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学习抒情》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学习抒情》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学习抒情》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抒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抒情的含义及作用 2.区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不同3.学会三种间接抒情的方法4.合理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方法表情达意教学重点:学会三种间接抒情的方法。教学难点:合理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方法表情达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下水作文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赵雷的成都能够火遍大江南北,关键就在于情感的抒发很到位,与读者产生了共鸣。这种离别的伤感古来有之,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抒情。二、概念讲解1.什么是抒情?(找出课本上的相关文字,并齐读)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抒情是和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并列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如:“这片月季花真漂亮啊!” “浩瀚兮,大海!”2.抒情的好处(找出课本上的相关文字,并齐读) 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 3.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齐读概念,以父亲节作为话题,请学生运用直接抒情的方法,表达对父亲的情感) 概念: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让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使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我口写我心”。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以初一的课文为材料,让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中体会直接抒情的特点。 (2)间接抒情(齐读概念并区分与直接抒情的不同,并通过初一的“课文链接”,体会间接抒情的特点。)概念:除了直接抒情以外,作者的情感也往往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 三、材料探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出三种间接抒情的方法。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我们看到一些景物,往往会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就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把感情融入所描写的景物中,情景交融,这是中国文学很传统的表现手法和突出的艺术特点。如: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作者通过描绘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等景物,渲染出秋夜的幽寂清冷,借此表达了作者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2.寓情于物,咏物言志。 物寓情,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咏物寓情的关键在于“寓”。它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紫藤萝瀑布作者通过对紫藤萝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紫藤萝的喜爱,以及对旺盛生命力的赞颂。3.融情于事,借事抒情。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对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会觉得更真实可亲。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与儿子分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段叙述文字,朴实无华,把慈父的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四、课堂练习学生动笔修改教师的下水作文,幻灯片上出示需要修改的部分以及相关提示。采用学生改写、学生口述、学生互评、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根据不同的学情,采用最适合的方式,争取让每个学生在动笔修改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并运用在以后的写作中。)五、总结归纳(学生齐读,教师点拨)1.化虚为实显真情。 真情源于真人真事,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具体画面最容易做到感情真挚,最易写出动情点。2.细节描写动人心。 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写作时应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肖像以及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作具体的摹绘。运用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可以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动人艺术效果。3.抒议结合点情理。 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其他关键处加入议论、抒情句子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