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隧道显微镜 饶刚.doc_第1页
扫描隧道显微镜 饶刚.doc_第2页
扫描隧道显微镜 饶刚.doc_第3页
扫描隧道显微镜 饶刚.doc_第4页
扫描隧道显微镜 饶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实验:扫描隧道显微镜课程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实验名称 扫描隧道显微镜 系别 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_机自05_姓名 _饶刚 _ 学 号 10011119_ 实验目的:1.学习和了解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2.观测和验证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3.学习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操作和调试过程,并以之来观测样品的表面形貌;4.学习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原始图象数据。实验原理:隧道电流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对于经典物理学来说,当一个粒子的动能E低于前方势垒的高度V0时,它不可能越过此势垒,即透射系数等于零,粒子将完全被弹回。而按照量子力学的计算,在一般情况下,其透射系数不等于零,也就是说,粒子可以穿过比它能量更高的势垒(如图1)这个现象称为隧道效应。隧道效应是由于粒子的波动性而引起的,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隧道效应才会显著。经计算,透射系数T为:由上式可见,T与势垒宽度a,能量差(V0-E)以及粒子的质量m有着很敏感的关系。随着势垒厚(宽)度a的增加,T将指数衰减,因此在一般的宏观实验中,很难观察到粒子隧穿势垒的现象。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将原子线度的极细探针和被研究物质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样品与针尖的距离非常接近 (通常小于1nm) 时,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的势垒流向另一电极。隧道电流I是电子波函数重叠的量度,与针尖和样品之间距离S以及平均功函数有关:式中Vb是加在针尖和样品之间的偏置电压,平均功函数1和2分别为针尖和样品的功函数,A为常数,在真空条件下约等于1。隧道探针一般采用直径小于1mm的细金属丝,如钨丝、铂-铱丝等,被观测样品应具有一定的导电性才可以产生隧道电流。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由式(2)可知,隧道电流强度对针尖和样品之间的距离有着指数依赖关系,当距离减小0.1nm,隧道电流即增加约一个数量级。因此,根据隧道电流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到样品表面微小的高低起伏变化的信息,如果同时对x-y方向进行扫描,就可以直接得到三维的样品表面形貌图,这就是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扫描隧道显微镜主要有两种工作模式:恒电流模式和恒高度模式。恒电流模式:如图(a)所示x-y方向进行扫描,在z方向加上电子反馈系统,初始隧道电流为一恒定值,当样品表面凸起时,针尖就向后退;反之,样品表面凹进时,反馈系统就使针尖向前移动,以控制隧道电流的恒定。将针尖在样品表面扫描时的运动轨迹在记录纸或荧光屏上显示出来,就得到了样品表面的态密度的分布或原子排列的图象。此模式可用来观察表面形貌起伏较大的样品,而且可以通过加在z方向上驱动的电压值推算表面起伏高度的数值。恒高度模式:如图(b)所示在扫描过程中保持针尖的高度不变,通过记录隧道电流的变化来得到样品的表面形貌信息。这种模式通常用来测量表面形貌起伏不大的样品。实验仪器:实验步骤:1. 在样品承载台选择合适的样品(高序石墨)2. 调节承载台下面的调节旋钮进行调节,让针尖尽量接近样品表面,注意不要损坏针尖3. 打开STM控制器开关4. 打开STM控制软件,打开“Z高度”和“马达高级控制面板”,点击“连续进”,找到扫描控制区,使用“单步进”,让Z高度电流稳定在-30 30V之间, 关闭高级马达控制面板,点击“新建高度图像”,设置“高度控制”的显示范围为1nm,“扫描控制面板”的扫描范围为5nm5. 点击“开始/停止扫描图像”,扫出高序石墨的原子图谱实验结果:高序石墨的原子图谱如下图结果分析:由高序石墨的原子图谱可以看出,石墨的原子结构呈现出层状排列的特点,同层原子间以紧密的六边形结构排列。思考题:1.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什么是量子隧道效应?答:见实验原理部分.2.扫描隧道显微镜主要常用的有哪几种扫描模式?各有什么特点?答:恒高度模式与恒电流模式。前者适合测量表面形貌起伏不大的样品,后者适合测表面形貌起伏较大的样品。3.仪器中加在针尖与样品间的偏压是起什么作用的?针尖偏压的大小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当偏置电压一定时,确定了偏置电流就能确定针尖与样品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