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狱中联欢.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狱中联欢.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狱中联欢.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狱中联欢.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狱中联欢一、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理解内容,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3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和对联的含义。二、教学重点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三、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板书课题。 首都北京即将举行开国大典,山城重庆仍被国民党反动派盘踞。在那里的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仍关押着许多革命者。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被敌人杀害,后来敌人的确对他们下了毒手。 从全国形势看,国民党反动派已彻底失败。他们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伺机进行反扑。渣滓洞的特务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革命前辈便利用这一机会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以巧妙的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 板书课题:狱中联欢(二)、解题 1、这里的“狱”在哪里?(渣滓洞集中营) 2、我们来了解一下渣滓洞集中营是一个什么环境?3、 你觉得在这里革命者过着怎样的生活?4、 我们再来读一下这个词语“联欢”。怎样来理解“联欢”呢?(为了庆祝而开展的聚会)5、 文中指谁庆祝什么呢?(革命者为了庆祝党的胜利)6、 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从文中找相关语句)7、 现在谁能加上时间,人物把课题的意思说具体?(1949年元旦,渣滓洞集中营的革命者为了庆祝革命胜利而举行了一次联欢活动。)(3) 、理解课文内容 1、革命者又是开展了怎样的联欢活动呢?请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填写狱中联欢的过程。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 2、把联欢的过程加到刚才课题的意思中去,看谁能说完整,这也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四)、自读“交换礼品”的部分,指出都交换了哪些礼品,想这些礼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说明了什么,然后交流。(礼品有:贺年片小块草纸,红药水当颜料;五角星塑料牙刷柄雕的;锦旗彩线是从袜子上拆下来的;他们连起码的材料也没有,赶制出这样的礼品,既表达了同志间的友情,又表明了革命到底的志向。)(五)、理解“贴对联”部分。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5-23自然段,找出各个牢房的对联认真读一读,然后想想这些对联的意思。1自读,在每副对联旁注上或在书上画出含着的意思。2讨论交流。(1)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形容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横额“扭转乾坤”,“乾坤”指天地,“扭转乾坤”含有推翻反动统治之意。(2)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意思是在敌人的监牢中坚持学习领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真理。“歌乐山”指渣滓洞的地点。横额“极乐世界”,道出了革命者掌握了革命真理的乐观心境。(3)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旧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新春”指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景。同横额“苦尽甜来”一起,表达了革命者坚信革命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革命前途的憧憬。(4)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借用古人的诗句,既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蔑视(阻止革命胜利是徒劳的),又表达了对胜利(红杏出墙)的企盼。横额“大地春回”,生动地概括了当时的革命形势。(5)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两个天窗”“一扇风门”,概括了革命者非人的铁窗生活。横额“乐在其中”,表达了革命者视苦为乐的革命情怀,也是对反动派迫害革命者的巧妙揭露。 总之,狱中的革命者运用对联这一形式,抒发了革命情怀,同敌人进行了既巧妙又坚决的斗争。(这五幅对联写得很巧妙,虽然没有写到革命二字,却道出了革命的胜利。)3 下面我们就仔细地阅读楼七室的部分,里面有几个人物?(猩猩、余新江、丁长发)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读旁白部分。你从革命者的语言中体会到了什么?(革命者对猩猩的轻蔑、鄙视、嘲笑、挖苦)那从猩猩的神态、语言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可能没有读懂对联的含义,觉得不可思议;也可能读懂了,但又因害怕而不敢说)(六)、理解“表演节目”的部分。1自读,思考:监狱里的革命前辈都表演了哪些节目?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那么欢乐?2讨论交流。结合文中含有笑的句子来理解。(1)是针对几个戴着脚镣的革命者扭秧歌发出的感慨与赞叹。“高歌曼舞”,放声歌唱,尽情舞蹈。这种高歌曼舞,是对反动势力的蔑视,是对革命胜利的企盼。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者鲜明立场、顽强斗志、乐观精神的赞颂。(2)中的两句话,是对狱中联欢的集中概括,也是对革命前辈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集中概括。这两句话表面上十分风趣,实质上表达了革命者蔑视敌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的革命精神。)(七)、拓展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仓皇而逃,对囚禁在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者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还纵火焚烧了渣滓洞牢房,创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一二七惨案”,那一天,冲天的火光弥漫,遍地焦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