伤害。面对这种伤害,萧红的选择是“泪到眼边流回去,流着回去浸食我的心吧!”15她没有选择离开亦没有选择发泄,只是默默地承受,一次又一次地期待萧军的回心转意。在翠姨这里,她闭合着嘴唇,像是有什么要说而一时说不出来似的。大家打完网球,都各忙各的去了,只有她一个人站在短篱前,痴痴地望着哈尔滨的市影。当她生病后,大家都关切地问她病因时,她也是摇着头什么也不说。翠姨仿佛把一切心事都吞到肚子里去,独自体会其中的酸苦。她无人倾诉,没人能承担起她的信任,因为秘密就是她的全部;她也不想倾诉,只是默默地忍受命运的摆布,直到赔上了她的爱情和性命。 再次,任性的翠姨。任性也是萧红在翠姨身上的投射。本来,任性往往出现在小孩子身上,是人幼稚和不成熟的表现,但是萧红的任性从出走北平到嫁给端木,仿佛贯穿了她的一生,并因此加速了她悲剧命运的发展。然而我认为,萧红的任性不是不成熟,而是一种过度的自我保护。由于外界不能给予安全感,所以只能寻求自身,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因此翠姨的任性代表的是萧红的任性,正如她嫁给端木后非但没有找到被保护的安全感,反而要在各个方面“保护”端木,但仍是坚持与他走到了最后。正如翠姨,为了不与那个矮男人结婚,宁肯企盼快死,并将这死视为快乐。“我要是过去,他们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这个脾气把我折磨到今天了”16这段翠姨在弥留之际说的话倒不妨看为是萧红对自己命运悲剧的内因总结。 最后,被爱情伤害的翠姨。翠姨与哥哥朦胧的爱情不同于以往作品中的类似题材,他们之间没有封建伦理制度的限制,没有阶级层次的鸿沟,甚至母亲在知道了他俩的事后还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意出嫁,那也是可以的,假如他们对我说。”17可见翠姨与哥哥的爱情悲剧完全是内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翠姨的隐忍和自卑。她认为哥哥也是看不起她寡妇女儿的身份的。她又与别人定了婚,因此她唯一的选择就是拼命地糟蹋自己的身体,但求早死。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此话不假。翠姨的性格决定了她不可能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奋起反抗,如娜拉一样。何况娜拉走后又怎样,她爱的人根本扛不起爱的重量:在翠姨病入膏肓时,母亲有意让哥哥去看望她,在病榻上,一向沉静的翠姨突然抓住哥哥的手大声地哭起来。这是翠姨最后的挣扎,也是她隐忍多时的爆发,亦可看成是对哥哥的一种求助“好像要把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18。但是“哥哥没有准备,就很害怕他不知道现在应该是保护翠姨的地位,还是保护自己的地位”19。在翠姨苦笑着向他说完遗言时,哥哥却茫然地不知道说什么好,显然哥哥是听懂了,但是不知如何选择。也许哥哥是爱翠姨的,但是没有翠姨爱得深,爱得多。翠姨的性格与爱的不平衡是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这正如萧红与萧军的爱情悲剧一样。 综上所述,翠姨就是另一个敏感、隐忍、任性、被爱情伤害的萧红。 三、两个萧红的重合 虽然叙述者“我”和翠姨代表着两个完全不同的萧红,但是在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两个形象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她们有时候会重合到一起,呈现出一种欢快中透着沧桑、希望中充满无望的“萧红性格”。这种旋律便是萧红作品区别于张爱玲作品的最大表现。同样是沧桑感,张爱玲是对希望的嘲笑,是从心底就否定的;而萧红却是对希望的无奈,是盼而不得的。因此萧红的作品总是让人感到淡淡的、难以言状的悲伤。 在小城三月中,开头部分的景色描写是欢快的,有新生的种子,满天的杨花,还有咩咩叫的羊,绕树飞的乌鸦但是,在这美好的景色中,“我”忽然感到了一种忧伤“冰块顶着冰块,苦闷地又奔放地向下流”20。这种情绪的转变没有丝毫的预兆,仿佛不是突然才发生的,而是一直都有,不小心显露了出来。同样还有“我”同家里人一起玩儿乐器时,大家玩得忘乎所以,“好像有意要毁坏了那风琴,而想把那风琴撕裂了一般”21。这个“撕”字的运用很突兀,一下子就破坏了大家尽兴欢乐的气氛,使本来看上去幸福快乐的场景突然变得如同死前的狂欢,让人觉得“我”所传达出来的感受不仅仅是欢乐了,这欢乐中夹杂着一丝凉意。在文章的末尾,“我”又讲到了春天,而这时“我”眼中的春天已经不像开头那般了,面对灿烂繁华的春景,“我”想到的是“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如此看来,单纯的“我”的心里也拥有了如翠姨般的忧伤。 “我”与翠姨都是萧红,但都不是全部的萧红。至此,一个矛盾而又让人怜惜的萧红形象才终于得以显现。 注释: 12 奥地利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伍蠡甫主编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43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告文案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承包商安全知识培训题集及答案
- 2025年通信专业招聘笔试高频题库
- 2025年安徽安全员实操题库
- 2025年县级档案馆招聘面试题库大全
- 学前班bpmf教学课件
- 2025年宠物店店长面试模拟题集锦
- 2025年消防干部招录笔试模拟试卷解析
- 课件《两小儿辩日》
- 2025年江苏选调生笔试模拟试卷
-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课件
- DB65-T 4773-2024 生物安全实验室消毒技术指南
- 成人体外膜氧合辅助期间感染防控专家共识2024版
- 2024年河北石家庄市井陉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益性岗位招聘10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优化方案语文必修上册
- 云南省大中型水电站情况表
-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方案
- 高中历史知识竞赛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DL-T 5117-2021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PDF解密
- 铁路专用线设计规范(试行)(TB 10638-2019)
- 国家药政法规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