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制说明为规范湘桂线施工标准及工艺,保证施工与验收标准统一,避免返工。与柳州电务段、监理单位协商后,编制本工艺标准。主要编制依据:铁道部令第29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TB10306-2009铁路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007-2006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206-99 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Z206-2007 客货共线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运200626号 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及电磁兼容综合防护实施指导意见、铁建设200739号 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TB10419-2003 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编制及执行原则:本次信号工程施工及验收均按照客货共线标准执行。标准中若有与设计要求冲突部分,按照设计文件执行。缺漏项目按照部颁施工规范、施工技术指南和验标执行。2、光电缆线路2.1、电缆型号选择2.1.1、所有电缆按照设计图纸规定电缆型号使用。2.1.2、电缆必须满足电缆芯线备用数量要求,按维规17.1.4、17.1.5条执行。2.2、电缆测试电缆在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进行电缆单盘测试时,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设备接管单位三家同时到场测试,未经上述三家同时到场测试而敷设的电缆视为不合格;如实填写电缆单盘测试记录表)。接续后、配线前均应进行电气测试,电缆施工结束后应进行综合测试,并做好记录。2.3、电缆防护2.3.1、直埋电缆采用软土防护。石质地带采用砂防护。2.3.2、石质地带电缆沟深达不到要求时,采用砖沙或电缆槽防护。2.3.3、电缆穿越铁路、公路、水沟、涵洞、桥梁(20m以下)时,采用钢管防护,钢管两端超出边沿500mm,埋于地面200mm以下。钢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钢管进出口两端用麻袋片堵塞,以防损坏电缆。防护钢管接头采用在管端加焊大内径钢管相套的方法。过轨钢管采用人工开挖方式。2.3.4、信号电缆与接触网杆、塔同侧埋设时,当电缆边缘距杆塔基础边缘小于300mm时,应设管(槽)防护。2.3.5、 电缆引入室内时的防护措施:(1) 在室内引入口处应采用防火、防鼠材料封堵严密,防火、防鼠堵料及其施工应符合国家消防的有关标准。(2) 电缆引入室内时,电缆的金属护套应进行屏蔽接地,电缆上挂电缆铭牌标明电缆的芯数、去向,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还应做成端防护。(3)机械室到运转室电源线采用铠装电力电缆。2.4、电缆标识2.4.1、信号电缆标大小(120mm120mm920mm),采用水泥材质的标桩时,安装配套电缆标座350mm350mm50mm且中心留有能够穿过电缆标的方孔130mm130mm。电缆标埋设时距离地面(电缆标座)400mm,电缆标座与地面相平或略高于地面。2.4.2、信号电缆标(接续标)顶面应有电缆径路方向标识,侧面分别为:路徽和“信号电缆标”或“信号接续标”、电缆埋设深度、“联系电话”、“编号”等字样。2.4.3、文字及标识均为凹体描绘(数字的除外:现场描绘),信号电缆标(接续标)身为白色,文字及标识均为黑色;文字大小为:高70mm、宽60mm、字间距15mm,上部端第一个字距离信号电缆标(接续标)顶面为50 mm;联系电话为段调度电话,高为30 mm、宽20 mm、间距8 mm。2.4.4、信号电缆标标身白色为外墙涂料、黑色文字及标识为油漆。2.4.5电缆标编号:统一编在靠近信号楼的一侧。编号的要求:下行咽喉,由站内往站外顺序编001、003、005、007、009、011、013;上行咽喉,由站内往站外顺序编002、004、006、008、010、012。2.4.6、预留电缆槽地段:电缆接续处应设“电缆接续”标识,路基地段应标在电缆槽道盖板上,桥隧地段应标在防护墙或隧道壁上。2.4.7、应埋设电缆标的处所:电缆转向或分支处;直线电缆径路每隔50米;电缆穿越障碍物需标明电缆实际径路的适当地点;电缆地下接头处埋设电缆接头标。保护区以外的电缆每隔100米设1个警示牌。2.4.8电缆径路要采用防火、防盗、防水冲、防边坡滑坡等措施有效,电缆外露或埋深不够的,采取培土、钢管、砌砖、水泥封堵等防护措施进行整治。2.4.9新敷设电缆应埋设在保护区内或有封闭栅栏内,电缆盒应设在栅栏内。2.4.10通过道口、桥涵时,两端应预留2米电缆备用量。2.4.11站台电缆专用沟槽要全部填沙,并盖板完好。隧道内专用电缆沟可采取填沙或盖板的防护。2.5、电缆接续2.5.1、站内电缆采用地上箱盒接续方式,区间采用地下接续方式。2.5.2、施工前必须通知监理及设备接管单位监督人员到场监督签认,并填写电缆地下接续质量记录表(附表),否则视为不合格;电缆接头不能设在低洼易积水处,如水塘、稻田、水沟处。2.5.3、信号电缆接续处应加接续标识。并在竣工图中以表格的形式标明各电缆接头的电缆型号、芯数及公里标:地下电缆接头登记表(附表)。2.6、电缆屏蔽接地2.6.1、箱盒内屏蔽电缆、普通电缆引入连接按照ZPW2000A工艺施工,接地采用2.5mm电源线连接角钢地线接地。2.7、箱盒安装2.7.1、箱合采用SMC复合材料型(防盗箱盒)。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2.7.2、各种箱盒的安装界限:(1)方向电缆盒安装于电缆径路上,顺沟安装。1#端子朝向信号楼。基础高出自然地面300mm,边缘距线路中心大于1875mm。(2)变压器箱给高柱信号机用时,安装在显示方向一侧;矮型信号机用箱盒,应安装在信号机后方。引线孔对信号机柱,箱子中心对机柱中心,最近基础螺栓中心距机柱边缘470mm,基础顶面与钢轨面平齐。(3)变压器箱给轨道电路用时,采用双套引线,均顺线路安装,箱盖向所属线路侧开,箱子最突出的边缘距正线线路钢轨内测1500mm,距侧线线路钢轨内测1200mm,基础顶面与轨面平。(4)终端电缆盒作道岔盒时,设于岔前,喇叭口对准转辙机,盒子中心距第一连接杆中心700750mm,盒子边缘距线路中心22002250mm(最凸出边缘距钢轨内沿17002000mm),基础顶面高出轨底面30mm。2.7.3、箱盒油漆编号:(1)电缆箱、盒油灰油漆,基础全部油白油漆。(2)电缆箱、盒名称用小号字书写在箱、盒的盖面上。(3)电缆径路箱盒基础编号采用编号牌,白底黑字,固定在箱、盒基础的螺杆上。2.8、箱盒配线2.8.1、各种箱盒配线前,应对电缆再进行绝缘测试和芯线导通检查,并将测试结果及时填入电缆屏蔽工程记录。2.8.2、箱盒配线:电缆线把一律用尼龙扎带细绑,备用芯线不入把,用5mm套筒绕成直体环状布于本电缆近旁。电缆配线要求分线均匀,线把粗细一致,绑扎整齐,留头长短一致,配线正确无误。2.8.3、配线时严格按设计图纸分组成对使用,严禁乱用。特别是电码化发送线和电话线只能成对使用,不准使用填充线。2.8.4、箱盒内配线应采用阻燃电线,配线端子采用瓷端子。2.8.5、电缆引入防护口要比常规大,箱盖螺栓采用防盗螺栓。2.8.6、电缆箱、盒电缆引的空孔灌满冷封胶。2.8.7、箱盒内须放置过朔的电缆配线图和设备原理图各一份。2.8.8、方向盒内的电缆备用芯线:主管电缆备用芯线绕成环状,副管的电缆备用芯线绕盒内边缘存放。2.8.9、终端电缆盒内的电缆备用芯线绕成环状。2.8.10、芯线加套管,套管上标明端子号及用途。2.8.11、箱盒内采用弹簧接线端子,应使用专用工具;每个配线孔只能配1根线,严禁1孔多线;截面积小于1mm2的多股铜芯线应压接冷压接线帽,根据导线截面积大小选用合适的冷压接线帽,并使用与接线帽对应的压接钳压接。线头端不应加焊锡。2.8.12、终端电缆盒、方向电缆盒、变压器箱电缆芯线做鹅头弯上端子,鹅头弯的高度原则上够23次做头量即可。并应保证鹅头弯最高点不得与箱盒盖接触。2.8.13、内屏蔽数字电缆的接地扁铜网加绝缘套管防护,不与电缆线把接触。2.8.14、箱盒内芯线用尼龙扎带绑扎整齐、不交叉。2.8.15、备用芯线的长度应能够保证与最远接线端子进行配线连接,各备用芯线应在胶室里盘放。2.8.16、室内至室外的每根电缆各对出一对应急抢修芯线;室内分线盘、组合架至控制台应至少对出一对应急抢修芯线。室外各电缆盒至各箱盒的每根分支电缆各对出一对应急抢修芯线,且与主干信号电缆的应急抢修芯线连通,保证自每一最终端设备箱盒均有应急抢修芯线贯通至室内。同个箱盒内各根电缆的应急抢修芯线共用一对接线端子。在箱盒内,各应急抢修芯线应尽可能上在最末的空端子上(最末无空端子时,可上在其他空端子上)。箱盒无空端子时,应将各对芯线一一对应焊接在一起,分别用热缩管封装做好电气绝缘隔离,每两芯线束以蓝色套管封套,放置在显目位置。应急抢修芯线配线端子和电缆芯线的去向按标准站整治要求标注(使用瓷端子的,应以兰色绝缘胶布粘贴在瓷端子表面的中部进行标识)。分线盘、组合架、控制台、区间接口柜处的信号电缆应急抢修芯线应分别上在相应位置的空端子上,预留长度要保证能配到上述位置的任一端子。信号电缆应急抢修芯线配线完毕后,绘制信号电缆应急抢修芯线配线图。要求将分线盘、方向盒或箱盒端子,电缆长度和抢修芯线等标识清楚,(参见现场原有格式)。2.8.17、电缆芯线编号使用原则(1)四芯组的组序号在电缆A端确定,依据标带颜色,顺时针方向按照先外圈:红、绿、白、蓝、棕、黄、白、蓝,后内圈:红、绿、白、蓝的顺序依次编为第1组、第2组。(2)对绞组编号顺序:第一组-红、白(D-1、2或B-1、2),第二组-绿、白(D-3、4或B-3、4),第三组-蓝、绿(D-5、6或B-5、6),第四组-蓝、白(D-7、8或B-7、8)。(3)填充线使用顺序从外圈开始顺时针方向(A端)依次为:红-1、绿-2、白-3、蓝-4、白-5、蓝-6、白-7、红(内圈)-8。(4)四芯组内部编号按对角使用原则编为:红、白为1、2号,蓝、绿为3、4号。2.8.18、各种箱盒的名称均应用白色油漆书写在盖子上,字体:黑体,字体大小:3020mm。2.8.19、箱盒内部设备线把配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不小于1.5mm2多股铜芯绝缘软线或设计规定的型号。(2)箱盒内部线把内。沿箱体内侧走向,放在箱盒底部。(3)内部线把在箱盒内部应单独成把,使用7*0.52蓝色线,轨道箱内设备地线不与内部软线把一起绑扎。信号机根据各灯位颜色使用7*0.52颜色线、道岔内部配线全部采用蓝色。(7)绝缘软线在信号机引入管进出口处应加防护。(8)道岔尾巴线预留缺口检查线两根,不上端子。(10)信号机、转辙机等的引入线应采用多股软线,中间不得有接头,引入线应采用蛇管或橡皮管引入,并在引入口处用胶带或塑料带包扎防护。信号机、变压器箱(轨道电路用)、电动转辙机等内部配线,使用(或代以相当于).多股铜芯塑料线。2.8.20、箱盒内软件线把打号标准:(1)高柱信号机点灯单元、信号变压器安装在变压器箱里时,I次侧、II次侧全部打用途,即U、L、H、HH、LUH、YB、YBH、A、B、BAH、LZ、LF、LH.。箱盒内端子至点灯单元的套管打U、L、H、HH、LUH、YB、YBH、A、B、BAH、报警1、报警2.(按配线用途);信号变压器的套管打U、L、H、HH、LUH、YB、YBH、A、B、BAH。箱盒内引至机构的套管打本线用途,即LZ、LF、LH、BZ、BH.;机构内软线打相应箱盒内端子号,即LZ、LF、LH、B、A、BAH.。(2)矮型信号机安装在机构里时,点灯单元I次侧打去线相应用途,即L、LUH、U、H.。点灯单元II次侧打本线用途,即LZ、LF、LH.。灯泡侧打LZ、LF、LH.。箱盒侧打本线用途,如:L、LH、DS、DS1.;信号变压器I次侧打相应端子号,即B、A、BAH.。II次侧打本线用途,既B、BH。灯泡侧打相应用途,即B、BH。箱盒侧打本线用途,如:B、A、BAH(3)轨道电路设备所有套管均打端子的去向,如:1、2、I1、I4、II1、II2、R1、R2、B-I1、B-II1、W-I1、W-II4(B指BG25、W指WGL-U)。(按箱盒定型图的编号)(4)转辙机预配转辙机侧打相应(箱盒内部)所上端子号,即11、21、31、41、22;箱盒侧打转辙机内部相应端子号,即X1、X2、X3、X4、X5、DH。(按配线用途)2.12.21、各种箱盒端子编号(1)采用笼式夹持力端子的箱盒内端子应有端子标识,编号原则:靠近信号楼侧的方向盒端子排为小号端子,方向盒的左侧端子,从远离线路向靠近线路,由小到大顺序编号(HF-4为112,HF-7为124);右侧从靠近线路向远离线路,由小到大顺序编号(HF-4为1324,HF-7为2548),两端子排间编号顺序相连(右侧小号与左侧大号端子连接)。注:这样的编号顺序,对于不同来向的方向盒,配线前应根据本条规定提前将电缆配线端子排顺序倒换。HZ-12、HZ-24终端盒由基础侧面对终端盒,端子排自左向右、由小到大顺序编号。 变压器箱端子编号,站在面向箱子引线孔侧,端子自右向左依次编号。3、信号机3.1.1列车信号机采用灯泡时,使用双灯定焦灯座。3.1.2、列车信号机室内加装信号隔离变压器,室外列车信号机采用点灯单元。调车采用BX-34变压器。3.1.3、进站、正线出站、预告、区间信号机变压器箱内放个备用信号灯泡。3.1.4、盒箱、盒内应配备相应设备原理图、配线图。3.1.5、信号机机柱从基础面到1.2m高刷通周白色新型防水外墙涂料, 1.2m高的最上部涂宽8mm通周的红色。3.1.6、高柱信号机机柱、矮型信号机基础距离线路的一面的中央要编有本、邻线的建筑界限和信号机的高度。(注:参考现场既有情况)(1)高度H:高柱信号机为轨面至信号机最下方灯位的垂直距离,矮柱信号机为轨面至信号机最高处的垂直距离。(2)高度用H、本线限界用B、邻线限界用L表示,采用大号字,高度、限界数据在字母后用小号数字标记。 (3)编号最低的位置平轨面,高度H与本线B间的宽度为100mm,从上到下的顺序为H、B或L)。3.2、矮型信号机3.2.1、矮型信号机名称用白色油漆写在机构门中间,字体:黑体,字体大小:6040mm. 3.2.2、 矮柱信号机基础编号采用编号牌,白底黑字,固定在信号机机构遮檐下方信号机基础的中央(正面书写),高柱列车信号机的编号牌采用带卡箍新型编号牌,固定高度距离轨面2.0米位置处。3.3、高柱信号机3.3.1高柱信号机采用号码牌,安装在机柱正面,距轨面宜为2000mm。3.3.2、高柱信号机应垂直于地面装设,在距离钢轨顶面4500mm 高处,用吊线坠往下测量,倾斜量不应大于36mm。3.3.3、混凝土信号机柱顶端及电线引入管口应用水泥砂浆封严。3.4、信号机调试标准3.4.1、在电源输出220V时,信号机灯泡主丝端电压调在10.211.4V之间,调车信号机主丝端电压调在911.4V之间。3.4.2、列车信号主副丝转换及主灯丝断丝报警电路工作正常。4、轨道电路4.1、轨旁设备4.1.1、轨道设备的型号符合设计规定。4.1.2、轨道变压器箱内设备用木螺钉固定在地板上,设备分布合理、整齐。4.1.3、电码化轨道设备接地端子用2.5mm2接地电缆连接至角钢地线。轨道设备地线与轨道线把绑分开绑把。地线应尽量短。4.1.4、轨道设备接线端子应使用瓷端子。4.1.5、半自动闭塞接近区段外侧加装钢轨短路线,防止机车信号越区传输。4.1.6、轨道电路分支末端(渡线除外)未设受电端时,必须采用跳线封连。4.1.7、一送多受的受端要求受端增设限流电阻,限流电阻采用带抽头2.2欧姆电阻器。4.1.8、非发码区段送、受电端变压器采用BG3/25HZ变压器,发码区段的送受电端发码端采用BG2/25HZ变压器。 4.1.9、轨道电路送电端保险改液压断路器,变压器采用防雷型。4.1.10、轨道电路送电端的限流电阻,其阻值应按维规的规定,予以固定,不得调小,更不得调至零值。4.2、补偿电容4.2.1、补偿电容的规格、型号、数量、位置及安装方式符合设计要求。4.2.2、轨道区段两端第一个电容允许公差0.25m。其他电容允许公差0.5m。4.2.3、补偿电容采用用塞钉式。连接线安装在线路外侧。引线朝下,与轨底倾斜角4560,采用塞钉式时塞钉打入深度最少与轨腰平,其尖端部分在钢轨内侧露出不超过5 mm。4.2.4、路基地段铺架单位预留有电容枕时,补偿电容安装在电容枕内,单线车站接近区段及咽喉区安装在列车接车方向的轨枕背面,股道上安装在下行向列车方向的轨枕背面。电容塞钉由钢轨外侧向内侧钉。4.2.5、电容编号:双线线路(含股道)按照列车运行正方向顺序编号为“C1、C2、”。单线车站接近区段按照接车方向顺序编号,股道上按照下行向列车方向顺序编号。4.2.6、补偿电容应采用全密封式电容,容量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补偿电容在区间和车站股道应按等间距安装,其间隔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4.3、钢轨绝缘4.3.1、钢轨绝缘的型号应符合设计规定。4.3.2、绝缘采用高强度绝缘。4.3.3、安装在警钟标内方的钢轨绝缘,除渡线外,其安装位置距警钟标计算位置不小于3.5m。4.3.4、在半自动闭塞区段安装的电气集中车站,接近区段的钢轨绝缘应安装在预告信号机前方100m处。4.3.5、钢轨绝缘安装时不得勉强将螺栓打入,不得将螺栓打弯,4.3.6、钢轨绝缘安装时槽形绝缘大小面不得装反,两槽形绝缘间应贴拢合缝。固定螺栓应左右交叉穿入,不得全朝一个方向。垫片和绝缘管要齐全,不得漏装。4.3.7、正线须高强度胶接式钢轨绝缘,其它可采用高强度型分体式绝缘;相邻轨道电路的电气传输极性(相位或频率)应交叉。4.3.8、钢轨绝缘处轨缝应保持在610mm,两钢轨头部应在同一平面,高低相差不大于2mm。接头断面平整光洁,鱼尾板无锐利毛刺,扣件弹条不碰鱼尾板,紧固件安装标准、扭力达标。(信号维护规则4.1.11)4.3.9、在轨道电路区段内,连接两轨条间具有导电性能的各种装置,应装设绝缘。轨距杆、地锚拉杆应采用粘接式绝缘杆件。4.4、钢轨钻孔4.4.1、在钢轨上钻孔时距钢轨焊缝距离不得小于400mm。4.4.2、所有安装孔需打在钢轨轨腰中心部位。塞钉孔要由钢轨外侧向内侧钻,钻好后应及时安装。4.4.3、安装有钢轨绝缘处的第一个安装孔中心距鱼尾板端部为100mm10mm,两相邻安装孔间距为60mm80mm。4.4.4、装塞钉头前,用润滑油浸润塞钉孔,用冲子从钢轨外侧扩一下,塞钉头(引接线、跳线与轨面成45朝下安装)打入钢轨后,塞钉与塞孔要全面紧密接触,塞钉头露出最少与轨腰平,最多不超过5mm,塞钉头钢轨内、外两侧用白油漆封直径25mm的白圆圈。4.5、钢轨引接线4.5.1 钢轨引接线需双套化,箱壁打眼采用6mm钻头打眼,眼中心至中心距离为80mm,引接线与祥和连接处必须加防水胶垫片。4.5.2钢轨引接线第一塞钉孔距鱼尾板边缘80mm,第二塞钉孔距第一塞钉孔60mm。4.5.3钢轨引接线与变压器箱、电缆盒连接时,应将螺母拧紧,不得有松动现象。绝缘片、绝缘管应安装完整、无破损。4.5.4、25HZ非电化区段轨道电路采用不小于15mm2的双根带绝缘外护套的引接线。正线采用2200mm、3900mm长引接线、侧线采用3600mm、1600mm长引接线。4.5.5、引接线短线采用外八字,长线采用内八字。长线从轨缝外第2孔穿过,安装孔在第2孔中部。4.5.6、钢轨引接线安装应固定在混凝土小方枕上,每个小方枕卡2根线。用2个小方枕。引接线穿过钢轨时使用过轨卡固定。4.5.7轨道电路引接线、跳线、导接线的固定:4.5.7.1列车进路轨道电路引接线、导接线、跳线双套化,采用广防腐蚀综合绝缘护套钢轨引接线、跳线,用塑料固定卡、过道固定卡固定。见图。4.5.7.2轨道区段引接线固定。见图。图3.2.图3.2.4.5.7.3轨道区段引接线过道固定。见图。4.5.7.4轨道区段道岔跳线固定图。见图。道区段引接线从基础到枕木间用油线基础、塑料卡固定,油线基础的尺寸:380150150(mm)。见图。4.5.7.6钢轨接续线须采用5mm镀锌铁线2根,铁线应无影响强度的伤痕,焊接牢固,同时采用3mm2镀锌铁线从鱼尾板与基本轨上部间隙穿过在接续线两端缠绕不少于3圈,贴鱼尾板上方的导接线缠绕3处。1100mm两根铁线在上方,940mm两根铁丝在下方,不交叉,接续线线条平、紧、直,密贴鱼尾板。见图。图3.2.4.5.7.7电源引接线、跳线、导接线的钻眼:(1)采用9.8mm钻头钻在轨腰的中间,引接线、导接线第一个眼距鱼尾板的距离为50mm,第二个眼距鱼尾板的距离为130mm。(2)塞钉孔要由钢轨外侧向内侧钻,钻好后应及时安装。(3)装塞钉头前,用润滑油浸润塞钉孔,用冲子从钢轨外侧扩一下,塞钉头(引接线、跳线与轨面成45朝下安装)打入钢轨后,塞钉与塞孔要全面紧密接触(带螺帽的塞钉头螺帽紧固不松动),塞钉头露出最少与轨腰平,最多不超过5mm,塞钉头钢轨内、外两侧用白油漆封直径25mm的白圆圈。见图。4.6、钢轨接续线4.6.1、钢轨接续线采用5mm镀锌铁线940mm、1100mm双根塞钉式接续线。铁线应无影响强度的伤痕,焊接牢固,同时采用3mm2镀锌铁线从鱼尾板与基本轨上部间隙穿过在接续线两端缠绕不少于3圈,贴鱼尾板上方的导接线缠绕3处。1100mm两根铁线在上方,940mm两根铁丝在下方,不交叉,接续线线条平、紧、直,密贴鱼尾板。4.6.2、钢轨接续线应安装在钢轨外侧,塞钉孔距鱼尾板边缘两端均匀,接续线应与鱼尾板密贴。接续线中部用1.6 mm铁丝绑扎2次。在道岔辙叉根部处或其他困难处,可反向安装在钢轨内侧(线条部分向下)。4.7、道岔跳线4.7.1、道岔跳线需双套化。道岔跳线采用护套式防混防腐跳线,道岔跳线应按规定位置安装,跳线敷设应平直。4.7.2、道岔跳线采用塞钉式,塞钉打入深度为露出钢轨14mm。4.7.3、无牵引电流通过的道岔跳线截面积不小于15mm2;4.7.4、道岔跳线穿越钢轨时,距轨面不小于30mm,并不得被道渣埋没。4.7.5、单开道岔的长跳线采用护套式防混防腐,宜安装在道岔绝缘节后第三、四轨枕间隙处。 4.8、轨道电路调试标准4.8.1、25HZ微电子相敏轨道电路调试标准(1)非电气化区段受端轨道变压器统一固定在2.2V档位上。一送一受区段送端限流电阻固定在0.9。 一送多受区段送端限流电阻固定在1.6。(2)相邻轨道电缆应极性交叉。5、转辙装置5.1、安装装置5.1.1、安装装置的规格型号应满足设计要求。5.1.2、转辙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转辙装置的安装应方正。(2)固定长基础角钢的角行铁应与钢轨密贴(腰部除外)。(3)长基础角钢、各种类型的道岔杆件应与单开道岔直股基本轨或对称道岔中心线垂直,普通道岔其偏移不得大于20mm;(4)采用基础角钢固定道岔转换设备的,短基础角钢应与长基础角钢垂直,密贴调整杆、表示杆或锁闭杆、尖端杆、第一连接杆与长基础角钢之间应平行,其前后偏差各不大于20mm。(5)转折设备应与单开道岔直股基本轨或对称道岔中心线平行,各种类型转辙机及转换锁闭器外壳所属线路侧面的两端偏差:内锁闭道岔不得大于10mm,外锁闭道岔不得大于5mm。(6)各种道岔拉杆及外锁闭装置的锁闭杆,其水平方向的两端高低偏差应不大于5mm。(7)密贴调整杆动作时,其空动距离不得小于5mm;调整丝扣的露出螺母部分,两边长度应大致相等。(8)各部螺栓应紧固,开口稍应齐全,开口稍双臂对称,劈开角度应为6090。各部绝缘安装正确,不遗漏,不破损。绝缘电阻值20欧姆;各种连接杆的调整丝扣的余量,不得小于10mm。(9)严禁采用锻接和焊接等工艺接长各种道岔杆件和安装角钢等。带有弯度的杆件,其弯角不大于30,弯搞不大于100mm。(10)当60kg/m及其以上道岔采用角钢安装时,其转折设备安装装置应采用125mm80mm12mm角钢。(11)密贴调整杆、各种动作拉杆及表示连接杆的螺纹牙形均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密贴调整杆的螺母应有防松措施,加装防松卡、双螺母和防磨垫片。(12)转换设备中的各种传动拉杆、表示连接杆及导管等的螺纹部分的内、外调整余量应不小于10mm。表示杆的稍孔旷量应不大于0.5mm;其余部位的稍孔旷量应不大于1mm。(13)穿越轨底的各种物件,距轨底的净距离应大于10mm。(14)固定接头铁的螺栓头部不得与基本轨相碰。5.1.3、转辙装置应确保道岔的正常转换,尖轨(或心轨)的一侧应与基本轨(或翼轨)密贴,当尖轨与基本轨间有4mm及以上间隙时(牵纵拐肘除外),道岔不能锁闭或接通道岔表示。5.1.4、采用基础托板安装方式时,横连接板与弯板间应装橡胶垫,必要时还应加装调整垫,以调整转辙机的高低;安装连接板时,须注意转辙机安装孔的方向。5.1.5、方钢采用防磨耗型方钢、尖端杆安装微调器;尖端铁、方钢采用分离式绝缘管和高强度绝缘垫。固定螺母采用防松螺母,表示杆、尖端杆的调整采用微调器。 安装装置符合部颁标准图并经过热镀锌处理,杆件进行镀锌处理。5.1.6、各表示杆与砼枕平行偏差10mm,长表示杆作用良好;5.2、转辙机5.2.1.转辙机至电缆盒外线把直接配线,取消机内接插件。5.2.2、道岔表示二极管采用三并三串防雷型二极管浪涌保护器。5.2.3、电液转辙机等内部配线,采用截面积1.5 mm多铜芯塑料绝缘软线。转辙机至电缆盒外线把直接配线,取消机内接插件。5.3、ZY(J)4型、ZY(J)6型电液转辙机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安装:5.3.1.1、电机、油泵间联轴器配合良好,转动时无卡组、别劲,无过大噪声。油缸、动作杆平稳,无颤抖。油缸、油管、油管接头及各种阀体的调节部位无泄漏现象。5.3.1.2、溢流阀(1)道岔在正常转换时,保证液压系统有足够的压力;道岔转换终了时,电机应稍有空转;道岔尖轨因故不能转换时,溢流阀应溢流。(2)溢流阀调整灵活,溢流压力应调整为额定转换力时压力的1.11.3倍。5.3.1.3、电液转辙机应使用YH-10号航空液压油。使用中油箱常备油量用油标尺测量,应保持在上、下标记之间。5.3.1.4、ZY(J)4、ZY(J)6型接点组 (1)动接点在静接点片内接触深度不小于4mm,用手板动动接点。(2) 接点接触压力不小于4.0N;启动片落下前,动接点在静接点内窜动时,应保证接点接触深度不小于2mm。 (3)当滚轮在动作板上滚动时,启动片尖离开速动片上颊的间隙应为0.3mm1.3mm。 (4)启动片不得与动作板上的盖板相磨卡。当转辙机转换终了,启动片尖离开速动时,应快速切断动作接点。 (5)启动片上的动作滚轮在动作板上应能顺利滚动,落下后滚轮不得与动作板相碰,并与动作板斜面有0.5mm以上间隙。 (6)在动作杆、表示杆、锁闭杆正常伸出或拉入过程中,拉簧弹力适当,作用良好,保证动接点迅速转接并带动锁闭柱上升和落下。5.3.1.5、挤岔装置(1)接点组调整好时,使挤岔板上的滚轮与挤岔组斜面接触后再移进8mm,速动爪应快速进入挤岔板下方。挤岔组在上述条件下再退出5mm(此时速动爪应支住挤岔板),接点应断开2.5mm以上。(2)当滚轮在挤岔组上滚动时,挤岔板下平面与挤岔组上平面的间隙应为0.50.8mm。5.3.1.6、动作杆(1)动作杆在圆孔套内的旷动量不得超过0.5mm。(2)在锁闭位,锁块与锁闭铁的接触面应不小于2/3;在动作位,锁块与锁闭铁的间隙不大于0.6mm。5.3.1.7、锁闭柱接入锁闭缺口的深度应不小于6mm,但不得触碰锁闭杆缺口底面。锁闭柱与锁闭杆缺口两侧的间隙为2mm1mm(ZYJ4-C、ZYJ4-E、ZYJ4-P型间隙为1.5mm0.5mm)。5.3.1.8、交流电动机(1)转子转动自如,无磨卡。(2)动作时无过大噪声。5.3.1.9、SH5型转换锁闭器(1)液压系统、接点系统及机械传动系统均参照起主机标准执行。(2)当道岔被挤时,接点应能可靠断开。挤岔后应整机更换,现场不得随意调整。(3)道岔在任一极限位置,滚轮与斜面的间隙应为0.5mm以上,检查柱与表示缺口两侧的间隙为4mm0.5mm;动作时,检查柱与表示杆上平面的间隙应不小于0.5mm。5.3.2.1、交流电动转辙机的摩擦转换力调整到规定值,道岔正常转换时,摩擦连接器不空转。直流电动转辙机的摩擦电流符合要求。5.3.2.2、自动开闭器绝缘座安装牢固、完整、无裂纹;动接点不松动,静接点应长短一致,相互对称,接点片不弯曲,不扭斜,辅助片作用良好。动接点在接点片内的接触深度不小于4mm。5.3.2.3、挤脱器挤脱力应调整为28KN2KN。挤岔时,表示接点动接点环的断电距离大于1.5mm。5.3.2.4、转辙机内动作杆、表示杆、齿轮组、锁闭铁、推板等均应保持润滑材料应采用规定润滑脂。5.3.2.5、电液转辙机、电锁闭器等内部配线,宜采用标称截面积不小于1.5mm的多股铜芯塑料软线。5.3.2.6、电液转辙机胶管外层橡胶无较大龟裂,胶管外露部分及与槽钢进出口处的防护设施齐全,转角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150mm,进出口端应留有足够余量,防护钢槽固定牢固。5.3.2.7、电液道岔安装:按设计使用轨枕托板式装置时,须在相应连接托板轨枕对应端两螺栓处安装固定轨枕防止爬行的扁钢;设备的进出油管从安装装置下部穿过,无扭曲;设备间的油管须有封闭的铁槽防护,相距1.5米设支撑基础,固定良好。5.3.2.8、电液道岔安装要求液压站、转辙机及转换锁闭器在同一直线上。电液转辙机的油路系统不得出现渗漏和堵塞现象。5.3.2.9、道岔安装装置必须有厂商标志及检测标志。5.3.2.10、液压转辙机主、副机同步良好;6、室内设备6.1控制显示设备6.1.1、安装位置、方式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安装平稳牢固。6.1.2、设备放在操作台上,不应超出其边沿,控显设备各种接口的插接元件配置正确、咬合紧密、接触可靠。6.1.3、显示设备应显示清晰,放光均匀,无失真、老化现象。6.1.4、鼠标、键盘应连接良好、操作灵活方便、防止干扰误动。6.2、电源设备6.2.1、电源设备的安装位置符合设计和设备供应商的要求。6.2.2、电源设备加底座,相邻电源屏间连接不少于2处。6.2.3、电源模块插接、固定良好、配件及防松动装置齐全,电气触点可靠、连接紧密。6.2.4、蓄电池柜水平及垂直度应符合蓄电池安装要求。蓄电池安装应排列整齐,距离均匀一致,连接条经过防腐处理。蓄电池极性连接正确,并牢固可靠。6.2.5、电源配线不得有中间接头、绝缘皮破损现象。6.2.6、电源屏两路输入电源相序一致,切换时间小于0.15S。6.2.7、电源屏输出电源电压、功率、空开容量满足设计要求。6.2.8、电源引入两级防雷开关箱。6.2.9、电源输出干线防雷,防雷元件单独安装在一个防雷柜内,与电源屏并排放置。6.2.10、电源屏应安装50mm高的铁框架底座。6.2.11、指示灯、电表表示正确。声光报警装置工作正常。6.2.12、模块备份方式:满足设计要求6.2.13、为了便于今后增容,每套屏都要预留各种模块的一个空位,用空面板封堵。6.2.14、采用一体化输入输出及通讯端口,可带电拔插,方便维修。6.2.15、电源配线的规格、截面积、敷设线路应符合设计规定,配线线条不得有中间接头和绝缘破损现象,布线应平直整齐、稳固,严禁扭绞交叉。6.2.16、电源配线的绑扎线扣应整齐,间隔均匀,松紧适度。6.2.17、电源配线端子标明用途(采用机打)。6.2.18、墙上电源闸刀至电源屏引入应采用线槽,如从地下引入须采用电力电缆。6.2.19、电源屏各输出电源对地绝缘良好,其绝缘电阻应符合相关产品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6.2.20、电源设备安装完并连接好屏间配线后,应进行通电检查试验。6.2.21、不间断电源(UPS)安装应符有关规定。6.2.22、电源设备各种开关通、断作用良好,手动或自动调压和切换装置动作正常。6.3、机柜设备6.3.1、机柜(架)设备安装位置、方式、排列顺序、排列间距等应符合设计要求。6.3.2、主通道侧的各排机柜纵向侧面应在同一直线上。6.3.3、同排机柜的正面应在同一直线上。6.3.4、机构应竖直,相邻机柜应紧密靠拢。6.3.5、机柜放置在防静电地板上时,需在地板下加砌砖防塌陷。6.3.6、走线槽应按下列要求安装:1) 机柜(架)上部布线时,均应采用走线槽。走线槽应采用钢槽,其槽内及拐角处应增垫橡胶垫。2) 走线槽不应形成环状,走线槽闭合时,排间必须进行绝缘处理。3) 槽与槽之间、槽与盖之间、盖与盖之间的连接应严密,槽与各机柜(架)连接应牢固。4) 走线槽应安装横平竖直,线槽应拼接成一条直线。5) 从线槽底部引出线缆时,开口处应采用橡胶圈或其他保护措施。6) 上走线槽外部颜色与机柜(架)颜色相协调。7) 下走线槽应固定在防静电地板下,并在线缆引入口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6.3.7、各类设备应准确的安装在对应的位置上。继电器、阻容盒、等有鉴别孔的设备,鉴别销不得缺漏。安装设备施工时由电务配合人员同时确认,以避免反复确认造成的工期延误和设备损伤。6.3.8、机柜(架)内设备应按下列要求安装:1 安装前检查1)各类部件、器材安装位置、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2)鉴别销、卡扣、锁扣的类型应正确、齐全,部件应配置完整。3)机柜(架)内的接地连接应良好。4)机柜(架)零层电源端子绝缘良好。2 设备安装1)各类接插件应正确插接、连接可靠、牢固。2)设备铭牌标志应完整、清晰。3)设备间连接应正确、牢固。6.3.9、组合架、分线架全部采用封闭式组合柜、分线柜。组合柜、分线盘外观良好,各部固定螺丝齐全、安装稳固不倾斜,表面平整,不脱漆,各门开关良好,走线架装设防尘盖板,且齐全、封盖完好。6.3.10、TDCS采集机柜及工作桌应放在微机房内,应设专用工作桌放电务维修机。6.3.11、组合柜侧面、零层,分线柜及轨道箱内断路器采用南非开关,安装牢固、接触可靠、报警作用良好,起到分级防护作用。各类型断路器容量须符合设计规定,无具体规定的情况下,其容量应为最大负荷电流的.倍。6.3.12、组合柜继电器插座底板无裂纹,继电器外罩采用阻燃外罩(应有用途及容量标牌),固定必须有鉴别肖、继电器卡、前后有继电器名称铭牌。(在插继电器前必须通知设备管理单位检查一遍及签认)。6.3.13、组合柜、分线柜层数、继电器等设备都要贴或挂名称标牌。6.3.14、电缆引入时,在分线柜中的电缆排列应整齐,电缆应有去向牌(电缆用途、长度、备用芯、厂家、去向、日期),转弯时应光滑、无背扣。6.3.15、组合架、分线盘前、后均铺设厚度不小于6mm绝缘胶垫,大小适中、平整、无破损。6.3.16、分线盘应有标明轨道防雷区段、室外电缆用途名称标牌,地线、主干备用电缆应上分线盘,备用电缆、地线、半闭外线用途在分线盘应有显示的标志。6.3.17、组合架、分线盘上在用、备用电缆芯线分别绑扎整齐、美观、引入口密封措施良好、有效,每根电缆应有去向牌,分线柜底面电缆引入口用冷封胶封堵良好。6.3.18、组合架零层电源端子有电源名称的标牌;6.3.19、组合架各组合的阻容元件应接插化。 6.4、室内配线6.4.1、室内所有线缆类型、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均采用蓝色,大电源线采用电力电缆。6.4.2、敷设在地沟内的线缆需采用带护套型,或用软管、PVC管等防护。6.4.3、线缆沟、槽内敷设前应清除杂物。槽内的配线不宜紧密绑扎。线缆应排列整齐,线条不得有中间接头和绝缘破损现象。6.4.4、组合柜、分线柜侧面采用瓷端子,发送器的发送线与与接收器的接收线在机柜内不能同槽,发送线走机柜左侧线槽、接收线走机柜右侧线槽;6.4.5、接收、发送传输通道的对绞屏蔽阻燃塑料软线应成对使用,屏蔽层用不小于0.75mm2的铜导线连接后接至机柜接地端子。每根屏蔽线单端接地,严禁双端接地。6.4.6、电源线布放应选择最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管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达标题】
- 广东复变函数自考试题及答案
- 课件是否属于商业秘密
- 口测考试题及答案
- 课堂艺术考试题及答案
- 制齿工适应性考核试卷及答案
- 意匠工三级安全教育(车间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题预测试卷带答案详解(b卷)
- 铁合金焙烧工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货物仓储托管合同协议
- 2025至2030中国汽车前大灯及后装市场经营策略及投融资趋势研究报告
- 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处理
- 铁路货运信息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中建八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口袋书~基础、主体结构、装饰分册》
- 智能矿山技术在硬岩铀矿山的应用实例与挑战
- 畜禽疫病防控技术课件教学
- 2025静脉输液规范
- 2025年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操控(多旋翼)理论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大学英语 专升本 课件 第十节 定语从句
- 瑜伽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