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第13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情感。二、【重点难点】1.要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2恰当地安排文章结构,逐层说明。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语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现存一百多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整体把握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解析: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用“标本”概括了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的?提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说明这个总特征,作者从四个方面介绍: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最后再从三个细的方面说明,也体现了这一总特征。3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提示:整体:四个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局部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4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提示: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叙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进而采用了逻辑顺序。5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提示: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很多,文中所介绍说明的只是一些方面。结尾留有余地,让人回味无穷。 6作者按怎样的思路介绍苏州园林的?提示:作者是按照“总说分说小结”的思路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分说部分则是按照先主后次,从局部到细部的思路来写的。7把握文章结构。文章可分为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第二段(39自然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处处入画。第三段(10自然段):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这些”,结束全文。第二课时导入语上一节课我们对苏州园林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那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苏州园林内部,从语言和说明方法的角度细细体会它的图画美。 合作探究1.“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提示:四个“讲究”是总括为了实现园林图画美的目的,设计者在设计时遵循的总原则。它们的次序不能任意颠倒,因为前后有着从主体到“配合”到“映衬”,并由近而远的关系。是句与句的关系,也关系到下文段与段的关系。随意颠倒会使文章条理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2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提示:苏州园林追求图画美,除了上文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苏州园林中“各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色彩的搭配”等。3某公园聘请你为园林设计师,你将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如何设计才能让游客有“如在画图中”的感受? 提示:可结合课文中的“亭台轩榭的不对称”“假山堆叠的艺术性”“花草树木的映衬性”“景色的层次性”等方面,畅谈自己的设计思路,自由发挥,不拘一格。4作者在描绘苏州园林的美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请各找一处并体会其作用。提示:(1)作比较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 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2)举例子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为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第5自然段中,以几个园里的古藤萝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3)摹状貌例如第5自然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4)引用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5)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5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周密、精炼。请分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提示:“大多”用得很有分寸,说明大多引用活水,但也有例外。(2)(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提示:“极少”用得很有分寸,说明也有使用的情况。(3)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提示:“似乎”表揣测,语气委婉不绝对。(4)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提示:影响虽有“多少”之别,但毕竟“有”。实事求是地突出了苏州园林对各地园林的示范和影响作用。6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以第5自然段为例说明。提示: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助于生动而透彻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加深读者的印象和认识。7课外拓展。请用一段文字介绍你的房间或所在班级室内的布置情况,要求用一定的说明顺序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