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评价报告书-新_第1页
东风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评价报告书-新_第2页
东风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评价报告书-新_第3页
东风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评价报告书-新_第4页
东风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评价报告书-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水库名称:东风水 库安全鉴定 :四川省广安市水利局主管单位鉴定时间:二八年一月水库名称东风水库所在地点武胜县古匠乡所在河流总 库 容172万立方米水库管理单位武胜县东风水库管理站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武胜县水利局鉴定承担单位武胜县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队鉴定审定部门四川省广安市水利局工程概况:东风水库位于武胜县鼓匠乡和岳池县排楼乡交界处的蜂子沟,距武胜县城20公里,所在河流是长滩寺河三溪支流尾部。东经1065160,北纬302340。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3.28km2,总库容172万m3,有效库容120.6万m3,防洪库容32.40万m3,水库设计灌面4000亩。东风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四等小(1)型水库。根据S2522000,GB5020194标准1、工程等级:枢纽工程为四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为5级。2、洪水标准:水库枢纽工程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一、大坝东风水库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1958年1月动工,1961年6月停工, 完成坝高11m,1976年11月复工,1972年5月终于竣工。坝高31.2m,坝顶长115m,坝顶宽3m,坝顶高程401.75 m,现上游边坡系数从坝顶至坝脚1:1.2、1:1.6、1:2.6,1:3.95,下游边坡系数为1:1.67、1:1.13,1:2.67,。下游坡脚排水棱体为1:1干砌条石,排水棱体底高程307.37m,顶高程378.93m。水库校核洪水位401.1m(本次复核),相应库容172万m3;设计洪水位400.32m(本次复核),相应库容164万m3;正常蓄水位398.27m,相应库容139.6万m3;死水位384.1m,死库容19万m3。二、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为开敞式无闸侧槽溢洪道,溢流堰为折线型实用堰,堰顶高程398.27m,堰顶净宽4m,泄水陡槽为梯形,消能为底流消能。三放水设施该水库在大坝右侧设有一处石质双排卧管,最大流量0.5 m3/s。大坝现场安全检查东风水库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1958年1月动工,1961年6月停工, 完成坝高11m,1976年11月复工,1972年5月终于竣工。坝高31.2m,坝顶长115m,坝顶宽3m,坝顶高程401.75 m,现上游边坡系数从坝顶至坝脚1:1.2、1:1.6、1:2.6,1:3.95,下游边坡系数为1:1.67、1:1.13,1:2.67,。下游坡脚排水棱体为1:1干砌条石,排水棱体底高程307.37m,顶高程378.93m。水库校核洪水位401.10m,相应库容172万m3;正常蓄水位398.27m,相应库容139.6万m3;死水位384.10m,死库容19.0万m3。该水库大坝修建前设计采用定型设计图,未进行土工试验及大坝稳定分析计算,修建中无施工记录及竣工图工程未经审查和验收, 只有三查三定及武胜县东风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论证报告辑(1999年11月编制)资料。据查证该水库1972年大坝完工后蓄水情况较好,渗漏量较小,浸润线也较低。目前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 大坝上游未护坡风浪淘蚀严重。 (1)大坝内外坝坡较陡局部有明显的坍塌现象。;(2)坝基及左右坝肩有渗漏通道,坝基、坝肩均存在渗漏问题,经观测最大渗水量Q=132.50L/s。(3)大坝有白蚁蔓延危害。(4)大坝无观测设施。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1980年11月开挖成形,采用条石衬砌,进口及陡槽,由于限于当时资金问题只建了简单消力池,其长宽深均不满足设计要求。现场检查,溢洪道陡槽及下游冲刷利害安全性较差。水库只在右坝端坝下设有无压取水涵洞一处,采用浆砌条石砌筑,为逐级分层取水石卧管。由于条石安砌质量较差,灰浆未搭满,运行几年后,涵洞水泥砂浆被淘刷剥落,靠岸坡形成20多股水流从涵洞四壁射出, 长期渗漏,最大渗漏量为20-50L/s。大坝安全分析评价工程质量评价坝体填筑土以粉质粘土为主,存在不均匀性,多呈可塑状,局部为软塑状,且土中含有砂、泥岩碎屑及岩块,局部层间结合不好,碾压不够密实,填筑质量较差。坝体土抗剪强度指标较低,外坡多处曾产生过坍滑情况,建议设计对坝体进行稳定性复核验算,抗剪强度指标的选择应考虑坝体土的固结度。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1980年11月开挖成形,采用条石衬砌,进口及陡槽,由于限于当时资金问题未修建消力池。现场检查,溢洪道经过多年运行,由于原设计断面过窄不满足防洪标准,年年讯期只有采取限蓄水位并且消力池长深不够洪水对下游冲刷利害安全性差。现场检查,溢洪道经过多年运行,年久失修。底板损毁严重安全性差;溢洪道消力池对下游冲刷淘蚀利害。溢洪道渠槽地基和两侧渠坡均为砂质泥岩。该水库只有右坝端坝下设有无压取水涵洞一处,由于条石安砌质量较差,灰浆未搭满,运行几年后,涵洞水泥砂浆被淘刷剥落,靠岸坡形成20多股水流从涵洞四壁射出, 长期渗漏,最大渗漏量为20-50L/s。涵洞洞身放置在坝右岸砂页岩互层台阶上满足结构要求水库建于五十年代,修建无设计资料,无施工记录,建成后无竣工资料。限于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坝基清基不彻底,残留的冲洪积粘土抗剪指标较低; 填筑土抗剪强度指标较低,均匀性差,含水量偏大,局部层间结合不好,碾压不够密实;坝体填土粘粒含量偏高,渗透系数小,坝体填土排水效果差;坝基、坝肩未作防渗处理。以上因素给坝坡的稳定带来较多的安全隐患。大坝运行近30年,由于经费问题,病害一直未得到切底的妥善处理,现存在坝坡不稳,上、下游坝坡均无护坡措施,坝基、坝肩渗漏,白蚁危害等严重的安全隐患。该水库原无溢洪道,1981年11月在左坝端开有一临时性溢洪道,1980年仅对溢洪道进口及陡槽进行条石衬护,限于当时资金的限制溢洪道宽度及消能设施长宽深均不够。90年又对该溢洪道进行了改造, 改造后堰顶宽4.0m. 堰顶高程398.27m, 堰顶比改造前低0.78m,最大下泄流量为17.62 m3/s,仍然不能满足GB50201-94防洪标准。病害一直为得到妥善解决。该水库只有右坝端坝下设有无压取水涵洞一处,由于条石安砌质量较差,灰浆未搭满,运行几年后,涵洞水泥砂浆被淘刷剥落,靠岸坡形成20多股水流从涵洞四壁射出, 长期渗漏,最大渗漏量为20-50L/s。曾于1986年采取灌浆处理, 渗漏量有所减小,但目前仍然渗漏,最大渗漏量为10-20L/s综上所述,东风水库枢纽建筑物施工质量不能满足现行国家规程、规范要求,存在安全隐患,故水库枢纽工程质量安全级别按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评定为C级。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确保水库正常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运行管理评价综上所述,根据水库大坝运行维护和监测水平的现状与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的要求,可认为水库运行管理较差,故东风水库枢纽运行管理安全级别按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评定为B级。防洪标准复核本次复核是根据四川省水文手册中的水文资料及公式结合武胜气象资料进行了洪水计算。根据SL252-2000标准计算超高,按照GB5020194标准复核洪水,该库洪水计算结果为: 3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为400.32m,溢洪道最大下泄流量19.75m3/s;3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为401.10m,溢洪道最大下泄流量32.04m3/s。据坝顶高程复核计算成果,在设计洪水正常运用(设计)情况下要求防洪顶高程402.148m,非常运用(校核)情况下要求防洪顶高程402.208m,现坝顶高程401.570m,均不满足要求。可见,坝顶超高不够,防洪不达标,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防洪标准复核结论:C结构安全评价 1. 大坝稳定计算 本工程坝坡稳定计算采用河海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土石坝边坡稳定分析系统(HH-Slope R1.0)中计及条块间作用力简化毕肖甫法进行计算。大坝稳定计算成果表表坝坡工 况KminK备 注上游工况a正常水位稳定渗流期0.9701.25正常运用工况b设计洪水位稳定渗流期1.051.25正常运用工况c校核水位稳定渗流期0.9531.15非常运用工况d校核洪水位骤降0.971.15非常运用下游工况a正常水位稳定渗流期0.9911.25正常运用工况b设计洪水位稳定渗流期0.9241.25正常运用工况c校核水位稳定渗流期0.9871.15非常运用由上表可知,上,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不满足规范要求,故该水库坝体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待整治。大坝结构安全性级别定为C级。2.溢洪道结构稳定溢洪道边墙经运行多年,没出现滑动、倾覆、变形等迹象,说明边墙抗滑、抗倾是安全的。但溢洪道边墙高度不够及底板为强度极低的粉砂质泥岩,岩石强度低,完整性差,风化强烈,加之工程老化,年久失修,局部边墙存在剥蚀裂缝现象,因此,存在冲刷问题。消能复核现目前无消力池,水流顺坡冲刷十分利害,不能满足计算要求。按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规定,溢洪道结构安全性评价为c级。3. 放水设施该水库只有右坝端坝下设有无压取水涵洞一处,由于条石安砌质量较差,灰浆未搭满,运行几年后,涵洞水泥砂浆被淘刷剥落,靠岸坡形成20多股水流从涵洞四壁射出, 长期渗漏,最大渗漏量为20-50L/s。曾于1986年采取灌浆处理, 渗漏量有所减小,但目前仍然渗漏,最大渗漏量为10-20L/s级按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规定,放水设施结构安全性评价为C级。渗流稳定分析评价采用土坝设计的渗流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各工况下渗流量均很小。但坝基、坝肩及放水洞渗漏严重。 渗流安全评价结论:C抗震安全复核 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试行)SDJ1278及1990年中国地震强烈度区划图、坝址区域内基本地震烈度小于6,不进行抗震复核。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库防洪未达到防洪标准GB50201-94;(2)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3)溢洪道防洪标准不够下游河床冲刷严重;(4)坝基及左右坝肩有渗漏通道,坝基、坝肩均存在渗漏问题。(5)大坝有白蚁蔓延危害。(6)放水涵洞洞顶及边墙20多处渗水,经观测最大渗水量Q=0.02 m3/s。(7)大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