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七上《统一XX的建立》word教案【精品教案】_第1页
川教版历史七上《统一XX的建立》word教案【精品教案】_第2页
川教版历史七上《统一XX的建立》word教案【精品教案】_第3页
川教版历史七上《统一XX的建立》word教案【精品教案】_第4页
川教版历史七上《统一XX的建立》word教案【精品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川教版历史七上统一XX的建立word教案【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课堂导学】通过本课学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培养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要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知识梳理】 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都咸阳。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二、文化方面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三、思想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种植的书,其它一律烧毁,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 四、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以上是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 3、谈一谈,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答 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度量衡。 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5、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自我检测】 1、从_年到_年,秦王_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_,都_。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_,中央政府设置_、_、_等官职。 _处理全国的政事,_负责监察百官,_管理军事;接受_的建议,郡下设县。 在全国统一使用_钱;把_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_。 秦朝统一后,派将军_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_,东到_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_,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3、谈一谈,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4、秦朝疆域东至_,西到_,北至_,南到_。 5、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课堂导学】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通过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要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知识梳理】 一、秦的暴政A秦朝的赋税徭役繁重;B秦朝的刑法很严酷,有“族诛”、“连作”。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年; 2、领导人-陈胜、吴广; 3、地点-蕲县大泽乡; 4、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在陈建立了政权。 三、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四、秦朝的灭亡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故事)以少胜多,打败了秦军的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攻占咸阳,秦朝灭亡。 五、楚汉之争 1、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之争” 2、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3、项羽在乌江自杀。 六、材料“贫苦农民900人,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界,中途遇上了大雨,误期不能到达要处死,号召大家起义”1)这是哪次起义的情景描述?答是陈胜、吴广起义。 2)说出起义的时间、地点。 答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 3)起义的口号是什么?答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这次起义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是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知识归纳】本节课学完后,可以将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成大事年表(如下图),训练自己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学会其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秦朝历史的发展线索。 时间重大事件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朝建立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开始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自我检测】 一、秦的暴政A_;B刑法很严酷,有“_”、“_”。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_; 2、领导人-_; 3、地点-_; 4、口号-“_” 5、在_建立了政权。 三、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_ 四、秦朝的灭亡 1、_年,_在_之战(“破釜沉舟”的故事)以少胜多,打败了秦军的主力,与此同时,_率兵攻占咸阳,秦朝灭亡。 五、楚汉之争 1、_和_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之争”-18- 2、_年,_建立汉朝,定都_, 3、_在乌江自杀。 六、材料“贫苦农民900人,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界,中途遇上了大雨,误期不能到达要处死,号召大家起义”1)这是哪次起义的情景描述?2)说出起义的时间、地点。 3)起义的口号是什么?4)这次起义的作用是什么?第12课大统一的汉朝【课堂导学】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自己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知识梳理】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2、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 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 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 四、材料“夫农,天下之本也”1)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答是汉文帝说的,这句话是说明农业是天下之根本。 2)举例说明汉代以农业为本的做法。 答重视农田水利,治理黄河,改进农具。 3)出现了什么后果?答;出现了文景之治。 4)该材料表明汉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答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5)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答由于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为暴政而亡的教训,对农民采取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 五、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这一主张是谁提出的?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答是董仲舒提出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2)这一主张是什么意思?答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3)该朝代的统治者是谁?接受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 4)实行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是什么?答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归纳小结】大一统1原因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2措施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3.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自我检测】 一、 1、西汉建立_年,_建立汉朝,定都_。 2、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叫_。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接受_的建议,“_”,就是把_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_,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军事上_年,汉武帝派_、_进攻匈奴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有 三、东汉的统治 1、_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_年,_建立东汉,都_。 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_”。 四、材料“夫农,天下之本也”1)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2)举例说明汉代以农业为本的做法。 3)出现了什么后果?4)该材料表明汉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5)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五、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这一主张是谁提出的?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2)这一主张是什么意思?3)该朝代的统治者是谁?接受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实行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是什么?-20-第13课两汉的经济【课堂导学】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通过思考和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对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知识梳理】 一、农业成就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二、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 三、冶铁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四、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自我检测】 一、农业成就 1、_和_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_时派_治理黄河。 二、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使用_。 三冶铁_发明水排, 四、经济措施是_ 2、商业区叫“_”。 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课堂导学】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知识梳理】 一、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五、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3)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4)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5)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六、简述匈奴与秦、西汉、东汉的关系答;1)秦统一后,派蒙恬率军队从匈奴手中夺回大片领土,并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进攻;2)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3)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4)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5)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6)东汉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该题还可以这样问举例说明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答两汉与匈奴的关系是时战时和。 一、战。 1)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2)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二、和亲。 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2)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我检测】 一、 1、匈奴的首领称为“_”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_统一蒙古草原。 二、_年,汉武帝派_、_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三、昭君出塞_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_嫁给_。 四、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东汉_帝派_、_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五、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共5点) 六、简述匈奴与秦、西汉、东汉的关系(共6点)【该题还可以这样问举例说明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第15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课堂导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知识梳理】 一、张骞出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自我检测】 一、张骞出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_和_以西,称为西域。 2、_年,汉武帝派_出使西域;_年,再次出使西域。 3、_年,西汉政府设置_,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从_往西经过_、今_境内,运到_,再由_转运到_。 三、_年,东汉政府派_出使西域。 班超派_出使大秦;_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第16课秦汉文化科学技术【课堂导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知识梳理】 一、造纸术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 二、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数学著作。 三、医学成就 1、华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剂,“五禽戏” 2、“医圣”张仲景(东汉)著有伤寒杂病论,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四、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的议器 五、秦汉时期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 1、西汉前期,我国已出现了用于书写的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2、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数学著作,有许多数学成就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 3、东汉科学家张衡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的议器-地动仪; 4、东汉名医华佗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的医生,他发明了“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剂。 以上是我国秦汉时期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自我检测】 一、造纸术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_前期) 2、东汉_改进造纸术,称“_” 二、_成书于东汉的一部数学著作。 三、医学成就 1、_“_”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剂, 2、“医圣”_(东汉)著有_,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四、_(东汉)_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的议器 五、秦汉时期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共点)第17课秦汉文化【课堂导学】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知识梳理】 一、佛教的传入 1、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2、东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经,并在洛阳建成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 -24- 二、道教的出现道教源于中国,在东汉时兴起。 三、王充论衡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论衡(注意内容第105页)天是自然的存在,日食、月食、打雷、下雨都是自然现象;人死了骨肉化为灰土,神?也随着消亡,怎么会变成鬼?世界根本没有鬼神存在。 四、司马迁与史记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既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这是谁说的?是司马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答写在史记上。 2)他生活在什么朝代?答生活在西汉。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这句话是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3)这部书内容如何?答;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5)作者曾做过什么官?答做过太史令。 6)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为什么这样评价?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为这部书语言生动,写人物时栩栩如生,时一部历史学名著,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7)请简要介绍一下这部书。 答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既是伟大的历史名著,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五、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六、材料“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1)选自谁的什么著作?答选自王充的论衡2)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答同意。 因为他用无神论的思想,批判了鬼神迷信的思想。 他正确的提出,人的精神市依附于肉体的,肉体消灭了,精神就不存在了,从而也就否定了鬼神的存在。 【自我检测】 一、佛教的传入 1、佛教发源于_,在_传入我国。 2、东汉_派人到西域求佛经,并在洛阳建成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_。 二、道教的出现道教源于_,在_时兴起。 三、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_ 四、_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_到_时期的历史,创立了_的体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这是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2)他生活在什么朝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这部书内容如何?4)这部书地位如何?5)作者曾做过什么官?6)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为什么这样评价?7)请简要介绍一下这部书。 -25- 五、_-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六、材料“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1)选自谁的什么著作?2)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第18课三国鼎立【课堂导学】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梳理】 一、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不敢轻易南下。 三、三国鼎立(列举三国建立时间、人物、都城)魏曹丕洛阳;蜀刘备成都(存在时间最短)吴孙权建业(存在时间最长) 四、蜀国丝织业兴旺;吴国的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五、材料“曹操率大军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天下,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打败曹军。 1)这是描述的中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战役?答是208年的赤壁之战。 2)在古代历史上,还学过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举出两个)答前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3)要更详细的了解这次战役的情况,应从哪里去查询或查找资料?答【自我检测】 一、_年_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_年,交战双方是_和_ 三、三国鼎立(列举三国建立时间、人物、都城)(存在时间最短的是_,存在时间最长是_) 四、_国丝织业兴旺;_国的造船业发达,_年孙权派将军_到达_,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五、材料“曹操率大军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天下,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打败曹军。 1)这是描述的中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战役?2)在古代历史上,还学过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举出两个)3)要更详细的了解这次战役的情况,应从哪里去查询或查找资料?-26-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堂导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 【知识梳理】 一、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南北。 二、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五胡”匈奴、鲜卑、羯、氏、羌 三、316年匈奴攻入长安,西晋灭亡。 四、淝水之战 1、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2、383年,苻坚率前秦攻打东晋,东晋抵抗,双方在淝水大战,前秦失败,这又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风声鹤唳”的成语和这次战役有关。 ) 3、淝水之战之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暂时暂时稳定。 420年刘裕称刘裕称帝,国号“宋”,东晋结束,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总称“南朝”。 五、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A北方人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B有优越有优越的自然条件;C江南战乱少,社会社会安定。 六、为什么西晋统治统治短暂(课本课本第126页)答1)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2),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七、判断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双方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于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的意义?为什么?答从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来看,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有某些相似。 战争的形式和手段虽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战争的规律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不会变,因此用于指导战争的基本原则也就不会改变。 所以,古代战争的经验、教训对于现代的战争仍有借鉴的意义。 如孙子兵法,至今仍为各国将帅所重视,成为他们经常学习的著作,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自我检测】 一、_年_建立西晋,都_,_年西晋灭吴,统一南北。 二、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五胡” 三、_年_攻入长安,西晋灭亡。 四、淝水之战 1、_世纪后期_族建立的_统一黄河流域。 2、_年,苻坚率前秦攻打东晋,东晋抵抗,双方在_大战,前秦失败,这又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_的成语和这次战役有关。 ) 3、淝水之战之后,_年_称刘裕称帝,国号“_”,东晋结束,此后南方经历了_;_;_;_四个朝代,总称“_”。 五、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A;B;C。 六、为什么西晋统治统治短暂(课本课本第126页) 七、判断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双方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于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的意义?为什么?第20课北方的民族大融合【课堂导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知识梳理】 一、北方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二、北魏建立后,定都平城,后孝文帝迁都洛阳。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5世纪末,北魏统治者实行改革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