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 (6).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 (6).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 (6).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 (6).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河颂教学设计南漳县东巩镇东巩初级中学 张雪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3、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三)情感目标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体味诗歌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分别从地图上和配乐的黄河动态视频里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教师活动预设】先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黄河,然后播放黄河船夫曲音乐,让学生通过看动态中的黄河,感受黄河气势磅礴的美,由此引入黄河颂:这就是黄河,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沧桑,它与它的人民一起经历过抗战与苦难。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就以它磅礴的力量,激励它的儿女奔赴抗战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面对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听钢琴曲,感受壮美,跟随老师的介绍进入课题。【设计意图】充满激情的音乐很容易调动课堂的气氛,让学生一开始就能够沉浸在壮美的气氛中,有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和开阔的境界。【教学环节二】 走进作者【教师活动预设】了解作者光未然、冼星海及黄河大合唱乐章名。【学生活动预设】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诗也是非常的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最后唱过大江南北,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了解作者,自己去感受那个时代,有利于把握诗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环节三】 听录音体会诗歌的内容,把握作品的情感。【教师活动预设】播放诗歌朗诵录音,请学生体会把握诗的内容,在录音中体会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活动预设】 认真听朗读录音,把握诗情。【设计意图】听、读结合,训练朗读,通过读来把握诗情。【教学环节四】学习课文理清结构【教师活动预设】1、思考朗诵词有什么作用?2、歌词部分哪些诗句集中表现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而哪些诗句又集中的赞颂了黄河?3、在主体部分,三个“啊,黄河”作者分别是从哪几个角度对黄河进行赞颂的?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4、作者写黄河颂不仅为了赞颂黄河,还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设计意图】由整体到部分地理清诗歌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的伟大精神。【教学环节五】 学生合作小组PK读;师生合作读。【教师活动预设】学生寻找朗读诗歌的方法,自由组合,通过分角色、做手势等方法进行小组PK比赛朗读;师生共同合作朗读。【学生活动预设】自由组合分配,体会诗人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诗歌,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好朗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