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docx_第1页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docx_第2页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docx_第3页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docx_第4页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 云雀的心愿社湾中心校 卢春柳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全文共15个自然段,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先后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来到沙漠上空、大河上空、居住的森林中看到不同的情景后进行的对话。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好读易懂。设计理念:因为本课语言生动有趣,很适合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体验。因此,我决定采用以读促悟,注重体验的方法。紧扣其中一些关键词语,如“漫天飞舞”“贫瘠”“乱砍滥伐”的理解,帮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森林的重要性以及植树造林的迫在眉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9个生字。理解“贫瘠”“乱砍滥伐”“泛滥成灾”等词语的意思。 3.紧扣文题,在质疑、交流中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森林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产生植树护绿的愿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小云雀为什么许下“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个心愿。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森林的重要。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心愿”。心愿就是一种愿望,是人们心里的理想或美好目标。老师的心愿就是希望你们每个都能快乐地成长,全面地发展,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愿?说出来分享一下。2.出示云雀图,认识云雀。听了你们的心愿,我知道你们都是为自己、为家人许愿。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云雀,请伸出手一起写写它的名字:“云雀”。(边写边提示:雀,上下结构,下部分是隹字旁,隹字旁的字都和鸟类有关)云雀是一种叫声很好听的鸟,羽毛呈红褐色,还带有黑色的斑纹,显得十分美丽,它的嘴小而尖,翅膀大,所以飞得高。我们可以在高山、草原上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爱吃草籽,还喜欢吃小蜗牛和昆虫!它们也有一个美好的心愿,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完善板书,齐读课题)。3. 扣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随着学生质疑,在课题前后分别板书出两个问号。)4. 学贵有疑,带着问题去学习将会事半功倍。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细细品读。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择与课文题眼“心愿”相贴切的话题,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进而出示一组关于云雀的图片,让学生在认识云雀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本文的题目既是课文主要内容的体现,又是引导学生质疑的抓手。学生根据课文题目质疑,调动已知,并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云雀会有怎样的心愿?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抓住了课题,收到鸟瞰全文、引发猜想、形成阅读期待的显著效果。】2、 初读课文,扎实识字 过渡:经过课前预习,相信这些生字词难不倒大家了。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出示:讨厌 贫瘠 冲刷 擦汗 邀上 冲垮 土壤 乱砍滥伐 (1)谁读第一行?(指名1个学生读) (2)谁读第二行?(指名1个学生读)(3)请全班齐读2.认读多音字,出示: 埋怨 树冠 树干 暖和 (1)谁读第三行?(指名1个学生读,提醒注意多音字)预设:暖和,读轻声。 冠:这是一个多音字,还有什么读音?gun1.(名词)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树冠、鸡冠、桂冠)2.(名词)帽子(衣冠、冠戴、怒发冲冠)gun1. (动词)在前面加上某种名或文字,如在公司的名称上面还冠上了公司所在地名。(冠名)2. (动词)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2)让我们把这些括号里的词齐读一遍。 3.趣味挑战 要想深入地读懂课文,首先要实实在在地读通课文,哪位同学愿意来挑战文中的这些语段? 森林里土壤的蓄水能力就更大了,剩下来的雨水渗进土壤,大都能够储存起来。(1)在这句话中也藏着一个生词,谁来读?“壤”,左右结构,提土旁要写得窄一点,略高一点,右边宽一点,因笔画多要写得紧凑些,所以它的间架结构就是“左窄右宽”。(2)指导字形:我们写字时要注意偏旁位置不同,间架结构也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看课文中的这几个生字。(出示生字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些生字的间架结构是一样的?(3)学生描红。百说不如一练,翻开课本111页,拿出笔,我们一起描红。写字姿势“三个一”,表扬坐姿最好的同学,希望大家向他学习。 (4)出示:文段中的生字解决了,哪个同学再来试试这段话,要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只见/大河的水位/很高,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有几处河堤/被冲垮了,一些村庄/淹没在/洪水之中。 【设计意图:习惯在于养成,我在“初读课文,扎实识字”环节,让学生在回忆交流中总结方法,强化习惯,让“读准字音、认读多音字、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等成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和自觉追求。本课的字词教学,从音、形、义入手,既整体要求,又点面结合,有所侧重,让学生学有所得。如重点对“壤”进行间架结构指导,并让学生现场描红,把指点真正落到实处。】3、 理清文脉,概括大意 (一)了解心愿字词句都会读了,再读课文就得心应手!下面请同学翻开课本,边听录音边思考:“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 (云雀的心愿是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课文第14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是啊,其实这也是我们人类的心愿!(板书: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这仅仅是小云雀的心愿吗?对,是小云雀和妈妈共同的心愿!(出示第15自然段)同学们真不简单,第一遍读课文就能解决问题!(擦去题目右侧的问号)2.出示:小云雀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森林实在是太中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指名读,思考:小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你能用小云雀的一句话来概括吗?(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3. 是呀,原来是云雀知道“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4. 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读一读云雀的心愿。这里的绿洲指的是-云雀的心愿是非常坚定的,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5.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相信云雀的心愿是一定会实现的。(二)理清脉络1.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强烈的心愿呢?原来是它随着妈妈到外面去飞了一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圆圈圈画出云雀飞行的地点,然后用“先然后最后”来说说它们都到过哪些地方呢?(借助句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云雀跟着他的妈妈先飞到了 ,看到 ,体会到森林_ ;然后飞到 ,看到 ,体会到森林_;最后又飞回 ,知道了 ;从而有了一个坚定的愿望: 。 2.交流总结:瞧,夏天到了,云雀妈妈带小云雀到外面去看看。它们先飞到(板书:沙漠的上空),然后飞到(板书:大河的上空),最后回到(板书:居住的森林),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描写沙漠上空、大河上空、居住的森林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云雀们到过哪些地方来分段?第一段:(第1 4自然段)讲人们乱砍滥伐,使茂密的树林变成了贫瘠的沙漠。第二段:(第5 10自然段)讲河流上游的森林被砍光,河水泛滥成灾。第三段:(第1113自然段)讲森林是个巨大的空调器。第四段:(第1415自然段)到沙漠上去种树是云雀的心愿。(出示相应图片:沙漠的上空(1-4) 大河的上空(5-10) 居住的森林(11-13) 3.(结合板书讲解学法)同学们,看,云雀的飞行路线就是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同学写文章也要有一定的思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条理清晰。学习长课文时把思路抓清楚了,课文的结构也就清晰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4. 同学们真会读书,不知不觉又解决了一个问题!(擦去黑板左侧问号。)那么,谁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童话故事讲了小云雀和妈妈飞过沙漠、大河,看到黄沙漫天,河水泛滥成灾,了解到这都是人类乱砍滥伐森林的结果,从而产生了“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的心愿。5.我们把文章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连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四、精读课文,品读感悟过渡语:刚才和同学们一起梳理了课文,也明白了云雀的心愿是(齐读)他是看到什么才产生这样的愿望的呢?(1) 学习沙漠一部分。 1.出示课件,想象画面。让我们一起跟小云雀去看看,他们飞呀飞,飞到一片沙漠上空。看到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1) 狂风在怒吼,黄沙在飞舞,你能找到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 出示:一阵狂风刮过,地上的黄沙漫天飞舞,迷得他们睁不开眼。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黄沙-漫天飞舞(板书:黄沙漫天飞舞) (2)(图片)看,这是一片茫茫的大沙漠。而这片沙漠里却是飞沙走石,黄沙漫天飞舞。谁再来读? 评:风沙真大呀!没有了森林的保护,已经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了! (3)沙漠失去了森林想不到会有这么大变化,可见,森林具有什么作用呢?(板:阻挡风沙或保护土壤) (4)因为森林能够防风固沙,减轻土地沙漠化的程度,所以说森林(板: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2.飞在沙漠上空的小云雀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情怎样?(埋怨) 难怪小云雀会埋怨的说,生读出示:“这里的风沙真讨厌!”小云雀埋怨说。“埋怨”是什么意思?给它换个近义词(抱怨)我们一起来读。(1)言为心声,你从小云雀埋怨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请你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评价:有点讨厌。你把感叹号也读出来了! 把埋怨的语气读出来了,真好! (2)你们能抓住句中关键词和标点符号来读好人物的话语,很好。3.这些风沙真的很可恶!你觉得仅仅只能埋怨风沙吗?同学们知道吗?这里原来并不是沙漠,而是茂盛的森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课件出示:“孩子,以前这里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就慢慢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 引出“乱砍滥伐”一词。(板书:乱砍滥伐)4. “乱砍滥伐”是一个生词,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你理解里面的哪些字的意思?要理解它就要先了解“滥”这个字的意思,老师在字典里摘录了滥的意思,你来选选看。 滥: 1.流水漫溢。2.不加选择,不加节制。 乱:没有秩序,胡乱一气,不管不顾;乱是砍的方式,滥是砍的程度。乱砍滥伐就是过度的、没有节制地砍伐树木。评价:好的,弄懂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进而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这样就叫做字字落实。5.(出示图片)当我们看到人们挥舞着斧头,拉响了电锯将一棵又一棵的树木砍倒,不管是长了几十年的参天大树,还是刚长出来的小树,只见一车又一车的树木被卡车拉走,随之出现的是一个又个光秃秃的树桩散落在裸露的土地上,一片又一片的森林在地球上慢慢消失。人们这样没有节制、胡乱过度地砍伐树木就叫做乱砍滥伐!6. (出示图片) 正因为人们“乱砍滥伐”,所以树木越来越少,所以土地失去了保护, 所以就慢慢地变成了-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贫瘠的沙漠。7. 这里一直就是这样吗?以前这里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可如今呢?茂密的森林不见了,小草不见了,鸟儿飞走了,动物也搬家了,(指着板书)“漫天飞舞的黄沙”、“乱砍滥伐”、“贫瘠的沙漠”仿佛让我们看到一群贪婪的人类举着电锯斧头冷血般地砍伐树木,一棵棵百年大树轰然倒下,一群群动物们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家园。美好的环境就这样一天天地被破坏,就像一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一天天地衰老,直到奄奄一息,眼睁睁的看着啊,令人伤心。小云雀的妈妈看到这样的情景非常(心疼)你能心疼地读一读吗?评价:我听出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说话和蔼可亲; 我听出妈妈为人们的毫无节制、乱砍滥伐感到可惜; 我听出妈妈对这片土地的沙漠化感到非常惋惜、心疼。 8.这位云雀妈妈心疼什么?(心疼森林被毁坏了)师引读: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听了妈妈的话,你觉得森林重要吗?为什么?(指名说)9.师小结:森林可以保护土壤(板书:保护土壤),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土地的作用,乱砍滥伐会使土地荒漠化。所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10.是呀,如果这儿还是一片森林那该多好啊!无知的人们啊,醒醒吧!(分角色读对话)来,我们一起来读读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话。师读旁白,男生读小云雀的话,女生读云雀妈妈的话。11.小结:这篇课文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写的,“除了抓住关键词,抓住标点符号以外,抓住人物的提示语”读好对话,也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以及人物的情感。五、总结提升,延伸学习 小云雀和妈妈再也不忍心看下去了,他们带着心痛,离开了沙漠,接着飞呀飞,来到大河上空。他们又看到了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附板书设计: 19云雀的心愿 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阻挡风沙、保护土壤. 先.然后.最后. 飞行路线: 沙漠的上空(1-4) 大河的上空(5-10) 居住的森林(11-13) 黄沙漫天飞舞 抓思路 乱砍滥伐 抓关键词 贫瘠的沙漠 抓标点符号 抓提示语教学反思: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总的感觉是条理清楚,环节的设计比较到位,和学生的配合也是比较成功的。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该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云雀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借此帮助学生认识森林的重要性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育学生环保意识。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1.培养习惯,形成阅读期待。 习惯在于养成,我在“初读课文,扎实识字”环节,让学生在回忆交流中总结方法,强化习惯,让“读准字音、认读多音字、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等成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和自觉追求。学生根据课文题目质疑,调动已知,并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学生一读便知,初读课文后应让学生一吐为快。云雀会有怎样的心愿?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抓住了课题,收到鸟瞰全文、引发猜想、形成阅读期待的显著效果。2. 理清脉络,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