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管理封皮.doc

【车辆工程类】ABS检测试验台机械系统设计【全套CAD图纸+毕业论文】【汽车车辆专业】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车辆工程类】ABS检测试验台机械系统设计【全套CAD图纸+毕业论文】【汽车车辆专业】.rar
ABS检测试验台机械系统设计
过程管理封皮.doc---(点击预览)
论文正文.docx---(点击预览)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2011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相关材料.doc---(点击预览)
04.指导记录.doc---(点击预览)
01.题目审定表.doc---(点击预览)
设计(论文)管理规范
开题报告基本框架.doc---(点击预览)
任务书-时间安排模版.doc---(点击预览)
5教研室汇总表格.xls---(点击预览)
3撰写规范.doc---(点击预览)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doc---(点击预览)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xls---(点击预览)
4过程管理材料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
常用飞轮 A3.dwg
滚筒 A3.dwg
装配图 A0.dwg
飞轮1 A3.dwg
飞轮2 A3.dwg
飞轮3 A3.dwg
飞轮4 A3.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编号:70626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0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7-27 上传人:机**** IP属地:浙江
70
积分
关 键 词:
车辆 工程 abs 检测 试验台 机械 系统 设计 全套 cad 图纸 毕业论文 汽车 专业
资源描述:
【车辆工程类】ABS检测试验台机械系统设计【全套CAD图纸+毕业论文】【汽车车辆专业】,车辆,工程,abs,检测,试验台,机械,系统,设计,全套,cad,图纸,毕业论文,汽车,专业
内容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审定表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从事 专业 是否 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课题适用专业 课题类型 课题 简介:(主要内容、意义、现有条件、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 ) 指导教师 签字: 年 月 日 教 研 室 意 见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度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2 对学生能力培养及全面训练的程度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3 选题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4 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5 课题预计工作量 较大 适中 较小 6 课题预计难易程度 较难 一般 较易 教研室主任 签字: 年 月 日 系 ( 部 ) 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注:课题类型填写 会)实际; 。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从事 专业 是否 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一、设计(论文) 目的、意义 二、设计(论文)内容、 技术 要求 (研究方法) 、设计 (论文) 完成后应提交的 成果 四、设计 (论文) 进度安排 五、主要参考资料 六、备注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从事 专业 是否 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一、 课题研究 现状 、 选题 目的 和意义 二、 设计(论文) 的基本内容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四、 进度安排 五、 参考文献 六、备注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 日期 地点 指导方式 指导 记录 ( 指导内容 、存在问题及解决 思路 ) 学生 (记录人) 签名: 指导教师 签名: 日期 地点 指导方式 指导记录 (指导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 思路 ) 学生 (记录人) 签名: 指导教师 签名: 日期 地点 指导方式 指导记录 (指导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 思路 ) 学生 (记录人) 签名: 指导教师 签名: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 检 查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迄今已进行 周剩余 周 学生姓名 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从事 专业 是否 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学 生 填 写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 已完成主要内容 待完成主要内容 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学生签字: 指导教师 意 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 意 见 教研室主任 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分表 学生姓名 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从事 专业 是否 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0 2 题目工作量;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 10 3 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15 4 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5 5 文题相符程度;写作水平 15 6 写作规范性;篇幅;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 ;创新性 15 7 科学素养、学习态度、纪律表现;毕业论文进度 10 得 分 X= 评 语: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指导教师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 学生姓名 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从事 专业 是否 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0 2 题目工作量;题目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10 3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设计涉及学科范围,内容深广度及问题难易度);应用文献资料能力 15 4 设计(实验)能力;计算能力(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0 5 计算机应用能力;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或综合分析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10 6 插图(图纸)质量;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设计的实用性与科学性 ;创新性 20 7 设计规范化程度(设计栏目齐全合理、 的使用等) 5 8 科学素养、学习态度、纪律表现;毕业论文进度 10 得 分 X= 评 语: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指导教师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评阅人评分表 学生 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教 师姓名 职称 题目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5 2 题目工作量;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 10 3 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20 4 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5 5 文题相符程度;写作水平 15 6 写作规范性;篇幅;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 ;创新性 15 得 分 Y= 评 语: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评阅人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 设计 评阅人评分表 学生 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教 师姓名 职称 题目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0 2 题目工作量;题目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10 3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设计涉及学科范围,内容深广度及问题难易度);应用文献资料能力 15 4 设计(实验)能力;计算能力(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5 5 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或综合分析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15 6 插图(图纸)质量;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设计的实用性与科学性 ;创新性 20 7 设计规范化程度(设计栏目齐全合理、 的使用等) 5 得 分 Y= 评 语: (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 评阅人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答辩评分表 学生 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 教师 职 称 题目 答辩 时间 月 日 时 答辩组 成员姓名 出席 人数 序号 评 审 指 标 满 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工作量、理论意义或价值 10 2 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应用文献资料和外文的能力 20 3 论文撰写水平、文题相符程度、写作规范化程度、篇幅、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 、创新性 15 4 毕业论文答辩准备情况 5 5 毕业论文自述情况 20 6 毕业论文答辩回答问题情况 30 总 分 Z= 答辩过程记录 、评语 : 答辩组长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 设计 答辩评分表 学生 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 教师 职 称 题目 答辩 时间 月 日 时 答辩组 成员姓名 出席 人数 序号 评 审 指 标 满 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工作量、 与实际的结合程度 10 2 设计(实验)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10 3 应用文献资料、计算机、外文的能力 10 4 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图纸质量, 设计 的规范化程度 (设计栏目齐全合理、 、实用性、科学性和创 新 性 15 5 毕业 设计 答辩准备情况 5 6 毕业 设计 自述情况 20 7 毕业 设计 答辩回答问题情况 30 总 分 Z= 答辩过程记录 、评语 : 答辩组长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学生 姓名 性别 系部 专业 班级 设计(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指导教师 评分( X) 评阅教师姓名 职称 评阅教师 评分( Y) 答辩组组长 职称 答辩组 评分( Z)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百分制 五级分制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字 (盖章): 系部公章: 年 月 日 注: 1、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组评分按百分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百分制 =、评语中应当包括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能力水平、设计(论文)水平、设计(论文)撰写质量、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或写作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及学生答辩情况等内容的评价。 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 题 目 类别 学生姓名 系、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设计成果明细: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字 (盖章): 系部公章: 年 月 日 备 注: 注:“类别”栏填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材料 题 目 学生姓名 系部名称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教 研 室 起止时间 教 务 处 制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审定表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从事 专业 是否 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课题适用专业 课题类型 课题 简介:(主要内容、意义、现有条件、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 ) 指导教师 签字: 年 月 日 教 研 室 意 见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度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2 对学生能力培养及全面训练的程度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3 选题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4 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5 课题预计工作量 较大 适中 较小 6 课题预计难易程度 较难 一般 较易 教研室主任 签字: 年 月 日 系 ( 部 ) 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注:课题类型填写 会)实际; 。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从事 专业 是否 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一、设计(论文) 目的、意义 二、设计(论文)内容、 技术 要求 (研究方法) 、设计 (论文) 完成后应提交的 成果 四、设计 (论文) 进度安排 五、主要参考资料 六、备注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从事 专业 是否 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一、 课题研究 现状 、 选题 目的 和意义 二、 设计(论文) 的基本内容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四、 进度安排 五、 参考文献 六、备注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 日期 地点 指导方式 指导 记录 ( 指导内容 、存在问题及解决 思路 ) 学生 (记录人) 签名: 指导教师 签名: 日期 地点 指导方式 指导记录 (指导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 思路 ) 学生 (记录人) 签名: 指导教师 签名: 日期 地点 指导方式 指导记录 (指导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 思路 ) 学生 (记录人) 签名: 指导教师 签名: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 检 查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迄今已进行 周剩余 周 学生姓名 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从事 专业 是否 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学 生 填 写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 已完成主要内容 待完成主要内容 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学生签字: 指导教师 意 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 意 见 教研室主任 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分表 学生姓名 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从事 专业 是否 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0 2 题目工作量;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 10 3 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15 4 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5 5 文题相符程度;写作水平 15 6 写作规范性;篇幅;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 ;创新性 15 7 科学素养、学习态度、纪律表现;毕业论文进度 10 得 分 X= 评 语: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指导教师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 学生姓名 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从事 专业 是否 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0 2 题目工作量;题目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10 3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设计涉及学科范围,内容深广度及问题难易度);应用文献资料能力 15 4 设计(实验)能力;计算能力(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0 5 计算机应用能力;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或综合分析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10 6 插图(图纸)质量;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设计的实用性与科学性 ;创新性 20 7 设计规范化程度(设计栏目齐全合理、 的使用等) 5 8 科学素养、学习态度、纪律表现;毕业论文进度 10 得 分 X= 评 语: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指导教师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评阅人评分表 学生 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教 师姓名 职称 题目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5 2 题目工作量;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 10 3 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20 4 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5 5 文题相符程度;写作水平 15 6 写作规范性;篇幅;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 ;创新性 15 得 分 Y= 评 语: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评阅人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 设计 评阅人评分表 学生 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教 师姓名 职称 题目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0 2 题目工作量;题目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10 3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设计涉及学科范围,内容深广度及问题难易度);应用文献资料能力 15 4 设计(实验)能力;计算能力(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5 5 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或综合分析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15 6 插图(图纸)质量;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设计的实用性与科学性 ;创新性 20 7 设计规范化程度(设计栏目齐全合理、 的使用等) 5 得 分 Y= 评 语: (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 评阅人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答辩评分表 学生 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 教师 职 称 题目 答辩 时间 月 日 时 答辩组 成员姓名 出席 人数 序号 评 审 指 标 满 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工作量、理论意义或价值 10 2 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应用文献资料和外文的能力 20 3 论文撰写水平、文题相符程度、写作规范化程度、篇幅、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 、创新性 15 4 毕业论文答辩准备情况 5 5 毕业论文自述情况 20 6 毕业论文答辩回答问题情况 30 总 分 Z= 答辩过程记录 、评语 : 答辩组长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 设计 答辩评分表 学生 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 教师 职 称 题目 答辩 时间 月 日 时 答辩组 成员姓名 出席 人数 序号 评 审 指 标 满 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工作量、 与实际的结合程度 10 2 设计(实验)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10 3 应用文献资料、计算机、外文的能力 10 4 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图纸质量, 设计 的规范化程度 (设计栏目齐全合理、 、实用性、科学性和创 新 性 15 5 毕业 设计 答辩准备情况 5 6 毕业 设计 自述情况 20 7 毕业 设计 答辩回答问题情况 30 总 分 Z= 答辩过程记录 、评语 : 答辩组长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学生 姓名 性别 系部 专业 班级 设计(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指导教师 评分( X) 评阅教师姓名 职称 评阅教师 评分( Y) 答辩组组长 职称 答辩组 评分( Z)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百分制 五级分制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字 (盖章): 系部公章: 年 月 日 注: 1、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组评分按百分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百分制 =、评语中应当包括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能力水平、设计(论文)水平、设计(论文)撰写质量、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或写作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及学生答辩情况等内容的评价。 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 题 目 类别 学生姓名 系、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设计成果明细: 答辩委员会评语: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字 (盖章): 系部公章: 年 月 日 备 注: 注:“类别”栏填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材料 题 目 学生姓名 系部名称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教 研 室 起止时间 教 务 处 制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质 量 标 准题目内容、性质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运用所学知识和综合训练的基本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题目来自实际或联系实际。题目难度和份量题目的难易程度适当,既保证达到综合训练的要求,又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每人一题。业论文字数达到2万。开题准备工作 题目审定表、任务书和开题报告填写规范。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有在研的科研、教学研究项目,指导教师应由具有讲师及以上技术职务。指导过程因材施教,注重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每周平均对每位学生指导2小时以上,按照要求进行中期检查。严格考勤,并有记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扎实,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强,体现了“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特色。设计(实验、研究)能力学生有较好的设计(实验、研究)和综合分析能力。达到任务书要求,方案设计科学、合理,有创新;“论文”达到任务书要求,观点明确、科学、有独到见解。文献检索和外文应用能力学生能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认真查阅专业文献,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计算机应用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能恰当地应用计算机进行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绘图、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文题相符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符合选题和任务书的要求,并按时完成。撰写水平思路清晰、书写规范(符合我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及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计算准确,论据论证材料充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字通顺,使用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 成果质量高,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实际价值。评阅与答辩 有严格的评阅程序,评阅认真,评语认真准确;有答辩工作进程,组织有序;评分严格、公正,成绩分布合理。优秀论文按要求归档。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客观、合理,各项考核记录完整、详尽;按专业学生整体成绩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评阅与答辩学生能力水平成果质量选题与指导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质 量 标 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组织机构 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组成合理,工作安排有序,进度有检查,任务完成有小结。管理制度 有完善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的实施细则、有严格的考勤制度及相应完善的管理文件。条件保障 资料室、实验室为学生全面开放,为学生调研、查阅资料、专业实践创造条件。分析总结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分析和总结科学、合理,对存在的问题分析透彻、准确,提出的改进措施科学、有效。资料汇编存档 各阶段管理材料齐全、完整、规范、汇编成册,分类归档;毕业设计(论文)按规定分类归档。管理与监控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 一、总则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前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检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它环节所不能替代的。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确保本科毕业生的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二、组织管理 (一) 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统一领导全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宏观指导,讨论通过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章制度,协调解决有关毕 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主要原则问题。 (二) 毕业设计(论文)日常管理工作由教务处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1. 拟订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章制度; 2. 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检查、考核和总结; 3. 协调解决场地、课桌椅等,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三) 系(部)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由 系(部) 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1. 审核和确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2. 审核指导教师的资格; 3. 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和质量; 4. 协调解决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与联系就业的矛盾; 5. 批准 系(部)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和 专 业答辩小组 的组成; 6. 对 系(部) 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总结。 (四) 教研室负责组织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 组织教师对选题进行 论证 ; 2. 安排指导教师; 3. 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4. 检查、督促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考勤与指导; 5. 确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具体进度; 1. 组织指导教师、评阅人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分; 2. 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 3. 收集、整理、汇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有关资料并存档。 三、总体进度要求 (一) 教研室在毕业设计(论文)前 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包括:题目审定、学生选题和下 达任务书等工作。 (二)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分选题、设计或写作、答辩等三个阶段。 (三)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期,各 系(部) 教学指导委员会应对本单位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后期,教务处将会同有关人员对全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检查或抽查; (五) 各 系(部) 应组织好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在答辩工作结束后一周内,将成绩、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统计、汇总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总结等及时报教务处。 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一) 选题的基本原则 1. 毕业设计(论文)选 题应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具有相当程度的综合性和专业知识覆盖面,应当力求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实现使学生得到综合训练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 选题应力求与科研 、 生产 ( 社会 ) 和实验室建设等实际任务相结合。 3. 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课题的性质、难度、份量和综合训练要求。 (二) 选题的一般要求 1. 课题类型分为四类:即科研项目、生产(社会)实际、实验室建设、其它。 2. 课题类别分为二类:即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3. 原则上每生一题。由于工作量大,需由几名学生共同完成的课题,每名学生除对总体方案有所 了解外,必须明确规定每名学生应独立完成的任务,使每名学生都得到较全面的训练。 4. 可尝试由不同专业学生组成的跨学科联合设计(论文)题目,学生各自承担课题中与自己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部分。 5. 题目难度、份量要适当,使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三)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确定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由指导教师提出,并说明选择的理由和现有条件,以及应达到的要 求;题目也可由学生在实习、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自行提出。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审定表并上报该专业教研室。教研室 应组织 有关教师对所有题目是否符合教学 要求及可行性进行审定,并由 系(部) 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后,统一向学生公布。 学生可在公布的题目中自由选题, 确定题目后, 指导教师 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的方式,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向学生下达。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应包括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学生所要完成的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等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由 系(部)负责 汇总,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后两周内将选题汇总表报教务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一经确定,一般不得变更。特殊情况需改变题目者,需经 系(部) 主任批准,报教务处备案。 (四) 不宜作为毕业 设计(论文)选题的题目 1. 不符合本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偏离专业方向的题目; 2. 范围过于狭窄,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题目; 3. 学生难以胜任的题目; 4. 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无法完成或不能取得阶段成果的题目。 五、指导工作 (一) 指导教师资格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由具有 讲师及以上技术职务的教师 担任。助教不能独立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可协助指导教师工作。 可以聘任 校外科研、生产等部门的 技术人员、研究人员、管理人员担任 指导教师 ,但 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科研能力 。同时 须 到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并备 案。 系(部) 应指派校内教师专人负责联系,经常了解学生 毕业设计(论文) 情况,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二) 指导人数 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数一般不超过 8 人。 (三) 指导工作要求 1. 做好指导准备工作 题目落实后 , 指导教师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 包括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进度计划、有关资料及必要的设备材料等 , 应尽早通知学生 , 指导他们在毕业实习(调查)中 , 收集有关资料 , 拟定毕业设计(论文)的初步方案。 2. 指导教师要抓好关键环节的指导,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出量化要求。 3. 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期间,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现场指导时间 平均每周不少于一次或 2 小时 ,并对学生进行考勤。 4. 指导教师因公、事、病请假,应征得系(教研室)主任 同意 后,委托其他教师临时代为指导。请假按我院人事处有关规定执行。请假三周以上者, 系(部) 应及时调整指导教师,并报教务处备案。 5. 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能力 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设计思想、设计方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严肃、严谨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独立工作能力;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综合训练;经常检查督促,积极解答疑难问题。防止包办代替,放任自流,单纯追求出成果等现象的发生。 6. 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毕业设计 说明书 (论文)。 7. 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应向答辩委员会提出对学生工作态度、能力水平、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及应用价值的评定意见(写出评语)。 8. 为鼓励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认真地做好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 系(部) 应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中评选优秀指导教师。 六、对学生的要求 (一) 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独立完成开题报告,填写黑龙江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并在三周内把开题报告提交给指导教师批阅。 (二) 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学生应根据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查阅相关文献,一般不少于 10 篇 , 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2 篇。 (三) 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学生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任务。虚心学习,尊敬老师,严守纪律,团结互助。 (四) 学生应在指导教师指定的地点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凡随机抽查三次不到者,评分降低一等。因病、事请假,需征得指导教师的同意,按学院有关规定办理请假手续 。擅自离开或请假逾期者, 按 旷课论 处理 (旷课一天按 6 学时计)。旷课时间超过全过程时间的四分之一者,其成绩为不及格。 (五) 严禁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抄袭、代作等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涉及抄袭被抄袭、代作与被代作、弄虚作假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均按不及格处理。 (六) 学生在专用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室(实验室)内工作,应爱护公物,保持教室清洁卫生,不影响他人。 七、答辩及成绩评定 (一) 毕业设计(论文)结束时,每个学生必须按要求独 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并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学生应将毕业设计 说明书 (论文)按中文封面、外文封面、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 、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顺序装订成册 , 并将图纸 、实验数据、运算数据、程序、磁盘 等放入 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 。同时将计算书、实验报告、可执行程序及源程序、翻译稿、文献资料等设计(论文)材料一并送交指导教师评阅。毕业设计(论文)须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方可参加毕业答辩。 (二) 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以 系(部) 为单位成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在 系(部) 毕业设计(论文)答 辩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各专业 教研室 应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类型 或类别 ,组成若干 答辩小组 ,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与成绩评定。 答辩小组 成员主要为专业教师、也可聘请相关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教师以及学院外人员参加。 (三) 指导教师应在答辩前两天将毕业设计(论文)交还学生,并对答辩准备进行指导。学生按答辩委员会规定的时间地点,按答辩日程进行答辩。 (四)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开始前,应及时向学生正式公布 答辩小组 成员名单。学生答辩时,应向 答辩小组 汇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情况,回答 答辩小组 成员的提问。质询的内容为课题的关键问题和与 课题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设计及计算方法、实验方法、测试方法、实验结果分析。答辩时须做好答辩记录。 (五) 答辩时,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自述主要内容如下: 1. 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3. 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4. 取得的成果、研究工作结论、存在问题与建议; (六) 成绩的评定采用评语和记分相结合的办法。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人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项评分进行综合评定 , 经 系(部) 答辩委员会审查,写出综合评语, 系(部) 答辩委员会主任审核签字 并填写毕业设计 (论文)成绩评定表 。成绩确定后,任何人都无权更改。 (七) 毕业设计(论文)按五级分制评定成绩,其 最终成绩分布应基本符合 “ 正态分布规律 ” ,“优秀”比例控制在 10%左右。对于答辩期间有争议的问题一律由答辩委员会仲裁。 (八)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应全程跟随下一届学生重做。学生本人应提出申请,经教务处审批, 由 系(部) 安排在下一届毕业设计(论文)中进行。 (九) 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认真、高水平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各 系(部) 按本科生答辩人数 2%的比例,推荐 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参加学院“创新杯”评选。 八、毕业设 计(论文)资料管理 (一) 答辩结束后,由各教研室将题目审定表、任务书、开题报告、指导记录、中期检查 表、指导教师评分表、评阅人评分表、答辩评分表、成绩评定表等 汇总 装订成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材料,装入 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 , 交学院档案馆保存 。 (二) 答辩结束后, 各教研室应 对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 按 专业 将 相关过程管理材料( 选题汇总表、答辩组织机构和日程安排、成绩报告单、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 等 )进行汇 总 ,并装入教研室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 (三) 答辩结束后,学生应将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资料(包括用 经费购买的参考书、 设计实物、软件、 图片资料及其它有价值的资料等)交指导教师,统一由 系(部)保存。 (四) 未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生不得将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公开发表或转让。 (五) 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后,各 系(部) 应 认真 总结并 写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 报告。 总结的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基本情况( 指导教师情况 、 外聘指导教师情况、学生数量、题目数量、平均每名教师指导学生数 等) , 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系(部)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显著效果的做法,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毕业设计(论文)总结最迟于学期结束前 报 教 务处。 九 、附则 (一) 本规定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 (二)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规定同时废止。 本科生 毕业设计说明书 及 毕业论文 撰写规范 为保证我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高其严谨性和规范性,特制定本规范。 1. 内容要求 名 题名应该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 毕业设计 说明书 ( 论文 ) 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字数要适当,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 20 字,必要时可增加副标题;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 10个实词。 要和关键词 要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一般应说明毕业 设计 说明书 ( 论文 )的目的、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其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中文摘要以 300为宜,并配以相应的外文摘要。 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是能覆盖文 章 主要内容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一般为 5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 录 目录按照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 中文摘要、外文摘要、 绪论、主体、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 文 正文是毕业 设计说明书( 论文 ) 的核心部 分,占主要篇幅。一般包括绪论、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 1章,是正文的开端。绪论应包括: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对选题的研究设想、研究方法或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注意绪论不能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绪论一般不少于 2千字。 体 主体是 毕业 设计说明书( 论文 ) 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 文字简练通顺。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 1)毕业设计(论文)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的论证。 ( 2)毕业 设计(论文)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 、 计算。 ( 3) 实验 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 实验 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 4)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同时,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所引用的他人研究成果注明出处。 ( 5)自然科学学科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明确。 ( 6)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 7) 除“绪论”一章之外 在论文主体 的各章之后,要 有 单独一节概括写出 “ 本章小结 ” 。 论 结论是 毕业 设计说明书( 论文 ) 的总结,不是主体各章小结的叠加或简单重复。结论应准确、完整、明确、精练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作用,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提出建议或研究设想等。 结论单独作为一章编写,但不加章节号。 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为撰写 毕业 设计说明书( 论文 ) 而引用的有关文献的信息资源 。 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 指导教师 和对 毕业 设计( 论文 ) 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录 附录是主 体的补充项目,但不是必需的。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而又不可缺少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 毕业 设计说明书( 论文 ) 的附录中。例如: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过长的数学推导、重复性的数据、图表、程序全文及其说明等。 2. 撰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字和字数 除外语专业外, 采 用 标准 汉语简化字打印。文管类专业论文正文不少于 2万字;理工科专业论文正文不少于 2万字 ;设计说明书 不少于 版 及装订 毕业 设计说明书( 论文 ) 必须 采用 件 按照本规范的要求 排版 , 使用 70单面打印 , 装订后三面 裁切 各不超过 3律左侧装订。 体和字号 题目 一 号 华文中宋 各章题序及标题 小 二 号黑体 各节的一级题序及标题 四 号黑体 各节的二级题序及标题 小 四 号黑体 各节的三级题序及标题 小 四 号黑体 款、项 小 四 号黑体 正文 小 四 号宋体 摘要、结论、参考文献标题 小 二 号黑体 摘要、结 论、参考文献内容 小 四 号宋体 目录标题 小 二 号黑体 目录内容中章的标题 四 号黑体 目录中其它内容 小 四 号宋体 页码 页面底端居中、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 页眉与页脚 页眉五 号 楷体 _中 ,页脚五号 阿拉伯数字和字母 文 封面 毕业 设计说明书( 论文 ) 封面 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 排版 样式 ,见附件 。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或“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 选择其一,华文中宋小二号字居中。题目 “ ” 一 号 华文中宋 居中 。 系 部 名称: 四号华文中宋, 下划线上填加文字小三 号 楷体 _居下划线中。“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职称”同上,每行之间为 黑龙江工程学院 三号宋体居中加黑,字间一个空格。 年 月 三 号宋体 居中不加黑。 题目中有 数字和字母 用 。 文封面 ,内容、字号 与中文封面对应 ,见附件。 文页面设置 眉 除中外文封面外, 页眉 “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 或 “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 五 号 楷体 _中;页脚 页眉 中细实线默认,页脚 细实线 页码在细实线下,居中, 见附件。 边距 上边距: 3厘米 、下边距: 左边距: 右边距: 米 、页眉:2 厘米 、页脚: 米 , 正文汉字采用小四号宋体,外文采用 ,行间距为 多倍行距 码 页码从绪论部分 开始至附录,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 , 号字 居中。 中外文 封面、目录不编入页码。 要 文摘要 中文摘要包括:摘要、摘要正文和关键词。摘要正文下空 3行顶格打印 “ 关键词 ”三字 黑体 ,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 “ ; ” ,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见附件。 文摘要 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应另起一页,其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并要符合外语语法习惯,语句通顺,文字流畅。 外文一律为 , 内容、 字号与中 文摘要相对 应 ,见附件。 录 目录的三级标题,建议按( 第章 、 、 )的格式编写;目录中各章题序的阿拉伯数字用 ,文字字号及字体,见附件。 文正文 节和标题 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上下各空一行。 字数一般在 15 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正文汉字采用小四号宋体,外文采用 行间距为 多倍行距 次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正文层次的编排和代号要求统一,层次如下:章(如 “ 第 1章 ” )、节(如 “)、条(如 “)、款(如 “1 、 ” )、项(如 “ ( 1) ” ),层次用到那一层视需要而定,若节后无 “ 条 ” 可直接到 “ 款 ” 、“ 项 ” , 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字, 见附件。 用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方式应全文统一,采用所在学科领域内通用的方式,并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 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或名称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文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毕业 设计说明书( 论文 ) 中 的 物理量 名称 、 符号 与计量单位 一律采用 国际单位制 ( 。 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物理量符号、物理量常量、变量符号用 斜体 ,计量单位符号均用 正体 。 字 除习惯 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之外,一般均采用 阿拉伯数 字。年份一概写全数,如 2003年不能写成 03年。 式 公式应另起一行写在稿纸中央,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较长时最好在 “=” 前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 “ +、 、 ” 运算符号处转行,运算符号应在转行后的行首,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来放在公式右边行末。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 1 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 “ ( ” ,附录中的第一个公式为 “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 “ 见公式( ” 或 “ 由公式( ” 。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 “ 除 ” 的关系时应 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 a/(通常 “ 乘 ” 的关系在前,如 a/b) 格 每一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并在文中说明,例如: “ 如表 。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 1 章第一插表的序号为 “ 表 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用小 4号黑体 ,数字和字母为小 4号 加 黑 。 表格采用开放式表格, 两端不画边框线,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与表格为一体, 不得拆 开排写于两页;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 。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 “ ” 字线,(占 2个字节),不允许用 “” 、 “ 同上 ” 之类的写法 。 表内文字说明( 5 号宋体 ),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表中若有附注时,用 小 5号宋体 ,写在表的下方,句末加标点,仅有一条附注时写成 “ 注: ” ;有多条附注时,附注各项的序号一律用 阿拉伯数字 ,例如: “ 注 1: ” ,样式见 表 数文献的标识。 毕业 设计说明书( 论文 ) 中的插图应与文字紧密结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 正确 ,应符合国家标准 或行业 标准。 图标准 机械工程图:严格按照机械制图标准 执行 。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设计图纸的折叠原则上机械类采用 建类采用 特殊要求的专业可执行本专业的行业标准。需要学生完成的设计图纸数量和设计图纸幅面大小可由本专业教研室和系(部)研究确定。 题及图中说明 每幅插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 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 1章第一图的图号为 “ 图 等。图题置于图下,用 5 号宋体 ,图中文字用 6 号宋体。 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 a)、( b)等置于分图之下 。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 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 插图与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至次页最前面。 标与坐标单位 对坐 标轴必须进行说明,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 毕业 设计说明书( 论文 ) 中的照片图 最好 是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或是原版照片粘贴。照片可为黑白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采用布纹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释 注释是对 毕业论文中 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 注释 应 使用上角标(序号 、 )标注 并采用脚注 的 方式 说明 。 考文献 毕业 设计说明书( 论文 ) 中 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标准 文后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7714。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 1, 2, ,并 与正文中的 引用顺序 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 “.” 结束。 我院毕业论文中 参考文献 一律 采用 “ 顺序编码制 ” 的著录方法。 1、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 ( 1) 专著 序号 主要责任者 他题名信息 文献类型标志 版本项 版者,出版年 . 示例: 1余敏 M国书籍出版社, 2001: 179 2辛希孟 际研讨会论文集: A 集 C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3 Z,001. ( 2)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 析出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志 . 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 /专著主要责任者 他题名信息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 . 示例: 1程 伟根 长江洪水的成因与减灾对策 M/许厚泽,赵其国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32 2陈晋镳,张惠民,朱士兴,等 M/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56 3, of / A, of 974:745 ( 3) 连续出版物 序号 主要责任者 他题名信息 文献类型标志 卷 (期 )卷 (期 )版者,出版年 . 示例: 1中国图书馆学会 J1) 4) 京图书馆,1957 ( 4) 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文献类型标志 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 引用日期 . 示例: 1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 . 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J然科学版, 1999, 35( 1): 101 2莫少强 J/情报学报, 1999, 18( 4):1001 3993,4(2):61( 5) 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 利国别,专利号 文献类型标志 引用日期 示例: 1姜锡洲 中国 ,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国, 002 ( 6) 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 其他题名信息 文献类型标志 /文献载体标志 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 引用日期 示例: 1of B/ 198919952B/2000 、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如下:磁带 盘 盘 机网络 引用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说明如表 表 参数文献的标识 文 献 类 型 标 志 代 码 普通图书 M 会议录 C 汇编 G 报纸 N 期刊 J 学位论文 D 报告 R 标准 S 专利 P 数据库 算机程序 子公告 : 表头前和附注后各空一行。 录 论文的附录依序用 大写正体 A, B, C 编序号,如:附录 A.。其专业目录的三级标题,建议按(附 、附 、附 )的格式编写。附录中的图、表、式等另行编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 阿拉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车辆工程类】ABS检测试验台机械系统设计【全套CAD图纸+毕业论文】【汽车车辆专业】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706266.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