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6).doc_第1页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6).doc_第2页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6).doc_第3页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6).doc_第4页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6)百年绝唱 林散之书法代表作生天成佛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 王 罡赏析提要:作品 5次著录,淡墨禅意,以圆为主,极具立体感、金属感、现代感,是林散之先生的绝笔之作,是林散之先生晚年的代表作。1989年10月15日,林散之先生家热闹非凡,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孙女,还有学生等 20多人欢聚一堂。因林老身体日渐衰弱,家人决定提前为他庆祝 92岁生日,寿宴全程录像。人逢喜事精神爽。林老十分开心,精神比以前好了很多,吃了不少菜,还喝了点酒。之后没过多久的一个中午,林散之先生起床后突然叫二儿子林昌庚教授拿纸拿笔,说要写字。这时候哪能写字?林昌庚教授叫父亲好好休息不要写,林散之先生两眼圆睁,怒视林教授,急得用拳头直捶桌子。教授不敢违命,连忙裁了两张窄窄的宣纸条铺在他面前,立即磨墨。这时林散之还是急促不安,林昌庚感到这是反常现象,立即打电话叫摄影技术比较好的三女儿贝青赶来为父亲拍照。林昌庚教授是这样描述林散之先生书写生天成佛情景的:“父亲喝了点人参汁,闭目养神了半个多小时,用有气无力的笔在宣纸上写了生天成佛4个字,写好后,我在他指定的位置盖了印章。他闭目端坐,显得那样安详、超脱。他仿佛在告诉我们,他即将走完这个世界的终点,迈向另一个世界的起点。”林散之先生写下“生天成佛”后,再也没有拿过毛笔,1989年 12月 6日离开了人间。生天成佛成了他的绝笔,由于这幅作品内容特殊、时间特殊、用墨特殊等多种因素,不少文章都提及这幅绝笔之作,有人还用这幅作品的内容“生天成佛”做研究林散之文章的题目,从而使生天成佛成为林散之先生晚年影响最大的代表作。生天成佛,条幅,尺寸为7520,约2平方尺,落款散耳,钤印是“散之信玺”(朱文)、“大吉羊”(朱文)。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宿墨,裱工精细,品相十品。这幅作品线条老辣,墨色淋漓,布白精道,自然天成。具体特点有三:一是淡墨禅意。“八九年十月”为淡墨所书。“年”字的两横,还有“八”字,墨色更淡。有“淡墨宰相”之称的董其昌认为,用淡墨书写,显得空灵,极有禅意。林散之先生这里的淡墨,已将书理、禅意和书法内容“生天成佛”融为一体。二是以圆为主。“生天成佛”的线条都是圆的,每个字最后一个笔画的收尾,圆得十分明显,还有“成”字的一点也是圆的,墨色丰润,浓淡分明。这种墨像在林散之先生草书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三是极具立体感、金属感、现代感。请看这幅作品的局部,如果再用一个放大镜,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作品的线条立体感很强,洇渗在每一根线条旁边的淡墨,就像排笔写完字以后,为了增加立体感,而在笔画的同一方向加上一条淡淡的细线,仿佛是字的影子,立体感特别明显。尤其是“成”的弯钩,“佛”字的最后一竖,好像沐浴在阳光下,颜色过渡十分自然,金属感极其强烈,现代气息浓厚。据了解,这种内容的作品,林散之先生一生就写过两幅,而且都是2平方尺的条幅。林散之先生的代表作生天成佛先后著录于 2001年的林散之艺术馆馆藏精品集、2005年的林散之与禅、2006年的林散之书法集,还有2007年的林散之、2012年的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有人说,林散之先生这幅作品中的“生”写错了,应该是“升”。是“升天成佛”,而不是“生天成佛”。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就是“生天成佛”!林老经常写的联句“生天成佛谢灵运,旷世知音钟子期”。“生天成佛”乃此联的缩语。林散之先生一生信佛,而且佛缘很深。他的妈妈信佛,他的女婿李秋水也信佛,虔拜观音。他的墨缘朋友中,有不少是居士、法师,圆霖大师就是其中之一,最大的、最有名气的是中国佛教界公认的领袖赵朴初。林散之先生的诗集江上诗存中也有很多反映佛教思想的诗句,如昔游十八首的最后一首归来:“万里我归来,诗稿携满袖,口口阿弥陀,佛光照大地。”钱征先生专门写了一本书,书名叫林散之与禅。佛家认为,生命无始无终,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恪守十善的人死去就可能转生于天上。“生”这个字蕴含着“轮回”的意思,符合佛学的要义,而“升”讲的是一种单向运动,与佛教对生死的看法不太相符。作品生天成佛由林散之艺术馆永久收藏。摘至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第29页。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出版发行 第一草书价值万/culture/2012-07/20/content_25966259.htm相关链接: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4)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5)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7)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8)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9)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0)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1)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2)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3)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4)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5)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6)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7)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8)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9)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0)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1)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2)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3)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4)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5)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6)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7)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8)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9)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0)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31)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