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A卷.doc_第1页
统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A卷.doc_第2页
统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A卷.doc_第3页
统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A卷.doc_第4页
统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文言文阅读 (共20题;共272分)1. (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彝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_无论魏晋_日出而林霏开_野芳发而幽香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佝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3)填空。 【甲】文主要描写了_和_(地点)的景色,【乙】文描写了琅琊山_和_。(时间)的景色。(4)【甲】【乙】两文同写了百姓之乐。作者写它的目的是否一样呢?请你加以分析。 2.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连月不开 _ 春和景明_ 宠辱偕忘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B .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C . 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而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而有力。D . 作者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但文章的主旨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 (23分)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涂潦:泥沼雨水。畚锸:箕畚铁锹。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1)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3)(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4. (17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增其旧制_予观夫巴陵胜状_得无异乎_(2)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概括“岳阳楼之大观”的?请找出文中语句并工整抄写下来并翻译。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B . 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C . 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D . 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5. (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名之者谁 名:_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杂然而前陈者 陈:_(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写亭子之前层层铺垫,交代了亭子的得名来由,这是为了突出文章中心:醉。B . 第二段对景美详写,第三段对酒香略写,照应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C . 文章中写了禽鸟的乐趣,作者认为它们的乐趣与人不同,它们只享山林的乐趣,并不懂得人的乐趣是什么。D . 全文环环相扣,从醉翁亭的命名引出“醉翁”的深意,从早晚与四季的景致引出滁人游琅琊之乐,从日暮醉归引出太守之乐,结构严谨,脉络分明。6. (1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故虽有名马 _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才美不外见 _策之不以其道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7.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奚:怎么。(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不知其旨也_然后能自强_君子之学必好问_舍问,其奚决焉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8.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乙】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謇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十六年,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 , 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 , 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注释】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卿曹:你们。从事:幕僚一类的文职官员。文俗吏:平庸的文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尝辍业投笔叹曰( ) 后忽更疏懈( )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 ) 今虏使到裁数日( )(2)下列选项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佣者笑而应曰 而涉猎书传B . 以吾众诈自称 以取封侯C . 扶苏以数谏故 狐疑未知所从故D . 辍耕之垄上 当与从事议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5)分别简述陈胜和班超遭遇的境地和采取的对策。(6)【甲】【乙】两文中陈胜、班超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值得后人学习?9. (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 , 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 , 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 , 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虎丘:苏州名胜。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钩月矶:在虎丘山顶。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虽乘奔御风_属引凄异_尝秋夜坐钓月矶_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3)用“/”为下面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4)下列各组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沿溯阻绝/哀转久绝B . 素湍绿潭/调素琴C . 惟闻女叹息/时闻风铎D . 欣然起行/然终不若山空人静(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文章中各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10. (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贾:g做买卖。穷困:困厄,窘迫。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 死之:为公子纠而死。(1)解释划线的词 鲍叔不以我为贪_三战三走 _(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B .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C .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D .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不肖”、“_”和“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11. (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臣 诚 知 不 如 徐 公 美(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王之蔽甚矣/遮天蔽日B . 数月之后/珠可历历数也C . 期年之后/陈太丘与友期行D . 臣之妻私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从文中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12. (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关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 ,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夹岸数百步 又夹百千求救声B . 便舍船,从口入 同舍生皆被绮绣C . 悉如外人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D . 寻向所志 必先苦其心志(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B . 其中往不种作 此之谓失其本心C . 闻之 , 欣然规往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 . 后遂无问津者 似与游者相乐(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从“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和“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以看出,桃源人害怕见到外面的人。B . 桃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既表明他们生活富足,又表明他们热情好客。C . 文中的桃花源跟桃花林仅一洞之隔,洞极狭,仅容一人出入;洞口在山上,其下正是溪的发源地,长达数百步的桃林恰好至此而尽。D . 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13.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凭攀孝廉,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尹 , 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遂诣刘,刘处之下坐,唯通寒署。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 , 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张退,刘曰:“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张还船,同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遗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即同载诣抚军。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逸。”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即用为太常博士。【注】参:成为。时彦:当代有才德名望的人士。刘尹:东晋著名清谈家刘真长。曾任丹阳尹,故后世称其为“刘尹”。通寒署:礼节性的问候。清言:清谈,闲谈。传教:主管宣布教令的郡吏。咨嗟:赞叹。(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谓必参时彦/刘前进谓抚军曰B . 欲诣刘尹/由是先主遂诣亮C . 言约旨远/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 . 至晓 , 张退/晓畅军事(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张凭是一个怎样的人。 14. (13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欤y句末语气词。(1)解释下列划线字 尊君在不 (_)下车引之(_)故人曰 (_)明日早 (_)(2)翻译下列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与家君期日/中B . 下车引/之C . 起不/食待之D . 令人/求故人(4)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并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15. (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面划线词语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_相与步于中庭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2)翻译下列句子。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B . 作者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多的无限感慨。C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虚实相生,一正一侧,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D . 文章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16. (18分)古诗文阅读 (甲)泛舟后溪唐羊士谔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注释】羊士谔: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乙)游岳阳楼记(节选)明袁中道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A)白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墓,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第以束发登朝,(B)为名臣,(C)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 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 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注释】练:白色丝绢。愀然(qio):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束发:年纪轻。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毛锥子:毛笔的别称。(1) 请将文言词语 “出”“入”“着”准确填入(A)(B)(C)处。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语。 泫然不能自已也_昔滕子京左迁此地 _壮心日灰 _是则真可哭也 _(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 取 酒 共 酌 意 致 闲 淡 亭 午 风 渐 劲 湖 水 汩 汩 有 声。(4)根据选文画横线句的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古人惜墨如金,却蓄意无尽。有人认为要解读古人文意,翻译不如品味咀嚼。 “炮车云生”,绘尽云之状貌;“猛风大起”极言风之狂烈;“湖浪奔腾”摹写浪涛之_;“雪山汹涌”则描画_之澎湃。(5)古诗泛舟后溪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歌意象描述。 (6)结合泛舟后溪游岳阳楼记,说说羊士谔、袁中道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古仁人的情怀有何不同? 17. (11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云归而岩穴暝_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蔚然而深秀B . 溪深而鱼肥C . 泉香而酒洌D . 而不知人之乐(4)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 18. (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创鹜之报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注】鹜:野鸭子。雏:生下不久的;幼小的(多指鸟类)。(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熟视之_妇不忍市之_(2)翻译下面句子。 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3)结合原文说说农妇是一个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