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一 单选题单选题 1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A 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 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 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 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 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B A 客观事实 B 价值判断 C 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 D 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 3 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 C A 研究对象或现象 是什么 的问题 B 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 C 研究对象或现象 应该是什么 的问题 D 研究如何规范的问题 4 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D A 相对稀缺性 B 绝对稀缺性 C 普遍稀缺性 D 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5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 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B A 需求弹性 B 资源的稀缺性 C 机会成本 D 边际生产力 6 马克思认为 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 体现为 B A 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B 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C 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D 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7 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 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 件是 C A 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 B 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 C 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D 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 8 衡量 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D A 就业率 B 失业率 C 劳动力供给弹性 D 劳动力参与率 9 一般来说 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D A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B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 D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10 在市场经济中 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 A A 劳动者家庭或个人 B 政府或公共部门 C 行业工会 D 企业或雇主 11 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B A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 B 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C 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 凸向原点 D 即使主体偏好不同 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 12 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 正确的是 B A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即为市场最低工资标准 B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因家庭而异 C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互补关系 D 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呈斜线分布 13 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 随着工资率提高 劳动供 给会减少 原因是 A A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B 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 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 D 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 14 下列最能准确体现 劳动力供给 含义的是 D A 中国具有 13 亿以上人口 B 张三家里 18 岁以上成员有 3 人 C 李四今年大学毕业 正在寻找工作 D 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 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 1 万元 年 15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 A A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B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 C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 D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 16 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 D A 劳动投入的数量 B 资本投入的数量 C 科技投入的数量 D 劳动与资本要素的价格 17 如果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 劳动力需求量始终为固定不变 则劳动力需求 B A 缺乏弹性 B 无弹性 C 为单位弹性 D 富有弹性 18 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 l 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 C A 无弹性 B 无限弹性 C 富有弹性 D 缺乏弹性 19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 A A 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减少 B 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 C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 劳动力需求始终减少 D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 劳动力需求始终增加 20 企业经营中的 长期 的含义是 D A 仅资本投入可变 B 劳动投入可变 资本投入不可变 C 其他因素不变仅有劳动投入可变 D 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21 如果两类劳动力存在总互补关系 则这两类劳动力需求的 C A 自身需求弹性为负值 B 自身需求弹性为正值 C 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 D 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 22 反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是 B A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 B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C 劳动力供给的自身工资弹性 D 劳动力供给的交叉弹性 23 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 蛛网不稳定条件 是指 B 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 24 下列哪种情况劳动力资源能实现最优分配 A A 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的时候 B 当劳动力市场偏离均衡的时候 C 当生产效率高的行业向生产效率低的行业转移劳动力时 D 当不同行业出现不同的工资率时 25 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 收敛型蛛网 模型成立的条件是 A 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 26 在动态均衡模型中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所形成的蛛网模型 是 B A 收敛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 D 直线型 27 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 B A 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 B 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力量相当或稳定的状态 C 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 D 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 28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 将导致 A A 充分就业 B 劳动力供给过剩 C 劳动力供给不足 D 劳动力需求不足 29 在动态均衡模型中 收敛型蛛网 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 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 30 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D A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 B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C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销人力资本存量 D 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 31 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 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B A 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 B 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 C 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 D 培训教材费用 32 在劳动力市场上 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最优分配的做法是 B A 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B 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C 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 D 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 33 下列属于企业雇用成本中直接成本的是 C A 企业员工的年度工资总额 B 企业员工的年度奖金 C 招聘员工的广告费用 D 参与雇用人员的工资 34 企业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所花费成本的补偿方式是 B A 由受训员工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 B 由企业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 C 用低于员工的 VMP 水平支付员工工资 D 用高于员工的 VMP 水平支付员工工资 35 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是指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 C A 大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 B 小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 C 等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 D 等于银行利息时的折现率 36 根据人力资本预期投资净现值计算公式 下列因素中影响净现值的是 B A 投资的方式 B 投资的期限 C 投资的客体 D 投资的主体 37 在下列企业提供的培训中 属于一般培训的是 D A 生产知识培训 B 产品知识培训 C 专业技能培训 D 普通话培训 38 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C A 劳动数量的增加 B 劳动时间的延长 C 劳动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 D 劳动条件的改善 39 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C A 机械化 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 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 C 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 产品 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40 下列选项中 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 D A 带薪休假 B 免费工作午餐 C 折价优惠商品 D 失业保险 二二 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1 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点 具体表现为 ABCDE A 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的 B 劳动力形成周期长 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 16 年 C 劳动力不能储存 D 必须保证劳动力维持生命的最起码的收入或物质生活条件 E 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 2 劳动力的特点主要有 ABD A 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 B 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特征 C 劳动力可以储存并转移 D 劳动力具有能动性作用 E 劳动力的形成周期较短 一般为 1 年 3 一般来说 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主要有 ABCDE A 宏观经济状况 B 人口性别构成 C 家庭的和谐程度 D 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 E 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完善程度 4 等成本线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 其斜率 CDE A 等于零 B 为正值 C 为负值 D 等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E 取决于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价格 5 对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 的正确理解有 ACD A 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减少 B 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C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仅由工资率的变动 引起的 D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E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6 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为 ABCD A 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 B 产品的需求弹性 C 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 D 资本的供给弹性 E 劳动力供给弹性 7 劳动力市场的一般性属性有 ABCD A 通过对立的两个主体 劳动者个体与企业之间的交换行为形成新的 生产力 B 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 C 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形成劳动力的市场价值 工资 D 通过交换实现了高效的生产要素的结合 E 通过劳动力市场调节了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8 对于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 理解正确的有 AC A 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 B 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持续变动中的状态 C 揭示经济变量之间实现均衡的条件和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分析方法 D 揭示经济变量之间不稳定关系的分析方法 E 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均衡 9 当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率和就业量的波动趋于均衡点时 应具备的条件有 AD 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 劳动力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陡峭 E 劳动力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更为平缓 10 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 雇用调整对策的具体形式 有 DE A 存货调整 B 商品数量调整 C 商品价格调整 D 变更劳动关系调整 E 劳动投入量调整 11 用净现值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正确的做法有 BCE A 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与成本直接比较 B 把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和成本按一定折现率折现后比较 C 当净现值为正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 D 当净现值为负时说明投资决策在经济上合理 E 当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现值大于投资成本现值时说明投资决策 在经济上合理 12 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主要有 ABCD A 普通教育 B 职业技术培训 C 健康保健 D 劳动力流动 E 增加设备 13 人力资本的特点主要有 ABCDE A 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 B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风险性 C 人力资本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持久性的收入 D 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并积累的 E 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创造性 14 劳动经济学家把引起补偿性工资差别的非工资性因素归纳为 ABC A 恶劣的劳动条件与伤害危险 B 职业的社会声望与社会评价 C 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 D 劳动的时间长度 E 劳动的数量与质量 15 下列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中 属于福利种类的有 ACD A 失业保险 B 加班工资 C 带薪休假 D 免费工作餐 E 年终奖 16 企业采取延期支付的形式支付福利具有的优势有 BCDE A 有利于减少企业在福利上的支出 B 有利于企业获得稳定的生产经营外部条件 C 延期支付的灵活多样可以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 D 有利于企业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 E 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在免税的基础上获得积累 17 在集体谈判决定工资模型中 确定双方坚持点的主要因素有 ABCDE A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求状况 B 经济的景气程度 C 企业货币工资的支付能力 D 其他工会组织的集体谈判结果的影响效应 E 双方的谈判技巧 18 在劳动力市场中 卖方垄断的范围和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 ABCD A 工人的组织程度 B 工会的组织规模 C 工会的财政状况 D 以往惯例 E 企业的支付能力 19 解决摩擦性失业的方法有 ADE A 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情报工作 B 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 C 增加就业机会 D 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 E 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 20 有关充分就业的描述 正确的有 ACDE A 凡是接受市场工资率愿意就业的人均能实现就业 B 充分就业的实现 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 C 摩擦性失业及其他类型的自然失业与充分就业并行不悖 D 充分就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E 充分就业是一个理想状态 三 判断三 判断 1 人力资源在社会中总是创造财富的 错 2 劳动力资源仅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这一方面 错 3 个人在劳动力供给中 资源约束条件是不一定的 错 4 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对 5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 劳动力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都是现行市场工 资率的制定者 错 6 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 意味着企业的雇工数量对工资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较低 错 7 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一定以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为必要的前提 条件 错 8 影响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 错 四 名词解释 1 劳动力参与率 是经济活动人口 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占劳动年龄人口 的比率 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 2 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 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3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 连续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 但 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也称之为边际报酬递减 规律 4 洛伦茨曲线 也译为 劳伦兹曲线 就是 在一个总体 国家 地区 内 以 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 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 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5 基尼系数 是 1943 年美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 赫希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 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基尼系数是比例数值 在 0 和 1 之间 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6 摩擦性失业 一般指在较短时间内 人们由于各种原因 诸如怀孕和工 作上的变更等而失去工作 包括由于季节性因素造成的失业 7 周期性失业 劳动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非自愿失业 它表现为实际 的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8 菲利普斯曲线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 通货膨 胀率高时 失业率低 通货膨胀率低时 失业率高 9 扩张性货币政策 是货币政策的一种 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 激总需求 在这种政策下 取得信贷更为容易 利息率会降低 因此 当总需 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 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五五 简答简答 1 劳动力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答 劳动力有三层含义 人的劳动能力 有劳动能力的人 一个国家或 地区内全部从事和要求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通常叫做社会劳动力 劳动力的 本质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之内的 是活的人体中的一 种能力 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 劳动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和劳动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劳动力的主要特征 其一 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 其二 劳 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征 其三 劳动 力在劳动过程中起着能动性的作用 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其一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 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 是相对的稀缺性 其二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 对的属性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 从而使劳动资 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其三 在市场经济中 劳动资源稀缺性的 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 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2 怎样理解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劳动者在工资率变化的条件下的最佳选 择是什么 答 相对价格提高的物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 价格提高的物品必然 增加其供给 这就是替代效应 工资率的提高 不仅使个人的收入得到增加 与此同时闲暇和劳动时间的效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个变化就是收入效应 一般情况下 纯收入效应使闲暇增加 劳动时间减少 工资率的变化同时带来 两种效应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工资率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的最终 影响完全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 由于工资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 入效应 所以随工资率的提高 主体选择了增加劳动力供给时间 由此推论 如果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那么随工资率的提高 劳动力供给时间反而减少 了 3 简述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属性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答 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属性是 第一 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换行为 使劳动力与非劳动生产要素实现具 体的结合 使在可能性上是生产要素的劳动力与其他非劳动生产要素变成现实 的生产要素 形成了新的生产力 因此 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 提条件 第二 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 使交换双方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使用 价值 实现各自的效用 在交换的过程之中 各方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 进行 经济计量 能够使双方接受交换的结果 因而其交换只能是一种等价交换 第三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 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 工资 第四 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 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 合 是一种具有最高效率 最低费用的最经济的形式 效率原则是产生劳动力 市场的自然基础之一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 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 劳动力资源就能达 到最有效率的分配 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 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 高水平 2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不存在任何职业的 行业的和地区的 工资差别 3 使经济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4 简要说明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各自的适用范围 答 计件工资 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 作业量 和计件工资率计算 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 其计算公式是 货币工资 计件工资率 计件单价 X 合格产品数量 计件工资以劳动的结果为计量工资的基础 它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 限性 其适用范围主要是 1 产品数量 质量可以准确计算检验 并能以此 反映工人的劳动量的产品的生产行业和企业 2 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主要地取决 于工人的勤奋和努力 3 品种比较单一且大批量生产的生产行业和企业 等等 计时工资 是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 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 与工作时间 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 计时工资的适用范围主要是下述部门和人员 1 产品数量标准不易精确确定 产品 服务 数量难以度量的行业和职 业 2 机械化 自动化程度较高 劳动作业速度及劳动结果不是主要地由 个人决定 而是取决于机械性能的产品的生产行业和企业 3 产品质量重于数量 质量要求严格且要求工人个人素质高的产品的 生产行业 4 产品 经营项目和生产条件多变且便于监督控制的企业 等等 5 简述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 答 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 是指某种产品市场只有一个唯一的产品供 给者 厂商出售的商品或服务没有近似的替代品 所以 垄断的企业就近似于 一个行业 在垄断的条件下 对垄断企业产品的需求 也就等于对这一行业产 品的需求 因此 垄断的企业是价格的决定者 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 倾斜的 其斜率为负值 这样就使得垄断企业增加产品销售量所得到的边际收 益 低于产品的平均收益 即低于产品的价格 由于垄断的企业在每种工资水平下雇用的劳动力 均比完全竞争的企 业少 所以 产品市场的垄断对经济的第一个影响是垄断行业减少社会的就业 和生产 垄断对经济的第二个影响是造成劳动力的不合理分配 它使劳动力从 生产率高的行业或职业岗位 流向低生产率的行业或职业岗位 6 简述就业总量决定的基本原理 答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就业总规模决定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 关系 所谓总供给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 算的货币价值总量 总供给来源于国民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连续不断地经常性 生产 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看 它取决于用于生产的各类生产要素投入的总规 模 即劳动 土地 资本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投入的总规模 从收入分配看 它是 一定时期内要素投入而获得的收入总和 生产要素的报酬收入中 一部分用于 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 余下的部分用于储蓄 因此 总供给也等于消费与 储蓄的总和 所谓总需求 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 这里 假设不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那么 总需求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 和投资品的需求 当经济社会的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 一般称 为有效需求 亦称均衡国民收入 因而 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 或者更准确地说 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7 什么是摩擦性失业 造成摩擦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如何缓解 答 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之间所产生的 时间滞差 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问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 被称为摩擦性失 业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 失业者缺乏有关就业岗位完整的 准确的信 息 企业缺乏求职者完整的 准确的信息 2 失业者缺乏迅速流动的条件 3 不能迅速地找到适合本人的职业 4 信息成本和流动成本障碍 等等 由于摩擦性失业不是由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结构失衡所造成的 故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 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情报工作 提高劳动力市场效 率 降低信息和流动成本 缩短寻找工作所花费的时间等等 就可使此类失业 得到缓和 8 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有什么意义 答 揭示物价水平的变动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通常被称为菲利普斯 关系 W 菲利普斯 1958 年发表一篇题为 1861 1957 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 变动之间的关系 的论文 提出了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交替换位关系 的曲线 该曲线以发现者命名 故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的意义主要是 第一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 此消彼长的交替关 系 第二 当通货膨胀率为零时 社会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 的失业 可以将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定义为正常失业率或自然失业率 第三 菲利普斯曲线含有重大的政策选择意义 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 可 以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进行选择 使二者处在某种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9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如何实行 工资指导线制度 答 工资指导线制度是在市场体制下 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及其水 平 调节工资分配关系 指导工资增长和企业工资分配的制度 政府在工资的 宏观调控方面 总的原则是实施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 平 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同时在工资的调控上由总量控制向水平 控制转变 在工资的形成上 实行市场机制调节 经济效益决定 民主协商分 配 政府监控指导的工资调控体系 市场机制对工资分配起基础性作用 劳动 力市场供求规律形成的市场均衡工资率 决定了工资必须围绕劳动力价值波动 工资过高会侵害其他生产要素特别是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 工资过低 会 侵害劳动力所有者 的利益 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甚至无法维持经营 在上述调 控体系中 以工资指导线为主线 以劳动力市场价位为基础 以政府指导下的 工资民主协商为主要的工资形成方式 10 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答 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雇主需要多少 劳动力 是由市场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引起的 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是因为社会对物质产品和服务有所需求 11 劳动力供求关系有哪几种类型 各自的表现形式有什么 答 1 供大于求 表现为劳动力过剩 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 2 供小于求 表现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缺乏劳动力 企业和社会扩大生产 时难以找到充足的求职人员 3 供求均衡 表现为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与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达到均 衡 12 劳动力流动的规律有哪些 答 1 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 2 第一 第二产业劳 动力向第三产业劳动力流动 3 体力劳动力向脑力劳动力流动 4 农村 劳动力向城市劳动力流动 5 经济落后地区或国家的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 或国家流动 六六 论述论述 1 论述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 答 1 宏观因素 第一 宏观经济状况 第二 社会经济政策 第三 劳动 适龄人口规模 第四 国家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工资率 差距 第五 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2 与个人或家庭参与劳动决策直接相关的因素 第一 性别 第二 工 资政策和工资关系 第三 工资水平 第四 个人非劳动收入 第五 居民家 庭生产率的变化 2 论述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答 1 影响宏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第一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 国 民收入分配的比例 第三 社会劳动生产率 第四 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 第 五 政府政策的调节 第六 物价变动 第七 员工生活费用及水平 2 影响微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第一 经济效益 第二 劳动力配置 第三 工资分配形式 第四 劳动差别 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共享电动车服务质量评估与监控方案
- 一、气瓶安全监察规程3
- 《离婚协议书起草及签署法律风险防范策略》
- 租赁居间协议范本适用于体育场馆租赁
- 离婚双方宅基地房屋分割及共有权变更协议书
- 砂石船运输合同范本(含船舶燃油消耗及节约)
- 离婚后子女教育金及生活费用共同承担协议
- 跨国科技公司内部股东股权置换及业务拓展协议
- 离职员工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归属及保护合同
- 2025年实验室检验常见问题解析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主播岗位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 老年综合评估各种表格
- 2025至2030中国牙科手机消耗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NBT 11551-2024 煤矿巷道TBM法施工及验收标准
- 口腔瓷贴面诊疗沟通指南
- 山东安全管理人员大考试题库
- 2025-2030冲牙器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70华诞主题班会课件
-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下)DB62T3055-2020
- 商品赠品协议书范本
- 工伤事故赔偿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