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 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doc_第1页
外国教育史 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doc_第2页
外国教育史 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doc_第3页
外国教育史 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doc_第4页
外国教育史 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奴隶社会的教育一、 比较雅典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雅典与斯巴达教育既有相同点也各具特色。u 相同点:教育权为奴隶主垄断;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军事体育操练放在首位。u 不同点:雅典注重人的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斯巴达只有单调的军事训练,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斯巴达的教育皆由国家创办,雅典除国立体育馆与军事训练团外皆由私人创办。二、 智者及其对教育的影响1、智者的含义: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希腊出现第一批职业教师,他们周游各个城邦,专门教人以雄辩术和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学费,是“三艺”学科的创立者。2、智者的教育影响: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扩大了教育对象,扩大了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的预备教育);对教育理论的影响(智者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教育与政治、道德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等。)三、 苏格拉底法这种方法并不直接将各种知识交待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他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答案。四、 柏拉图理想国中设计的金字塔式的教育制度03岁,由女仆照顾36岁,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儿教育716岁,进入初等学校接受普通教育,(情感教育节制的顺民)1720岁,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意志教 育勇敢的军人)(第一次考试)2130岁,智慧教育阶段理智的官吏(第二次考试)3135岁,继续学习重要官吏3650岁,经十五年实践锻炼哲学王,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五、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阶段论1、教育阶段论- “效法自然”07岁,学前教育阶段。5岁以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或工作;游戏、讲故事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注意儿童的语言。714岁,初级教育阶段。教给儿童“真正必需的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一切有用的东西”。以情感道德教育为主,实施和谐发展的教育。1421岁,高等教育阶段。学习哲学与科学,主要发展学生的理智灵魂,以智力教育为主,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发展人的理智理性教育。六、 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观音乐教育是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要增进身体健康,培养学生勇敢的美德;道德教育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养成“中庸”、“适度”的公正、节制、勇敢的美德;智育以阅读、书写为主要内容,主要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七、 亚里士多德的美德观美德包括两种:有理性美德和伦理美德1、伦理美德:就是中道,中道在两种过错之间,一方是过度、一方是不及。道德品质是被过错和不及破坏的,所以,美德就是适度。(各种美德详见下表)2、美德在于实践,知行统一(只知道德行、只谈论德行是不够的,还必须实践);动机与效果统一(“合乎德行的行为,本身具有某种品质还不行,只有当行为者在行动时也处于某种心灵状态,才能说它们是公正的和节制的。”)八、 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发展教育目的不再是培养演说家为从政做准备,而是从维护帝国统治的角度出发,培养帝国的顺民和推行帝国统治的官吏。教授职称的出现:公元75年,皇帝韦帕芗在和平庙建立一图书馆,是罗马帝国高等学校中心。公元125年皇帝哈得列设立了这所学校的教授职称,后来教授职称逐渐推行到法律学校和文法学校。九、 昆体良的教学理论l 分班教学的设想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l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提问解答 教师就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向那些不发问的学生提问。 经常提问的好处:可以借此测验学生的鉴别能力;可以防止学生漫不经心,防止他们对教师的讲课充耳不闻;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锻炼思维能力。l 教学内容: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的基础上。因此,学生应学习文法、修辞学、音乐、几何、天文及哲学(物理、伦理、辩证法)等。l 学习与休息交替进行:注意学生的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游戏是积极的休息方式,它符合儿童活泼的天性;有利于道德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等。但休息要有限度,过度放纵的休息容易形成贪玩、懒惰的坏习惯。十、 三艺、四艺3:文法、修辞、辩证法;4: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第二章 封建社会的教育1、 西欧中世纪早期基督教教会学校的类型隐修院学校(修道院学校、僧院学校)座堂学校(大教堂学校、主教学校)、教区学校。2、 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及其实施1、 骑士教育:是一种以培养骑士为目标的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骑士是封建主为了镇压人民、为维系战争取胜而培养能够单枪匹马进行格斗的武夫。2、实施:7岁前由母亲在家中抚养和教育,内容为初步的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714岁为礼文教育阶段,训练的内容为侍奉主人和主妇,学习上流社会的各种礼节、习惯和待人处世之术,目的在于通过生活环境习染养成骑士的封建意识与道德言行,兼学读书识字、吟诗、奕棋等。同时,学习赛跑、角力、斗拳和比武。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学习“骑士七技”,分别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和吟诗。此间主要学习作战本领,培养军事征战能力。这个时期的教育结束后,举行授职典礼,授以骑士称号。3、 中世纪大学的组织类型大学的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类型: “学生大学”, “先生大学”大学享有许多特权:自治、免税、不服兵役,大学教师有参政权,可参与大学的行政管理,大学有罢教和迁移的权利。4、 中世纪大学的意义1、大学虽然没有摆脱宗教观念的束缚,然而它毕竟研究和传授了医学、法学等世俗科学知识,它以职业教育为目的,把世俗学科引进学校,是对传统基督教神学教育独霸讲坛的一大突破。2、大学的教学虽然刻板、甚至繁琐,然而它毕竟动摇了传统的盲目信仰,它重视人们的理解能力,启迪了辩论的风气,讲求实效,是对传统的死记教条、不求甚解的学风和教学方法的一大突破。3、大学争得了组织机构的一定独立性和某些特权,对科学研究和学术繁荣是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是对封建主和教会独占教育领导权的一大突破。4、大学是当时著名学者活动的舞台,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基地。在这个意义上说,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孕育着之后出现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预示了资本主义黎明时期的行将到来。5、 基督教的价值取向及其对中世纪教育的影响一切荣耀神的行为都有价值!好的行为,活着好好的都是可以荣耀神!6、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特征1.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2. 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特别是课程具有古典性质。3. 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强调受教育者的兴趣、要求、欲望和自由,重视探讨新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其天性的发展。4. 世俗性:其教育目的、课程设置具有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5. 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想消灭宗教,而是希望以世俗和人文主义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6. 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7、 夸美纽斯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内涵与意义“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指导原则教育要遵循自然的“秩序”存在于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的普遍规律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年龄特征8、 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体系直观性原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9、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特点教育对象普及化;教育目的世俗化;教育内容泛智化教育方法心理化;教育组织班级化第3章 近代教育制度一、 英国近代教育领导体制产业革命前:教育的领导权在教会手里,国家不过问教育。 产业革命后:工业发展需要使国家于十九世纪初始管理教育 。1833年国会决定每年拨款2万资助教育1839年政府首次设置“枢密院教育委员会”1856年改组为“教育局”领导初等教育1899年建立“教育署”管理初、中等教育,初步完成教育领导国家化的过程 1902年巴尔福法案规定“地方教育委员会”负责地方教育的经费与行政领导,形成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二、 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内容及其主要贡献国家继续拔款补助教育,并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置公立学校。全国划分学区,由经过选举产生的“学校委员会”负责监督本学区的教育工作。各学区有权实施5-12岁儿童的强迫教育。承认以前各派教会所兴办和管理的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学校里的普通教学与宗教分离。宗教可以学生自选,不得强迫学习。三、 英国公学四、 18世纪中叶启蒙思想家的教育思想及影响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实际化;教育的劳动化;理性主义教育观;自然主义教育观;感觉主义教育观五、19世纪初法国的教育领导体制及其特点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帝国大学-大校长26人组成的大学评议会 5个中央视导员将全国划分为27个学区(每区设学区长一人,委员十人组成学区评议会)全国从事公共教育的教师以及公立大中学校的所有学生帝国大学的特点:1、构造完整 2、组织严密:所有从事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的人员都必须事先加入帝国大学,且要按规定的誓词宣誓 3、高度的服从精神和严格的纪律6、 费里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贡献1881-1882年期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称为费里法案。法案的要点有:提出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原则;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的年龄;免除幼儿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废除教会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费里法案为这一时期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方向,促进了法国义务教育的普及。第4章 近代教育思想一、 洛克论绅士教育的内容与方法1、论体育:重视儿童身体健康。体育的实施:着装、饮食、睡眠、锻炼2、论德育:a个人功利主义的道德观;b绅士应具备的品德 理智:以理性克制自己的欲望 礼仪:待人接物的礼貌、礼节和风度 智慧:关于处理各事务的能力与素养 勇敢:能够“对付人生的战斗”c道德教育的方法:了解儿童、通过实践养成习惯、榜样、说理、奖励与惩罚、趁早教育,不要溺爱、宽严结合3、论智育:智育与德育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智育的方法培养学生“爱好知识”、肯于钻研的精神(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好问”的精神(诱发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避免呆读死记)具体教学方法:游戏法;实物教学法;循序渐进;结合各门学科特点:如天文、地理要直观,算术、几何、英语要练习等;学习作家的“原著”;通过教学巩固知识;保持儿童集中注意力。二、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原则:遵循儿童身心的自然进程2、自然教育阶段论02岁婴儿期的教育(体育)帮助儿童身体健康成长、心灵自然发展212岁理智睡眠期(体育、发展各种感觉)消极教育:内容上使儿童离开折磨他的书本,避免道德说教;方法上主张自然后果法。1215岁少年期(智育与劳动教育)智育的目的在于开发儿童的智力;发现法1520岁青年期(道德教育、宗教教育、人文学科及性教育)关于女子教育:女子教育培养目标;身体健康、品质温顺的贤妻良母。三、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首先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其次是教学内容心理学化,即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第三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第四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四、 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1、他认为在任何教育中都存在一些最简单的要素,教师从要素开始,可以简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让儿童更快更好地学习,而且抓住要素,简化教学方法后,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也有可能自己教他的孩子。2、体育的最简单要素为关节活动。3、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 4、智育的要素是数目、形状和语言五、 福禄倍尔提出了哪些教育基本原则:活动原则、发展原则、适应自然原则六、 福禄倍尔的游戏理论及其现实意义1、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2、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基础3、游戏的类型:活动游戏:教学游戏:恩物游戏:作业游戏:手工活动、手工制作、劳动等,以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及意志品质。七、 第斯多惠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u 进步的政治态度,热爱教师工作,以自己的工作促进人类的进步。u 高度的知识水平 创造性地运用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不断地自我教育八、 试述斯宾塞为完满生活作预备的教育目的论(一)论教育目的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生活预备说)w 讨论:怎样认识主知主义与行动主义?九、 述评斯宾塞的课程理论论课程:1、论知识的价值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2、课程体系1)为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作准备生理学; 2)为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作准备读、写、算、逻辑学、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3)为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作准备 生理学、心理学、德育等;4)为将来能尽公民职责作准备历史、社会学;5)为能善于在闲暇中满足个人爱好和感情的需要文学、艺术。近代部分:第4节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把系统知识的传授放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首位,因此,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被称为“主知主义教育思想”,而成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主要标志。五、教学论(二)课程论:课程-与儿童兴趣相一致。统觉只有在兴趣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兴趣赋予统觉以主动性。 儿童通过自然的接触和与人的交往,获得了经验,这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只有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浓厚兴趣。 由于兴趣是一种思维的对像保留在意识中的内心力量,或者说是一种激起心理活动的手段,因此,只有引起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儿童保持意识的警觉状态。 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他指出,要掌握知识,且得到更多的知识,必须要有兴趣。 兴趣是多方面的,可分为两类六种:知识的兴趣,同情的兴趣。(三) “教学进程”理论 根据赫尔巴特的主张,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具有三个环节:1.感官的刺激、2.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3.统觉团的形成。 与此相应,他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1.单纯的提示教学、2.分析教学、3.综合教学。六、德育 与德育相关的概念是“训育”。 “儿童管理”也是一种德育教育,主要是为了创造一种秩序。 训育是指“有目的地进行的培养”,其目的在于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训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和道德自制。六、评价 赫尔巴特的信徒把他理念推广,形成赫尔巴特学派。 他努力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试图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 以教学论与德育论作为教育科学两翼,建立了近代教育科学的基框架,创立了世界教育史上传统教育学派。第5节 近代俄国教育:;2.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的民族性原则教育的民族性原则是乌申斯基教育理论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它贯穿于乌申斯基教育尽想与实践的各个方西,是它们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纽带。在教育史上,只有乌申斯基才如此突出地强调了教育的民族性原则。1、主张建立符合民族持点的独特的国民教育制度。2、重视爱国主义教育。3、强调把祖国语作为教学工作的基础。4、主张把国民教育交给人民办理。第六节、近代日本教育:1.学制令全国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全国划分8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个大学区又分32个中学区,每区设中学一所;中学区又各分为210所小学区,每区设一所小学。小学分上下两段等,学制各为4年,使入学者能够接受8年的普及义务教育。日本近代初等教育的普及速度是相当快2. 教育敕语它是教育宗旨1、为了加强道德教育,强化中央集权的控制,日本颁布了由明治天皇签署的教育敕语,成为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总的指导纲领。2、它重申日本教育的目标是培训天皇忠顺的臣民和父辈的孝子。在忠君孝亲的前提下,重视学习富国强兵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道德教育方面,除忠孝、信义、顺从之外,还强调进行爱国和守法的教育,也就是服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教育。其中,爱国的教育是和维护皇朝的长治久安结合在一起的,要求达到“一且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的目的。3影响:教育敕语颁布后,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此,日本近代教育开始纳入天皇制国家主义的政治轨道,把日本的教育公开引上军国主义道路。4、日本军国主义教育体系的确立 1、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 2、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实业教育 3、重视理工科高等教育,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4、各级类教育以教育敕语为指导。第七节、近代美国教育:1.公立学校运动:公立学校运动主要是指依靠公共税收维持,由公共教育机关管理,面向所有公众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运动。特点:一、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二、强迫入学;三、免费教育。意义:随着公立初等教育的发展,也相应地促进了美国师范学校的发展。2.莫雷尔拨地法 :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以每位议员拨三万英亩土地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各州应将赠地的收入用于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莫雷尔拨地法颁布后,美国大多数州创办了农工学院或在原有的大学内附设农工学院农工学院的出现,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也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际的传统。现代部分第四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第1节 新教育(“进步教育”运动):新教育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改革运动。它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体兴趣,主张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新学校运动。“新教育”思想19世纪90年代开始在英国产生、后来又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新教育之父”的英国教育家雷迪、巴德利、怀特海、沛西能、德国教育家利茨、法国教育家德摩林、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瑞典教育家爱伦凯。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国家里开办“新学校”,进行教育革新实验。第2节 实验教育学在欧美一些国家发展的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想流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法国的比纳、美国的霍尔和桑代克。特点:1.实验教育学也是作为传统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2.实验教育思想是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在实验教育思想产生以前,教育理论研究大多是在经验总结或演绎思辨的基础上进行的。3.实验教育思想是与实验心理学密切相联的。实验心理学为实验教育学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验方法。4.实验教育思想强调对儿童的科学研究。强调从实验的结果中寻找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第三节 1.“自由教育”思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欧洲教霄革新运动之中,并在20世纪前半期成为了一种影响广泛的西方教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蒙台梭利以及英国的罗素和尼尔。大多注重教育实验,创办了自己的实验学校。批判传统的旧教育,提倡尊重和热爱儿童,强调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曾对欧美国家以及世界。特点:1.提倡尊重和热爱儿童,强调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2.以现代生物学和心理学理论为理论依据。从现代生物学和心理学理论出发,对儿童观察和研究。3.在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形成。注重教育实验,创办自己的实验学校。4.具有一定的辩证性。在强调儿童个性自由发展的同时,并没有把自由与纪律对立起来。第四节 1.劳作教育思想;2.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第六节 杜威的教育思想第五章:外国现代教育制度第一节 英国教育发展: 3.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教育法)1988教育改革法第二节 法国现代教育制度:第四节 日本现代教育制度: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第五节 美国现代教育制度:1. “八年研究”计划;2.初级学院运动;3.史密斯休斯法案4. 国防教育法;5. 返回基础运动第六节 苏联现代教育制度:1.统一劳动学校规程;2. “综合教学大纲”第6章 :现代苏联教育思想第1节 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一、怎样实施集体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