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給老師的建議教室內常見行為的處理技巧行為問題處理技巧眼高手低(如:覺得自己應該考90分以上,但每次都只考50分)幫忙學生將長期目標分解成幾個短期目標,以符合其能力所及。以詰問技巧讓學生思索要達到目標所需的步驟。讓學生把達成階段性目標的時間表清楚的列下來。沒有頭緒(如:對於長一的點作業不知如何下手)將大作業分成幾個小作業完成。給予作業範例讓學生了解每個步驟要如何做,並將範例貼在學生常常看見的地方。將作業按優先次序排出來。指派班上幾位學生當學障生做功課的朋友,不懂可以打電話問他們。有始無終(如:一會兒做這件事,沒有完成又去做另一件事)清楚交代完成的標準。在一件事沒有完成前,不要再派另一項作業。把作業的量減少,先求質不求量。經常給予正增強,一但做好某部分就鼓勵學生。東進西出(交代過的事立刻就忘)下指令前先贏得學生的注意。給予注意的訊息。口頭、書面訊息同時使用。一次下一個指令。過一段時間再提醒一次。要學生覆述你說的話。記性差運用多感官的學習方式(聽、說、讀、寫、做)。教導記憶策略(如:覆誦、組織、記憶術等)考試不利給予考試時間增長。允許聽考卷用口頭回答。考卷的排版間距不要太擠。問答題式的答案卷可以打上橫線,方便學生書寫時對齊。不明所以(如:不明白他人肢體語言所代表的涵義)直接教導非語言線索的意義。私下讓學生練習如何對非語言線索做反應。不會抓重點(如:讀過後無法說出大意、重點,只記得一些枝微末節的事情)老師提供課文/上課綱要。將重點的部分劃線或加強。先教主要概念再談細部概念。請筆記寫的比較好的同學給學障學生一份影印筆記。鼓勵使用錄音機,事後可以反覆聽。老師上課可用關鍵字提醒學生重點,如:第一點、第二點、最重要的是.。容易分心(如:容易為外界的聲音干擾、作白日夢、精神飄移他處)鼓勵專心的行為。將活動拆成一個一個的小活動。將身體走近容易分心的學生。安排坐到干擾較少的位置。亂七八糟(如:生活事務凌亂不已)教導組織的技巧。將每日(星期、月)要做的事情列表。將每天必須帶的東西做一張清單,經常核對東西是否帶齊了。讚美正確的作業格式。安排一個小幫手幫忙學障學生組織事務。把東西固定放在一個地方。寫字困難(如:筆劃混練、用力不當)准許學生使用電腦打字代替手寫。評作業內容而不是字寫得好不好看。允許用其他方式做作業(錄音、照相、剪貼等)在筆上套一個握筆器,矯正不良的握筆姿勢。缺乏讀書技巧教導學科特定的研讀技巧,如組織、找標題、瀏覽等自我監督能力不佳(如:經常有粗心大意的錯誤)教導停看聽的技巧。做事前先想一想再行動。要求學生做完功課要檢查。搗亂上課秩序(如:插嘴多話、以不當的方式想獲得他人注意)想辦法讓學障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鼓勵孩子適宜、專心聽課的行為。讓孩子的座位距離老師比較近。教導孩子辨認手勢,什麼時候可以說話,什麼時候不宜。中途轉換困難(如:老師已經說到下面的地方,孩子還在拿簿子、找鉛筆)在轉換活動前先給予預告。把每個步驟一一呈現,直到孩子習以為常,了解固定的步驟。安排一個小幫手在旁協助。坐不住(如:經常動來動去像毛毛蟲一般)給予孩子一些正當的理由起來活動,像擦黑板、上台寫字、收發簿子、倒茶。將活動拆成數個小活動,孩子一但完成一小部分就鼓勵他。衝動(如:沒有聽完問題就急著搶答、做危險動作沒考慮後果)讓孩子的座位距離老師比較近,老師就近監督。事先告訴孩子老師預期的行為是麼。強調停看聽的技巧。讓孩子學會預見危險的狀況並先做準備。给老师的建议第一:不要制造“被遗忘的角落”我教的是生物学科。在我教的7个班级360人中,让我有记忆的或者是有印象的学生,能够叫出名字的学生,一是优秀学生,成绩好的学习认真的,二是学习不认真、调皮捣蛋的。值得我思考的,给我教育反思的,就是后一类学生被班主任和其他中考学科老师头疼的学生,他们构成了一个“没遗忘的角落”的那部分学生。有个学生叫蔡见明,他在我现在教的几百个学生中“脱颖而出”,让我记住了有这么一个学生。在刚开始给他们上课时,他的一些不符合常规的举动就引起我的注意。他上课时,不是东张就是西望,不是闷着头做小动作,就是想跟别人说话。尽管,每一节课,我都在尽力地使学生个个都有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是,他的举动,还是让我心情不好。起初,我是尽量地好好说服教育,但是,过一会儿,他就遗忘了。他坐在最后面的位置上,从现在一些班主任的排座位的标准来推测,他肯定是的“双差生”。让我真正知道他姓名的是,一次我把新内容讲完后,留了几分钟让学生完成书后的习题。他就是不做。我就提问他一些当堂课学习的内容,他竟然能够用自己的话把一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讲的很清楚。其实,我突然发现他也是很聪明的啊!尽管他上课时的一些举止让人看不惯,但是,脑筋是在跟着我转。对这样的学生,我及时地表扬说:“你是很聪明的,对生物的学习很有悟性。我想,你学习其他学科也不赖。”他一副听从的样子点了点头,表示赞成我的话。可是,当我转到讲台时,我又发现他在看一份晚报,还把报纸给前面的女生。我只好去让他收起来。后来,我问了其他同学,才知道他的名字和他的成绩是班级的最后一名,从其他学生的口气中我也体会到班上的同学们都看不起他。他在班上没地位。这也让我联想到每次叫他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为什么总有一种异样的反应。原来,他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是很少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的,也就是说他是很少被老师看得起的,是“被遗忘的一类”,是班上被老师和学生“遗忘的角落”。这些学生并不笨,而是没有得到老师及时的关心和帮助教育啊!如何去转化这样的学生?单凭我一人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我能够做的就是他在我的课堂上,使他在其他同学面前有地位,有学习的热情。至于想使他成为一个有用之才,还必须要靠全体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怎样使全体老师拧成一股绳呢?关键在班主任的工作思想怎么样?班主任,应该经常性地召开任课老师会,集体协商、讨论一些对这些学生教育的问题,要有一致帮助的努力和行动;可以召开班委会让学生自己来帮助一些问题学生的成长,让他们有集体的温暖;可以与家长一道来帮助他们的学习,有上进的需要。而不是将他们几个人拎到一旁,放在最后,处于一种“被遗忘的角落”的位置。如果这样,他们尽管会有一段时间的收效(对其他想学习的学生没有影响),但时间长了,可能有“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现象,把班风搞坏,防碍其他学生的学习。这样的学生的教育,要应该早抓、抓早,而不应该放弃。换一句话说,他们的“堕落”,也是教育的失败。在前几年,我负责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时,就是按我以上的几点工作思路开展活动,结果使一些学生得到及时的教育和转化。而这些做法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以人为本”,把学生当“人”看,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帮助他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看得起自己,相信自己”。教育,也就是教人“从善为善扬善”的过程。教育,不应该有“被遗忘的角落”,要帮助每个“坏”学生“差”学生的崛起,是教师的所有工作的重点。不应该因为一些行为习惯的不好,就把他们推出管理的视线之外,造成一些“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不要经常去烦家长 情景之一: 在办公室,经常看到一些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一遇到学生的问题或错误,动不动就打电话用命令式的口气把家长叫到学校来,也不管家长是否有时间来。在这些老师看来,叫家长来学校是最好的办法。在叫家长时,也不管家长是不是有时间与精力。如果家长没事也罢,而有些家长也有自己的事,只好丢下自己的事(谈生意、上班、出差等)来学校挨批。家长不敢得罪老师啊,怕老师不管自己的孩子,怕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报复打击,怕老师说“你们家长对孩子都不管,我老师还管什么呢?”更有些老师跟家长说话的态度,就象家长跟他有仇,一幅盛气凌人的架势,用训斥的口气,用命令的口气让家长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学校,没有商量,也不允许商量,那样子好象家长得罪了自己。 反思:其一:这样做,对孩子的伤害有多深?老师,你知道吗?其实,学生的有些问题,完全可以在学校老师自己解决的事,完全不需要家长才参与解决的事,而老师就是要叫家长来。叫家长来,对学生也是一种伤害。另外,叫家长来干什么?是代替你来打或者骂学生一顿(学校不允许老师体罚学生,用家长来代替,搞变相体罚),还是有其他目的?(这里,不可而知。)老师,你知道吗?这样做孩子的自尊心,被你伤害得有多深,你知道吗?是否考虑过怎样去爱护学生的自尊?其次,叫家长来一定有用吗?其实不然。有的家长自己管不住孩子,来了也等于没来,只好算来助威。这样,也可以看出老师的教育无能把叫家长当着“挡箭牌”。其三:这样就是“家校互动”吗?家长有教育自己孩子的义务,但老师也有教育学生的权利。学生犯了错,也不一定是家长的错,与老师也有关系啊!家长来,就一定把事情办好?是不是我们的老师可以多从家长的角度去为家长想一想。这样就能达到“家校互动”把学生教育好吗?有些家长来了,回家后认为自己的丢了脸,会狠狠地教训孩子一顿,根本没配合老师教育,孩子也会记恨老师(老师只会叫家长的本事),就根本没有起到老师原先设想的教育效果,也贬低了自己。其实,家长,不都是老师教育学生的最佳武器。情景之二:女儿读小学,每天都要到我或者我妻子面前来背书并要检查和辅导她的作业,还要签字。我们上班一天下来,都很累。但是,对孩子的要求没办法想,只好在干完家务后又挺着疲劳辅导孩子,一般都要花几小时,都要到十点钟左右才能睡觉。电视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看的。老师把自己应该负的责任推到家长身上来了。开家长会时,老师遇到一些不“负责任”的家长还要数落一番,家长简直成了罪人。我也常听我的一些没考到大学的同学说,现在他们也不会做、看不懂孩子的作业了,这叫他们如何去辅导?时间长了,我这个家长也学了偷懒,一般都是让我签个字“交差”,而不去认真检查和辅导。孩子也跟着偷懒。听办公室的一些同事说,他们简直成了孩子的家教,真是烦死了人。反思:老师,别把家长当自己的学生看待,给家长布置作业,把家长当自己的助手。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一天下来也很累,再说有些家长自己也不会孩子的作业,怎么去教自己的孩子?怎么去检查孩子的学习?就是会,如果他们跟我一样去偷懒,一是让家长在孩子面前丢脸,为孩子树立坏的榜样,另外也会培养孩子“偷懒骗老师”的坏习惯。老师,这样做,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害人啊!老师,不应该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推给家长,家长心里很反感这样的做法的;也别把自己的教学成绩靠家长的家庭辅导来帮忙完成!我们要的是自己的努力啊!总之,老师不要经常去烦家长,不仅是因为家长也很忙,而且有时这样做也是一次教育的失败。第三:学习,谁说了算? 看了重庆晨报的“200名学生拒绝周末补课 聚会不到校表抗议”的新闻,想到了学生的“学习到底是谁说了算?”报纸上说:“学生们坦言,说到周末补课,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于是他们采用了清晨不到校,而是聚集起来站在家乐福门口的方式,向学校发出抗议。”既然学生不愿意学习,如果再强逼着去学习,那学习的效率可想而知。没有效果的学习,只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让想想我们自己的心理活动,如果有谁逼着自己去做事,哪怕是自己十分愿意的事,我们心里总会有厌烦的情绪,也就不可能好好去做。学生与我们是一样的心情啊。如果我们能够把这样的心理去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为学生着想,也就不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我们的一些家长和老师,是了解这些心理活动的,但是,就是不知道不懂得怎样去运用人的心理规律。事实上,人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就好比方一些人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他们还是不知不觉地吸烟。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作为学过心理学的教师,就不应该再犯这样的错误而去强迫学生去做心里不愿意的事补课。重庆的建新中学段志斌校长表现出无奈的表情:“其实哪个愿意在禁补令颁布后,顶风违规补课,是家长强烈要求学校帮助他们管理孩子的,只有周六在补课,周日没补。”他还说:“自教委禁补令颁布后,学校不能补了,但学生家庭环境不同,有些环境好的家长就自己在外面请家教。而家庭环境稍次的家长就着急,怕自己孩子落后,就向学校建议,统一由学校出面补课。一来可以帮助周末都很忙的家长管理学生,二可以提高学生成绩。”由此我想到“学习,到底谁说了算”?是老师,是学校?还是家长?个人认为,这些都不是,而是在学生。学习是一个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而互相作用的过程,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过程,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其中内因学生的主观因素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主体在起重要作用。学习,应该是学生说了算。通过一个星期紧张学习下来,学生是很疲劳的,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整和放松。如果这样地不顾学生的身心状况一味去逼着学生加班加点,学生也没有多少心事用在学习上,这样做法的收效肯定是很差的,根本没有提高学习成绩的可能。其实,大多数老师是不愿意补课?一个星期的紧张工作,需要调整,就是去补课,也是被领导逼着去应付一下。虽有不少老师抱怨,但又不敢去顶撞学校领导。如果遇上个别老师以此来“创收”,就根本没有什么提高成绩的可能。建新中学段志斌校长说“原则上是补课自愿的,并且不上新课。”那么,补什么呢?这是否会造成一些老师对平时的教育教学的松懈,搞“课内损失课外补”而放松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依靠“课后补课”来弥补自己教学的缺憾,或许有个别人就是想靠课后补课来榨取家长的血汗钱。这样的效果,对教育也是一种伤害,伤害了教育系统在社会的信誉。另外,这样的大面积地补课,与个别家教的辅导相比,也没有针对性,根本不能使每个不同学生的成绩有多大提高。 学习,应该是学生说了算,不是家长,不是学校,也不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只是在起推动作用,一切的教育教学工作归根结底也就是教师在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有效地、科学地、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的过程。(1300字)第四:让学生自己编教材来学习教学不一定是教师教学生,学生自己也可以教自己。现在,我们学校搞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校的教导处借鉴了别的学校的做法,确定了一些活动课程,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学校为此专门规定了周三和周四下午的最后两节课时间,分年级来组织全体学生参加他们自己喜欢的活动。这些活动,只有课时安排,学校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明确的考核评价的要求。我在负责学生的标本制作的活动的辅导中,先是找了一些大学里的有关教材自己编了一部分,尽管这样,还是满足不了十几节课时的要求。人类发展的关键在于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教学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我就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他们把参加活动想得到知识和想学到的本领写下来,然后自己上网或者去阅览室、图书馆等地方查资料,自己编一个学习教材。学生一听,个个高兴,觉得老师相信他们。这样,活动课的教材,就由学生自己选定,而不是老师靠自己的一人的主观愿望去要求学生。这样的学生自己编的教材,学生喜欢,更喜欢动脑筋,这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避免了老师强逼的、学生被动学习的“死角”,打破了“老师中心”的传统观点,也打破了教材的统一性的思维定势,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到知识的海洋遨游。这样的做法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启示,在平时的正常教学中,我们是不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编一些教材呢?我上的生物学科,现在是进行的开卷考试又不参加中考,相对来说,学校和家长对生物不太看重,因为生物不影响学生的升学。这就为我的一些教育教学设想创造了机会和条件,我就大胆地在自己的生物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因为生物教材,现在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性要求不高,这也影响学生对一些书本知识的领悟和理解,必须有一定的课外知识的补充。为此,在生物教学和学习中一些章节,我大胆而积极地采用“让学生自己编教材来学习”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针对书本中的一些教材内容的情况和自己想知道或者感兴趣的相关知识、问题,自己回家去准备,去从网上下载或者从其他资料中摘录下来,剪贴成一个话题或专题,然后以学生的个人或者小组的自办刊等形式来建立班级生物图书角。这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是扩展教材,不是死守教材。学生中的一些问题,一些信息,有时,老师也不清楚。由此,课堂教学中谁是谁的老师是相对而言的,学生可能是老师的老师,老师也可能是学生的学生,知识的力量在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角色。这样的做法使教材中的一些枯燥的知识,在学生自己的选择补充下得到不断完善。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自己喜欢的,学习也是学生喜欢做的事。学生学习这样的知识也不会是过眼烟云一样的没有记忆,反而会大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主动性。学生编教材,有的是小组分工合作完成的,也就调动了学生的互动、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变“老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想学要学”,从而学会,会学,培育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思维改变了传统的“师讲生记”的教学思想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时合理地调整原定教学设计,抛开教材教法和教案,让学生在网络、图书、书本中重组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资源,让学生自己编教材,也是推进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关键所在。这会让学生有兴趣有困惑,有学习的欲望。当然,对待学生的困惑,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先去探索去领会;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想得到解决时,教师要给以及时的启发、点拨;在学生的思维混乱与“短路”时,教师才去“铺路架桥”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对待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一些简单而粗浅的认识与思考,对待学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的东西”,教师要及时地去“画龙点睛”、去“解惑”、去提炼和拓展,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一个“柳暗花明”的喜悦体验;这样的教与学,才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心领神会、喜出望外,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学习本领和能力。(1600字)第五:赞扬,情感的催化剂有名学生,在毕业典礼那天向老师致谢并辞行。老师问他为走向社会做了哪些准备。学生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老师正色道:“年轻人刚步如社会,要紧的是脚踏实地做事,服务社会,造福乡里,你怎么能如此轻浮呢?”学生回答说:“当今社会,象老师您这样真挚诚恳,诲人不倦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老师您对学生的临别赠言我将终生铭记。”老师听了脸色多云转晴,高兴地勉励学生多多努力。从老师家出来,学生很兴奋:“我的高帽子还剩下九十九顶了!”渴望别人称赞,是人类很微妙也很普遍的本质,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赞语,都会令对方感到无比的温馨。人是需要赏识的,赏识您的孩子、或学生、或子女;赏识您的下属,赏识或言语,或微笑,或动作,这些都会带来教育的奇迹。查理斯瓦佰说:“我相信奖励是使人工作的原动力,所以,我喜欢赞美而从不批评别人。”教育也需要进行赞扬,这是任何教育行为的开始。赞扬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其中的内涵丰富外延广,不仅仅是一句话,而且可以是一个动作。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积极地艺术性地以“赞扬”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一、老师的一句话,改变我的一生在读初中时,唯一记忆深刻的是当时的化学老师的一句:“你的化学已经入门了。”那时,我的化学成绩还不过是70分左右。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调动了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了我学习的自信心,这使我的化学成绩一直在班上遥遥领先。结果,我的中考化学成绩考到95分,总分仅仅超过录取分数线几分。就是我的化学老师的这一句很平常的话,也是老师随口说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人生。他的这句话,在我看来,是对我学习的一种肯定,是对我学习的一种赞扬和激励,调动了我的学习热情。“教学如果没有进行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德-赫尔巴特)。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还要育人,给学生多点思想上的鼓励,也就是一种赞扬。教师,起着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是学生的“引路人”。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别忘了教育,请不要吝惜你的赞扬,不要放弃给学生多点赞扬的意识,不要丢弃自己教育教学的艺术,哪怕是说一句鼓励和赞扬的话。多给学生一些赞扬,就是多给学生一些信心,就是给学生一些学习的“催化剂”。二、拿了一下试管,就激发了热情刚上初三(8)班的化学课时,我无意间叫了一个叫杨阳的男生到讲台上帮我拿一个试管做演示实验。后来,他的家长来学校告诉我,杨阳对学习化学很有兴趣,请我以后多让他的孩子“露脸”,多让他的孩子上讲台做实验的机会,哪怕是帮着拿住一支试管。后来我了解到叫杨阳的学生,他的成绩在班上是倒数。因为成绩不好,杨阳他总觉得在同学面前是抬不起头,也就一直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我的化学课上,他仅仅就拿了一下试管,就怎么高兴怎么开心,回家还当一件喜事告诉家长。看来,让学生参与老师的教学,让学生“动”一下,就是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也就是对他的一种尊重,就是对他的一种“赞扬”啊。教育的技巧首先在于人的智慧:要学会怜惜一颗痛苦的心。无论对哪一个差生,都要坚持正面引导,心理穿透。这个学生在上化学课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比上其他学科都强。他觉得老师是尊重他,信任他的,他在学习中是参与者,学习给他带来自信与尊严。由此看来,赞扬,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而且也可以是行动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关心。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也就是给他们“赞扬”。以后,我经常让学生上讲台与我做一起做演示实验,让学生拿试管、点酒精灯,搅拌试液,量取药品试剂,加热试管等,或者让个别学生从家里带实验用的肥皂、鸡蛋、白醋、食碱、面包、汽水瓶等。在学生眼里,老师让他们做这些,是老师看得起他们,是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是对他们的信任,更是对他们的一种“赞扬”。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被激发。学习热情也就会高涨。三、帮我倒一杯水,化解学生的敌意有个学生作业经常不做,我把他找到办公室,他的头昂昂的,一副与我决斗的架势,把敌意写在脸上。我没有直接谈他的错误,而是请他给我倒一杯水。他听了就去给我倒了一杯水,脸上的表情有了好转。其实,倒一杯水很简单的事,我让他去做,是缓解他的情绪,让他心里有“我帮你做事,你总不会再批评我了吧”想法。接着我说了几句话,第一句话:“感谢你给我倒水”。他听了,心里喜滋滋的。第二句话:“你能帮我到水,说明你心中还是有我这样的老师,还是听老师的话的。”他点点头。这些,其实是赞扬他。赞扬的话,谁都爱听。第三句话:“既然听老师的话,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不是也应该去做”。他在解释了“作业不做”的原因后说“我以后一定去做。”脸上的敌意也没有了。以后,他再也没让我再找他。教育学生,要绕开错误与缺点,主动挖掘学生的人性的优点、长处,给予表扬,然后再让学生在反省中思考,在表扬中自觉。“不要给受教育者增添新的痛苦,不要触动他心灵的创伤。”“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做老师的需要对人的“需要赞扬”“需要尊重”“渴望进步”“喜欢表扬”等心理因素和“人的本性”的认可。这是顺应人性发展规律的教育的源泉,是开展“民主化”教育,开展“师生互动合作”教学的前提,更是老师教育学生的根本。第六:关注学生的“需要”,多点“人本意识”我有个习惯,就是在教学一段时间后让学生写一些对我的上课的一些看法和意见。在众多的“没意见”的小纸条中有一张让我眼睛为之一亮,有个学生这样写道:“老师,你上课讲的太快!可以讲慢点吗?”听惯了学生“好话”的我查了一下,这个学生的成绩在班级处中等以下。再次面对纸条,我细想想,觉得自己没讲得不快啊!我是花了好长的时间来备课的啊!是不是这个学生对我有看法而乱写意见啊!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到班上找了几个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问了一下。他们告诉我:你讲的一环套一环,只要一个不留神,稍微开个小差,下面的内容就听不懂了。是啊!尤其在中考的总复习阶段,只要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去听,就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知识结构有差异,我们要以学生的不同“需要”为出发点,多一点“人本意识”,不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刀切”,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因材施教”,要体谅学生的心理痛苦与需要给予关注和关怀。在备课时,一定要好好地“备学生”备学生的知识面,备学生的理解能力,被学生的心理“需要”。记得我读高二时,在上物理老师的课时,我心中总在想“老师,你可以讲慢一点吗?”可是,当时的我胆子小不敢跟老师提意见,老师也没给我提意见的机会。在高一的物理课上,我上课时大概只听20分钟,把老师讲的主要的概念听懂了理解了后,其他的时间我都没在认真听。老师讲的例题、习题,我用眼看看就知道怎样去做。然而,到高二换了个新老师,那老师从来没笑容,也不讲与学习无关的废话,从不与学生沟通感情,让人有点怕。对老师的“怕”,使我不敢去老师那里问问题,我的成绩也就每况愈下,越来越不好。我也想:是什么原因呢?是我上课听不懂啊?还是老师讲的太快,根本没有给我去自己思考的机会与时间?听他的课,只要一个讲解的环节听不懂,接下来的就甭想听得懂,就象听天书一样。这样的课堂教学对成绩好的学生来说,是好的,是欢迎的。可是,对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就显得有点快,学得有点困难,有“老师,请你讲慢一点”的渴望。那时,生长在乡下的我在班上还算是认真的,更想把成绩搞上去。在课后,我都要花很多时间花在物理课堂上听不懂的问题的钻研上,去积极努力去补救,而其他的学科花的时间就相对少了。尽管如此,但是在高考时,物理成绩也只考到70分左右。这是什么原因呢?现在用自己学到的教育学原理来分析发现:高二的物理老师,上课时是他一个人一个劲地讲题目,在唱他的“独角戏”,也从不管你下面的学生有多少在听,有多少人听得懂。在他的眼中,根本就没有全班学生,只有他心中的几个优秀学生。他更不管你听懂还是听不懂,我讲我的,讲完了一节课也就算完成了一个避免不了的任务。他的课堂教学,是在灌输知识的“一言堂”,有一种“霸气”,根本没有什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的意识,没有“以人为本”的意识,也没有教学中师生之间“互动”的民主可言,不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是不懂“重教学过程”教育原理的表现,是不懂得“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体现。在他心中有“就要你听不懂、就要你想学好的学生就在课后去多花时间努力,把这当作一种教学艺术”。这是靠“剥削”学生的休息时间,抢占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来让“知道上进的、懂得要好的学生”去学物理,否则,甭想在物理学科上有好的分数。把学生听不懂当作一种手段,是在严重摧残一些“想把成绩提高的学生”的心灵。如此激发学生的“内趋力”的作风是不可取的。如今,我的学生在提出这样的话题。在上课时,在备课时,我们应该备一下:“是否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是否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点的衔接问题,是否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痛苦与需要。”“以人为本”地去备“学情”也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啊!我们不应该再走我以前那个物理老师的老路“要成人自成人”。“单靠学生自己的单方面的艰苦努力而去学习”的教育思想已过时,时代也不允许有这样的教育观点。在上课时,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去教,要看到学生的面部表情,要给学生有思考的余地,这是在体谅学生“听不懂心里急”的痛苦心情,也是教育教学中提倡的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的需要。讲解的习题的一些步骤,我们要相信学生,完全可以引导着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来解决,不必要老师一人从头讲到尾,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己得到知识,让学生尝到靠自己独立思考后获得知识的喜悦。这样经过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过而学到的知识,在学生的记忆中是牢固的。另外,我们老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对学习的反馈信息,应该多方面地积极去了解不同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需要,“以人为本”地在教学反思中记下学生经常做错的问题,对这些学生的不同错误进行归类分析;还可以增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用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的信息。然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进行个别辅导。 只有在课前多研究,摆下“师道尊严”和“学术权威”的传统思想,“以人为本”地切准学生的知识盲点和心理的渴望,避免自己的主观臆断,争取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目标,争取不去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和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要有“能力比知识更重要,体验过程比掌握结果更重要”的意识,多一些“师生互动”的过程和“人文关怀”的对话。这样也就没有学生“老师,请你讲得慢一点”的建议了。第七:允许和善待学生的犯错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的一生,没有谁没有犯过错误,我们就是在与错误较量的过程中度过,从错误中学习到智慧和经验。成功就是在一个一个错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一千多次,进行了一千次的错误选择。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其实他也是成功一千多次,因为他知道了这一千多个材料不能够用来做电灯的内芯。所以说错误也是成长的台阶。下面这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启发:有两个年轻人,因为贫穷的缘故,一起去偷羊,结果被当场抓获。当地人按照风俗习惯,在两个年轻人的额头上烙上了英文字母ST,即偷羊贼(SHEEP THIEF)的缩写。其中一个年轻人无法忍受内心的羞辱感,无法顶着这两个字母在家乡生活,便走了他乡。但他额头上的字母总是引来别人好奇的发问,这使他痛苦不堪,一直生活在郁郁寡欢之中。另一个年轻人开始时也为自己头上的字母充满了悔恨,但他考虑再三后,选择了留下,他决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洗刷这份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当他年老时,好奇的旅客问当地人,这两个字母是什么意思。当地人说:“可能是圣徒(SAINT)的缩写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更可怕的是没有积极的行动;错误是一个前进的促动力,也是迈向进步的基石。老师,应该有允许学生犯错误的观点。因为知识面和经历的不足,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个体的不同,错误种类和次数也不同,再说学生有的错误不是故意的,一般是一种过失行为体现。对待有错误的学生,不要大发雷霆,不要过多的指责和批评,老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去看待,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不要总以为是学生与老师作对,也不要总以为是件坏事,“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老师应该学会从辨证的观点去看待学生错误问题的两个方面,从积极的一面去看待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去犯错,更要去积极帮助学生去改正错误。在学生他们在“犯错”之后,重要的不是批评,是引导,是给学生一个从认识错误到承认错误,再到反思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要注意这过程是急不得的,改正错误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欲速则不达。在乡村中学分管德育工作几年里,我处理几个学生的偷窃问题,一次是有个学生偷家里的几千块钱离家出走;另一次是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偷了邻居家的影碟机,被追到学校,还有一个学生是偷了同学的父亲的手机。在处理时,本着教育是“治病救人”原则,我没有把他们交给派出所,而是让他们把事情经过讲清楚,并写下自己对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当然,我还给他们一个行政处分,在学校橱窗中贴出,让他们知道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警告了其他学生。我们教师在发现问题后,怎样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是一个“罚”而完事,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重新做人的问题。被我处理过的学生,在他们毕业前的表现一直都比较好,我也就撤消了对他们的处分。前几年,他们见到我后都很感激我。就是在现在,我调进城区中学,他们都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在路上还会说起我讲给他们听的上面的故事,有个被我处理过的学生当了老板硬要买东西谢我,被我婉言谢了。对学生在学校的错误早发现,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积极的作用的,可以及时地防止他们陷到犯罪的深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错误,要宽容心态地去帮助和改造。而学生在学习上的错误,也许是一种契机,是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可能会经常做错题目,老师不要急,而是要想办法去耐心的帮助他们使他们会,而不是用训斥和指责。今年,在中考的化学复习期间,我也把“圣徒”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听了很有启发,也很感动。我乘机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让学生每个人准备一本错题集,把自己以前做错的题目摘录出来,并订正好。照我说的去做的学生,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样做,老师也可以及时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掌握学生有哪些容易出错难接受的知识点等提供了一个信息,为教师的下一次教学时能够更好地备课提供一种资源。总之,不管是思想、行为上的错误,还是学习上的错误,对学生的成长都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这不仅仅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错误也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财富和资源。“吃一堑,长一智”,是对错误的作用的一种很好的解释。我们老师教育学生要有对错误的正确的认识和观点:人不应该怕跌跟头,重要的应该要在跌倒处爬起来;有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可怕的是不敢面对现实去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老师要允许学生有错误,更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在我们教育学生时,学生没有错误要提醒他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有“错误”的学生要教育他们学习“圣徒”故事中的后者,要用自己的行动改掉错误,在错误基础上前进,努力去转变别人对自己的一些不好的观点,为自己重新书写一个人生。第八:艺术处理“不听讲和不听话”的学生李鸿章曾带了三个人去拜见曾国藩,请曾国藩给他们分派职务。不巧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示意那三个人在厅外等候。不久,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说明来意,请曾国藩考察那三个人。曾国藩说:“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个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一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止的信任,只宜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将来作为不小,应予重用。李鸿章很吃惊,问:“还没用他们,您是如何看出来的呢?”曾国藩笑着说:“刚才散步回来,见厅外有三个人。走过他们身边时,左边那个低头不敢仰视,可见是位老实、小心谨慎的人,因此是合作后勤供应一类只需踏实、无需多少开创精神和机变的事情。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勤左顾右盼,可见是个阳奉阴违的人,因此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如一根栋梁,双目正视前方,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将之才。”曾国藩所指的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淮军勇将、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德育需要艺术,需要心理的穿透和引导,应该从学会观察人开始。在每个班级都有些不听话不听讲的学生。在课堂上老师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呢?这是一些老师关注的、思考的问题,也是家长想知道的问题。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一)、让学生有“事”干首先要找出学生不听讲的、不听话的思想根源。学生不听讲是有原因的,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上课听不懂。我教的班级就有一个学生叫钱龙,他数学和物理两门课的成绩加起来都没有50分,其他学科成绩也不好。而我教的化学,有时也考不及格,尤其是在中考的几轮复习时,他就听不懂。听不懂,在课堂上,他就觉得无事可做,就想做点其他的事跟别人讲话,或心神不定地在座位上动个不息,让我看了难过、气愤。但我还是让他回答简单的问题或用眼光与他的眼光“对线”来提醒他注意。课后找他问情况,他说听不懂。我不能因为他们几个不懂而把知识讲的太简单,把复习的计划打乱。我就问他想不想学,他当然说是想学。于是,我说,我为你重新写个教案,每节课有两三张八开的纸大小的,将基础的知识先写在前面,中间慢慢地加深,每个步骤的来龙去脉都交代清楚,只要是识字的人都看得懂。在我上课时,我就把我的备课笔记复印给他看,要求他课后到我这里讲一下他所学的东西一二,或我问他几个问题,答对了也就表明他们会了。这样的做法,使他在我的课堂上有事做,也不再无所事事了。一段时间后,成绩也提高了。他的化学成绩还考到班级的前十名。简单地说,对听不懂的学生,不可歧视他们,不可不分皂白就批评就训斥,要了解他们的心情,要理解他们,要让他们懂,有懂的喜悦。我是用给学生发“帖”将备课笔记给他在课堂上看的办法,让其走上“听话听讲”之路。二是不听讲的学生,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可能与老师有矛盾,有什么隔阂。老师要先从他们的周围的学生(跟他们玩得来的学生)入手,找出矛盾的根源,然后去化解矛盾,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通了,他们就不会跟老师作对,就不会不听老师的话与课了。有个学生叫赵平,他在课堂上不听讲,我知道他的成绩在中等以上,对他来说不是听不懂的原因,可能是其他的情况。课后我先问别人,了解到他是因为我上课不叫他回答问题或上黑板,说我不关心他,看不起他而对我有意见。我把他找来,我先向他解释了原因,说:“我知道你会了,你是很聪明的人,我要叫那些似是而非的学生,看他们懂了没有”。在我的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后,他理解了我。是啊!学生是好表现自己的,是有一种展示自己的欲望的,老师要好好保护与爱惜这种心理。其二是可能他们会了。一些学生,他们觉得没必要再讲的问题,老师再讲是浪费他们的时间。这可能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对他们,老师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有不同难度的问题来满足他们,也可以让他们找一些难题做做。一句话,就是不让他们在课堂上闲得无聊,有他们做的、想的问题。有个学生是班上的第二名,他上课时,经常会用手去弄他的同座的同学,或把头闷在课桌下玩。我知道复习的内容对他来讲是简单了,我在上课时,在征得他的意见后,允许他在上课时可以不听,但必须看我给他的复习资料或做考卷。以此让他有更高的学习目标与追求。(二)、给学生的心灵以震撼对在课堂上不听讲的学生,要给以心灵的震撼。江苏华罗庚中学的原校长、特级教师张连昌,在一次上课时,看到学生不听讲,他说了一句“我们都是华罗庚中学的学生啊!”,这句话激发了学生的自尊心。能进入“华罗庚中学”学习,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是一种骄傲与荣耀啊。从这以后,他的课堂上再也没有人不听讲了。张校长的另一个故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次,有一个学生在上课时玩小动作,他上前对他说了一句话:“你跟我一样是黑皮”。(张校长皮肤黑)。这个学生听了,从那以后,他的学习态度端正了,他听懂了张校长的意思。(我是黑皮,但我是特级教师、是国家重点高中的校长,言外之音是你也是黑皮,你能做什么呢?)这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是一人的心灵的震撼为触动点的。这是在优秀学校的对优秀学生的教育。(注:在金坛市来讲,高中是许多学生向往的学校。)那么,在一般学校的课堂教学中,碰到这种情况,照搬张校长的那套是行不通的,他的教育对象是从各个初中选拔上的尖子生。我的一些作法是以人的尊严为出发点,给“不听话的学生”以心灵的震撼。首先,在上课之前,我跟全班学生定下一条规矩,谁不听讲,谁不听话,就要。有了规矩就好办事。在课堂上,如果有不听话的行为,我是先给他一个提醒的眼神,不行,就叫他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来警告他注意听讲。这样,还不行的话,我就要将“规矩”搬出来。我的规矩是上课不听话不认真听讲,下课后,到办公室去补课,只到会做我出的几个问题为止。对第二次被请到办公室去的学生,就要求他的家长到教室听老师上一节课(其实是请家长来督促学生听话)。在我的“规矩”,定下后,从没有哪个学生的家长来听我上课。不听讲的学生都被我的眼神所提醒与警告了。有时,我用旁敲侧击的话提醒个别人注意。另外,对实在不听话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教育不行,就让他抄书、看学习的资料、给些题目让他做(让他没有闲的时间),或者就把他叫出教室到办公室或其他地方让他单独学习(我校有两个初三学生,老师对他们都很反感,学校就为不妨碍其他学生的学习,就把他们叫到一个空教室,专门派教师给他们上课。取得很大的社会效果,他们班上的家长都到学校说这办法好,保证了想学习、要学习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当然,这是征得他们家长的同意后才采取的果断措施。他们自己觉得这样的学习对他们有帮助,因为在课堂上老师复习的内容太难,听不懂,现在的老师讲的简单,他们学的有劲有兴趣)。在“五一劳动节”放假这段时间中,有个学生叫郭辉,他在家里,家长管不住,整天在家看电视。回校后,我发现他的作业没做,即使做的的都是瞎写了一通来交差的。我发现后,就把他的家长请到办公室,让他的父亲陪着他把作业完成。几小时后,他做好后,我检查他的作业,都对。这说明他是还不知道“要好积极要求上进”,离中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学生不知道紧张,一部分是老师管的不严,另一部分是家长的放弃或教育不法,最重要的是学生还不知道中考对他们来说将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总之,对上课不听讲(不听话)的学生,我们老师、我们的家长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去触动他们,去帮助他们,去让他们得到一种“颤动”收获知识的喜悦、心灵的震撼、自尊心的刺激等等,使这些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认识学习的重要。第九篇“丢脸”,也是一种“亲和力”“丢脸”,就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更是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一次,我在课余时间里,看到几个学生在打乒乓球,见我来了有点害怕与不自在,有距离感。我笑着说:“让我也玩几个,好吗?”学生的紧张心情一下子没了,推荐出高手跟我练。因为我的水平太差,21个球我还没过10就输了。学生知道维护我的面子,继续跟我练,还故意让着我,我也没赢。我在学生面前“丢了脸”。这件事一下子在学生中传开。有几个胆大的学生对我说:“你的乒乓球水平太臭了”。我只是笑着说:“5个手指有长短啊!我在这方面是不如你们。但我会努力把水平练上去的。”有几个打乒乓球的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我就用话来激励他们:“你们的乒乓球水平很高,如果你们把练球的精神用在学习上,相信你们是不差的。是吗?”学生点点头同意我的说法。我与学生的距离小了。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没距离的。这是与学生进行情感投入的一种方法。以后,与我打过球的学生很喜欢听我的话。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时,我们不要板着面孔,摆出一本正经、高高在上的姿态,要俯下身来,用平等的心态、以朋友的关系与学生讨论一些思想问题,让学生觉得我们之间没有距离。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听我们的建议与教导。同时,不管是故意的还是真实的“丢脸”,总会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老师不一定比学生强,学生也有学生的强项。“尺有所长,也有所短”。这对学生树立“我只要努力了,我也一定行”的观念,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是有帮助的。也许,有人把老师不如学生说成是“丢脸”。但我认为这种“丢脸”在某些方面是好事。教师不如学生,并不一定是坏事,有时是减少师生间距离的一种方法。在教师生活中,抛开虚伪的“师道尊严”,用真诚才能换取真诚,用真实才能教出真实的世界,坦诚地面对学生,才能让学生进入真实的情感世界,才能营造一种教育的“亲和力”,才能使学生有真实的情感世界,才能使学生有个性的发扬。老师的“丢脸”告诉学生:老师也不是完人。这样,学生对老师才有“向心力”,没有心理上的距离,就有亲近感,更有学习的自觉与主动。在课堂上,我有时故意讲错了或把学生经常错的问题通过我的嘴讲出来,这时,有些学生会马上帮我改正或说“老师,你讲错了”。这些会让更多的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我就乘机告诉学生:老师讲的也不是全对的,对有些问题要经过我们自己头脑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TS 6254: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Objectives and approaches for explainability and interpretability of machine learning (ML) models
- 新解读《GB-T 32598-2016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贴衬织物沾色的仪器评级方法》
- 多人投资合作协议书范本与多人股东合作协议书范本(一)5篇
- 新解读《GB-T 30952-2014水位试验台校验方法》
- 新解读《GB-T 31079-2014社区地震应急指南》
- 新解读《GB-T 31156-2014太阳能资源测量 总辐射》
- 建筑行业行业员工劳务承包合同5篇
- 车间工人安全合同范本
- 苗木工程合同范本
- 工厂服装加工合同范本
- 2024年云南文山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100个红色经典故事【十八篇】
- 《化验室安全管理》课件
- 李毓佩数学历险记
- 3D打印技术(课件)
- (完整版)【钢琴谱】大鱼钢琴谱
- (完整word版)英语四级单词大全
- 取暖器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 MATLAB 应用全套课件
- 双侧壁导坑施工工法
- 2023山东济南市长清区教体系统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2人(共500题含答案解析)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