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与环境保护论文.doc_第1页
旅游文化与环境保护论文.doc_第2页
旅游文化与环境保护论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文化与环境保护论文丁力 环境工程091学号:090204129指导老师:马彦摘要: 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 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两者缺一不可, 同等重要。但是, 在当前,旅游发展被更多地视为一种经济活动, 偏重追求经济效益, 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本文旨在阐述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关键词:旅游业 旅游环境质量 旅游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国家有关政策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使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并由此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人们总把旅游业的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 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 而相对忽略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我国旅游资源受的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 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我国旅游业目前面临很多环境问题, 如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水体污染, 空气质量下降, 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大批游客涌入, 致使基础设施紧张, 旅游旺季高度集中的旅游流破坏或影响了旅游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 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糟糕, 景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 污水、污物随处可见; 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涌入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等等。造成这些旅游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破坏旅游环境很多地方以追求高经济指标为第一目的, 环境保护被相对忽视了, 甚至有些地方以牺牲环境来求得经济发展。上海的黄浦江, 广州的珠江, 南京的秦淮河这些 游船云集, 鼓瑟相闻 的著名游览区今天都已经变成了令人厌恶的 黑河 、 臭河 , 全然没有了昔日的风采; 在中国的第一大瀑布! ! ! 黄果树瀑布的上游河谷地带, 近年来兴办了十几家采矿冶炼企业, 它们排放的废水使奔腾在这一著名瀑布上的水流不再洁白晶莹, 而是泛着黄色泡沫的浊流! 再如奇秀甲东南 的武夷山, 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 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 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 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导致自然环境质量下降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主要在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对景区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区生态平衡和旅游意境的影响。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质不高, 在旅游的过程当中, 旅游者随意进入保护性的景区景点, 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攀摘花木、践踏才坪 这这些行为造成景区一片脏乱, 甚至是资源破坏。某年的十# 一 黄金周期间,泉城 济南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但是部分游客竟然在泉水边洗脚, 既不文明又污染了清澈的泉水。同样是十# 一 黄金周期间, 江西南昌市动物园推出了与动物亲密接触活动, 3 只刚满100天的虎宝宝被当作与游客拍照的道具。在活动过程中, 游客们对虎宝宝做出了一些不文明的举动。动物研究专家在反对利用动物牟利的同时, 呼吁广大游客文明出行, 爱护动物。旅游区客容量超负荷破坏了旅游区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旅游人数、旅游区客容量与环境质量之间有着一种直接的密切关系, 旅游人数大于或等于景区饱和承载量时, 旅游对环境的破坏则大些, 反之, 则小些。如贵州织金洞景区, 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 在同一时段密集的游人会对洞内景观造成严重破坏, 游客人数增多,呼出的二氧化碳就会增加, 空气湿度和温度都会增高,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水发生作用, 会破坏洞内景观, 使其变色, 甚至是融化。当洞内干燥时, 石灰岩表面又会结晶, 这样使洞内景观严重污染和破坏。目前, 织金洞的景区, 尽管采取了一些保护的措施, 但是, 随着游客的增加, 景区的精华部分! ! ! 银雨树, 其颜色也在逐渐变暗。在我国的许多旅游景区, 这种超容量运转现象极为严重, 致使景点内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 大大地降低了景点的吸引力, 缩短了其寿命。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区环境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 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 便匆忙开发。有些景区的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 造成旅游区生态环境和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 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 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 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还有一些新旅游区的开发, 开发者急功近利, 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 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重开发、轻保护, 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和浪费。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鉴于旅游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破坏, 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严格执行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 有关立法部门应尽快制订和颁布旅游法%、旅游环境保护暂行规定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以便和已有的制度配套完善。与此同时, 更重要的是通过依法守法来保护和治理旅游环境, 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完整的管理体系, 来执行有关法律、法规, 并监督和管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做到有法必依。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应树立防胜于治, 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 使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宏观地贯穿旅游规划、开发, 发展和巩固等各个阶段, 规划时, 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预测和估计, 对环保的点、面可能造成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景区超载情况的有效调控等问题进行宏观管理, 应切实避免旅游开发与发展中重产值、轻环境的短期行为, 避免亡羊补牢 式的管理手段。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体参与管理旅游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部门,管理部门, 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 因此, 通过法制观念教育、全面观念教育以及长远观念教育, 来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 对于持续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 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 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景区旅游资源、保护景区旅游环境; 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景区的重点文物和著名景物, 可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 既使游客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又确保重点文物和景物不受损坏。研究环境容量, 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为了顺利地发展我国的旅游业, 必须加强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 根据每个景区的具体情况, 提出可容纳游客的最大限量指标, 采取提高热点旅游区的门票价格、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并控制其旅游人数等手段; 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 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的环境得到保护。抓住时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随着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 旅游者本人将成为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由旅游者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乡村旅游, 绿色旅游等等生态旅游形式是当今公认的,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游与环保不能共存的理想的旅游形式, 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有许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时适地地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有利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整体提高。总之, 旅游发展不应把自己同旅游环保敌对起来,环境有效保护是为了更好, 更持续地发展旅游; 相信在全民环保意识日渐提高的今天, 通过有关部门对旅游环境的宏观保护和综合治理, 我们的旅游资源一定够得以持续利用, 旅游业一定会真正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项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 龚雪辉. 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 N 光明日报. 1998年5月23日. 2 彭希喜.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J . 国际市场,1998 . 3 李丹. 风景名胜区警惕建设性破坏 N . 光明日报, 1999能_年1月19日. 4 刘汉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