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雪执教者:沙湾县大泉乡中心校 孟月一、教材解读沁园春雪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雪在初中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是学习其他现代诗歌的典范。在本单元收入的四首诗词中,沁园春雪是第一首,又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咏雪抒怀之作,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而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可以倾听领袖毛泽东对祖国壮丽河山、古今英雄人物的纵情吟唱,二是能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所以,学好这一课有利于本单元其他课文大家学习,对培养学生诗歌欣赏有重要指导作用。二、设计思路1教学实践中不主张在一篇文本中面面俱到讲很多琐碎的知识点,无论是在学习方法、知识技能、情感价值的哪一方面,都要力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课有一得,突出重点。2由于本文产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历史背景又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激发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本课主要采用扩展思维的学法,调动历史课及日常积累的学习成果,贯通文、史、哲思维为语文课堂所用。在朗读中不追求表面的抑扬顿挫,而是加大思考力度,赏读、评议结合,以真正的情感领悟自然地带动朗读语气,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今天学生对毛主席已经非常生疏的教学背景下,注重在课文解读中以知人论世的角度切入,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伟人、诗人毛泽东,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以及阅读毛主席诗词的兴趣。4. 在讨论中教师不能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三、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深入领会作品蕴含的崇高情感。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2通过问答讨论,使学生在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情况下,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小组合作探究,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借辽阔景象表达的伟大胸怀、坚定的信心,获得诗词鉴赏的审美愉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本首词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诗词主旨,初步学会知人论世的阅读赏鉴方法。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教学难点:了解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体会诗词大气磅礴的创作特点源于献身国家、民族的伟大的人格与胸怀。【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九年级学生,处于该阶段的学生对周围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对于直观事物接受较快,但对诗歌的理解体悟一定的能力,对一些复杂的诗歌无法欣赏。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力求做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诗歌欣赏能力。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语:1关于写“雪”的作品,我们记忆里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作为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封建、殖民黑暗统治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1936年2月陕北高原的一场大雪,在他眼中又是什么样子呢?展示课件并展示图片素材“雪”,读一读毛主席写的雪,与其他作品有什么不同?(二)感知学习1再次朗读课文,反复体会,揣摩正确语气。(1)诗词中的雪与以往我们读到的雪的作品有哪些显著不同?(2)“气势宏伟”是通过哪些画面体现出来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宏大雄伟的场面与磅礴的气势?【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激发了解历史背景、了解作者的兴趣。(三)内容探究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1关于背景(1)关于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大家都有哪些了解?展示课件并展示图片素材“一代伟人毛泽东”。【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于领袖人物了解意识并正确评价。(2)调动历史课上的知识及课外积累,说说关于写作的1936年,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师补充:1月到11月,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相继成立。8月11日,日本政府确定对中国实施的策略和第二次处理华北纲要。日本、中国驻屯军以北平为目标开始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8月25日,中共中央致书国民党,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月,日军参谋部制订1937年度对华作战计划。日伪军开始进犯绥远,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率部抵抗。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历经千辛万苦,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三支红军会合时虽不足3万人,但他们是经过千锤百炼后保存下来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宝贵精华。正当抗日烽火即将在全国燃起的时候,三支主力红军在接近抗日前线的陕北会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从此,开始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11月5日,绥远抗战爆发。12月12日,西安事变。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党外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3)了解了历史背景,现在我们在来体会诗词中仅仅是写雪景吗?抒发的豪情究竟是什么?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诗篇,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抵御外辱,誓死抗日的民族豪情。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设计意图】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体会诗词大气磅礴的特点,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2关于内容(1)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设计意图】齐读全词,整体感知内容。(2)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设计意图】历史知识的介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跨学科学习思维,均可为语文学科所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历史知识,引领学生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目的是准确理解作家及作品,丰富语文课堂。(四)语言探究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1)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望”字应该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字,还要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2)“惜”字中包含哪些复杂的感情?“惜”中有褒:中华历史英雄辈出,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惜”中有遗憾:他们的不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全词以“望”“惜”作为上下两阕的两个领字,前者领起对景物的描写,后者领起对英雄人物的评价。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上下阕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全词浑然一体、一气呵成。【设计意图】通过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了解品赏语言的角度;通过评析语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2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涉及历史与战争。学者王克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诗篇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运用中国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做了新的发掘。毛泽东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想象浪漫,文采华美,气魄宏大。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写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五)写法探究本词旨在表达对人民的赞颂,那为什么还要大书雪景,评点帝王呢?作者大笔挥洒,疾书北国雪景,然而并未停留在此,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丰富独特的想象:茫茫冰雪世界,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后银装素裹的瑰丽景象。江山如此多娇,不仅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也有强盗觊觎。祖国壮丽山河岂容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儿女捍卫民族尊严、主宰自己命运、抵抗外辱内患的豪情力透纸背!下阕引出叹服于自然美景的英雄人物,评价封建帝王功绩卓著的英雄在历史上留下种种遗憾,因为他们的一己江山的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相形之下,唯有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能使祖国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因此,写景写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后面抒情议论打基础。【设计意图】在挖掘时代背景之后,来探究写法和主旨,可以更加准确把握作家情感和作品内涵。避免人云亦云贴上歌颂无产阶级大众的泛标签。(六)布置作业1根据本课的学习收获,课外选读毛泽东诗词选地球上的红飘带或中国抗日战争史。2任选一个方面, 试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的异同。(从诗词内容、语言、写作手法、情感主旨等方面自由选择。)3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举办一个毛泽东诗词朗诵会。【设计意图】以课堂教学激发阅读兴趣,功夫在课堂之外;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基本的语文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并学会运用。五、板书设计上阕 :北方雪景 望 惟余、顿失、银蛇、蜡象(具体)(写景抒情) 看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 引 过渡(抒情)下阕:评古论今 惜 否定(议论)(议论抒情) 数 看今朝 歌颂(抒情、议论)六、教学反思首先是设计、组织形式多样的有吸引力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动起来。 “三分诗七分读”,诗词教学必须将朗读活动贯彻到课堂始终,这堂课我运用了听范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纠正读、模仿读、分角色轮读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朗读、设计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在读中欣赏、领悟词的语言和意境,用读表现词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词的意境,很好得发挥了学生的阅读自主性,且能让学生深入诗歌内部有切身的体会。请学生介绍词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紧紧围绕词的内容义有所延伸,既调动了一部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又勾起了其余学生获取未知的探究欲和课外拓展知识面的兴趣。其次是少点零敲碎打的分析,多一些整体的品味、感悟。新课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 、“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等要求都是从这一角度提出的。一开始的听范读和自由读都是整体感知,促使学生通过熏陶感染和朗读实践去感受整首词完整的音美、形美和意美。赏析的环节也是着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